正文

【存在不等於自我】- 與常(德浩)君商榷

(2009-12-02 18:26:05) 下一個
第二部分沒有展開來說,相信你能知道偶要表達的內容。第三部分展開了一些,但是敘述得有點兒亂,且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說完整,但後麵要說的內容顯而易見了。

(一)存在不等於自我
偶本來是準備問幾個一直想問的問題的,但在寫的過程裏,忽然想通了一個關節,偶以為偶終於知道你或海德格爾一直在討論的問題是什麽了,當然你或許並不完全認同甚至完全不認同偶的發現。

偶象發現新大陸一樣地認為,你要討論的“存在”在中文中對應的詞其實是“精神”而不是“自我”!“存在者”才是偶們常人意義上的“自我”!

認識到這一點,下麵的內容似乎就容易了。如果此處的“存在”是精神,偶就明白為什麽其存在要用死亡而且隻能由死亡來界定了。與存在者的實體的三維的存在不一樣,精神沒有其它明顯或不可替代的顯現存在的方式,死亡對應它來說是唯一確定的東西。因為精神沒有空間的維數,隻有時間的度量,所以才說存在或精神就是時間,並且死亡是那個確定性的參照點或坐標原點。並且還說,語言是存在的家,是啊,語言或文字是精神的最直接有效的表達方式嘛,當然藝術也是。哈裏路亞!而且這樣一來,所謂的緣起性空以及與佛學的關係也容易理解了。阿彌陀佛!

所以,偶認為在繼續討論下去前,也許有必要統一一下詞匯的運用。比如“自我”這個關鍵詞,究竟用來代表哪一個概念。偶傾向於以為,“自我”這個詞應該被用來代表心理學上的自我這個更完整、更明確的概念,“自我”中同時包含了“精神”和個體的“生物性(欲望)”兩部分。心理學的自我應該是處於精神和現實世界(人的行為)之間的那個layer,其包含了所有的cognitive或thinking 過程加上所有的內在的欲望和願望。

偶甚至還認為海德格爾在討論中,自己有時也用混了存在和存在者的概念。比如,由死亡引起的焦慮,偶認為焦慮的是那個存在者而不是存在本身,因為存在是緣起性空、無垢無塵,能夠induce存在者的感情但本身並不包含有感情。

(二)本真的精神並不必然地產生文明合理的價值觀。
倒空自我回到本真的性空的精神狀態,與一切外相中離一切相,是一個由剝離自我的社會性回到自我的個體性的過程。而價值觀是一個社會性的概念,來自於自我出於社會性的要求而作的非自然的選擇,價值觀是理性的產物,是自我被迫接受的約束。

(三)人的生物性的應有的地位
在這裏還要討論一下,偶其實不喜歡也不認同將人的出於自然的生物性用“動物性”這樣一個貶義的詞來描述。因為所謂生命的意義和成就最主要的部分還是體現在這個生物性上。這一部分應該得到充分的發展而不是抑製或禁錮,生物性本身並不是洪水猛獸,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對人類的生物性不做任何的約束,其結果無非是回到文明產生以前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存狀態,而那個狀態即是被某些同學詩意地命名的“洪荒”。如果看過電視裏的“動物世界”節目,或者去非洲近距離地觀察過原野上的各類動物群,偶敢說那樣的天然的生存狀態還是顯現著自然的壯美的,雖然自然選擇的過程是無情的。

通過精神對生物性實行的過度的約束,才會造成真正意義上的罪惡,虛偽,扭曲,瘋狂,等等。例如共產主義理論下的社會實踐,儒教為主流統治下的社會形式,國家資本主義的納粹統治,等等。都是試圖修改人的生物性並對其過分壓製的社會形態,實踐中已證明是違反人性的。不過偶這篇是談論哲學而不是政治,所以不準備多展開。

偶把自我表達為:W = W_0(生物性) + W_1(精神),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人體的生物性屬0階order,是更本質的;而精神屬1階order,是加在0階上的一個微擾項。

如果把自我放在社會性的環境中,相對於apply一個“社會性”的算符到上麵的自我的表達式上,將其演變為:W’ = W_0(生物性) + W’_1(價值觀),此處的W’是一個通過可觀測到的個體的社會性行為。第一項沒有變是因為生物性出自於自然的本能,隻有生物的進化或演化過程才能使其改變,否則是個不變也不可能被人為地改變的東西。第二項被置換成了價值觀。

偶想一再強調的是,對於一個健康合理的社會而言,價值觀隻能是相對於生物性的微擾項,而不應該是占主導地位的作用項。任何違反這個原則的嚐試最終都會是病態的收場,而所謂的集體主義或國家主義恰恰fall into this category。

這不是嚴謹的論文,隻是一些粗略的idea和表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