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翻譯海外大學教材與否,對中國發展影響的分析-之二為什麽選擇大學教科書,而不是其他高科技著作
教科書的理論知識多為定論的、成熟的。
它具有普及性,是一個係統的、通俗的知識平台。可以作為各門類學科進一步發展的基礎,而不是僅為少數專家,學者做研究之用。整個高等教材的引進,可使我國的發展不再局限於某一項,某一點的引進、消化、發展,而是如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國大學教材知識老化,於現代知識理論嚴重脫節。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從日文翻譯成漢文一些書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曾一邊倒地翻譯前蘇聯一些書籍。我們的大學教科書基本建立在這些日俄文翻譯的基礎上。且日俄文的許多東西也是從西方翻譯而來,當時來講在世界上已不算先進,況且又經過這麽多年。盡管不斷的零星翻譯幾篇文章,打補丁一樣加入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剛給兩會的高教改革建議這是我們向祖國政府作的一個建議。建議如何使得國外各領域的學術權威為祖國的發展服務,且這種服務是長久的,低成本的。建議如何讓每年500多萬的大學生,在不需要出國的前提下同步掌握世界水平的先進知識。這樣的好事聽起來天方夜譚,真要下決心去做並不難,那就是翻譯國外的大學教科書。大學教科書凝聚了各領域專家,教授的學術精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I中國的綠色“革命”太陽能蓄電池覆蓋著屋頂,太陽能集電器加熱水溫,街道旁的燈光照明運用的是太陽能。城市居民在幾年前最後一次收到用電賬單。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太陽能工業領域工作。沒有安裝太陽能技術設備不能得到建房的批準,這樣的措施適用於工廠和居民住房。這是斯堪的納維亞(北歐)國家的模範建築嗎?當然不是的,這裏是德州,北京以南的一個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I合法性,一個經典的政治學命題
目前,中國持續高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現代化進程逐漸引起了學者們廣泛的關注。與過去單純地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同,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開始將目光轉向了中國的社會發展和政治發展。過去研究中國的學者往往正麵肯定中國的經濟發展,部分肯定中國的社會發展,但對中國的政治體製和政治改革往往給予否定性的負麵評價。而現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I代議製民主和參與民主
進入後民主時代以來,西方民主製度的弊端日漸累積(Crouch2004):一方麵,以選舉製和代議製為導向的民主嚴重縮限了民主的本來含義,民主逐漸成為對多數民意數量疊加的“數量型求和民主”,人民從本質意義上並沒有參加國家管理,隻是在時間維度上獲得了四年一度的有限選擇權,這導致了人民隻是在被動地隨著精英的指揮棒而對“是”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部署力量到亞丁灣,控製中東的石油生產與運輸,進而使伊朗腹背受敵,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或戰而處於有利地勢,已經是美國的既定方針。打開地圖就會發現,也門的地理位置當是實現這個計劃的最佳選擇。在沒有借口的情況下,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中情局又將攻打伊拉克時使用的“假情報,假新聞”等混淆視聽戰術拿了起來,這次隻不過又加了點“苦肉計”而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王大俗眾所周知美國有個所謂的總統大學,並且該大學讓美國在外交,軟實力投放等等方麵撈到不少好處。很多國家或為了培養接班人,或為了培養懂美國的外交人員,或為了學習美國的先進的國家管理,或為了培養國家關係研究人員,或送到該大學去結交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要人;有或者是某些富豪僅僅為了下一代出類拔萃,而將一些對該國家有潛在影響的人員送到了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I西方的競爭性民主不再具有說服力
1992年美國的社會政治學家亨廷頓提出了著名的“第三波民主浪潮”的觀點,認為西方的多黨製和競爭性民主政體在全世界範圍內進一步得到擴散。第三波民主浪潮擴散的區域涵蓋了亞洲的諸多威權政體,包括台灣、韓國、印尼和泰國等都走向民主政體,而在轉軌的東歐、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權威性的政治統治也遭到削弱,而西方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百餘年來,西方列強一方麵攻擊東方國家沒有法製,人治淩駕於法製,或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等;另一方麵又一次次地踐踏,蔑視發展中國家的法律,謀求淩駕於他國法律之上的特權。看似矛盾又不可思議的事情恰恰發生在這些道貌岸然,口口聲聲是“人權,法製”的人的身上。
英國公民沙伊克大量販毒罪證確鑿,依照犯法當事國法律處置並無不妥。按照中國法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