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胡哥看後,解放軍進行了戰略調整

(2010-04-16 02:21:02) 下一個

美國軍事思想精髓--點評

--曾大江原作,王大俗點評

威懾戰略

美國軍事戰略的核心就是威懾戰略。通過威懾來實現不戰而勝,通過讓敵人確信與美國作戰不是戰敗就是損失慘重來懾止敵人的進攻,使敵人不敢先發製人,從而獲得先發製人的戰爭主動權和戰略主動權。美國構建起從純威懾到實戰威懾,從常規威懾、核威懾、太空威懾到戰爭潛力威懾,從本國威懾到聯盟威懾,從防禦性威懾、升級性威懾到報複性威懾的多層次多樣化的整體威懾。

美國的威懾戰略就是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相威脅,用政治、經濟、外交、輿論、科技等手段懾服對手,以達到不戰而維護美國利益的目的。防禦性威懾就是用前沿部署、高度戰備和戰略預備隊構築起可靠的防禦體係,使敵人確信其進攻不會得逞,從而不敢發動戰爭。升級性威懾就是使敵人確信一旦發動進攻,戰爭將逐步升級,得不償失,從而放棄進攻。報複性威懾就是使敵人確信戰爭升級後,美國將對其要害目標進行報複性打擊,迫使其停戰。

點評:美軍的戰略核心是威懾戰略,那中國的戰略核心又是什麽?如果不是威懾那就是等待挨打後被動反應,或可能是到處進行實戰來殺出威風嗎?美國在中國周邊不停部署武器,直接威脅著中國的心髒部位,影響著中國的生存大計。而中國卻一再表示我們沒有也無意威脅美國。這是什麽邏輯?即便是這樣別人依舊不停部署,也依舊在說--中國威脅。中國要想得到安全與尊重,就必須對美國的核心部位進行威懾--美國本土和以色列。威懾的目的是為了和平,威懾的過程並不影響與美國的合作。反正高技術禁運,美國的遏製中國政策等一直存在,我們不會再失去什麽。我稱之為--和平威懾。

我們的大多聲明都是“不首先...不首先...不首先...”不僅喪失了威懾和模糊的空間,同時也把戰爭的主動權和戰略的主動權都交了出去。你這時再去體會--被動挨打的含義--你先被動了,挨打成了必然,方感苦澀難耐。

美國的防禦性威懾,主體為導彈防禦係統,說白了就是心理威懾。嚇唬的成分大於實際效果。它打你,讓你還手時都不自信。

   

聯盟戰略

軍事聯盟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支柱。軍事聯盟的好處是:盟國分擔戰爭義務和軍事費用;獲得大量海外軍事基地;合法地幹涉盟國的內政;聯合盟國合法地幹涉他國內政;獲得盟國的情報支持。

美國的北約盟國25個:比利時、冰島、丹麥、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盧森堡、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臘、意大利、英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

美國在亞洲的盟國7個:新加坡、日本、韓國、菲律賓、科威特、阿富汗、沙特阿拉伯

美國在大洋洲的盟國1個:澳大利亞

美國在美洲的盟國1個:加拿大

美國在海外共有374個軍事基地,分布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駐軍30萬人。

美國通過盟約對34個盟國進行適當的控製,並利用他們推行符合美國利益的全球戰略,在集體防禦的基礎上推行進攻性戰略,肆意采用武力幹涉手段。

美國要協防34個盟國,但能夠幫助美國協防美國本土的盟國卻沒有

點評:首先應當是33個盟國,加拿大被計算了兩次。更重要的是以色列為什麽即不在北約也不是盟國?是以色列不需要嗎,以色列的生存環境可是相當惡劣:是美國拒絕嗎,美國70%的經濟大權,40%的軍政大權可都在美國猶太人手裏。君不見朝核問題美國不是太在乎--炸日本,炸韓國並不比美國人屁股上那個小膿包瘡更讓美國人鬧心。但伊朗核問題可就不同了,伊朗核問題連一點影子都沒有,美國就如同被扒了祖墳一樣要先取之性命而後快。這裏除了伊朗的地理位置和石油之外,美國的猶太人對五角大樓的決定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以色列之所以不在盟國之列,是美以兩國合計之後而給與以色列的更高成次的保護。每次美國伊拉克戰爭,兩伊攻不到美國本土就攻打以色列,甚至將攻擊以色列放到攻擊交戰的美軍更優先的位子。這並不是說兩伊僅僅與以色列有仇,而是認為攻擊以色列如同攻擊美國本土,是最好的還擊。本人也認為,以色列是美國本土外的本土,位子等同或優於英國。但好像我國的軍事家沒看到。

其次,中國能永遠死守“海外不駐軍,不設軍事基地”嗎?凡事要與時俱進,以運動的眼光看問題才是唯物主義的精髓。中國的利益及生命線遍布世界,隻有中國的軍事存在和威懾力能及,才能有效保護自己的利益。不然,中國再強大,仍然有商船懸掛別國的旗幟以求自保,豈不是扇了我軍的臉?先在海外搞幾個艦船補給基地,也算人道需要。要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啦。有些口頭禪要少說不說啦。

政治決定軍事

多數美國軍事思想家認為:政治、軍事、經濟和精神因素中,政治因素起主要作用。政治是國家或國家聯盟最高利益的體現,決定戰爭的性質、戰略和作戰計劃。隻有明確理解政治與戰略之間的密切關係,才能製定出正確的政策和支持這種政策的戰略。戰略服從於政治,政治始終起主導作用。

點評:軍事是政治的延伸這誰都知道。但軍事可以影響甚至決定政治未必每個人都知道。各國與美國人談判時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別國讓步,這就意味著政治經濟上的讓步。不就是因為美國談判人身後的大兵有點怕怕的嗎?要是光憑嘴皮子,美國人能有10%的勝算都不錯啦。所以說,要想政治上完全獨立,經濟上能夠保住勞動果實,就必須加強解放軍的力量。僅僅埋頭搞經濟,隻能是一廂情願,不會長遠。政治家希拉裏.克林頓不是已經叫囂要切斷中國的運油通道了嗎?把強軍與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是錯誤的。

全麵核戰爭是彼此自殺和相互毀滅。任何政治目的都不可能以全麵核戰爭為手段來實現。

點評:盡管全麵核戰爭達不到任何政治目的。但它的威懾力量卻可以達到許多政治目的。中國不能僅僅滿足於報複一下而已,應當具備摧毀的能力。隻有具備摧毀地球一遍的能力,才有能力打擊敵人部署在全球任意一個地方的軍隊。人無傷虎心,虎有吃人意。備著不用,就已經為四化作貢獻了。

戰爭是外交政策的一種工具,是借以獲得權力的一種手段。美軍《作戰綱要》指出:一切軍事行動均謀求達到政治目的,並受政治目的的支配。現在,將作戰的勝利轉化為所期望的政治結局,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複雜。政治仍然是現代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與政治性軍隊作戰,判斷政治意圖,實現不戰而勝,控製戰爭規模和進程都比較容易。美國是一個政策波動性較大的國家。美國政治意圖往往由其實力和可行性決定,是現實的和近期的,而不具有理想性和長遠性。   

經濟是基礎,科技是戰鬥力

經濟因素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基本因素。配置在前線的一切都不能維持很長的時間,要靠國家的經濟實力來支持戰爭。現代戰爭是軍力和經濟力的戰爭。科學技術是軍事實力的組成部分,是戰鬥力的一部分。戰鬥力由軍隊的質量,即武器和人的現代化水平決定,而不是由數量決定。

美國是用錢作戰,科技研發、武器裝備和軍人待遇完全靠錢解決問題。美國是用100倍於敵的經濟投入打造10倍於敵的軍事實力。美國對謀略和思想教育的重視不足。

點評:經濟是軍事的基礎,而軍事是經濟的保障。

   科技是戰鬥力,而科技是知識派生的--引進知識高於引進技術。(見文章《引進國外大學教材與否,對中國發展影響的分析》)

   不怕武器裝備的落後,就怕軍事思想的落伍。

   在錢的問題上中國也有可借鑒的地方。比如說已經實施的大幅提高軍人喪亡保險額度。之外還可以考慮給與士兵的父母和家屬有要第二胎的權利。軍隊逐步職業化,讓他們的津貼可以養家活口,收入中上等。讓我們的士兵不僅無後顧之憂並且更有尊嚴。   

人決定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美軍認為人的精神狀態和人的素質決定戰爭的進程和結局。致勝意誌和抗敵決心決定軍隊的士氣和人民的民心。在武器裝備相當時,精神因素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美軍《2010年聯合設想》指出:未來的許多軍事行動中仍然需要投入地麵部隊,士兵的勇敢和指揮官的謀略仍然是製勝的關鍵;軍事技術有局限性,在很多場合無法發揮作用;未來戰爭更需要士氣高昂的部隊和官兵的創新及奉獻精神,更需要人的勇敢、毅力和智慧。

點評:論精神狀態中國的士氣肯定高於美國。中國在為生存備戰。而美國在為占別人的便宜備戰。   

實力政策

美國一貫堅持推行實力政策,美國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的基礎都是實力。美國實力政策要求加強軍隊建設,始終保持軍事優勢,建立一支最佳結構、最佳裝備、最佳訓練水平和最佳戰備程度的具有全球作戰能力的強大的軍隊。美國的軍事優勢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支柱。

美國剛剛試飛的空天戰鬥機X-37B

點評:有時候有一定的實力,卻不一定有相應的威懾力。比如說美國的軍事部署,無論是環形包圍還是運輸要道,個個都能掐斷中國的命脈。論中國的實力,即使沒有美俄的可以將對手滅門的實力,起碼也可以在對手的胸膛上捅上一刀,讓對手心有餘悸而不敢輕易動武。但是你看我們的目標,一直在東亞,敵人的盟國,局部戰爭上徘徊。這些都是敵人的皮毛枝節,美國會太在乎嗎?隻有將刀鋒對準美國本土和以色列才會對美國形成真正的威懾。不管是F22,還是剛研製的空天戰鬥機X37B(據說相當於第六,七代戰鬥機),隻要牢牢抓住美國本土不放鬆,就能有效遏製它的戰爭欲望。

這裏的症結不是實力,而是軍事思想。   

軍隊職能

美軍的職能是:維護美國的獨立、社會製度和領土完整;維護美國的全球利益,履行對盟國的軍事義務;維護海上航道,保障對外貿易和軍事運輸的安全;對付國內動亂,維持社會治安。

點評:維護中國的政治獨立、社會製度和領土完整;維護我國的全球利益;維護海上航道,保障對外貿易和軍事運輸的安全;對付國內動亂,維持社會治安。這不也是解放軍應有的職能嗎。有些地方還做不到,還要繼續努力,繼續投資。

美國的基本安全政策是:遏止全麵核戰爭,保持確保摧毀的能力,打造導彈防禦係統,保護美國本土不受核打擊和導彈攻擊,謀求確保生存和本土的絕對安全。實際上,通過確保摧毀就能確保生存,擁有軍事優勢就能實現相對安全,通過統一全世界才能獲得絕對安全。

點評:通過確保摧毀就能確保生存,擁有軍事優勢就能實現相對安全。這句話我們的軍事家要反複研讀。

美國全球軍事戰略的基本目標是保障美國的國際安全,創造一個保護美國利益的國際環境,即維持和擴大美國剝削、壓迫和遏製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民族的帝國主義體係。美國所謂的全球利益就是剝削、壓迫和遏製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民族的帝國主義體係。

美國推行聯盟戰略,利用盟國的力量共同維持和擴大剝削、壓迫和遏製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民族的帝國主義體係。必須粉碎以美國為首,日本英國為幫凶,法國德國為輔助的帝國主義體係。   

高度戰備

美軍貫徹人員在位、裝備完好、訓練充足、保障有力的原則,各級部隊都處於能夠應對突發事件的高度戰備狀態。美軍認為局部戰爭和衝突隨時可能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突然爆發,因此必須處於能夠應對突發事件的高度戰備狀態。   

科技建軍

美國認為軍事技術優勢是確保美軍以強擊弱的先決條件,是美軍打贏局部戰爭的關鍵條件。美國矢誌不渝地保持和建設一支世界上最強大而靈活的軍事力量。美國始終努力確保其軍事技術領先俄羅斯、英法德和日本半代到一代,領先第三世界國家一代到兩代。美國軍隊必須既能應對全球範圍內任何地方的突發事件,又能應對大規模戰爭,還能進行反恐和維和。   

重點建設局部戰爭能力

點評:這應該是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後的步驟,是美國的重點。

但,絕不應該是我們的重點,我們應先解決有效威懾敵人命門之後,再來搞這個不遲。但不能前後顛倒。一提“我們能夠打贏任何來犯的南海之敵”我都覺得泄氣。因為你沒有威脅到敵人的命門,不能有效遏製戰爭。張召忠教授的“打航母,打機場,打衛星”軍事思想也僅停留在局部戰爭,沒有看到局部戰爭之後的可能格局的變化。這樣的戰爭即使打了100場,也不能改變敵強我弱,中國被動挨打的局麵。不妨看看網絡版的《革新落後軍事思想,扭轉中國被動挨打的局麵》。

美國人賣武器給台灣竟沒有人能讀懂其中的奧妙,讓人遺憾。什麽美國要選舉,軍火商要出口,奧巴馬人氣低迷要還軍火商的人情等等,盡管有一點道理,基本上屬於胡說八道。其真正目的是在局部戰爭上拖住中國。美國賣10億美元武器給中國周邊地區/國家,中國要想保持優勢就要投入數倍個10億美元。今天賣給台灣,明天賣給日本,後天賣給韓國,還有越南,菲律賓,外蒙古等等,等等,中國是不是要跟著走呢?我們跟得起嗎?擒賊先擒王,隻要時時威脅住美國的命門美國本土和以色列,就能有效化解美國這種轉移焦點的伎倆。軍事上盯緊美國,不要被周邊的小國牽著鼻子走。

劉亞洲先生說美國在亞洲的最後武器是放出日本來威脅中國。如何破解呢?如果我們傾力對付日本,就正中了美國的計用美國的碼仔牽製中國,轉移焦點。要完全破解它,首先是威懾美國本土/以色列這個焦點不能放鬆;其次是將日韓“妾化”從經濟和社會等領域全麵超越並形成以我為首的共同體。我知道很多人還沒有出完日本侵華這口氣。他日落後受辱,我等臥薪嚐膽,今日終於超越,這算不算出口氣呢?今天不能,是很大程度上還是日本強於中國,即使GDP剛超越日本,但心理上還不自信。等到各方麵,特別是心理上真正超越日本時,感覺就不同了。

今天的主要矛盾是美國,不僅不能在次要矛盾上花太多精力,更高層次是化敵為友,把美國的碼仔奪過來,化為中國的碼仔。這樣敵強我弱的格局才會出現真正的逆轉。你與敵國的碼仔為敵,那他永遠是敵國的碼仔,而是你的敵人,這不正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嗎?

其實,不僅要化敵為友日韓兩國,印度更應該成為團結的目標。除了台灣之外,世界上沒有比印度人更類似於中國人,更與中國人有親和力了。與人為善,好交朋友,重家族,好場麵,少有攻擊性,膩膩歪歪,如果中國不得不結盟,首選印度吧,將沒有人能撼動這兩個盟國。即使這樣,也不一定要與巴基斯坦交惡,這點平衡術也還是有的吧。邊界那點事不算大,假以時日會解決的。

美國急著與中國建立熱線,了解中國軍事動態,你真以為美國是怕中國主動攻擊它嗎?美國真正擔心的不是你多了幾首潛艇,又在沿海部署了幾枚導彈等等,美國真正關心的是中國的軍事思想有沒有變化,怎樣個變化?它怕就怕中國不再將沿海防禦作為重點,而是聚焦美國本土和以色列。那樣中國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剿匪過程中都是拿土匪頭子作人質,還沒見過誰抓住一兩個小嘍羅作人質可以成功剿匪的。美國就是那個土匪頭子。

美國按照同時打贏兩場大規模局部戰爭的要求來建設常規部隊。

美國認為高素質軍人的作用是任何技術也無法代替的。無論如何,軍事行動總是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和偶然性,這是任何周密的計劃和任何技術所無法避免的。軍人的指揮能力、勇氣、主動、靈敏和技能是取得戰爭勝利必不可少的。美軍千方百計招募和培養高素質軍人,大力鼓勵優秀軍人超期服役,並作好軍人退役安置工作。

美國認為全球80%的人口居住在近海地區,主要城市和戰略目標85%位於距海岸370公裏以內的沿海地區,美國99%的貨物需要海上運輸。因此,美國海軍必須承擔前沿存在和力量投送的任務,必須是以應對局部戰爭為中心任務的遠征部隊。美國海軍的軍費開支一直占總軍費的30%—31%

美國認為應對局部戰爭將主要依靠本土向海外戰場投送兵力。因此,必須擁有向世界各地輸送軍事人員和軍事物資的強大的海空運輸部隊用於快速部署部隊、大規模調動兵力和撤退人員。美國要求其海空運輸部隊必須要在30天內完成向海外投送3個重型師、1個空降師和1個突擊師的任務。

美軍對打贏信息戰、保護部隊、投送兵力(保持部隊持續作戰能力)、戰場全縱深精確火力和全麵控製部隊作戰5個方麵極為重視。

美國在提高預備役部隊戰備和裝備水平的情況下削減現役部隊。美國陸軍半數的戰鬥部隊、三分之一的戰鬥支援部隊和三分之一的戰鬥勤務支援部隊由陸軍國民警衛隊和後備隊提供。   

信息化建軍

美國認為軍隊必須徹底信息化和網絡化,把每個士兵和每個設備都進行信息化和網絡化。   

點評:信息化盡管是五化之首,但也不能神話它。因為沒有另外幾化作為基礎,信息化也不能起作用。沒有其它作為基礎就可能出現發現了打不著,要調部隊運不到等等。

正規化建軍

美軍的正規化建設包括指揮集中化、編製統一化、武器裝備標準化、軍事訓練規範化、軍事管理製度化、軍隊建設的計劃性、軍事理論的先導性、指揮的準確性、通訊的時效性、部隊反應的快速性、兵種設置的合理性、法規製度的係統性和管理的科學性等方麵。   

依法治軍

美軍用完善的軍事法規體係來保證軍隊建設的正規化。從法律、指令、規章、條令到標準行動程序,美軍的軍事法規體係非常完善。美軍以此來保證軍隊的各項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持各項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為保持各項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不因人員變動或局勢變化而中斷或半途而廢,建立完善的連續的法規體係是必要的。   

引導新興力量,遏製潛在對手,預防全球性挑戰

美國認為地區性強國隻可能損害美國的利益,而不會威脅到美國的生存,但是地區性大國的崛起會讓美國麵臨全球性挑戰。美國認為從1991年到2015年都不會麵臨全球性挑戰,但2015年之後會麵臨來自不斷崛起的地區性大國的全球性挑戰。因此,為保持美國在21世紀的領導地位,必須遏製與美國為敵的地區性大國的崛起,防止重要地區落入與美國為敵的地區性大國的控製之下。   

美國的戰略方針是:

1、打擊和遏製與美國為敵的地區強國(伊朗和朝鮮等),塑造對美國有利的安全環境。

2、務必在俄羅斯複興前完成北約東擴,防止俄羅斯威脅歐洲心髒地帶。

3、引導中國不以美國為敵,遏製中國防止中國與美國為敵。

4、建設和保持同時打贏兩場大規模戰區戰爭的軍事能力。

點評:‘引導中國不以美國為敵,遏製中國防止中國與美國為敵’,盡管這麽一說,但美國一直有將中國扼死在搖籃裏的衝動。剛發生的2010中美危機,幾近瘋狂地向台灣售武,會見和尚達賴,搞什麽西藏X國委員會,威脅切斷中國油路,逼人民幣升值,伊朗問題上威脅等等無不用其極。白宮開會召集了穀歌,微軟,思科,TWITTER等高管開會,其真正目的是想對中國的信息產業來個釜底抽薪,根本上還是想中斷我國的崛起進程,其用心不可謂不險惡。盡管這幾天中美又有回暖之勢。但司馬昭之心一昭然天下。你可以理解為這是權宜之計,也可以理解為這是美國的一時衝動。但誰又能保證這種衝動不再發生? 更重要的是誰又能保證這種衝動不會真正導致戰爭?這可能是關乎我國生死存亡的戰爭。

中國這一次要長記性啦。它不在乎你,它不停地挑釁你,是因為你沒有威脅到它的生存。中國不是不能,而是不為。這是個軍事思想,軍事導向的問題,要盡快解決。

這如同兩個人在掐架,盡管有力量懸殊,但也各持一刀,大個子威脅說:“我可以殺死你。”,小個子也威脅說:“你可以殺死我。但我保證會在你的胸膛上給你捅個前心通後背。”這樣那個大個子也不敢亂來。但如果小個子說:“你最好別動手,否則我捅你的腳。”那這大個子動手的機會要大大增加。

請,威脅美國的心髒吧。威懾是為了和平。威懾不等於不合作。反而可能合作得更好。

應對非對稱威脅

美國認為在常規戰爭中,由於美國擁有巨大的優勢敵人會采取非對稱手段破壞和阻擾其關鍵性設備,破壞其指揮、控製、通訊和情報網絡,製止盟國對美國的支持,造成超過預期的傷亡,削弱美國的國家意誌。

美國認為除常規戰爭外,敵人還會使用恐怖襲擊、核生化襲擊和信息戰等非對稱手段襲擊美國海外軍隊和本土公民,破壞其海外利益。

美國對恐怖組織的政策是:先發製人,力求挫敗,有仇必報。

美國防止核生化襲擊的對策是: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監控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使用,在使用前將其摧毀或懾止其使用,甚至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先發製人;加強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防禦能力,提高探測和預警能力,加強防禦教育和訓練,製定防禦計劃。

美國把信息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對信息基礎設施和計算機安全高度重視。   

塑造安全環境,作出快速反應,準備不定威脅

美國最新的軍事戰略是:塑造有利於美國的國際安全環境;對危機、衝突和戰爭作出反應;準備對付不確定的挑戰和威脅。

美國塑造有利於美國的國際安全環境的措施是:用外交和軍控增進他國軍事透明度,用軍控限製他國軍備水平;懾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和使用,製止其部件和投射係統的轉讓;在重點地區駐軍,加強與盟國的軍事合作,顯示美國的軍事存在,促進地區穩定;加強顯示美軍的常規力量和核力量,重申對盟國的安全承諾,威懾他國,打消他國的敵對企圖。

點評:目前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有些沒有用的核武器(包括核原料,運載工具等),也有些國家準備裁減,中國可以考慮買一些。別人裁減是因為太多,我們自保都難,別跟著瞎起哄。還要繼續發展。畢竟,核燃料對核電站也是長遠投資。

美國以軍事威懾為後盾,經濟援助為誘餌,安全承諾為借口,實用外交為手段,限製所有國家的軍備水平,遏製所有國家的敵對企圖。對於盟國,有了美國的安全承諾,軍備水平就不需要太高。對於中間國家,反美會麵臨軍事威脅,親美會得到經濟援助,甚至安全承諾,親美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對於潛在對手,懾於美國的強大軍事實力,敵對不是明智之舉,非敵非友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美俄鬥而不破,中美非敵非友,朝鮮棄核,伊朗既硬又怕,都是懾於美國強大軍事實力的結果。

美國的霸權措施是成功的,但霸權戰略是失敗的。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美國的軍事威懾下成為美國真正的長遠的盟友,也不可能真正的長遠的親美,更不可能長期的鬥而不破和非敵非友。以軍事威懾為後盾,且經常炫耀軍事威懾,是美國最大的錯誤。

美國利用外交、經濟和軍事手段應對跨國威脅、小規模突發事件和大規模戰區戰爭的措施:發表有力的聲明,告知敵國將要付出的代價;威脅性使用軍事力量,顯示決心和懾止敵方的冒險行動;軍事力量迅速向危機地域集結。用威懾和有限武力應對小規模突發事件。有限武力包括除大規模戰區戰爭以外的一切行動,例如:人道主義援助、維和、海上製裁、建立禁飛區、對盟國進行軍事援助和實施有限打擊。

在對付大規模戰區戰爭方麵,美國要求:能夠同時在兩個戰區連續快速擊敗敵人的最初進攻;能夠與使用非對稱手段的敵人作戰;能夠從小規模行動狀態迅速轉入大規模戰區戰爭狀態。   

 

作戰對象多樣化

美國把未來作戰對象按照作戰能力分為三類:經濟落後國家的以步兵為主的軍隊;40%的兵力可乘坐裝甲車輛的機械化軍隊;適應性很強的信息化軍隊。美國認為步兵型軍隊不足為慮,與擁有少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高技術兵器的機械化軍隊作戰的情況最為複雜,2015年之後才會出現與美國旗鼓相當的信息化軍隊。 

作戰類型多樣化

美國認為未來的應急性作戰分為三類:利用敵方預警能力和防空能力薄弱的特點,從空中或海上發射巡航導彈對其政治、經濟和軍事等目標進行選擇性的有限空中打擊;動用少量海陸空特遣部隊對衝突進行小規模緊急幹預;動用大量本土部隊,對前沿部隊進行快速增援的戰區戰爭。 

全麵控製作戰空間

美國謀求全麵控製作戰空間,即全麵控製陸海空天電磁五個領域,利用信息、機動和作戰能力優勢,形成全方位控製戰場和威脅敵人作戰重心的有利態勢,威懾與實戰並用,力求少戰而勝或不戰而勝。

對於任何國家,隻要在其首都或附近地區實施象征性空降作戰(步兵或坦克短暫著陸,直升機近地攻擊),就足以震懾其退出局部戰爭。

震懾的效果應該是讓敵國民眾和世界輿論都認為敵國不能再戰了,而不僅僅是讓敵國軍隊認為不能再戰了。不僅要讓敵人的感覺到處處被動,處處挨打,還要讓敵人感覺到神兵天降,無法捉摸。敵人知道處處被動,處處挨打的原因,但不知道神兵天降,無法捉摸的原因。知道原因就不足以震懾,在意料之中的被動挨打局麵不是震懾而是打服,在意料之外的神兵天降才是真正的震懾。

美國謀求全麵控製作戰空間的主要思路是擴大行動空間、占領製高點和控製信息。美國認為誰能在更大的空間內行動,誰就能控製作戰空間。美軍憑借偵察、火力和機動優勢擴大作戰空間,實施非接觸作戰,在敵人火力之外識別、打亂和殲滅敵人;己方部隊疏散配置,降低被敵人發現和攻擊的可能性;使用火力突擊和快速機動占據有利位置。美國把外層空間作為製高點,獲得製天權就等於掌握了控製作戰空間的主動權。通過作戰保密、軍事欺騙、心理戰、電子戰和硬摧毀奪取製信息權。信息是戰鬥五大要素之首。

信息化戰爭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實現重複偵察覆蓋和重複火力覆蓋。在己方部隊在敵人火力範圍之外的情況下,對敵方目標形成了重複偵察覆蓋和重複火力覆蓋,就必勝無疑。在己方部隊在敵人火力範圍之外的情況下,對敵方目標形成了偵察覆蓋和火力覆蓋,就贏得了戰爭。如果雙方彼此在對方的偵察範圍和火力範圍之內,那麽電子對抗就成為製勝的關鍵。在敵人的火力範圍之內,用電子幹擾或隱形手段實現不在敵人偵察範圍之內,也贏得了戰爭。

反衛星係統的價值遠遠大於反導係統的價值,雖然反導係統也是必要的。

沒有陸海空天信息網是無法控製信息的。用通訊車、通訊飛機、通訊艦艇、預警機、預警車、預警艦、電子戰飛機、電子戰車和電子戰艦艇構成局部動態戰場信息係統是非常必要的。在沒有衛星係統或衛星係統能力不足時,動態戰場信息係統仍然可以確保戰場信息優勢。   

遠戰製勝

美國認為遠距離精確打擊和信息戰是未來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傳感器的廣泛使用,特別是天基傳感器的廣泛使用,使得發現遠距離目標與發現近距離目標一樣容易。數字化和網絡化使得精確打擊遠程目標與精確打擊近程目標一樣容易。因此,遠距離精確打擊將是未來戰爭的主要製勝手段。遠距離精確打擊可以減少傷亡,避免大量部隊近距離決戰;可以提高作戰效率和反應速度;大大減少火炮和彈藥需求,縮減部隊規模。

美國要求:確保指揮官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掌握敵軍整個部隊甚至單個作戰係統的配置情況,在任何天氣狀況下發現和跟蹤敵人;確保指揮官實時掌握不斷變化的戰場情況;確保適時摧毀射程內的所有目標。

美國的要求就是戰場單向透明和火力範圍內的所有目標均能被摧毀。最理想的情況是敵方目標均能被摧毀,其次是偵察範圍內的目標均能被摧毀,再次是火力範圍內的目標均能被摧毀。把問題解決在1000公裏之外就是全球範圍內的目標均能在30分鍾內被摧毀。2100年之前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全球範圍內的目標均能在1分鍾內被摧毀,其次才是全球範圍內的目標均能在30分鍾內被摧毀。全球範圍主要是指從海底到地麵再到1000公裏的地球軌道內的範圍,也包括3.6萬公裏和7萬公裏軌道,甚至38萬公裏的月球軌道內的範圍。

評論:目前美國搞的空天飛機X-37B已經是將太空武器化了。它的威懾報複能力遠遠超過F22。為了有效反擊,太空部署武器/核武應該提到日程上來啦。不能啥事都跟著走。被動就要挨打,有些事上要主動。既怕別人說,更怕別人打。這個輕重緩急還分不出來嗎?強自己的軍,讓別人去說去吧。    

一體化作戰

美國通過編製、理論和作戰方法的全麵統一,實現軍種間作戰行動一體化。美軍的一體化聯合特遣部隊由1個陸軍特遣旅、1個海軍陸戰隊遠征分隊、1個航空兵中隊和1個海軍特遣部隊組成。

美國通過小規模機動分隊依靠無人偵察機和偵察衛星獲得的情報,指揮引導陸海空火力對目標進行連續遠程打擊。小規模機動分隊的主要任務是找到敵人而不與敵人接觸,為遠距離火力指示目標和驗證打擊效果。   

          尾評1:兩武士決鬥,各持一劍,他們的目標是人不是劍。既然是決鬥就是要砍倒對方,而不是砍劍,你不砍倒他,他就砍倒你。但是一持劍大力士與手拿小木棍的小孩較量,是砍棍還是砍人?那當然是砍棍。因為小孩沒有能力給大力士一有效傷害,大力士也就沒有必要上來就砍人。但弱方的目標永遠是砍人。

         這就是今天的現實,美國的消除核武器談判,定點清除,殲滅對手重在軍事不在民生等等論調,都是基於美國的常規能力遠遠強於對手。如果弱國也遵從這個邏輯那是必敗無疑。弱方的目標隻有堅定地鎖住 砍人這個大方向,才能有效威懾強者,不至於落入強者的圈套。

所以,用高效武器,包括核武來鎖定美國本土/以色列,是維持和平,威懾對手的法寶。隻有時時威懾住美國的命門,才能以較小規模投入,確保中國有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和政治環境。

       尾評2 :“胡蘿卜加大棒”到底怎麽樣?好像沒見過幾個軍事家和外交家說過什麽好話。我國的外交一概是“胡蘿卜”,其結果大家也看到了,花錢不少,好像沒幾個國家很拿中國當回事。別說對國家,對外族,就是你回家教育孩子,僅僅使用“胡蘿卜”也教育不好孩子,十之八九不孝。所以說,外交上除了“胡蘿卜”之外,還要有“大棒”。這不是權益之計,而是正確,應該的作法。目前,對待有些周邊國家占了便宜還討巧,蔑視你;或者受了中國很多援助,因為一事中國對它有所求,就與中國死掐等等,中國要不失時機地揮舞大棒。不然你這老虎永遠不吃人,不咬人,別人為啥要怕你?有時候真覺得我們像一個被小孩欺負的傻大個兒,有力量不會使,不敢使。

東方雄獅,發揮點野性吧!!! 要向解放軍基層放權,要讓他們在我方利益遭到侵害的情況下,可以實施攻擊。這點可以向俄羅斯學習。對有些目標可以實施大摩擦PLAN(有計劃),小摩擦不斷,阻滯騷擾他們對侵占領土/領海的利用,同時也宣誓了我們的主權。援助合作方麵也要跟著調整,該停的停,該討的討,該製裁的製裁。老好人,傻大個這事不能再幹了。

總的說來,中國的軍事思想要革新了。沒有正確軍事思想的軍隊隻能當老好人,傻大個。再強大也會被人欺負。萬變不離其中,堅定不移地掐住美國的命門,實施和平威懾。化敵為友,壯大自己,過程考慮“胡蘿卜加大棒”。軍事論壇要言論放開。有的人放點厥辭也無妨,這也是民意吧,也要讓別人看看,今天的民意,可能就是明天的綱領,後天的行動。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