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jin 隨筆

我自幼喜愛文學創作,但大都是寫他人他事。如今總算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可以暢所欲言的“用武之地”。
個人資料
博文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來臨了。由於中國的綜合國力相較於其它亞太國家不成比例/規模地迅速增強,同時“重返亞洲”的美國也更積極主動地介入亞太地區的事務,在新的十年內,對抗、衝突與合作將貫穿在更加錯綜複雜的中美亞(太)大三角關係中。由於中國與俄羅斯、外蒙古的關係近年來比較穩定,中俄、中蒙關係不在本文的論述範圍;由於已有浩如煙海的專文論及中國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12-31 12:51:16)

航母--軍事威懾力和國力的象征2010年11月28日,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現身黃海,參加為期四天的美韓軍演,“狼終於來了”。由於軍演海域距中國山東半島的最外緣僅170公裏,此次軍演遂成為中外媒體熱議的焦點,中國上自國家主席下至普通網民更瞪大了眼睛盯著華盛頓號的一舉一動。美韓軍演甫於12月1日結束,美日曆來規模最大的軍演隨即馬不停蹄地於12月3日至10日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12-03 19:40:57)
美國11月初的期中選舉甫結束,總統奧巴馬即在11月6日開始了長達10天的亞洲之行。此行的重頭戲是首站訪問印度,時間長達3天,為奧巴馬上任以來訪問一國時間最長和“奧巴馬任內最重要的外訪”(白宮10月27日語)。此次訪問共有40架飛機和6輛重型裝甲車隨行,創下了美國曆任總統外訪規模之最,彰顯了美國對印度的高度重視和“印度是美國亞洲戰略的基礎”(美國負責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9月上旬發生的中日釣魚島衝突事件不是孤立的。先有美韓劍指中國的黃海軍演,繼有日本強硬抓捕中國漁民,兩件事幾乎接踵而至。日本在把握挑起衝突的時機、拿捏應對處理的輕重上很老道,既配合了美國的軍演,又彰顯了自己對釣魚島主權的堅定立場,還迫使中國倉促應對,可謂一舉三得。在中美日三方博弈東亞的大棋局中,日本抓人顯然是蓄謀已久的事,而美國則是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朝鮮於今年6月間宣布:將在時隔44年後的9月上旬再次召開勞動黨黨代表大會。朝鮮勞動黨黨章規定:黨代表大會將決定黨的路線、政策及選舉勞動黨最高領導機構等重大事項。正當朝核問題、天安艦事件以及朝鮮的糧荒、洪災和接班人問題深深困擾著朝鮮和有關各國時,這次黨代會的召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盛傳不到27歲的金正日三子金正銀(又譯金正雲/金正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年6月下旬一個星期五的傍晚,我去檢查停放在街邊的一輛VAN,因為星期六一早要用它來載貨,可來回找了三四趟也沒見它的影子。難道被偷了?它在這個社區各處停放了已有三年半之久,說明竊賊對這輛已有十二年車齡的美國破車根本沒興趣。帶著滿腔的疑慮,我無奈地撥通了911電話。接聽電話的女士一聽我的車“失竊了”,似乎早有準備,立刻讓我撥打一個電話號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美國地廣人稀、出門辦什麽事都要開車。美國的公路網四通八達,開車本是件賞心悅目的事。可近兩年來,我在美國因開車和泊車被開罰單的事越來越頻繁、緣由也越來越不可思議,以前可不是這樣。這裏試舉兩例。一年前的一天上午,近9點的上班時間,我開車在南加州某大道上隨著車流魚貫而行。快到前麵橫向的一條主要大道時,隻見路右邊停了好幾輛警車和警用摩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美國近期在黃海、南海的係列出手
7月24日,美國國務卿喜萊莉.克林頓在越南河內召開的本年度“東盟區域論壇”上首次表態:維持南海海域的航行自由,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總統奧巴馬同時邀請出席該論壇的除中國以外的東南亞國家領袖於秋天蒞臨華盛頓出席峰會。美國支持何方之心,路人皆知。喜萊莉此番“航行自由”論隻是最表麵的理由,它針鋒相對地回應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09 17:15:43)
“婚姻是座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大文學家錢鍾書在《圍城》中這段膾炙人口的比喻,一語道盡了古今中外的人們對婚姻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結。其實,這種對同一事物互相矛盾的情結比比皆是,最普遍也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中港澳台地區仍然勢不可擋的人才的大規模雙向流動─留學熱與海歸熱。若將出國留學(然後定居國外)視為一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6-29 16:43:43)

財富過度集中、貧富懸殊嚴重世界銀行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中國1%的家庭掌握了中國41.4%的財富,而富裕程度遠高於中國的美國則是5%的人口掌握了美國60%的財富。因家庭成員中包括了沒有或無法賺錢的人口,故中國以低於1%的人口掌握了中國41.4%的財富。中國政府公布和中國學者給出的一些經濟數據佐證了具有廣泛公信力的世界銀行的報告:當前中國城鄉居民的收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1]
[2]
[3]
[4]
[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