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激素(Oxytocin):越愛越多,越給越富

burpeejump (2025-07-21 09:25:23) 評論 (2)

這幾天出門旅行,在路上聽了 Andrew Huberman 與心理治療師 Lori Gottlieb 的訪談《How to Find and Be a Great Romantic Partner》。這是大小姐推薦的節目,我自然不會錯過。最近我還在聽 Harari 的曆史書,提到一個核心問題:人類不斷追求科技,是不是最終能掌控自己的幸福感?那幸福感的核心,是否就取決於幾種激素的組合:oxytocin(催產素)、dopamine(多巴胺)、serotonin(血清素)?

今天我想聊聊最有“溫度”的這一種:oxytocin,中文叫愛情激素,也叫親密激素。

一、愛情激素,決定一個人有沒有愛的能力

這是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至關重要的激素。親親、抱抱、舉高高,這些動作在哺育中,不光滋養孩子,也會讓父母大腦釋放大量oxytocin——這就是愛的生物基礎。黑暗榮耀裏,何道英好幾次擁抱和舉起奔跑過來的藝率,他說藝率是“Daddy的vitamin", 估計換成"Daddy的oxytocin"更準確些LOL。

如果一個人從小缺少這類親密體驗,長大後在親密關係中就可能表現出“不獨立”“愛依賴”。尤其是女孩子,有時會在潛意識裏通過“顯得軟弱”來獲得照顧。這種“小鳥依人”的依賴型親密關係,剛開始很甜,久了卻可能成為伴侶的壓力源。這一點,我也在自己身上看到過影子。

二、愛情激素充足的人,會有哪些表現?

**有愛的表達能力:每天自然地說“我愛你”“你好可愛”,這不是偶然,是一種心理安全感的體現。美國的家庭文化讓我逐漸習慣在電話結束時說“I love you”,每天回家抱一抱家人,也變得自然起來。那種暖流從心裏流過,真的會讓一天的疲憊消散。

**能接納不確定性:Huberman 和 Lori 談到,有些人總是愛上“渣男”,並不是她們不知道不好,而是原生家庭中混亂、情緒不穩定的關係,讓她們對“混亂”感到熟悉,對“穩定”反而感到不安。

**我自己的一個正麵的體驗是,在生兩個孩子的過程中,我申請住院醫並順利轉行。後來我回看,都驚訝自己的孤勇從何而來——我相信,那時是愛情激素最充沛的時期,它給我一種對未來的篤定感。

**能看見生活的美:春天我在植物園聽說可以自己播種野花,回家馬上網購花籽。如今後園裏蝴蝶、蜜蜂飛舞,每天被小確幸環繞。這種對自然美的感知力,正是愛情激素帶來的禮物。

**更謙卑、更有共情力:愛會讓我們不再較真,更願意傾聽、理解、原諒。在門診結束時,我經常自然地擁抱病人和家屬,說一句“I love the way you’re doing this.”,我能感受到彼此給予的能量,讓痛苦也變得輕了些。

三、如何自己提升愛情激素?

**想掌控情緒、溝通、動力?那就從提升 oxytocin 開始。成熟的人是能自我調節、懂得自我補給的人。與人建立真誠的連接:親密、擁抱、眼神交流、溫暖的觸碰、真心表達愛意,都是愛情激素的來源。

**親近自然:陽光、風、鳥鳴、草木,都是天然的oxytocin製造機。

**成為一個願意付出愛的人:愛情激素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幾件物品,越給越多。愛是能力,也是能量,愛出去,自己也會被滋養。

**小時候缺的那一部分愛,可以通過成年後的多種深層關係、親密連接包括育兒來補足。

**不用溺愛,隻要有意識地去愛,去感受愛,去表達愛,你就會富得流油——在愛情激素上。

我的體驗:遇到你愛的人,物,事,一定盡心去愛,愛過的心靈是美好,溫潤,勇敢的心靈。

這幾年我發現自己心靈和生活上更獨立了,不再畏懼一個人旅行;在工作生活中更有情感連接,從容地麵對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