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去實習,遭遇驚魂意外,噩夢成真

麥姐 (2025-07-21 06:24:15) 評論 (23)

龍兒這學期一開學就下鄉實習了,要在新州的一個小鎮待六周。 他和另一個男生住在學校安排的酒店式公寓,帶廚房,方便他們做飯。

小鎮靠海,第一個周末他去海邊跑步,給我們發來海豹和日出照片,一派歲月靜好的小鎮寧靜生活。





誰知第二個周末,周六上午,他在微信上留言,我點開一聽,他說:“媽媽,你的噩夢成真了!我被bed bug咬了,我們正在搬家。”

天哪,魂飛天外,我立刻打電話過去,他沒接,估計正忙呢。

先解釋下為什麽龍兒說“我的噩夢成真”了。

去年年初,有個負責酒店管理的朋友給我發了一組照片,說他們酒店的一個房間裏發現了bed bug,客人的胳膊被咬得慘不忍睹,全是紅包。他們是第一次碰上這種事,趕緊請來專業防蟲公司,最後是:房間裏的家具和床上用品全部扔掉,徹底封閉消殺三天。防蟲專家說如果消殺不徹底,bed bug會卷土重來,隻要有一隻漏網之蟲,就能在房間裏重建整個家族。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住在酒店居然還有這種潛在風險,但也沒太當回事,以為這就是偶然事件。

直到後來準備去歐洲旅行,在網上看到一篇帖子,有人住進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四星級酒店,竟然也被 bed bug 咬了,而且酒店毫無任何歉意,搞得整個行程變成了一場噩夢,我這才真正警覺起來。

這裏插一句,bed bug 就是我們中文裏說的臭蟲,臭名昭著的吸血鬼,它們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一旦房間裏出現它們的痕跡,不僅房間裏的家具要處理,而且所有的床單、被褥、衣服、包包都得高溫消毒,甚至有時隻能狠心扔掉。否則它們會跟著你的衣物,從一個地方“搭便車”到另一個地方,繁衍不絕,甩都甩不掉。

以前旅行不知道酒店裏還可能出現bed bug,無知者無畏,所以從沒有這種擔心。讀到四星級酒店裏也會有臭蟲橫行的文章,心裏就怕怕了,所以就給兩個同行的隊友布置任何:入住酒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檢查床頭縫隙和床墊邊緣,bed bug 最喜歡躲在那裏,要留意有沒有黑點、血點或活蟲。

歐洲旅行開始時,在意大利的頭兩家酒店,隊友們工作還比較認真,但之後的旅途中,別說這兩個能偷懶就偷懶的隊友了,作為發號施令的防蟲大使 (網友xyz66上篇博文留評誇俺是“文旅傳播親善大使”,著實不敢當。但俺在家裏見到各種蚊蟲都會如臨大敵,狂呼亂叫,所以“防蟲大使”實至名歸,嘻嘻),俺也早把這事忘到九霄雲外了。

沒想到,時隔半年,這事被龍兒遇到了,所以他說“我的噩夢成真”,落在了他頭上。

我們離得遠,隻能幹著急,當然也相信他這麽大的人了,應該不至於亂了陣腳,反正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晚上,龍兒終於來電話了,說了說情況:

“昨天就發現脖子上起個包,以為是蚊子幹的壞事,沒在意。沒想到,今天起床,脖子和後背又多出兩個,一看形狀,就想到媽媽提到的bed bug,趕緊上網查,對照自己身上的咬痕,越看越像。於是掀開床墊,結果發現床沿邊密密麻麻都是黑點。雖然沒看到活蟲,但也可以百分百確定是 bed bug 沒跑了。



趕緊給酒店經理打電話,經理嚇一大跳,說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立刻安排給他們換房間。他們自己則一邊打包,一邊把所有衣物放進幾個大垃圾袋捆緊。搬到新房間後,把行李放在客廳地上,再分批把大垃圾袋直接放進烘幹機,再從袋子裏拿出衣服後,把垃圾袋拽出來直接扔到外麵的垃圾桶,衣服在烘幹機高溫轉半個小時。之後又衝了熱水澡,身上的衣服當然也是要扔進烘幹機。還用吸塵器把箱子、包包都吸了一遍,總之是一場雞飛狗跳。”

慶幸的是,龍兒發現得及時,用他的話說:“好在隻讓一隻bed bug在我身上飽餐了一天的早中晚三餐。” 我和隊友一起被他科普了下,臭蟲是名副其實的“人血愛好者”,專靠吸人血為生,喜歡夜間出動,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皮膚散發的熱氣就是它們的開飯鈴,它嘴上像雙管槍似的口器,一根噴麻醉劑,一根吸血,可以直接刺入皮膚,定位血管,還可能反複移動叮咬,而人在睡夢中卻毫無察覺。更令人頭皮發麻的是,臭蟲一生要蛻五次皮,每次蛻皮前都必須喝頓血,簡直像是在打怪升級。

如果不是龍兒第二天就警覺了,估計他會被咬得很慘。

我突然想到:“這臭蟲不會是你從哪兒帶進房間的吧?”龍兒搖頭:“這不可能。你看我發的照片,床沿上全是卵。我上網查了下,臭蟲從卵到成蟲的發育過程通常需要四到六周,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卵、五個幼蟲期和成蟲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必須吸一次血才能蛻皮,進入下一階段。在溫暖環境下(約24°C到30°C),卵大約六到十天就能孵化成幼蟲,之後每隔幾天吸血、蛻皮,整個過程最快也要一個月。顯然,這批吸血鬼不是我們請來的,是前任房客或者前前任房客留給我們的禮物。”艾瑪,還禮物呢,完全是驚嚇。

龍兒把這事告訴一位朋友,結果這位朋友說他們全家也經曆過bed bug災難。那時他媽媽被外派到約旦,全家一起隨行,結果剛住進使館安排的房間就中招,全家接連被咬,使館效率低下,投訴了好幾天才被允許換房。他爸爸的皮膚比較敏感,被咬得特別嚴重,到現在已經十年過去了,身上還留有痕跡。天哪,這估計是過敏體質吧,咬痕竟然能留那麽久。

之前說出門旅遊防偷防盜防騙之警惕性不可放鬆,現在必須加上一條,千萬別忘了防臭蟲

我問ChatGPT,在旅行中如何防範和應對bed bug,下麵是小AI給出的回答:

在旅途中,最令人頭痛的事情之一莫過於在住宿中遇上臭蟲(bed bug)。這類體型小、善於藏匿、專門吸人血的昆蟲,不但令人瘙癢難耐,還可能隨著行李被帶回家。雖然並不高頻,但在全球各地,即便是中高檔酒店,臭蟲問題也並非聞所未聞。

什麽是臭蟲?它們如何吸血?

臭蟲是一種體型扁平、無翅的昆蟲,成年體長約5-7毫米,顏色從淺褐到紅褐不等。它們專門吸食溫血動物的血液,尤其偏好人類。

吸血方式:臭蟲通過細長的口器穿透皮膚,注入含有麻醉劑與抗凝血成分的唾液,讓宿主在幾乎無感的情況下被叮咬。

叮咬後反應:大多數人會在數小時至數天後出現紅腫、瘙癢、成串的小紅包,有些人還會過敏或抓痕處感染。

雖然臭蟲不直接傳播疾病,但:影響睡眠和心理健康;抓撓導致皮膚感染;嚴重者出現焦慮或“幻蟲感”。



(網圖)

入住酒店後,如何自查是否有臭蟲?

即使房間幹淨整潔,也不能掉以輕心。建議隨身攜帶手電筒或手機閃光燈,入住後做如下檢查:

1.床墊邊緣與縫隙:掀起床單,查看床墊四角縫線處、標簽附近,是否有小黑點(蟲卵、蟲糞)、紅褐色斑點(吸血後被壓死的臭蟲或血漬)、活蟲。

2. 床架與床頭板背麵:尤其是木質結構,臭蟲愛藏身其中。

3. 床頭櫃、抽屜與牆縫:特別是緊鄰床鋪的家具後方或接縫處。

4. 沙發、地毯、窗簾褶皺處:這些布料區域也可能成為藏身之處。

5. 行李放置位置:切勿將行李直接放在床上,建議放在硬質地麵或專用行李架上。

下圖中綠色檢測點要重點檢查(網圖)。



臭蟲咬痕的主要特點

1.成串排列或成線狀分布:常見的是三顆一排、兩三顆一組的咬痕(被稱為“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pattern,意指臭蟲三頓飯一口氣吃完)。也可能呈直線、鋸齒狀或隨機分布,但通常不止一個包。

2. 紅腫、瘙癢劇烈,包往往比蚊子咬的更腫脹且癢得更持久。有些人會出現過敏反應,如大麵積紅斑或風團。

3. 咬痕多出現在裸露皮膚處,比如:手臂、腿、小腿、脖子、臉,尤其是夜間睡覺時暴露在外的部位。

4. 無即時感覺,數小時後才癢,因為臭蟲會注射麻醉劑和抗凝血劑,你可能當下完全沒察覺,但數小時後開始發癢、起包。

5. 咬痕形狀小而清晰,多為小丘疹(約1~5mm),中心可能有針頭大小的咬點,但不像蚊子包那樣中心發白

 如何防範帶回家?

旅行中:

使用硬殼行李箱,縫隙少,不易藏蟲;

盡量將衣物密封在壓縮袋或拉鏈袋內;

睡前換上幹淨睡衣,減少床鋪接觸麵積。

回家後:

行李先放在陽台、車庫或洗衣房開封,勿帶進臥室;

所有衣物高溫機洗或烘幹至少30分鍾以上,建議 ≥60℃效果最好;

行李箱和包包用熱風(吹風機)處理或用酒精/防蟲噴劑擦拭;

不可機洗的物品密封2–4周隔離,再取出晾曬。

萬一被叮咬怎麽辦?

大多不需醫療處理,可使用抗組胺軟膏或爐甘石止癢,若出現持續紅腫、感染、過敏反應,應就醫;

若確定房間有臭蟲,應立即向酒店提出更換房間或退款要求。

------------------

寫完這篇文,俺頓時感覺渾身發癢,趕緊去打掃衛生了。

最後放張藍天碧海的照片壓壓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