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兒天地

菲兒天地 名博

2025回國 杭州高鐵上遇到的商人(圖)

菲兒天地 (2025-07-21 08:10:06) 評論 (63)
對中國老百姓來說,高鐵網是中國進步的標誌之一,連高鐵列車都被命名為“複興號”,高鐵已經成為一種民族自豪感的來源。

實際上高鐵的運營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包括電力消耗、員工薪資、設備維護等方麵的高額支出。同時部分地區的高鐵建設存在“過度擴張”的問題,不顧實際客運需求而盲目上馬項目,帶來財政和資源上的壓力。

高鐵還麵臨來自民航、長途客車及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的激烈競爭。相比之下,高鐵的建設和運營成本遠高於普通鐵路或公路交通工具,其票價對於不少低收入人群而言也不夠友好。並非是滿足基本出行需求的最優選擇。

2025年春節,許多學生和外地打工返鄉首選普通列車,其次是飛機,高鐵反而排在最後。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人們對支出愈發敏感。相比之下,高鐵票價偏高,車上餐飲也貴,自然難成多數人的首選。

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許多普通民眾切實感受到生活壓力加大、收入縮水,對未來缺乏信心。在這種情況下,高額的鐵路投資引發了社會關注。一些人質疑,高鐵建設是否占用了本應用於改善民生、促進就業和消費的資源。

更耐人尋味的是,中國高鐵站數量最多的城市並非是經濟最發達的北京、上海,而是重慶和哈爾濱。重慶以25個高鐵站位居全國首位,哈爾濱也擁有21個,而2022年的上海僅有8個高鐵站。以蘇州為例,這座地處長三角的城市已有14個高鐵站。截至目前,上海的高鐵站數量已增至11個,另有上海東站、寶山站、崇明站正在建設中。這一高鐵站點的分布格局,是否真正契合了經濟發展與人口流動的現實需求?值得深入反思和科學評估。

我們這次在中國的時間較短,沒太多的長途旅行,隻坐了兩次來回到杭州的短途高鐵。





通常我是用攜程訂高鐵票,這次因為時間較短,加上上海到杭州的高鐵班次很多,就直接到高鐵站再買的票,沒怎麽排隊。假如行李不多的話,坐高鐵還是挺方便的。高鐵安全係數高、快速,便捷。中國的高鐵速度也很快,每小時300多公裏,WIFI信號也沒有問題,一路暢通無阻。 



上海虹橋火車站和杭州東火車站商務艙都有專門的候車室,有專人在檢票時間提醒你去登車口,提供各種免費的點心和飲料。





車廂寬敞,舒適,幹淨、安靜,廁所好像也比一般的要幹淨一點。





這次坐的車,還送了免費的高鐵盒飯,不過味道實在不敢恭維, 和我去的社區食堂有一拚。但乘務員的服務還是不錯的。



我邊上坐著一位四十歲出頭的男子,西裝外套搭在行李箱上,襯衫微微鬆開幾顆扣子,顯出一絲旅途的疲憊。

飯畢他和我閑聊,問:“你看起來像國外來的,是旅遊嗎?”

我說:“探親加旅遊。你是出差?”

他回答說:“對,上海有個環保產業論壇,坐高鐵去談個項目。”

這位中年男子是一家環保設備公司的市場總監,正在趕去上海參加一個行業交流會。對於他來說,這樣的高鐵之旅幾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我問:“那一般出差都做些什麽?像你們這種公司,工作節奏緊張嗎?”

他說:“很辛苦。每天清早出發,奔波幾百公裏,有時候一天要談三四場客戶,晚上回酒店還得寫總結、發報價。

我問道:“現在公司生意如何?”

他說:“經濟不佳,生意比以前難做多了。有時客戶反複猶豫,有時合同剛談好政策又變了。我們得盯著行業政策,盯環保標準,盯客戶預算。很多時候談判不是靠嘴,而是靠你能不能站住、活下來。”

我問: “那你覺得在中國做生意,最難的是什麽?”

他說:“最難的,不是競爭,也不是客戶挑剔,而是不確定性。在中國商界,很多時候,是政策、趨勢和情緒在主導市場走向。地方財政吃緊就會砍項目,靠銀行貸款也不容易。萬一資金鏈一斷,就有人破產。”

我又問:“那……你喜歡這樣嗎?這種出差、這種奔波。”

他沉默了一下,望向窗外說:“談不上喜歡。不過也習慣了。我們這一代人,不是為了夢想而拚命,而是為了讓家人生活穩定一些。是在被推著走,從生存變成焦慮,從匱乏變成了內卷。”他“嗬嗬”地自嘲道。

這一程路不算長,但這番談話卻很讓人唏噓,讓我多多少少了解了中國企業經營的一個側麵。

到了杭州,我們出了車站,便“分道揚鑣”,相互道別。

本來接下來想寫寫我這次在杭州的見聞的,但最近杭州市關於糞水的新聞把我給嚇住了:

7月16日,杭州市餘杭區大量居民反映自來水出現惡臭、發黃現象,部分人出現身體不適,市麵礦泉水迅速被搶購一空。7月19日,餘杭區政府發布致歉聲明,稱初步調查顯示異味來源為“藻類在特定自然與氣候條件下厭氧分解產生的硫醚類化合物”,並否認“糞水汙染”之說。然而,真相至今未明,網絡上眾說紛紜,質疑聲不斷。

慶幸自己在杭州時未遭此事。也感慨在這個被譽為“中國矽穀”的城市,竟爆發如此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而相關部門的回應與處置,又是如此荒誕失序,實在是有點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