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學生與一頭博導的糾纏

In the course of justice none of us should seek salvation.
We do pray for mercy.
打印 (被閱讀 次)

YouTube"鄭旭光" 頻道是一個政論頻道。 在聚焦於世界上的政經大事同時,主持人鄭旭光還會與觀眾討論相關的話題。針對觀眾提出的問題/表達的觀點,鄭旭光大多會平和地給出深刻的"一句師"博導答疑。
最近,鄭旭光在節目中介紹了餘茂春先生的一些的政治觀點。來自中國大陸,餘茂春先生是美國的一位學者(大學教授)和政治評論人士,曾是美國前國務卿彭陪奧的政治顧問。得益於對中國(大陸)社會的深刻了解,餘先生提出了一些新觀點,以改進幾十年來美國對華政策無的放矢的局麵。
鄭旭光對餘先的這些觀點都無條件地支持,而我卻有些不解的疑點/問題 。一改之前對觀眾問題/評論和顏悅色回應的方式,鄭旭光激動地指出我問題的淺陋特征,屬於"一年級小學生"的水平,這無疑把討論定義成"小學生沒有品位地與博導糾纏"。

中美關係在民間
1
餘茂春先生認為,大力推動中美兩國的民間交流,有利於美國更好地了解(中共之外)的中國,這會幫助美國政府製定更有效的對華戰略方針。
當鄭旭光在節目中對這一觀點深表讚同時,我發言道,"與習近平中美關係在民間的說法不謀而合"。這一發言讓鄭旭光大為光火,憤然質疑這一沒有水準說法背後動機。次日我不得不解釋說,"不謀而合"的說法, 隻是提醒兩人共同說法中有不同的"內涵",是個值得在你的政論節目中探討的問題。鄭旭光更加憤怒地表示, "我不需要你提醒...我的觀眾水平很高,他們看得出你這小學水準的問題答案"(大意)。
博導/學霸是不容質疑的。
2
"在中國幾乎沒有[真民間]", 小學生不為所動地堅持,

1)"習近平說的'民間',是中國政府扮演的'民間',通過交往影響美國真正'民間',再通過美國民間達到對美國政府的的影響。這是習近平'中美關係在民間'的內涵和具體的實際意義, 在中美關係緊張時提出的應對策略;
2) 而餘茂春說的'民間'是美國的真'民間',因為沒有中國的'真民間'相對應,讓他的"中美關係在民間(或類似表達)"的說法【最多隻具有紙麵意義】。

麵對無法否定的中國政治現實,博導堅持"中國一定有中共忽略的民間...", 為餘先生"中美關係在民間"的說法爭取極其有限的生存空間。
小學生糾纏不休:"...在目前情況下,任何不經政府同意/私自與外國民間交往的活動,都可能被視為間諜活動 -- (讓這類交往變得極其有限,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從而無法達到餘茂春通過民間交往更好了解中國的目標)"。這一事實陳訴換來博導最後一搏,"至少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概念"。
博導為這一"進攻性觀點"撤退時死守的底線 -- "一個有意義的概念",碰巧也是小學生認為這一"進攻性觀點"進攻時所能達到最遠的陣地 --"最多隻具有紙麵意義"。

把中共與中國人民分開看待
1
餘茂春先生是位學者,屬於技術官僚,幫助政府製定具體的(對華)戰略/政策,而非助人競選的政治助手。然而,"把中共與中國人民分開"更像是一句政治口號,很難轉化成具體政策製定時的有用元素。而其有限的政治效果,卻可能以美國政府陷入政治尷尬為代價。這是我與鄭旭光在此問題上的不同。
2
無論"是否把中共與中國人民分開",美國任何對中國製裁的具體政策,都會讓"中國人民"受到懲罰,是鄭旭光和我的共識,然而,鄭旭光非常看重這一提法的政治效果,"這一提法提出後,中共非常憤怒",卻忽視了美國政府可能遇到的政治尷尬:
在中國人民得知美國政府將自己與中共分開後,中國人民就會有一種期待,美國新出政策懲罰中國時, 是懲罰中共而不是自己。然而,當對著中共高高舉起的板子(經濟脫鉤,關稅)不可避免地落在中國人民身上時,他們會異常地憤怒,"不是說分開了嗎, 怎麽還這麽痛?" 而此時的中共會用事實教育中國人民,"美國人的話能信麽, 我們能分開麽?" 因為目前中國經濟的困境失業的更多是"中國人民", 而且, 中共成功向中國大眾(人民)兜售"是因為美國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的觀點。而習近平則是"該吃吃,該喝喝"。
這是鄭旭光沒有看到/或拒絕看到的"政治尷尬"。
3
美國政府製定的對華政策是為了美國利益,中國人民高興/中共憤怒,都不在考慮其中。這一事實讓"把中共與中國人民分開"的提法,最多隻具有紙麵意義。就連盛讚這一說法的鄭旭光先生,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區分在現實中很難完成。且不說分開後也難有多少具體的不同。
而博導沒有回答小學一年級水平的問題是,"既然無法區別對待,為何還要進行區分?"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美國副國務卿 坎貝爾 有關"目前情況下,在中國實施政權更迭不符合美國利益"的講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YBNTUBEFI&t=41s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油翁: ..區分“中共”和“中國人民”,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在製定對華政策時可以完全忽視中國人民的反應和利益,這一點,我想沒有任何人會否認."
****
1
美國政府製定對華政策時,[[隻考慮美國利益]],不會考慮中國人民的"反應和利益”。這其中,讓中國人民獲益/受損,都不在製定對華政策的考慮中,而隻是政策的副產品。
否則,目前"製裁中國/圍堵中國"的拜登對華政策如何出爐?
2
任何因考慮到中國反應的而對政策的修正,都不是顧及中國的利益,而是考慮到中國的反應會最終損害美國的利益。利益是多種的,某個政策在顧及美國的某個利益的同時,可能會傷害到美國的另一個利益。因此,外交/治國的決策,是在多種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3
就如最近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說的,"目前情況下,在中國實施政權更迭不符合美國利益",這個讓鄭旭光這些海外民運人士心碎的美國政府當今的立場,最終是落在"為了維護美國利益"這一點上,也隻落在這一點上。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油翁:
1
我沒有說"新劃分論"沒有任何意義,除了承認它的某些"政治意義"外,我還承認了它的"紙麵意義"。紙麵意義就是作為一個學術問題(話題)進行討論,這與你說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甚至學者會強調這種區分的重要性"異曲同工: 讓學者多了一個"討論的話題"。
但決策者並未因此多了一個可以依賴的/有用的依據。
2
根據鄭旭光節目中的介紹,餘茂春先生否定了過去幾十年美國的對華政策。根據餘茂春的分析,這一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政策製定者對中國缺乏了解。我覺得他的這個分析很到位。正是在這個到位的分析下,他提出"將中共與中國人民分開"的觀點,來修正之前決策者的錯誤,從而讓這一"劃分法"的實用性具有了現實的緊迫性。
而"實用性"恰恰是這一"劃分法"不具備的特點。
3
這是我文中強調這一"劃分法“缺少現實意義的原因,而它目前的"學術性意義/紙麵意義"並不能彌補劃分法的這一缺陷。而且,考慮到"劃分法"很難在現實中完成"這一持久的現實特點(不是你說的暫時的難點)", 它的意義或許將永遠停留在"學術意義/紙麵意義"上,從而無法對改正餘茂春先生提出的"美國製定對華政策時的根本錯誤"有任何實際的幫助。
4
通俗地說,醫生發現了病因,但給出的處方隻有紙麵上的意義,現實中無處抓藥,你覺得這個藥方有用麽?
油翁 發表評論於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這種區分並不是無意義的。這種區分可能無法立即實現具體的戰略或政策變化,但它可能帶來思維方式和視角的變化,對結構性問題有較長遠的啟示,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甚至學者會強調這種區分的重要性。

其次,區分“中共”和“中國人民”,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在製定對華政策時可以完全忽視中國人民的反應和利益,這一點,我想沒有任何人會否認。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拋棄這種區分,隻是在操作上需要巧妙處理和考慮到中共可能會利用這種區分來抹黑美國。

最後,對於你的問題:“既然無法區別對待,為什麼還要進行區分?”我的回答是:我們不能因為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困難就放棄區分。相反,我們應該力求在理念上保持區分,並在具體政策中努力實現區別對待,這也是鄭旭光先生強調這種區分的原因。

整體來看,"把中共與中國人民分開看待"這種觀點雖然存在一定的難點和問題,卻也具有一定的建設意義,值得進一步思考和探討。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smithmaella : 你根本就沒有理解”餘毛蟲區分”的背後邏輯以及他這樣做的目的。
****
你能說說你的理解麽? Please and thank you.
重要的是,他的"劃分論"現實意義, 在美國製定對華政策時的意義, 以及製定政策之外的意義。
smithmaella 發表評論於
說你一知半解嗎?還真是的,所以你這“小學生”說服不了那個博導,可以理解。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smithmaella : 你根本就沒有理解”餘毛蟲區分”的背後邏輯以及他這樣做的目的。
****
你能說說你的理解麽?
重要的是,他的"劃分論"現實意義:在美國製定對華政策時的意義。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tianjinwang1: 我無法認同你的邏輯。...
****
It's fine with me.
smithmaella 發表評論於
你根本就沒有理解”餘毛蟲區分”的背後邏輯以及他這樣做的目的。舉什麽簽證區別對待的例子。
tianjinwang1 發表評論於
“無法區別對待,就沒有必要分開,除非是一個愛好。 這不是我的邏輯,而是一個普遍的邏輯。”
====================================
我無法認同你的邏輯。從邏輯上來說,你偷換了概念。“無法區別”指的是無法準確、完全區別,並不代表沒有必要去努力分開。如果你的邏輯成立,那麽這些話也成立:“因為無法消除貧困,就沒有必要扶貧”, “因為無法消除犯罪,就沒有必要打擊犯罪“,“因為無法消除毒品,就沒有必要限製毒品”。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tianjinwang1: 這個就是鑽牛角尖了。區分中共和群眾肯定是必要的,也是符合美國的利益的。難道要宣稱和13億人做對?至於有沒有能力區分,那是另外一件事了..
****
這是操作上的技巧問題。除非你不得不這麽做,否則,勿把事情清晰化,以防畫地為牢。
就如對中國的經濟製裁,必然導致"中國人民" 受到懲罰--- 失業率上升。這種情況下,"把中共與中國人民分開",
1.
作為一個基本原則"事先公布",會讓美國政府有些尷尬(政治問題), 是走入自己挖的陷阱的一個實例;會成為中共攻擊美國的依據;
2.
作為一個特例的解釋"事後給出",會讓"尷尬"少些。麵對記者提問(文中是中國人民的抱怨),美國政府的回答"這很不幸,但(中國的失業率上升)它不是我們的目標,而是我們製裁中國政府的"副產品"。
這一說法既有"分開論"的書麵成分(不是針對中國人民), 又有無法分開的具體現實, 中共再以此攻擊美國,政治力度要小很多。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smithmaella: 因為(目前)無法區別對待,所以就不要區分。這個是您的邏輯?
*****
1
無法區別對待,就沒有必要分開,除非是一個愛好。 這不是我的邏輯,而是一個普遍的邏輯。
2
"拒絕為中共黨員因私赴美簽證", 是我能想出來的為數不多的一個"將中共與中國人民分開"的例子。這個特例由來已久,似乎不是"將中共與中國人民分開"這一想法的結果,而是冷戰時針對全球共產黨員的普遍政策。在目前情況下,在中美關係中,它似乎是"分開論"為數不多的幾個具體應用,而且在"分開論"提出之前就已經在在應用。
3
根據鄭旭光的介紹,餘茂春幾乎全盤否定了川普之前美國所有的對華政策,而"把中共與中國人民分開",才是製定正確的美國對華戰略/政策的開始。
作為一個政治口號,這一說法有短暫且有限的效果,如讓海外民主人士振作一下,但作為美國政府製定對華政策的依據時,它就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
tianjinwang1 發表評論於
這個就是鑽牛角尖了。區分中共和群眾肯定是必要的,也是符合美國的利益的。難道要宣稱和13億人做對?至於有沒有能力區分,那是另外一件事了。博主對中國的老百姓想法的推論很好笑。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想法。肯定有人會想博主推論的那麽去想,但是肯定也有人會有相反的想法。
smithmaella 發表評論於
因為(目前)無法區別對待,所以就不要區分。這個是您的邏輯?
baladirk 發表評論於
\"一隻” 和 “一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