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看懂《金瓶梅》

打印 (被閱讀 次)
跟朋友看畫展,進個展廳一探頭,她大叫:“未來主義!”這麽興奮不是因為喜歡,而是仇恨。她盯著那些畫麵的眼神如果在以前東北某處,足以連“瞅你咋地”都沒機會說出口就會被打倒。她從一幅彩色斑點前決絕轉身,這個天上地下哪兒都敢去的人難得地產生自卑感:“看不懂。”
我比她好一點,不是我能看懂,而是我有辦法為自己的無知辯解。
“你不是看不懂畫,而是無法猜到作者的意圖。就算有問題,也不是你的問題,是作者的問題,他沒引起你的共鳴。而且,藝術的目的是啟人思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是用標準答案創造一批同樣的人。你隻要有自己的感受,就是看懂了。”她點點頭,走到那堆彩色斑點麵前又相了一陣,笑道:“還是看不懂!”
中國的《紅樓夢》、《金瓶梅》在世界文學上權重不高不是因為西方學者不會中文,也不是不懂中國文化,他們就算能對字麵上表達的意思倒背如流,也無法憑本能意會到文字後麵的深長意味。我們在種種顧忌中練就的閃轉騰挪,在文字中走出一條神鬼莫測的曲線,到處滿布玄機。不止外麵的人,就是身在這個文化裏的人,說看不懂也一點不奇怪。
《金瓶梅》裏李桂姐瞞著吳銀兒聚會前提前趕到西門慶家拜吳月娘做幹媽,等吳銀兒等到了,李桂姐已變身為吳月娘的幹女兒,坐在炕上指使吳月娘的丫鬟了。吳銀兒看得瞠目結舌,但不露聲色,隻在聊天中有意抖出點李桂姐的小秘密。吳月娘聽了一會兒,說“不知你們說的是哪家話”。她都聽不懂,何況我們。
“不懂”兩個字當指示牌看,好奇心強的意味著“前方有寶”,崇尚歲月靜好的意思是“此路不通”。其實這兩字本身就是個陷阱,不甘心的深挖下多數都能看出不懂的隻是某一部分。
比如剛看《金瓶梅》,都像進了海洋館,頭上腳下身邊都是魚,不知誰是誰。認識了魚後看不懂,是搞不清魚和魚之間的關係。關係清楚了還不懂的是不知道每條魚在想什麽。捋清了每條魚的想法就更糊塗了,成天在心裏轉的念頭是:我跟他們有什麽區別?追問下去,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歸根結底成了經典哲學問題:我是誰,從哪來,到哪裏去。
誰能懂?沒人懂。
所以看書如同看畫。一見之下,如同寶玉對黛玉的表白,像從自己心裏掏出來的固然好,哪兒哪兒都生疏也很有趣,見到些新鮮人、新鮮事,眼前開啟個新世界。人生百年遊就是看風景,同時也被別人當風景看,遇見能看懂的會心一笑,看不懂就當看熱鬧,其實挺好。
一窗青山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野彪' 的評論 : 確實各有所長,《金瓶梅》更不好掌握些,要現實,要給人絕望,還要在絕望裏給一點亮色,相比之下,《紅樓夢》就隻管唯美,醜惡裏滲透出美,或者說美的同時不忽略醜惡的存在。總之都是大手筆,沒有上帝視角是沒法做到的。
野彪 發表評論於
很多人認為《紅樓夢》比《金瓶梅》好,但我覺得兩者是各有所長。從某種角度看,《金瓶梅》的文學價值更高,因為這本書確切的體現了當年普通民眾的生活,是一種日記般的刻畫。正是這樣真實版的記錄,才更真實的揭露人性,讀過之後,讓人有所覺悟。
《紅樓夢》寫的非常美,文筆也是遠遠高出《金瓶梅》,但那是雕梁畫棟,不是平凡人家。
一窗青山 發表評論於
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不知道沒讀而嚷嚷惡心的該怎麽定義。
elfie 發表評論於
I think this book is disgusting. It's the absolutely perversive porn.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