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溫哥華再現中國奇葩,舊地重遊,山水依舊,物價飛漲,小費失控

打印 (被閱讀 次)



昨天有意思,一大早上班高峰時間乘公交去中國領事館簽證中心辦簽證業務。來到百老匯街排長隊等著上99 B-line。我剛剛排到隊尾,突然身子右邊冒出一個表情木訥的中國女人,她不往我身後排,偏偏要平行排在我右邊。我以為她後麵空間不夠,於是邁上半步,示意給她留出後部空間讓她能站到我身後去。有意思的發生了——我往前邁半步,她也隨即往前邁半步,依舊緊緊排在我正右方,像一塊兒磁鐵沾到我身上。

這種“中式”排隊頓時讓我感覺回到了祖國。不過我上車的時候沒有讓她,她也就在我身後上車,沒占到什麽便宜。



既然出來那麽早,簽證沒辦成,還要再辛苦一趟,我幹脆拉著寶寶去溫哥華市中心。每次離開溫哥華一段時間我都要舊地重遊,去我住過的公寓周遭看看。

實話實說,我對人生的美好回憶從移民到溫哥華的那天開始。如果我懷舊、思鄉,都是針對溫哥華市區西端我住過的地方。當然哪裏都有負麵的東西,但是我在這裏95%都是美好的回憶。

上圖是我最早的居住環境之一,我當時的小公寓位於Drake街600,一座小塔樓,隻有四個工作人員輪班維護,一塵不染、舒適溫馨。樓裏有乒乓球台、台球、健身房、洗衣房。我租的是一個工作室(studio)公寓,略有海景,月租金870多加元,毫無壓力。

那時候,即便你做著最低薪的工作(比如在7/11收銀),隻要是一份全職工作,你都可以自己租住這樣的公寓,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如果你想住得更寬敞也更便宜一些,則可以到較為遠離市中心地帶的居民區租住人家獨立屋後的單獨套房,那時候也就是六七百元。



我沒別的新移民的打工經曆,別人一來先去大統華,而我基本都在學校了。一腳踏入學校,就等於踏入了主流社會,周圍全是英語環境,各種名目繁多的獎助學金紛至遝來,曾有一度我的各種獎助學金加起來多達6000加元/月,當時合人民幣近40000。這獎助學金收入比國內北大清華教授工資還高——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不過要走這條路,你就得愛讀書,愛學習,且能寫東西。



去了自己常去的丹門街的mall,看到阿富汗女人開的縫紉店依舊開張,隻不過當年那個中年女人現在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開始有了老太太的感覺。她是阿富汗難民,早年帶兒子經伊朗跋山涉水、曆經艱險移民到溫哥華,自力更生,盤了這麽個小門臉,給人縫縫補補為生。我找她改過褲腿、釘過扣子,手藝不錯,每次都多給她幾元。她憑借一己之力把兒子送進了大學。



又去了蘭州人小李開的飛天拉麵。你要知道,丹門大街寸土寸金,房租高得離譜,不少小生意都相繼關張,但小李的飛天拉麵經久不衰,如今已有近18年的曆史了。

好久沒吃麵了,進來後點了一份刀削麵,一小碗涼拌土豆絲。好家夥,價格已經翻倍。記得以前的刀削麵就是8元多,一小碗涼菜也就是4元多,現在全是二倍以上。再加小費,我這頓午飯就花了30多元。不過我刷的是美國信用卡,思維是用美元思維,這頓飯合美元22元,和美國一對比,還覺得撿了便宜呢。



每次必來我過去住的溫哥華市區西端地帶(West End),這是整座地球上我最喜歡居住的地方之一。我不明白為什麽那麽多中國人一來就一頭紮到列治文去,我一來可就認準了西端!以後我還是要回到那裏去。



見到有了年頭兒的老公寓外牆又翻新了。人家時不時都要外觀美化一番,看不到什麽亂七八糟的防盜窗、晾曬的衣物、堆放的雜物。法律法規健全、物業管理有效、居民也自覺配合——到荷蘭、比利時、瑞士、挪威、奧地利等發達國家看看,也都大抵如此。第三世界國家就是另一番共同景象。



七八十年的小公寓,隻要定期維護、加固,依舊是新老租戶的最愛。外部環境美好,人的心情也會舒坦,少了很多戾氣。



上圖是我租住過一年四個月的另一個工作室公寓(studio),月租金890元。管理人員是一家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的移民——物業有這樣的規定,如果哪個租戶願意當管理員,可以減免房租。

我的房間很大,一麵牆全是大窗戶,特別透亮。這個地方我也很喜歡,離斯坦利公園近在咫尺;鄰居都很好,沒有一次不良記憶,所以我時不時都要回來在這座樓前走走停停、打量一番。



當地人常說,溫哥華最好的地段是市區西端(downtown, West End),而西端最好的地段是丹門大街以西(west of Denman)。



走完了西端,再來到更新更現代的煤港一帶。我剛來這裏是總會想,天堂恐怕就是這個樣子吧?



“天堂”裏買了兩個球的冰激淩,刷卡時機器顯示15%、20%、30%的小費選項。我的天啊,這營業員給你?兩下冰激淩球,就要小費?而且從15%到30%?這不是瘋了嗎?

網上有專家分析,這是商家利用消費者的小費負罪心理(guilt-tipping),也就是說,一分小費不給會不好意思,大庭廣眾之下也不好意思去點擊那個“skip”(跳過)鍵,比如老年人,一是不知道去點擊那個鍵(比如我媽),二是也不好意思在晚輩麵前點擊那個鍵,於是就打腫臉充胖子點了15%的鍵,於是乎出門在外,一杯咖啡、一杯奶茶、一瓶礦泉水、一個漢堡包、一個鬆餅、一個羊角圈......等等,都額外支付了15%的費用。

最坑爹的是紐約一些中餐廳,賬單上總額度會包括有已經強製的18%小費。同時,讓你簽字的賬單上又有一條“additional tips (額外小費)”供你填寫。倘若是老年人眼神不好,也不通英文,且也沒被事先告知已經收了18%強製小費,他沒準兒又寫上了10%的額外小費,這裏外裏就是28%的小費。況且,算小費的百分比是在稅後賬單上算的,也就是說,你給營業稅也付了小費了。

目前這種風氣已經席卷了美加大地,消費者怨聲載道。

不過我直接“skip”。我不去縱容這種風氣。該給小費的我從不吝嗇。不該給的,我也不去打腫臉充胖子。

Firefox01 發表評論於
照片好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