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2:混亂的保健信息

心思所至,情緒緣起,感懷執念,聊以盡興。
打印 (被閱讀 次)

不論信誰,首先得知道,書籍報刊也好,醫生專家也罷,他們的信息都是哪裏來的?對於醫生、專家顧問來說,他們的大部分信息都來自他們學過的教材,後續的培訓教材。

對於教科書提供的知識,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然後考試過關。一門課結束了,知識信息是否真的與時俱進,是否準確,似乎不再關心。

本書作者認為,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需要我們注意,就是當教科書出版的時候,其中近20%的內容已經過時了。

作者繼續說,2003年一位叫John Hubisz的物理學教授,針對中學科學課教科書做了調查。其調查小組在查閱了十幾種教科書後發現,缺乏連續性或準確性的信息量十分驚人,甚至教師手冊裏的答案也錯誤連篇。

這個調查結果發表後,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因為孩子們接受了很多錯誤信息。

這種情況至今變化不大,大學教材裏也同樣充斥著錯誤信息。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作者說,教育管理部門沒有接待公眾對教科書表達不滿和抱怨的程序;也不要求教材出版商對數以百萬計流通中的教材做出修改;教材作者及審核者間的合同中既未規定對準確性負責,也沒有出錯的懲罰性條款。(希望國內不存在這個問題。)

另外,作者還說,人們把醫生、科學家、作者及教師們當專家來仰視,可他們中絕大多數的教育都來自含有過時信息的課本。

在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環境中,書本上的知識或信息肯定不會很快得到更新。這不僅僅是北美的問題,哪裏的教科書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教師教授、專家顧問,如果固步自封,不與時俱進,他們的知識體係就不會得到及時更新和升級。我們怎麽會從他們那裏得到更新的信息呢?

教科書如此,出版發行的各種健康書籍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所以,在選購有關健康保健方麵的書時,一定要注意出版日期。而且,還要多多關注日報和最近期刊的最新文章。

絕大多數寫書的都是綜合現有的信息,大多數報紙雜誌的健康文章都是采訪專業人士的結果。而專業人士畢竟是專業人士,各有自己的專業和研究,各有自己的期待目標和結果,研究結果的相互衝突在所難免。

最有異議的研究是由各類大型健康食品、製藥公司提供巨額研究資金得到的研究結果。我們有句俗語說“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 事實上就是這樣。誰拿了金主的錢,會寫出打金主臉的文章?

我們還有句話叫做“有錢能使鬼推磨。” 用在受大型企業集團對科學研究的左右上,也不是不可以。科學家也是人,也是普通人,他們除了養家糊口,更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撐自己的事業,一個能給自己爭光的事業。有時,我們說,有些科學家可能在無奈中會做出違背良心的事。誰知他們是違背良心,還是沒有良心?

還是看看作者弗雷德曼(Friedman)怎麽說的。(以下是原文大意)

許多科學家都是由大型企業資助的,所以,在他們的研究文章中偏袒為他們付了錢的企業,並不令人驚訝。假如一項科學研究得到美國奶業協會的資金資助,說研究發現牛奶有益健康,你會不會相信這樣的研究結果?可能不會的。

但問題是,這些資助往往並不為公眾所知。可悲的是,當今的一些知名學府中的研究人員、醫生及其他科學家都或多或少有這方麵的利益衝突。

那些大企業重金資助一些科學家,以保證他們的研究有利於其產品。我將其稱為“金錢操縱” (moneypulation)。常常地,科學家們拿著這些錢,製造一些數據(create figures),要麽用來證明金主們的產品,要麽用來否定競爭對手的產品。

一份醫學雜誌的調查發現,對所研究的產品給予肯定答案的,受資助左右的研究結果比獨立研究的結果高出4-8倍。

 

 

星海溪穀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白水之魚' 的評論 : 同意您的看法。所以,從無法以“雙盲法”檢驗的角度看,保健科學與中醫保健有相通之處。不能人雲亦雲。

謝謝來訪並分享體會。
星海溪穀 發表評論於
回複 '7grizzly' 的評論 : 說的是。謝謝賞讀並評論。
7grizzly 發表評論於
Experts are people too,
Just like me and you,
Before you follow them over the hills,
First find out who pay their bills.
;-)))
白水之魚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文中提到的大多數情況確實存在,例如前不久看到中國江南大學與中國酒業協會的研究結論說:白酒是癌症的克星,讓人難免聯想其中的利益輸送。

保健信息的混亂,除了書中提到的知識不與時俱進和利益衝突等原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保健品的研究結果通常是觀察性調查,而不是醫學研究常用的雙盲法。研究者通過被研究對象提供的答案來分析結果,而研究依據的答案往往帶有嚴重的主觀色彩。

因此要想獲得比較正確的信息,最好的辦法是閱讀新發表在著名科研期刊(現在很多科研雜誌要求注明研究資金的來源)和權威健康機構的觀點,或根據這些來源編譯的科普文章,而不是人雲亦雲的東西。當人們閱讀科普文章時,要注意文章有沒有參考資料,參考資料的出處和時間也很重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