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火旺,陽虛寒盛
就問你這是人話嗎?
水為陰,火為陽
水為寒,火為熱
水在下,火在上
好了,幾套二元對立統一的概念套疊,然後就有了,陰虛火旺,陽虛寒盛。
是人話不,是人話,但尋常人聽不懂。為啥呢,因為人為建立壁壘,壟斷。
我給你說點人話,上下(結構位置),寒熱(代謝效率),
人體有十二經絡,三組
太陰陽明=手太陰陽明+足太陰陽明=手太陰+手陽明+足太陰+足陽明
厥陰少陽=手厥陰少陽+足厥陰少陽=手厥陰+手少陽+足厥陰+足少陽
少陰太陽=手少陰太陽+足少陰太陽=手少陰+手太陽+足少陰+足太陽
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先秦兩漢 -> 醫學 -> 黃帝內經 -> 素問 -> 調經論
陰陽表裏兩經,虛實相反,寒熱相同。
手足同名兩經,虛實相反,寒熱相反。——方技家,這個明晰的規律亙古沒有。
但關係跟名字就暗含了他們之間一定存在某種關係。這都是經過實際操作驗證得出來的結論。口頭反駁無效。
也就是
手太陰(實)(寒)=手陽明(虛)(寒)=足太陰(虛)(熱)=足陽明(實)(熱)
手太陰(虛)(熱)=手陽明(實)(熱)=足太陰(實)(寒)=足陽明(虛)(寒)
手厥陰(實)(寒)=手少陽(虛)(寒)=足厥陰(虛)(熱)+足少陽(實)(熱)
手厥陰(虛)(熱)=手少陽(實)(熱)=足厥陰(實)(寒)=足少陽(虛)(寒)
手少陰(實)(寒)=手太陽(虛)(寒)=足少陰(虛)(熱)=足太陽(實)(熱)
手少陰(虛)(熱)=手太陽(實)(熱)=足少陰(實)(寒)=足太陽(虛)(寒)
每組各有一個平和====
所以,虛寒、實寒、虛熱、實熱,一旦發生,其實是同時發生的。但是證型裏竟然這四個是獨立的。強哦。
其全組合有
(2+1)^3=27種
三組經絡完全符合上下寒熱一致的情況,才可以用藥
手經全熱足經全寒,上熱下寒,即,陰虛火旺,1/27,用寒性藥物
手經全寒足經全然,上寒下熱,即,陽虛寒盛,1/27,用熱性藥物
然後你會發現藥物的寒熱是相對於手經而言的。也就是經常有藥說,清肺胃熱的原因,所以肺胃實則表裏,而非脾胃。
但又說脾胃虛弱,是因為足太陰脾跟手陽明胃的虛實相同。
但又說脾胃虛寒,這就是呂腚放苟屁了,脾為陰,胃為陽,陰陽經的虛實寒熱不可能同時相同,不論是不是表裏關係。
平和體質,隻有一種,1/27
其餘24種,均為寒熱錯雜,不能用藥物,隻能顧此失彼。
這就是中醫用藥的全部內容,隻有2/27種情況才能用藥。
這裏的任何概念都不是證型,而是結構、物質、狀態、功能。
你是不是覺得性味歸經能實現寒熱錯雜的調整,你想多了,我也想過,哈哈,最後發現用藥就兩字寒熱。
溫涼呢?溫涼隻是程度不同,可以通過量,頻率,時間來實現。而且過猶不及。
你告訴我,辨證,能辨出來寒熱錯雜的24種情況是哪種嗎?我告訴你,不能。任何辨證法都不能。
隻有脈診能,最初的虛實寒熱都是脈象,不是什麽證型,為啥要轉接一層呢?因為脈診不是誰都能學的。
這一頓操作,看似打開了牢籠,實則又戴上了枷鎖。
如果一個中醫,治任何病都是開方子,那麽他什麽也不會。他的摸脈,就是搞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