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三次生孩子、無數次兼職的經曆

在異鄉的日子裏,看見恩+典

 

剛去美國的時候,經濟很緊張,各種開銷都要能省則省。那段日子雖然艱苦,卻成了我最深刻的生命經曆——因為在那樣的缺乏中,我反而更清楚地看見了S的供應與恩+典。

 


 

住宿:從紙殼上的床開始

 

剛到舊金山時,我們住在唐人街。那裏有很多華人,街上的老人們見到我們年輕的麵孔,總是笑著打招呼,還送來碗碟和廚具。那種陌生中的溫暖,讓我很感動。

 

我們租的是一個極其簡陋的小房間,整棟樓有5層,每層樓十幾個房間,共用廚房和衛生間。屋裏空空的,連床都沒有。


床、桌子、椅子、櫃子,全都要自己一點點添置。聽說有免費的二手床墊,但我們沒有車,也不懂怎麽搬。最後,隻能把紙殼鋪在地上,再蓋上床單,就這樣睡了三個月。


每逢下雨,窗戶會進水,地板濕了一大片。那時候,真的很不容易。

 

可是回頭看,我知道——那樣的日子雖然辛苦,卻讓我學會了謙卑,也學會了感恩。因為S沒有讓我們缺乏生活所需,每一天都仍然有力量去麵對。

 


 

兼職:一步步學會堅強

 

為了生活,我做過各種兼職。
教美國本地學生,各種科目都嚐試過,數學、物理、化學、中文、統計;也打掃衛生、安裝櫃子、整理房間、修剪草坪、在餐館打工。

 

有時出醜的事不少。教統計的時候,當學生問起細節,比如某個參數是什麽意義,由於是多年前學的,都不記得了,我趕緊說sorry。打掃衛生時,我分不清該噴哪種清潔劑;安裝櫃子時,看著全英文說明書一頭霧水;餐館裏手忙腳亂、常常出錯。

 

但感謝Z,這些經曆讓我不再害怕陌生,也讓我學會依靠。我常常在心裏禱gao告:“Z啊,請給我智慧、給我力量。”

 

每一次當我冷靜下來、一步步把工作做完,我都能體會到——不是我能,而是Z在幫我。

 


 

我在美國有三次生孩子的經曆,分別在加州和聖路易斯。


雖然生活拮據,但孕期和分娩的過程卻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被尊重、被照顧。

 

第一次孕期:S派來的家庭護士

 

第一次懷孕的時候,有一位華人家庭護士阿姨,非常溫柔幫助我。遠在異鄉,有這樣一位年長的姐姐般的人陪伴,真是S的恩典。

 

她每兩周來看我一次,一開始還上門到家裏。她教我孕期的注意事項,安慰我不要擔心養育孩子的問題,提醒我信靠S的計劃。


她還教我生產時怎麽呼吸、怎麽用力,甚至在我生完孩子後,還會來家裏看望我和寶寶。


那一份陪伴、那一份關懷,讓我深深體會到——“S親自安慰我,也借著人的手安慰我。”

 


 

產檢:被愛包圍的平安

 

每次產檢,我都是坐公交去的。很多人看到孕婦總會主動關心、讓座。


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總是帶著笑容,一開口就是喜樂的語氣。


護士會確認我的名字和生日,還會說:“Happy Birthday!”


她們常常誇我和肚子裏的寶寶:“Wow! Nice! Excellent!”


那種真誠、誇張又溫暖的讚美,讓我感到:我被尊重,也被愛著。

 

那時我常常心裏對Z說:
“Z啊,謝謝你。雖然我遠離家鄉,卻一點都不孤單。”

 

到了孕晚期,醫院還安排我參觀產房,讓我提前熟悉環境。那種體貼的安排,讓我非常安心——就像S在告訴我:“我已經為你預備好了。”

 


 

生孩子:在醫院裏體會到尊重與溫柔

 

每位產婦都有獨立的病房,寬敞明亮,配有沙發和櫥櫃。丈夫可以全程陪伴,一起享用醫院提供的餐食。


護士和醫生會不斷來查看,關心傷口疼不疼,教我怎麽喂奶、拍嗝、觀察寶寶是否吃飽,還會幫寶寶洗澡、做檢查。


甚至有人專門教我回家後的避孕知識。


醫院的餐食和護理都是免費的——那幾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什麽叫“被溫柔以待”。很多朋友都說:“住在醫院太舒服了,都舍不得走。”

 

那種細致的關懷,讓我想到——
S也是這樣,用祂的愛環繞我們,使人心得安.息。

 


 

尾聲:恩+典的痕跡

 

回首那段歲月,我經曆了艱難,也看見了恩+典。


從紙殼做的床,到陌生人的關懷;
從語言不通的工作,到溫柔護士的陪伴;
從一次次無助的禱gao告,到生命中的成長——
一切都在S的手中被編織成祝福。

 

或許生活依舊不完美,但我知道,Z從未離開我。
祂用不同的方式提醒我:
“我知道你的需要,我一直在你身邊。”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林後》12:9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