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迪成長筆記,原創公眾號

三娃媽媽 · 寫生活 · 寫信仰 · 寫成長 業餘寫寫,願這些文字,成為你的一盞小燈。
正文

被愧疚綁住的心:打破 “勞苦換被愛” 的咒詛

(2025-11-11 22:56:22) 下一個

在垃圾桶前的愧疚

 

那天,家裏的垃圾桶滿了,我本想去扔,卻覺得費力,心裏有種莫名的內疚。婆婆腰疼,卻毫不猶豫地去撿,她忍著疼,把垃圾扔下去。我站在原地,滿是尷尬和愧疚——為什麽我不能去?為什麽我總覺得必須行動,不能停下來?

我發現,這不僅是家務問題,而是一種深深植入生命裏的“程序”:

  • 道德捆綁:休息=罪,停下就是自私;

  • 不配得感:別人為我付出,我覺得自己不配;

  • 愧疚感:看到別人辛苦,我必須去分擔,否則就是壞人。

     


 

童年的深層程序

 

小時候,外婆罵我不懂事:“怎麽這麽惡毒,家裏那麽難,還要讀書!”父母也會說:“讓哥哥弟弟去讀書多好,你為什麽不打工賺錢給家裏用?”

於是我學會:家裏有什麽事,我都要盡量參與,才能減輕心裏的愧疚。被家人服侍,我無法享受;看到別人辛苦,我必須行動。

剛信仰時,這種“內在程序”更明顯。當禱-dao告輪到我的時候,我害怕坐在中間,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這麽多人禱告,不配被愛。


 

母親與婆婆:舊模式的延續

 

母親瘦小,養育四個孩子、幹農活、做家務,坐月子也沒辦法休息。父親勤勞踏實,卻不關心她,她的勞苦被當做理所當然。

婆婆則更極端:看不得任何人忙碌,家人或外人都一樣。保潔、物業、維修,她都小心討好,閑下來就像犯罪,身體不好,卻硬撐著行動。

我看著她,看到自己。我們都是被舊程序驅動的人:看到別人忙碌,我必須行動;被關心,我感到不配。


 

婚姻與家庭:現實中的程序

 

老公身體不好,忙著大事:工作學習和未來規劃。生活瑣碎,垃圾、碗筷、清潔,卻常落在我手上。他說:“你累了就休息,等會做就好。” 我理解他的關心,但這無法解除我被程序綁住的負擔。

愧疚感仍舊驅使我行動,即便身體疲憊,即便理智知道自己有權利休息,也無法停下來。


 

覺察:認識自己的程序

 

這些道德捆綁、不配得感、愧疚感,就像深植內心的程序,驅動我的行為、情緒和念頭。信仰讓我慢慢明白:S愛我們無條件,不因為付出,而因我們存在;愧疚感和不配得感,是舊程序的產物,不是本質罪惡;休息不是自私,被愛不需要條件。

我在禱-gao告中對S說:“Z啊,我承認這些程序深深影響了我,我願意慢慢學習被愛,也允許自己休息。”


 

溫柔地重寫程序

 

我開始練習:

  1. 允許自己休息,即便婆婆總是讓她自己處於忙碌狀態中;

  2. 表達感受,而不是立刻彌補:“我累了,希望能有人幫忙。”

  3. 感激別人,同時尊重界限:看到他們的付出,但不把愧疚綁在自己身上。

     

慢慢地,我發現這不僅是自我保護,更是一種成熟的愛:愛不是靠忙碌換來的,也不是靠付出去證明價值。愛是溫柔和平衡的,在被愛中學習去愛。


 

結語:從愧疚到恩+典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如果你也曾被家庭、責任、道德捆綁,覺得不配被愛、無法休息,願你記住:

S的愛從來不需要交換。停下來休息,並不是罪;愧疚和不配得感,是可以被察覺、被釋放的舊程序。

願我們都能學會在生活瑣碎中休息,在恩+典中被修複,重新學習——如何既被愛,也去愛。

 

嗨,大家好,我是曼迪~

上班族,基督徒,有三個孩子,平時忙得團團轉,但我喜歡記錄生活裏的小瞬間和成長中的點滴,也想更多見證在天上的 Fu。有興趣可以看看穀歌博客 Blogger mandyjesus 曼迪成長筆記

 

你也有過類似的感受嗎?

歡迎在留言區聊聊,我會認真看每一條評論。 

 

? 曼迪成長筆記

三娃媽媽 · 寫生活 · 寫XinYang · 寫成長

業餘寫寫,願這些文字,成為你的一盞小燈。

 

原創不易,歡迎轉發,點讚,關注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