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茄子,保色是第一關!最常見的方法當然是油炸,但這個“媽見打”級別的操作,咱在家確實不能經常搞。那有沒有更健康、更簡單的方式呢?
當然有!咱們可以用**水煮(3分鍾)或蒸(6分鍾)**來代替油炸。這樣不僅更健康,顏色也能保持得不錯!來看娃的第一次嚐試,紫色是不是還挺在線的?
但問題來了 —— 煮一下、蒸一下就完事兒了嗎?
當然沒那麽簡單!你要是不注意,煮出來、蒸出來的茄子可能會變成棕色“車禍現場”!這是為什麽呢?
茄子變色的真相
關鍵在於氧化!
茄子皮的褪色,主要是因為酶催化的氧化降解。所以,提前蒸煮的目的就是讓茄子內部的酶先失活,這樣在後續加熱時,就不會繼續讓花青素(茄子紫色的關鍵)褪色了。
但是,酶失活需要時間,而這段時間如果茄子暴露在空氣中,它還是會被氧化變色!所以——
煮茄子: 一下鍋就必須完全浸在水裏,不能浮在表麵!
蒸茄子: 一定要在蒸鍋全麵上汽後再放入茄子,全程最大火,讓蒸汽充滿整個鍋。
避免錯誤操作:
涼水下鍋
小火慢蒸
中途掀鍋蓋
這些統統都會讓茄子變色,千萬不要犯!
加鹽、加醋、泡水有用嗎?
這些方法主要是防止常溫下茄子肉的氧化變色,但對加熱過程中茄子皮的褪色並沒有什麽幫助。
很多人認為,加鹽醃製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 —— 縮短加熱時間,進一步保色!
隻要醃製後把茄子擠幹,它就會從“海綿狀態”變成“實心狀態”,更容易熟。
但其實,蒸煮後的茄子直接擠幹水分,同樣能縮短加熱時間,並且還能減少對油的吸收!
這樣一來,茄子不僅更容易熟,還能用更少的油炒出軟嫩的口感,徹底告別“寬油”,輕鬆實現健康又美味的“窄油茄子”!
娃的實驗:成敗經驗總結
娃為了省事,直接水煮茄子,煮完後擠幹水分再炒,這樣炒的時候茄子已經是熟的了,整個過程用的油量也很少,完美實現“窄油茄子”!
但娃犯了一個錯誤:水放少了!
導致有些茄子沒有完全沒入水中,這些浮在水麵的茄子,後來雖然被壓到了水下,但已經變棕了。
而從一開始就全程泡在水裏的茄子,顏色依然保持著美麗的紫色!
總結
全程隔絕氧氣(水煮時完全浸泡,蒸製時保持大火)
高溫快速酶失活(不要涼水下鍋,小火慢蒸)
無需加鹽醃製,蒸煮後的茄子擠幹水分即可縮短加熱時間,進一步保色!
蒸煮後茄子已熟,無需寬油,普通炒菜的油量即可做出軟嫩美味的茄子菜!
掌握這些技巧,**以後做茄子,再也不用擔心變黑了!**快去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