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子塵報:習拜電話,蘇黎世會談 和 America Forward

凸子塵報:習拜電話,蘇黎世會談 和 America Forward

September is significant for the world before we all fully know it. The XB call, first since Biden took the White House, was a 90-minute discussion to prevent “conflict.” Two days later, at UN Assembly, both leaders delivered their “straightforward” speeches in “indirect” dictions. Lately, special envoys of both leaders met in Zurich for 6 hours to decide move forward the most stressful bilateral relationship of Today. Forward, may have been the name of a third party of former Democratic primary candidate Andrew Yang.

九月發生的幾件事,決定中美關係走向平穩。

先是9月9號的習拜電話,據報道他倆聊了90分鍾。除了翻譯的40分鍾,習拜各自應該用了25分鍾。這25分鍾,大概算雙方4-6個言語來回。這個數量,應該隻夠雙方交換既定意見。

對,就是既定意見。這個電話的功能,隻是讓雙方把各自團隊內部已經討論確定好的意見,通過最高領導人的口向對方傳達出來。那麽,這個談話多能達到的目的隻有一個,使雙方增進互信。已經被川普政府以unethical practice破壞的互信,現在需要重建起來。否則,有一方老覺得另一方快要動真格的了,這個互信就真的崩了。

最近去買了本Woodward的新書叫Peril,還碰上作者新書推介。現場聽了他講述那段經曆。去年十月和今年一月,美軍真實的感受到太平洋對岸的巨大壓力,所以才有邁利主動給李作成的電話。邁利腦子裏想到的,是古巴導彈危機時的危險。盡管中國沒有主動出擊美國的可能,我必須特別感謝邁利的職業反應。那時候,我正好在回上海的飛機上回國出差。

習拜電話後兩天,有同天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用詞講究,盡管依舊強調(影射)爭端,但已經不指名道姓地互加指責了。聽到兩位臉大講話的報道後,我確認兩國關係在恢複合理化了。再過十來天,孟晚舟回國。進入十月,又兩場中美高層的交流。一個是發生在蘇黎世的楊-蘇會麵,6小時長談。另一個是戴-劉網會。

現在可以回顧一下大選後我做的預判。中美關係不看前半年,隻看後半年。看三項,聯合抗疫、留學解禁和文體交流三項。今夏中美之間的疫苗互認,夏末中國留學生大批返美。還有一項,文體交流,先看八月奧運會,再看明年二月的北京冬奧會。還會有懸念,但不會改變方向了。不要管現在雙方的喊話多麽觸及對方底線,最後的Compromise是肯定的。2019年,中國看不清川普政府的露水曇花,簽了個Phase 1,現在隻能在它的基礎上盡量彌補了。

最後,說說楊安澤的前進黨。楊在早早退出初選後,竭力幫助拜登贏得大選。之後又為佐治亞的兩個參議員席位翻藍貢獻不小。可惜民主黨內部政治體製,對楊有很大的顧慮(如果不是嫉妒的話)。民主黨內對楊安澤缺乏支持,這是民主黨的錯誤,是個大錯誤。

楊安澤要組新政黨,好像要取名Forward,這也是他大選後的慈善組織的名稱。對於這件事,大家通常的看法是這不可能。第三黨,不僅堵自己的路,也很可能分散民主黨將來的選票,給本來沒有希望的共和黨以獲勝的機會。這個是有很多先例的。比如1992年的布什,其實就是輸給了佩羅而不是克林頓的。

對於楊安澤組新黨的問題,我的看法和普遍的看法有些不同。我從兩個方麵去看這個問題。

第一,過去組成衝擊過大選的第三黨,基本上都是右翼黨派,比如1992、1996年的佩羅。不僅如此,這些右翼的第三黨,都是比共和黨主體更加右翼的人組成。他們之所以組成第三黨,正是是因為不滿於共和黨主體更加靠近中間以吸引中間派、搖擺選民。當然,也不是沒有左翼第三黨出現過。1912年,就有一個社會主義黨出來參與過大選,還得了5%的選票。這都是以更右、或更左的第三黨出現,實際上分流了更靠近中間的兩個大黨的選票。第三黨的作用,就隻能是失敗之餘,切一塊兒大黨的贏麵。

第二,二戰後的80年,美國選民組成基本上左3+、中4、右3-,選票分布形式呈Bell狀,倆大黨必須要靠吸引中間選民才能取勝。如今的形勢越來越變得不同,左、右兩派選民變得勢若水火,盡管左中右三分天下的數量不變,但選票分布形式卻變成了Bowl狀,中間派選民因為不積極投票,因此成了Bowl底。選票分布形式也推著兩黨越來越向各自極短上變化。這種形勢下,一個中間價值觀的第三黨的出現,極有可能吸引厭倦兩黨的中間“無聲”選民的選票。

楊安澤的支持者具有鮮明的特點,他們對當前美國兩黨政治的腐朽極度不滿。同時,又非常理性地看得清楚兩黨都需要根本性的改革。他們中除了年輕人多外,鐵鏽地帶的工人也很多,還有2016年因為厭惡希拉裏而投票給川普的左派選民。這個支持者構成,正是中+左的特征明顯。這樣的價值定位,在今天的形勢下,具有很大的潛力。進,可攻大選;守,可爭取大黨的讓步。

美國需要大的改革,我個人很看好亞裔90後00後在美國政治圈的潛力。去年的大選很有看頭,今年波士頓市長選舉也很有看頭。希望美國有更多的吳弭、楊安澤。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