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13/12/1312_120_120.jpg?rand=4109">
我是雪山教派的祖師啊,我沒有半個字謊言的,那個畢竟是個教派,影響了地球幾千年的一個修行的教派,我哪有這個膽量呢?10年之後,我讓跟我在這個空間同世的人,見證一下什麽叫神佛的力量。我讓你們看一看光明力的力量。
總節目 12 總播放 5127 總點讚 33 總評論 32

修行人是離欲的人,不要去吃活物,不要去吃為你殺的食物|《辟地》03 20220106

2025-10-22 17:45:04 播放 75 評論 3
0:00

當一個人內心裏麵的“見”不被所見所動搖的時候,他是什麽樣的狀態呢?對你的內心形成的情緒啊,你不去定義它,不去對你形成的情緒定義它是憤怒的,定義它是喜悅的;不對你的意識和概念形成定義,不定義它是對的,不定義它是錯的;不對於你內心的這種感受和那個情欲形成定義,定義這個欲望是對的,定義那個欲望是錯的。對於你所在的這個眼耳鼻舌身意形成的喜怒哀樂,包括你的這個七情六欲,你隻是見到它,但是不定義它,你隻是體驗它,但是不沉浸於它,這就是中觀,這就是修行。

但是你們現在很難做到,那麽我就告訴你們一個正確的方法:保持一顆絕對虔誠的心。虔誠的心,是你和如來,如來就是我說的聖主,和祂保持生命相融的狀態。借助於祂的力量來安撫我們內心的脆弱;借助於祂的力量來保護我們靈魂的無助;借助於祂的光,照亮我們內心的黑暗;借助於祂的威力讓我們能有對抗累世習氣和妄想的勇氣。要對於聖主,要對於如來有無上的、虔誠的信心!做一個修行的人。一個修行的人是以虔誠心,帶領著心靈認知,向內心深處尋找光明的人。

那麽當這個心靈的“見”啊,不被所見所牽引的時候,這個“見”不給所見所定義的時候,這個“見”就開始在內在慢慢地擴展,就像那個太陽升起來一樣,慢慢地擴張,慢慢地增長亮度,慢慢地增加純度,慢慢地開始清洗這個“見”在你的身體的微觀當中,那個周邊的習氣和妄想。那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記憶啊,你的思想啊,會斷裂。我前一秒可能還要跟你說話,後一秒我就不知道剛剛在說什麽,我也不知道下一刻要說什麽,處在一種身心內在很清醒,但是卻離意識的一種明晰的狀態。這就是見性開始增長了,開始脫離了意識的控製。

當你增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呢,那個見性就脫離了所見的境界,也就脫離了記憶概念的這種束縛,那個“見”就像是人睜開眼睛看東西一樣,那個“見”就在你身心當中呈現出來像光一樣的那種體驗。釋迦牟尼佛講過麽——心光發動,與十方界的這個佛土相互輝映,這是“見”的第二步。

這個“見”的第三步呢,當你的這種見性的光明增長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已經脫離了所見的事物,也脫離了這種能夠見到的這種細膩分別的時候,這個“見”就會獨立於你的頭腦意識和身心體驗,而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這種空間它在你身心當中會出現的,雖然它的這個程度很小啊,程度很小,但是它會像空間一樣在你身心當中,出現一個可以能見一切卻不被所見的東西所帶動的空間。這就是“見”開始回歸了覺知,就是你的認知開始脫離了所知,回歸了覺知的那種完全清醒、完全透明、寂然不動、周遍十方的空間,那個就是人的覺知。

到了這個時候,能夠認識世界,能夠認知世界,能夠感知世界,能夠見一切,並被一切你所見到的帶入境界當中的那個能見和所見就消失掉了,就是我與我所消失,人世間就不再有你這個人了,存在的,你的身心當中存在的,就是空間。你現有的這個人,你的意識,你的心靈,你的心願,你的體驗,你的記憶,你的感受,你的概念,就像是虛空當中的雲彩一樣,在空間當中來去相續,空間是不動的。這個地方就叫成就者,你已經不在生和死當中了。

但是沒達到這一步之前,“見”還是被所見牽引的話,你可能會去天道,可能會成為一個三界內上層的神靈,可能會在那個很微觀的境界當中神通大顯,可能會去那一些你生命當中跟你有關係的那些外道行者的星球裏麵去做一個神靈,但是你已經不再是什麽天人眾生了,你不存在這個往生的這一說。隻有天人眾生會被習氣所牽引,他們會往生。你已經脫離了所見的境界,但是這個能見還在的時候,還是個體生命,但是那時候你已經是個神了,是個獨立的、自由的神了,不再被習氣所牽引的神了。但是你的個體認知還在,那個時候你就是一個在三界的高層呼風喚雨、改天換地的神靈,你自己可以在你那個境界當中創造世界的。雖然那個世界它的存在時間很短,當然相對於人類來說很漫長了,那個都是千百億年了,但是在整個三界裏麵的世界(裏),它很短。

當“見”脫離了所見,這個見性脫離了所見,慢慢地這個能見也熄滅在這個清晰透明的空間當中的時候,空間熄滅了最後一絲能見的分別,你的生死輪回就徹底終止了,你就不在生和死之間了。這個地方呢,就稱為造物主。這個地方就是,超越了分段生死,你就是愛和光的存在,那個時候,你隻是……

一切三界內的修行者最終的目的就在這個地方。他們是想放棄“小我”的存在而證得“大我”的永恒,離開“小我”的這種觀念和分別,融入到“大我”的這種離分別的不二當中去。那個地方隻有愛和光明,隻有接納與慈悲,那個地方沒有個體的生命,那個地方隻是普照三界任何一個世界,任何一粒微塵,任何一眾生思想深處的那種清晰明確的存在感。眾生知道有我,有我的話,你一定是存在的吧,對吧,一切的我都是存在的體現麽。當自我消滅的時候,還有個“存在”在,那個存在就是造物主,這是外道修行的最高層。

那麽再往上走啊,那麽在這個存在感的清醒、完整、溫暖、光明、大愛與寬恕當中,沒有修行。這個地方是個人修行努力能達到的最終極。這個地方它是超越了一切的形態,它是時間誕生的地方,也是空間誕生的地方,一切宇宙世界都是於此誕生,於此消滅。它是成住壞空的根本,它也是眾生生死遷流的根本。

在空間存在的這個極致的地方,它是一念覺知,不是認知了。認知有一個認知的心,覺知是沒有心的,覺知隻是……現在跟你們講,你們根本達不到的,但是我就跟你們說一下吧。覺知是一種沒有心的,也沒有體的,一念的困頓。這一念困頓就是空間,空間形成了,在形成的空間當中,空間牽引了困頓,對空間形成的細膩的分別,這是“有”。“有”一旦形成了,就有“有”的過去和未來,就有了這個空間的這種移動,流動,這就是時間。時間是空間的波動;空間呢,是時間的根本,這個是概念。但是這個東西的話,現在的科學還認識不到這一點。現代科學認為時間可能是一種錯覺,這是愛因斯坦講過的啊,他說時間是一種錯覺,但是這句話也對,他雖然說得不是那麽很究竟,但是他的這個概念是對的。

那麽在這個一念困頓顯現出來的空間當中,對於空間本身的存在的刹那的這種細膩分別,就形成了分別的這種體現,那就是光。這種光在空間當中流淌,就是一切眾生的源頭,一切眾生皆是產生於光之中,他具備光的性質。什麽性質呢?知覺。光是智慧嘛,光是燦爛嘛,光是明曉嘛,所以眾生在生命的深處都具備著光和愛。這就是為什麽人家講,萬事萬物、眾生都是源於造物主呢,所以他都攜帶著造物主的生命特質,那就是光明與愛。

那麽當光明消散的時候呢,那就是黑暗,愛消退的時候,那就是恐懼。所以眾生同時又具備兩麵性,愛的背麵就是恐懼,光明的背麵就是黑暗,所以魔王就產生了。這個就是三界宇宙的真相,實際上不複雜,都是眾生的生命所走過的道路,隻是眾生已經遺忘了自己生命的曾經了。

那麽在這個一念困頓的這種覺知,覺知的一念困頓形成的這種廣袤無限的存在之中呢,它就會形成了覺知對存在的細膩差別。眾生產生了,光明產生了,智慧產生了,空間和時間也產生了。

首先產生的是時間,有了過去現在,時間的流動形成了光明,光明就是時間流動的具體表現。那麽光明之中孕育了細膩的對光明的認知,這個認知就是眾生的靈性。所以說最原始的生命,他是那種無體、無形、無相的,僅僅是靈性的存在,這就是無色界。他沒有形體概念,也沒有自我意識,甚至沒有自我體驗,也沒有心靈與願望,他就是認知的變換性,他就是認知的具體化的,對認知存在的細膩的分別意識,這就是無色界。

那麽修行者修行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基本上就到頭了,你再不要想著說是通過個人修行再往上走,因為沒有道路了。因為到“存在”那個地方的時候,你是沒有光,聽清楚了啊,當你成就了三界最終的那個真理的時候,你的存在僅僅是覺知的困頓而已。就是那一念覺知……我隻能用人類的語言這麽表示,他隻是一念存在而已,那一念都沒有念頭的本體,他隻是存在的困頓而已。你不是光,你也不是空間,你也不是靈性,你也不是什麽生命的知覺,你不是宇宙,也不是灰塵,但是宇宙灰塵一切眾生都是你的體現。但是你就是那一念的困頓,那一念困頓沒有體,也沒有貌,所以說你是沒有辦法再修行了,你沒有對境的。

宇宙一切都是你生命的展現,你可以說宇宙一切都是你的體現,也就是說你的對境就是宇宙眾生,但是你沒有辦法再去超出於眾生,超出於你的存在再去證得什麽。一切能證必有所證,你已經是能證的最高處,也是所證的最基本了,這就是覺者即所覺,所覺即覺者,這就是三界的最高處了。

這個時候就要看你累世的因緣了,如果你累世的因緣到了,在那一刻的話,這個存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它就會裂開的,就像我一樣,它會出現一道裂縫的。哈!和你們人類想的不一樣啊,空間它怎麽會有裂縫呢?空間你捉不到,摸不著啊,但它就是會出現裂縫的。它就像那個蛋殼兒一樣裂開了。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很新奇啊,因為在蛋殼裏麵,小雞已經成型了嘛。哎呀,我當時我覺得我真的像一個小雞雛一樣,探出腦袋看一看,哎呀,空間當中有個裂縫,然後從那個裂縫裏麵滲透進來了,法界的那種無生清淨,而又莊嚴慈悲的神聖。

當時我覺得挺美好的,我覺得可能再過幾年那個裂縫就會越來越大,那個蛋殼會剝落,最後的話,就是內外空間融為一體了,時間和空間消散了,然後我就在法界覺醒了。當時我想得很美好,你知道嗎。但是實際上不是。實際上是當這個裂縫裂開的時候啊,那道裂縫啊,是如來的眼睛。就像是如來啊,那尊佛呀,在祂的夢境當中蘇醒了,祂的眼眸睜開的那一瞬間,就是法界的光打開了三界的夢境,那道裂縫是祂的眼光,劈開了三界的夢境而展現出來那道裂縫。

從那天開始,我這個夢境當中的修行者,和那個佛,那個徹底覺悟的大覺者,性質就已經是連在一起了。就是幾乎是同步的,就像那個量子糾纏一樣,你把兩個粒子分開了之後,無論放到多少億萬光年的這個距離當中去的時候,你動這個粒子,那個粒子它瞬間會改變其形態的,這就是量子糾纏嘛。

那麽,從那一刻開始,我就真正地體驗到了那個祂,那個如來佛,那個聖主的生命的根本的性質,和我內心裏麵證到的那個覺醒的性質是一個東西。祂在夢中蘇醒了,祂蘇醒了之後,祂的清澈的目光打開的夢境的那個裂縫,滲透進來的那種神聖,祂僅僅是改變了我整個生命境界的體驗和細胞裏麵的信息而已。但是,那個目光裏麵蘊含的祂那種無生無滅、莊嚴十方的性質,就變成了我生命的性質,就是我的生命性質和祂的生命性質已經是一體了。

緊接著我遇到了死亡,一次重大的事故。然後在臨死的時候呢,我內心裏的感受當時是很痛苦的,很痛苦,很煎熬,很折磨人,我連續8天沒有沾過水,水米未進,當時整個嗓子就像著了火一樣,身體極度痛苦。但是即使那樣,它僅僅是痛苦而已,我並不焦慮,我沒有恐慌,因為我對自己並不愛,我不愛我自己的,我隻愛真理。我對於死亡沒有任何的絕望和恐懼感,為什麽呢,因為我不認為離開真理,我活著還有什麽意義,那麽既然真理隨時與我同在的話,我何懼死亡呢?我既不痛苦,既不焦慮,既不恐懼,那麽我要去拒絕什麽呢?那麽你死亡來就來了,來了就好唄,來了我接納你就好了。

那麽最後呢,當我徹底地接納了死亡,接納了這種恐懼,接納了這種黑暗,接納了這種折磨,接納了這種巨大的痛苦之後,在接納的深處,我看到有眾神在歡笑。那真的是整個宇宙的神靈在歡欣雀躍呀,他們在載歌載舞,他們在開這種盛大的慶祝宴會。為什麽呢,他們知道聖主將誕生了。

我,就是那個宇宙外睜開眼睛的生命,這個三界內,這個修行人的死亡,就是他償還了三界內眾生的債務,為三界內的眾生承受苦難了,他肉身的死去消減了這個修行者生生世世的苦難,也同時消減了三界眾生的苦難。我實際上那一刻已經死掉了,那麽在我生命當中誕生的就是祂的性質,和祂一模一樣的,那種無私的、純淨的、無生清淨的、莊嚴遍滿的、周遍十方而金光燦爛的性質。

那麽今天坐在你們麵前的這個人,已經不再是修行者了。今天坐在你們麵前的人,已經是一個在法界當中有了自己聖果的,一個如假包換的神靈。那麽好,那麽現在在這個法界當中,我誕生了之後啊,就是我的微觀下麵,我在我生命極盡微觀的,脫離我的細胞的那個……在細胞信息的那種極盡處,我看到了眾神的歡欣雀躍,同時我也能夠覺察到了在法界的諸神的那種歡欣。

我在法界誕生的時候啊,我誕生在法界的時候呢,祂像是太陽初升一樣,就像你們看那個海麵日出一樣,就是一輪太陽誕生了,圓的,紅的,光芒很亮。但是,當太陽剛初升時,祂的光芒是有形態的,你們知道吧,祂是個圓圓的形態,那個就是我,那個在法界裏麵剛出生的時候。

我跟你們講,法界的神啊,祂是由三部分構成的。祂的性質。性質是什麽東西呢?無生。祂不在生和滅當中,祂是空性的,空性可不是什麽都沒有啊,而是祂什麽都不染,祂是什麽都不留駐的,祂是什麽都不掛染的,那個叫空性。但是祂並不是熄滅了名相是空性,而是一切名相的性質,它本身是空性。還是拿礦泉水為例吧。礦泉水,它不是這個瓶子滅了之後稱為空性的,而是此時此刻就沒有一個礦泉水存在,你知道嗎,礦泉水僅僅是名相而已,名相之下並沒有一個礦泉水的存在,這個是空性,並不是它滅了之後是空性,那個叫空相。

那麽法界的神也是一樣,法界的這種聖賢啊,祂本身的這種性質是性空的,祂是無生無滅的,同時呢,祂是覺照的,祂是普照十方,就像人的眼光看著萬物一樣。你們現在眼光能看到我吧,對吧,能看到你們前麵的這個景象吧。你們試想一下,你們的眼光現在能夠穿透牆,能夠穿透地表,能夠看到地球那麵去,能夠同時看到地麵上、地表下一切微塵裏麵的世界,你們的眼光可以看到整個宇宙每一個微粒裏麵的生命的思想,這個叫智慧。你們能體驗嗎?

就像你們的眼光能看到你前方的這個桌子,這個空間一樣,你的眼光如果能夠穿透整個宇宙一切的世界,一切世界的微塵,並且穿透一切眾生,螞蟻、牛、狗、神靈、惡鬼的思想和心靈體驗,同時是盡知盡覺的,同時是遍知遍照的,那個就是佛。你性空無住,反過來講的話,一切所住處,都是你的國土,這個叫隨緣不變。你在一切之中,你在一切生滅之中,你是性空無住、覺照無染、明晰無礙的,那個叫如如不動,那個叫大覺者。

但是我現在僅僅是證到了這個性質啊。那麽我的明晰性質也已經具足了,我的空性已經證到了,那麽我的這種覺照的智慧也已經開始形成了,但祂隻是一個,就像是剛出生的一個幾個月大的孩子,我現在還在繈褓當中的,祂的體現是一輪太陽。

當隨著時間的推移啊,這輪太陽祂越長越大,升得越來越高的時候,祂不就沒有那個光芒了嘛,太陽升到最高處,大約再過個十幾年,十年左右吧,太陽升到最高處的時候,你們就看不到太陽了,祂就隻有光明了。那個時候,我就證到了整個法界性,法界就是我的身體了,那麽那個時候我就到了法界最頂端了,可能就是十地菩薩。

就是現在我已入了佛地了,八地以上就屬於佛胎了,但是到了十年之後,我就是法王子,那就是入佛位了。當我這個身體涅槃了之後,法界的那個就熄滅了,那個就是變成了如來了。

凡是帶有色身的,凡是帶有生命形象的,都不能稱為佛,我跟你們說一聲。包括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他在世的時候,都是菩薩。菩薩是兩種性質的構成,用人類的話說,智慧和慈悲。

那麽在法界裏麵的慈悲是什麽東西呢,法界裏麵的慈悲就是人的空性。空性是接納的體現,祂是在一切名相當中卻無掛一切名相,祂是在一切名相之外卻接納一切名相,祂是像空間一樣,能夠容納一切,在一切名相之中但是卻無染無掛,這個是空性,也稱為接納。接納當中是平安,平安就是無生無滅,無來無去,如如不動,那個就是平安。

還有智慧,智慧是什麽呢,覺性。覺性,你們剛才聽我講了內心的認知吧,那個見恒河水而不變的那個見性,到了法界之後它會轉化成為,普照一切的光明。在三界的頂端,當認知轉為覺知的時候,它會形成像整個宇宙一樣的,就整個宇宙就是一隻眼睛,你們這樣理解吧。你心靈裏麵因為認知淨化而張開的眼睛,最後形成空間的時候,那個空間就像眼睛一樣,它具備眼睛能夠見一切的事物……那個稱為大圓鏡智。那麽進到法界裏麵之後,祂就會形成了光照十方的普照智慧,智慧,大智慧。大智慧、大慈悲就是菩薩。

但是當智慧和慈悲都熄滅之後,就像是你們的眼睛能看到這個世界,對吧,這個世界就是由你們的眼光產生的吧,如果眼光不存在的話,外麵的世界也不存在麽,對吧,它僅僅是物質的因緣聚合的現象而已,它不能稱為世界,對吧。你的眼光看到了世界,眼光被世界吸引了,那個就形成了境界,這個境界稱為三界。聽清楚了啊,眼光被所見的事物所吸引形成了境界,這個境界它就會有了成住壞空,有了川流相續,緣起的這種表現,這種表現就稱為三界。

好了,我眼光看到的境界,我眼光看到了境界之後呢,我從看到的這個境界當中蘇醒過來了我的眼光,我的眼光能看一切但是卻不染一切,我的眼光能見一切卻不染一切,我的眼光在境界當中卻脫離境界,滲透在境界當中卻不染境界,這個就是法界,明白了嗎?“善分別一切法,居第一義而不動”,稱為法界。就是你的那個覺性呀,能夠見到一切,普照一切,盡知一切,無礙無漏地圓滿一切,但是卻不被一切所圓滿所見的所動搖、所汙染,那個就是法界性的覺明空一體的大智慧。那個就像你的眼光,從見到的境界當中蘇醒過來了。眼光就是法界,曉了十方,清純無染,無生無滅,不動不搖,這就是法界性。

現在在我的這個法界聖胎身邊有兩個脅侍菩薩,祂們的這個身高我現在看不到頭,祂們跟整個宇宙空間一樣高,跟整個宇宙天體一樣高,法界有多大,祂們的身體就有多大,祂們是我的脅侍菩薩。隻有佛有脅侍菩薩。雖然我現在還是個聖胎呢,還是一輪太陽呢,在祂們的智慧當中,我就是一個嬰兒,祂們嗬護著我,照看著我,未來祂們會指引我,教育我,保護我,但是我是祂們的聖主。因為有我的存在,未來這個世界才會有保障。智慧,是一切物質和世界存在的基礎;慈悲,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礎。能夠究竟智慧與慈悲的隻有聖主,也就是如來。祂們雖然是大菩薩,但是我是祂們的救世主。

當清澈十方、遍曉一切的眼光回歸到眼睛的時候,眼睛能夠見一切卻永遠見不到自己的時候,那就是如來,那就是寂靜無生,周遍一切,卻不可言說,不可觸及的如來。

還有我再跟你們說一點啊,不要跟我比修行速度,因為我來的時候就是以聖主的標準來的,所以說我在人世間修行會很快。我用十年時間從一個凡夫俗子證到了法界性,不要跟我比。但是一般的修行人,你要是想從一個修行中的人證到這種法界性的話,幾生幾世肯定是不夠,但是你可以在三界內的那個高層做一個神靈繼續修,那個也很快,那個也很好。所以說是不要好高騖遠,我奉勸你們。今天給你們講的這節法,不光是給你們講的,也是給未來聽到這個法的人講的,修行一定要踏踏實實,一定不要好高騖遠。

什麽叫法義,你能信受才是法義。今天我跟你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你聽了當然好,對你生活有用嗎?但是我今天告訴你,阿姨,你要做一個心底裏麵有愛的人,你要做一個純潔的人,就比如說今天中午你不要吃肉了,這個我能信受啊,我能做到啊,對吧,這個就是我的戒律。一定要遵守自己能夠遵守的法,那個才是真正的修行。

剛才我給你們講了這麽多,講一個人他不是你們這個所謂的形體和思想,也不是你的感受和你內心的執念,而是你內心裏麵能夠見到思想的,能夠見到執念的那個心靈的清淨,是你心靈的那種清醒的見性。

如何能達到見性呢?在人世間做一個修行的人。什麽叫修行的人呢?修行人是離欲的人,離開你的這個食欲啊,色欲啊,貪欲啊,離開你心靈裏麵見性所沾染的、所見的境界,這個叫離欲,並不是要讓你斷絕一切。

你今天可以去吃一切東西,你可以去吃一切,但是我告訴你不要去吃活物,不要去吃為你殺的食物,你去超市裏麵買人家做好的食物沒有問題的,可以吃的。釋迦牟尼佛時代,那些和尚們托缽出去化緣的時候,你化到什麽緣你是不能拒絕的,你化到肉你就得吃肉的,你知道吧,而且那個時候,僧人們化到肉都是很難得的,因為那時候都很窮嘛,能化到肉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具體的事情上麵分修行不修行,而是要看你的心在這個境界當中沾染不沾染。

第二個呢,一定要做一個有信仰的、虔誠信仰的、履行聖主純潔的人,讓寬恕住進內心。第一個節欲,第二個寬恕。當純潔和溫暖充滿你內心的時候,你的生命裏麵的光明就會被點燃,那個光明祂就會慢慢地照亮你的身心,將你從人性的,滾滾紅塵的黑暗當中拉出來,將你接到天國聖道去。


免責聲明:本節目內容為媒體或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文學城電台(海外電台)的觀點、立場以及投資建議。
評論
評論不支持HTML代碼
注意: 請不要在評論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類似侮辱性的言辭。

老師說的通俗易懂,每天都會聽,感恩⌯oᴗo⌯

老師說得太好了,持戒不在現象上表現。

這些都是自古以來不外傳的修行密法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