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最快速的道路,被稱為中陰成就 |《辟地》02 20220106
那麽一個人如何解脫呢?你們活了這麽大年齡了,如何去解脫它?如何將你們的靈魂引渡到天界甚至於更高,能夠自己切身地成為一個神靈,甚至於達到外道所說的那種造物主永恒不滅的地步呢?
那麽,第一步就是要從你的心識分別產生的體驗當中,從善惡業當中,你要分清楚什麽是善業,什麽是惡業。業是什麽意思?業是生滅的意思,就是從生到滅的過程稱為業。業又稱為所作的意思,我做了什麽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這個叫業。
那麽業的源頭是什麽東西呢?業的源頭是分別——心識分別。這個心識分別又分了很多很多的層麵,現在你們所能理解到的層麵,那麽我就跟你們說,是人的認知和所認知,就是你的能認知的那個心靈見性和所認知的境界。
內心認知和所認知形成了你的體驗和認知的細膩的差別的時候,它就是妄念和習氣的結合,它就會形成你的這個感知、感受,這種感知和感受又帶動你的意識形成了概念和思維,概念和思維帶動你的感知和感受,反過來又在你的心靈的這種深層次的體驗上麵,形成了對世界認識的基礎,那個基礎是什麽東西呢?是你的意識都沒有辦法察覺的潛意識,就是你的深層動機。
我喜歡光明,我喜歡陽光,那麽當我往黑暗的地方去的時候,我潛意識裏麵會緊張,這個潛意識。這個潛意識是什麽東西呢?是體驗。你都沒有意識到你會恐懼,你隻是往黑暗當中走,你的身心就會緊張,為什麽呢?因為你的心靈的那種經驗和體驗當中儲存著對於光明的那種確定感,它就會拒絕離開光明的不確定感。它已經習慣了在光明之下的溫暖,它就會拒絕離開光明的寒冷;它已經習慣了在光明之下的沒有危險的感覺,它就會對未知的黑暗產生警覺,這就是恐懼感的由來。
它不由你的意識決定的,為什麽呢,你的意識還不知道將來要碰到什麽事情呢,它憑什麽恐懼呢?是因為你心靈裏麵曾經對於光明有所儲存的那種經驗,而產生了對於離開光明的對比。黑暗當中是不可知的,是危險的,為什麽,這危險是什麽你都不知道,但是你知道離開了光明之後,它一定會存在不確定性,這就是你恐懼感的由來。
所以說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你的意識在活,而是你心靈儲存的那種體驗中深邃的經驗在活。那個經驗是什麽呢?就是你心靈認知對於所認知的執迷,我心靈認知了這個善,善帶給我喜悅;我心靈認知了這個惡,這個惡帶給我痛苦。那麽我從此之後,碰到惡的相,我心靈就會反感,碰到善的相我心靈就會歡喜。或者說我心底裏麵沒有碰到善的相,沒有碰到惡的相,我心底裏想到惡的概念,我的心靈的這種體驗就會煩惱;想到善的概念,我的心靈裏麵就會溫暖。
這就是說,人的內心裏麵的這種認知啊,這種見性啊,是隨著後天的意識形成的概念和體驗的感受走的。但是反過來講,內心裏麵的這種深層次的體驗,它又會左右人的後天形成的這種感受和意識作出選擇來。我渴望光明,我拒絕黑暗,這是個相續的係統,這個相續的過程叫生死輪回。
你內心裏麵能夠見到世界的這種見性,見到恒河水的那種見性,見到我,見到他的那種內心裏麵的清醒;你見到了我的時候,你的內心清楚,你的眼睛看到了我,這是兩個事情啊,這是兩個概念。你們仔細聽啊,你的意識能夠意識到你看到了我,是吧?你的“看到”分為兩重境界,第一個是你意識到你的眼睛看到了我,對吧?同時你的內心裏麵很清楚地知道你的眼睛看到了我,這是兩層“知道”。
你的心底裏麵清醒地知道你見到了我,這時候突然停電了,突然間沒了光了,你看不到我了,你很懊喪的時候,你的內心裏麵依舊知道你沒有看到我,對不對?你看不到我了,對吧?你內心裏麵清醒地知道你看到我和清醒地知道你看不到我的那個清醒,不會因為看到我而增長,也不會因為看不到我而消失掉,對不對?那個清醒的“知道”就是內心裏麵的認知,也就是見性,那個清醒的“知道”就是你解脫的道路。
那個清醒的“知道”,怎麽樣能夠把它從凡夫的這些七情六欲、煩惱當中解脫出來呢?針對於你們來說,遵從一個正確的標準。什麽標準呢?第一個,無私。將自己內心裏麵的私心雜念,自我維護,對自我的拒絕和渴望,將它盡量淡化掉。
怎麽樣淡化呢?信仰!我所理解到的人類的情感和體驗係統裏麵,能帶給人生命最美好體驗的是對神的信仰。我們都渴望光明,但是我們都達不到神那樣的無私的光明。當我們內心裏麵對於真理,對於究竟的那些智慧產生了無限的景仰的時候,我們就會本能地趨向於祂,我們渴望光明嘛,我們崇拜你,我們虔誠於你,我們就要以你的標準來麵對自己的內心,將自己內心的膽怯呀,恐懼呀,痛苦啊,都能夠慢慢地消融。
就像是我們小的時候,在外麵受到委屈了,被人欺侮了,我們本能地想回家找媽一樣,找個依靠嘛,找個靠山,找大人來評評理,因為我的力量很小啊,我打不過那些大孩子,那些人搶我的食物,搶我的玩具,還打我罵我,我要回家找我媽,讓我媽過來替我伸張正義。那麽在我們活著的時候,麵對死亡這個打手的時候,你是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去抗衡的,我們需要找到靠山,我們需要找個老大,我們需要找個能保護我們的人,那個保護我們的人是誰呢?就是神靈。
這種神靈是什麽東西呢?這種神靈就是你內心裏麵極致的信仰所帶來的純潔,當你的內心裏麵對神的極致信仰和虔誠,能夠將你內心裏麵的恐懼、貪婪,對自我的這種維護,將它們都能夠投身於神靈的純淨、無私、溫暖的光芒當中去,並且消散在神的接納和寬容當中的時候,我們就同時具備了神的力量,我們是神在人間的使者,我們是神的光芒在人世間的綻放,我們是神的智慧在人世間具體的表達,同時我們的心靈行使著神的道路,我們以寬恕接納,我們以愛與慈悲,麵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就是神的一部分,我們就是神的生命的表達,我們和神是一體的。
這個時候,死神它就打不過我們。它可能會帶走我的軀體,但是它帶不走我內心裏麵的貞潔;它會帶走我的這種身心的形式,它帶不走我內心的信仰。而內心裏麵對神極致純潔的信仰和信仰所綻放的光明智慧的那種溫暖慈悲是死神無法觸及的光明,就像黑暗一旦進到光明裏麵就會被驅散一樣。
這就是我們的修行的第一步,樹立明確的修行的標準,要做一個信仰神的人。這個神不是外界的神靈,外界的神靈一定是你內心的神性的投射。如果你內心沒有神性,外界的神靈對於你來說就是個笑話,如果你內心裏麵充滿著魔鬼,充滿著貪婪、自私、殘暴、凶惡,你看到神靈的時候,你會本能地規避祂,你會辱罵祂的。為什麽呢?我不相信你,我不相信有神的存在,為什麽不相信,因為我的內在裏麵的恐懼促使我不能去相信有超過於我的東西。
你知道嗎?一切行事邪惡的人,一定是內心極度恐慌、極度封閉的人,他隻相信以自己所熟悉的那些凶惡的、殘暴的手段來維護自我的存在,而這種維護恰恰是地獄道的形成。地獄道是封閉的,而天道是開放的。那個封閉和開放就是以“我”作為核心而形成的境界。那麽開放自我,完全接納眾生,將自己內心的善與純潔,溫暖與無私,展現給眾生並且接納眾生的,就稱為神靈,那麽外界就會投射出上帝來。
當你內心以自我為中心,封閉了世界,以自我的這種恐懼體現出來這種凶惡、冷酷、殘忍、歹毒,並且用各種不法的手段去傷害別人的時候,你覺得是維護了自己,實際上是給地獄裏的那個監獄的牆在添磚加瓦。你不僅僅形成了業,而且你內心裏麵永遠陷入恐懼和黑暗的深淵當中,無力自拔。
所以天堂、地獄都是自心造的,魔鬼和上帝也是心靈那種見精所投射出來的這種境界吧,就像我們眼睛看到這個現實世界,實際上是我們內心的妄想和體驗塑造的境界而投射出來的具體的鮮活的世界。如果沒有這種境界的話,外界僅僅是因緣和合的物質的表現,它沒有名相。所謂的世界一定是名相的組合,但是離開了心靈境界,名相無法形成的時候,外界是沒有世界的。外界僅僅是能量的因緣和合的表現而已。
這個表現可以是任何東西,你可以把這個桌子稱為“蘋果”,你可以把這個房子給它冠一個名相,稱為“衣服”。外界因緣和合的表現它本身是沒有實在的體性的,它會隨著時間成住壞空的,是我們內心裏麵對它的體驗和經驗,促使我們的概念對它形成了名稱和現象的固定,我們就活在這個固定的現象當中,我們並不是活在物質能量當中,我們是活在對能量現象形成的體驗和概念當中。
同樣的,天堂地獄也是一樣,是一個道理。天堂是你的心,活在了無私、溫暖、純淨的寬恕當中;地獄是你的心,被你的仇恨、自私、狹隘、妒忌、貪婪所帶動的陰暗的、封閉的那種恐懼的境界當中。但是無論在哪個境界當中,你內心裏麵能見世界的、能見境界的、能見天堂、能見地獄的見性,它不會有任何性質的改變,它隻是被境界所蒙蔽了。
第一個要求,第一個標準,就是做一個溫暖的人,做一個有信仰的人,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這是我給你們開示的,就是老年人如何能夠快速達到從人的這種死亡的恐懼當中解脫出來的一個直達通道。
我給你們講啊,2021年10月份之前我講的法,屬於人間的,屬於三界六道的法,講的最高的地方可能就是外道的最終極,在“存在”那個地方。外道所講的法,像婆羅門教,包括一些吠檀多哲學,他們講的那個法的最高處,最核心就是存在,他們在描述存在。存在是很不好描述的,因為一切都在表現存在,存在以一切生命、一切形態來表現,存在就是時間和空間。他是沒有辦法超出於存在,講到非存在也不存在的狀態,因為那個屬於梵的境界了,那個就是法界了。但是近代曆史上已經沒有人能夠證到那個地方了。在那之前,我講的就是存在內的東西。
那麽2021年10月份之後呢,我講的法就不再是三界內的法,而是法界裏麵的智慧了,完全就是光明的智慧在三界內的直接表達。為什麽呢?因為我經曆過死亡。然後有人問我:“你經曆過死亡的時候,你現在麵對死亡是什麽樣的狀態呢?”我現在對死亡很熟悉啊,我對死亡很熟悉的。我知道每一個過程,我知道人從生到死的每一個過程,我也知道人從死亡邊緣回來的每一個過程,我能看到人的這種神識複蘇一直到意識複蘇,一直到細胞複蘇,一直到細胞裏麵的信息重新組合的過程。這些你們都是不知道的,因為你們沒有死過嘛。我對死亡現在沒有半點的恐懼,有的隻是,就像是我回家一樣,就說是這條路我走過了,我知道怎麽樣能夠穿越它。
那麽你們就記住我的這兩句話:接納,接納。內心裏麵隻有一個不維護自己的人,才能夠接納苦難;隻有一個不再維護內心恐懼的人,能夠接納平安。
你碰到死亡的時候啊,要敞開你的心胸,去接納那個黑暗,無論你身體承受多麽巨大的痛苦,你要去接納那個痛苦,接納當中是對自己的生命最大程度的布施。將你的生命的一切擁有全部施舍出去,什麽都不掛礙,什麽都不留戀,什麽都不沉迷,什麽都不記憶。你隻安全地住在接納當中,接納當中,在你生命極深的地方會展現出上主的平安來。那種平安性是熄滅了生和死的,那種平安性是超越了光與黑暗的,那種平安性是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那種平安性祂會貫穿你的生生世世,將生生世世沉迷在生和死黑暗當中的你,以及此時此刻麵臨死亡的你,在那一刻,在平安當中,得到解脫。這是一條最快速的道路,被稱為中陰成就。
我給你們今天講的法已經是法界的法了,已經不再是人間的法了。人間的法的話,可能各種宗教有不同的這個儀軌啊,要超度,要念佛呀,要念咒語啊,要把你的靈魂超度到什麽國土去啊。不用,不需要!你們就記住我這句話,這條路是我已經走通的道路——接納。
那麽為了達到你臨死的時候,能夠內心裏麵沒有任何的疑慮,沒有任何的恐懼,沒有任何的執迷,也沒有任何的眷戀,而達到純粹接納的地步的時候,那麽平常你活著的時候,就要往接納的這種境界當中去走。
接納的前提是什麽呢?是做一個純潔的人,做一個離開了你的物欲享受的人,過一個簡單的生活。接納的核心是什麽呢?因為你對神靈,對真理無上的虔誠,虔誠到你自己無論生還是死,心底裏麵隻裝著真理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算死亡了,你的心也不會亂的。因為你的心裏麵隻有真理,祂是一道光,足可以引領你的靈魂在黑暗當中前行的。無論你身處黑暗還是光明當中,信仰不會變的那個虔誠,那個就是你有力量接納死亡的一個基礎。
第三個呢,就是要學會寬恕。在你的情感上麵、體驗當中,你要去實踐寬恕。別人對我有惡語相向了,或者說我內心裏麵突然冒出一個很邪惡的念頭來,或者說我的情緒現在很angry,非常憤怒,去接納它,去接納你的情緒,去接納你的罪惡念頭,去接納你的這些欲望的體驗,去接納它,擁抱它,理解它,寬恕它。
你接納了你的內心的這些罪惡的念頭,接納了你憤怒的情緒和這種妒忌的體驗,當你去直麵它、接納它的時候,當你去寬恕它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不再是過去可以被情緒帶動的那個凡夫俗子了。當你情緒不再被帶動的時候,你的意識形成的那種概念,這個人是好人,這個人是壞人,它們就會消散掉了。一切概念的記憶一定建立在情緒和體驗之上的。你內心裏麵沒有體驗,沒有情緒的時候,概念升不起來,哪怕你見到了這個現象,也升不起來。
我給你們說一個簡單的例子吧,比如說我們看到了一個壞人,在虐待一個動物,他把這個動物傷害了,動物流著血在那慘叫,我們看到了之後於心不忍,哎呀,內心裏麵有惻隱之心,本能地想起兩個詞,第一個很殘忍,第二個這個人是壞人,對吧,概念就形成了,他是惡人,心底裏麵不舒服,覺得很殘忍,這是體驗吧,感受吧。概念和感受投射在我們內在,就讓我們產生了厭惡和恐懼的心理,我們不願意看,我們回避它,對吧。同時,這個恐懼的心理投射在外麵的話,這個人很凶殘,這個人不是好人,那個動物很可憐,對不對?
我們見到了這一切,我們見了這一切,我們見到了這一切,我們感受到了這一切,我們體驗到了這一切,我們理解到了這一切,同時我們內心裏麵的這種“見”被我們所見到的這種境界所帶動,而有了凶殘的概念和體驗。
好了,現在有個嬰兒,他的眼睛是完好的,他的耳朵是完好的,他的意識是完好的,他大概隻有幾個月,他知道這個媽媽很親,這個陽光很明媚,讓他去看這個景象,讓他去看那個惡人在傷害動物的景象,他不會有反應的,他不會的。你說他難道沒有見到嗎?他的眼睛、耳朵、身體跟我們一樣是完好的呀,他通過光見到了這個人做了惡事,他內心裏麵不會有任何憤怒、反感的情緒,他隻是覺得好奇而已,這是什麽東西呀?這是什麽東西,我不知道。但是他內心絕對不會因為他所見而產生憤怒和恐懼。為什麽呢?因為他的純潔,因為他沒有形成對於這種境界和體驗細膩的儲存。他內心裏麵的見性沒有對所見的事物,形成這種經驗和習氣的累積,繼而形成概念上的善惡對錯,這個叫純潔。
那麽我們這麽大年齡的人了,怎麽樣能夠回複到像小孩兒一樣的純潔呢?那麽就是要清理自己內心裏麵形成的這種對於所見境界的執迷。怎麽樣能做到這一點呢?對於你們來說,那就是對於神靈無上的信仰,虔誠心。
當一個人對於聖靈,對於聖主無上的虔誠心,遵從聖主的寬恕的時候,就算你看到了外界的這種景象,你能夠寬恕自己內心裏麵對這個罪人的這種仇視的時候,你能夠寬恕自己內心裏麵對這種血腥概念恐懼的時候,當你擁抱內在的恐懼和反感,將這些境界和體驗都能夠融入到內心的慈悲、寬恕的溫暖當中的時候,外界它有的僅僅是一個因果而已。
那個人或許他並非是壞人呢,那個人或許是在拯救動物呢,那可能是動物腿上長了個腫瘤,他在幫它做手術呢?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因果而已,是你內心的體驗和認知,將因果塑造成了境界,從而帶動你的意識形成了對與錯、善與惡的概念,對不對?
當我們內心裏麵隻是保持著清醒的見,但是不被所見所帶動的時候,那個叫中觀,也就是三摩地的開始,人的見性開始從內在分解了,這個時候你就開始踏出了,開始進行了脫離分段生死的過程。
這個老師講的太好了,感覺特別厲害,在這裏能聽到這樣的音頻,太感恩平台了!
哇塞,聽完了,感覺即溫暖又舒心啊!還想繼續學習! 感恩指導。
寶藏電台的內容全是珍貴的寶藏!
聖者教言,人活著原來是被意識所活著,不是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