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茅台的跌價,是“酒桌文化”的消褪

茅台的跌價,是“酒桌文化”的消褪

文章來源: 劉潤商學 於 2025-11-16 19:11:3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這兩天,我在貴州遵義茅台鎮遊學,參觀了一些酒廠。哎呀,我終於做了這件我一直想做的事。

我一下飛機,就迎麵飄來一股濃濃的醬香味,茅台鎮整個城市,都彌漫著酒香。酒店房間沒有酒味,但一出房間,走廊裏都是酒的味道。我雖然不喝酒,但我還是非常期待能好好感受貴州醬香酒的文化。

茅台的跌價,是“酒桌文化”的消褪

巧合的是,這次碰上了雙十一。而今年的雙十一,茅台碰上一件大事:部分電商平台上,53度飛天茅台零售價跌破1499元。甚至,有的直播間還掛出了1399元、1299元的飛天茅台。



(圖片可左右滑動)

這就很奇怪了。在很多人印象裏,飛天茅台就跟銀行理財產品一樣,搶它不為喝,為了增值。一直以來,都是兩三千才能買到,現在怎麽就跌了呢?有沒有可能,這隻是一次市場調整的價格波動呢?

我一路參訪,跟同行的企業家交流,有個想法在我心裏越來越強烈。我在茅台鎮,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茅台的跌價,是酒桌文化,向酒文化過渡的艱難過程。



什麽意思呢?幾點思考,分享給你。



01

“酒桌文化”裏,茅台最重要的是社交屬性

首先,我想請你跟我一起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過去,我們會在什麽時候喝茅台?

我想,出現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商務宴請。

你要請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吃飯,可能是談生意,也可能是簽合同,所以,你想表達你最大的誠意,和最大的尊重。怎麽表達?高級飯店,山珍海味,對方不一定吃得來。但隻要你放上兩瓶茅台,不用多說,對方一眼就懂。

因為茅台就像奢侈品,它的價格,是全社會的“顯性共識”。曾經一瓶3000元,兩瓶6000元。你拿出來,放在桌上的就不是酒,而是你的姿態,對方看到的就是你的誠心。

你看,在這個邏輯裏,茅台的味道是次要,重要的是它的社交屬性。它的核心價值,是那個被社會共識焊死的“價格標簽”。這就是“酒桌文化”裏的茅台。



02

茅台獨有的屬性:價格不倒掛

可能你會問,在這個位置的難道隻能是茅台?別的酒,像五糧液、劍南春這些酒,就不行?

還真不行。

茅台之所以能成為白酒的天花板,這其實是另一個話題。簡單來說,裏麵有很多無法複刻的曆史機遇在裏麵,比如國家偉人喝過、巴拿馬拿獎等等。總之,茅台就是做到了。

於是,茅台有了一個所有白酒裏,獨一無二的一個屬性:價格不倒掛。

也就是說,茅台的市場成交價,長期、穩定地高於它的建議零售價1499元。所以,你在門店買到的茅台,不會是1499元,而會高的多。可能3000元,也可能2800元,還可能2500元。總之,一定不止1499元。

這樣一來,“用1499元買到飛天茅台”本身,就成了一種稀缺福利。

於是,一種有些奇怪的現象就出現了。大家開始薅羊毛。

誰在薅?怎麽薅?舉個例子,貴州政府。假如你來貴州省,來茅台鎮,你會發現:為了帶動當地發展,鼓勵遊客消費,有很多“1499元購茅台”的配額,被分給了不同的消費渠道。

比如,在當地買土特產,隻要超過一定金額,就有資格憑小票,換購茅台,價格是1499元。

比如,當你落地茅台機場,就能拿著登機牌,用1499元的價格買茅台。

當地類似的活動,還有很多很多。這也就意味著,很多人會來貴州旅遊,在貴州消費。

也意味著,會吸引來很多黃牛,來套利。



不是用小票就能換購嗎?那就花錢去找小票。我在機場的時候,就看到很多黃牛圍上來買登機牌,100塊一張。然後去買一瓶1499元的茅台,成本1599元。再因為市場上都是兩三千,所以這樣最省錢,怎麽都是賺。

隻要有價差,就會有黃牛。而價差一大,黃牛就會變多。他們手裏的1499元的飛天茅台,也就越來越多。

你看,這個邏輯下的茅台,不再是白酒,而是金融產品。



03

“喝不掉”的茅台,就像隨時決堤的“堰塞湖”

不過,這個運轉許多年的商業模式,一直麵臨一個問題:

賣出去的酒越來越多,被喝掉的酒越來越少。那麽,酒都到哪裏去了呢?

我們來看兩個數據。一個是銷量。有過統計,茅台2015年的銷量是1.98萬噸,2024年約4.64萬噸。這意味著,過去十年,茅台銷量持續上升。

另一個是“開瓶率”。在白酒行業內,通過開瓶率來判斷一瓶酒有沒有被“喝掉”。比如酒瓶掃碼、空瓶回收等手段,能被酒廠用來判斷開瓶率。之前有過估算,53度飛天茅台的開瓶率隻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可能有一半的酒,沒有被喝掉。

連起來看,你會看到,買茅台的人越來越多,喝茅台的卻沒有增長那麽多。剩下的茅台,都被“囤”起來了。

它們大量地躺在經銷商的倉庫裏,小部分擺在企業老板的酒櫃裏。

那為什麽,這些經銷商會在手裏囤積越來越多的酒呢?為什麽隻囤茅台,不囤別的呢?

因為他們沒有把茅台當作酒,而是當作金融產品。過去十年,這就像一個“堰塞湖”,越來越多。

這些沒被喝掉的酒,就像茅台的“負債”。它們跟飛機裏程積分、酒店積分,是一個道理。你得用兌換的方式把它們用掉。不然,產生不了任何價值。

於是,一邊是“水位”不斷高漲,一邊是“河穀”淤積堵塞。經銷商手裏的酒越來越多,真正買來喝的人越來越少。漸漸的,經銷商們心裏那根弦,也繃得越來越緊。

難道,他們就不怕“堰塞湖”決堤,那根弦突然斷掉嗎?

怕。但是大家都對茅台有一個預期:茅台會越漲越高。

隻要這個預期還在,大家就願意繼續買茅台,繼續囤茅台。

我們這次參訪貴州的隊伍裏,就有一位企業家朋友告訴我,前兩年他在3200元的高點,買了幾瓶,就放在家裏,等著它漲。就因為他相信,茅台一定會繼續漲下去。

但,假如,這個預期出了一些問題。那麽,那些把茅台當金融產品的供應商,將麵臨巨大的風險。

有一些外部原因。比如,商務宴請的逐漸走低,我在年度演講上提到過,今年中國商務宴請和公司團建少了24.2%。比如,年輕一代對“酒桌文化”越來越不感興趣,在白酒之外,他們有自己表達情感和尊重的方式。

對茅台來說,這些原因都指向了一件事:外界對茅台的需求正在減少。

可是,上遊酒廠的供給還在增加。2000年,茅台酒基酒產量約5397噸。今年上半年,茅台酒基酒產量約4.37萬噸,而去年同期產量約3.91萬噸。所以,供遠大於求,是這個市場的現狀。

壓力很快給到了那些經銷商們:貨很多,但賣不出去,萬一砸手裏,怎麽辦?

他們開始想辦法賣掉一部分,回籠資金。

怎麽回攏?繼續2500元,2800元的賣?原先就賣得少,繼續高價賣,肯定不行。

那就隻有一個辦法,降價。

於是,市場上流通的茅台開始增加。

而電商平台,就成了這些新增供給的一個“放大器”。他們拿著這些貨源,為了給自己的平台引流,會用1499元,甚至更低的價格來售賣。

這樣一來,我們這些消費者,就看到了一個原本隻在渠道內部的“水壓問題”,被公開展現在所有人麵前。很多人突然發現:原來,茅台的價格也能很便宜。

總的來說,酒廠不斷提高產量,經銷商不斷買酒囤貨,真正喝酒的人越來越少,經銷商降價出貨。這就是“茅台跌價”的核心邏輯。

這也就意味著,茅台的“金融屬性”正在逐漸減弱。



04

“1499元”,是白酒行業要堅守的價格天花板

於是,我們今天看到了“茅台跌破1499元”,這樣一個非常複雜的局麵。

1499元,是茅台的建議零售價,也是整個白酒行業價值體係的“壓艙石”。

想想看,很多白酒品牌打廣告,都會說自己比茅台好。我猜,你大概率不信,可能就連這家品牌自己也不信。但他還是要這麽說。為什麽?

因為茅台就是白酒的天花板,“瞄準”這個行業老大,才能顯得自己有野心,繼而吸引關注。

所以說,沒有人希望茅台1499元的價格被擊穿。

因為一旦跌破,很可能整個行業都賣不到1499元以上。就算以後漲回去了,大家對它的“價值預期”也很難回去。

所以,你會看到,茅台自身也在竭盡全力,堅守這個價格。比如茅台最近幾年嚐試的各種聯名、周邊、年份酒係列等等,都是在銷量上的一些嚐試。



最後的話

聊到這,我們再回到開頭那個問題:茅台雙十一的跌價,到底意味著什麽?

我想,現在你應該能理解,為什麽說這是酒桌文化向酒文化的艱難轉型。

酒桌文化的消退,可以看三個數據:

1、全國白酒總產量持續下降,從2023年的449.2萬千升,降到2024年的414.5萬千升。

2、白酒行業總銷售額持續上升,從2023年的7562億元,漲到2024年的7963.8億元。

3、白酒行業集中度升高,白酒行業收入CR10(前10家企業),從2015年的18.8%,漲到2024年的57.1%。

三個數據連起來看:總產量下降,總銷售額上升,集中度升高。

這意味著越來越貴,越來越高端化,而這個行業也在趨於萎縮。

而這時候,我們卻看到,即使強如茅台,也在降價。

這背後,是行業供需的大變化,是向“酒文化”的轉變。

什麽是“酒文化”?是幾個朋友,開一瓶好酒,不談生意,隻為品嚐酒的美味。

在這裏,酒,終於從一個“社交工具”,回歸到“美味飲品”的本質。

這個過程對茅台來說,很艱難的挑戰

必須承認,茅台依然是好酒,依然是一家好公司。它的品質,它的品牌,它的曆史,它的價值,都無法替代。

它今天遇到的,不是產品的問題,也不是公司的問題,而是一個時代的問題。它需要找到與新一代消費者建立溝通的新方式。

所以,茅台雙十一的跌價,也許不完全是壞事,它隻是市場,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錨定茅台的價值。

而這,也許是一家偉大公司,越過“生死線”,走向新生的必經之路。

祝福。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名妓林黛玉一生嫁19次 死時變幹屍 靠青樓姊妹辦後事
曾經轟動世界的七胞胎 如今28歲 各自開啟不同人生
成“重點獵物”?FBI警告:在美國講中文者小心
英王室媳婦歎"如人間煉獄" 談婚禮自嘲“穿得像條狗”
紐約深夜爆仇亞群毆:一群人狂喊“我討厭亞洲人”




24小時討論排行

解放軍發片:來吧!槍已上膛 劍已出鞘 時刻準備打勝仗
反擊日本,中國輿論掀“琉球地位未定論”
日官員抵北京,日媒:料重申"一中立場"不撤涉台發言
態度轉彎支持公開愛潑斯坦文件,特朗普:沒有什麽好隱瞞
中國海警在釣魚島周邊巡航,當局警告國民避免前往日本
轟炸瞬間畫麵曝!美軍擊毀運毒船3死,21起空襲已奪80命
高市早苗為什麽在日本會得到這麽高的支持率?
國會要查!買地緊鄰轟炸機基地 華裔夫婦曝光
關於中國稀土,美財長最新表態
川普後院失火,還有餘力外顧嗎?
李連傑回春之謎?他驚爆富豪從嬰兒提取幹細胞 曝售價
反差強烈 日動畫《鬼滅之刃》中國票房3天飆破3億
大家都在省!留學生“剩飯盲盒”硬撐生活 $40吃一周
為何突然改口?川普力促公開愛潑斯坦文件引猜測
中國夫婦買下美軍B-2轟炸機基地"第一排",眾議員要查
成本15元卻賣4.7萬 美陸軍部長批軍火商坑自家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茅台的跌價,是“酒桌文化”的消褪

劉潤商學 2025-11-16 19:11:37

這兩天,我在貴州遵義茅台鎮遊學,參觀了一些酒廠。哎呀,我終於做了這件我一直想做的事。

我一下飛機,就迎麵飄來一股濃濃的醬香味,茅台鎮整個城市,都彌漫著酒香。酒店房間沒有酒味,但一出房間,走廊裏都是酒的味道。我雖然不喝酒,但我還是非常期待能好好感受貴州醬香酒的文化。

茅台的跌價,是“酒桌文化”的消褪

巧合的是,這次碰上了雙十一。而今年的雙十一,茅台碰上一件大事:部分電商平台上,53度飛天茅台零售價跌破1499元。甚至,有的直播間還掛出了1399元、1299元的飛天茅台。



(圖片可左右滑動)

這就很奇怪了。在很多人印象裏,飛天茅台就跟銀行理財產品一樣,搶它不為喝,為了增值。一直以來,都是兩三千才能買到,現在怎麽就跌了呢?有沒有可能,這隻是一次市場調整的價格波動呢?

我一路參訪,跟同行的企業家交流,有個想法在我心裏越來越強烈。我在茅台鎮,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茅台的跌價,是酒桌文化,向酒文化過渡的艱難過程。



什麽意思呢?幾點思考,分享給你。



01

“酒桌文化”裏,茅台最重要的是社交屬性

首先,我想請你跟我一起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過去,我們會在什麽時候喝茅台?

我想,出現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商務宴請。

你要請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吃飯,可能是談生意,也可能是簽合同,所以,你想表達你最大的誠意,和最大的尊重。怎麽表達?高級飯店,山珍海味,對方不一定吃得來。但隻要你放上兩瓶茅台,不用多說,對方一眼就懂。

因為茅台就像奢侈品,它的價格,是全社會的“顯性共識”。曾經一瓶3000元,兩瓶6000元。你拿出來,放在桌上的就不是酒,而是你的姿態,對方看到的就是你的誠心。

你看,在這個邏輯裏,茅台的味道是次要,重要的是它的社交屬性。它的核心價值,是那個被社會共識焊死的“價格標簽”。這就是“酒桌文化”裏的茅台。



02

茅台獨有的屬性:價格不倒掛

可能你會問,在這個位置的難道隻能是茅台?別的酒,像五糧液、劍南春這些酒,就不行?

還真不行。

茅台之所以能成為白酒的天花板,這其實是另一個話題。簡單來說,裏麵有很多無法複刻的曆史機遇在裏麵,比如國家偉人喝過、巴拿馬拿獎等等。總之,茅台就是做到了。

於是,茅台有了一個所有白酒裏,獨一無二的一個屬性:價格不倒掛。

也就是說,茅台的市場成交價,長期、穩定地高於它的建議零售價1499元。所以,你在門店買到的茅台,不會是1499元,而會高的多。可能3000元,也可能2800元,還可能2500元。總之,一定不止1499元。

這樣一來,“用1499元買到飛天茅台”本身,就成了一種稀缺福利。

於是,一種有些奇怪的現象就出現了。大家開始薅羊毛。

誰在薅?怎麽薅?舉個例子,貴州政府。假如你來貴州省,來茅台鎮,你會發現:為了帶動當地發展,鼓勵遊客消費,有很多“1499元購茅台”的配額,被分給了不同的消費渠道。

比如,在當地買土特產,隻要超過一定金額,就有資格憑小票,換購茅台,價格是1499元。

比如,當你落地茅台機場,就能拿著登機牌,用1499元的價格買茅台。

當地類似的活動,還有很多很多。這也就意味著,很多人會來貴州旅遊,在貴州消費。

也意味著,會吸引來很多黃牛,來套利。



不是用小票就能換購嗎?那就花錢去找小票。我在機場的時候,就看到很多黃牛圍上來買登機牌,100塊一張。然後去買一瓶1499元的茅台,成本1599元。再因為市場上都是兩三千,所以這樣最省錢,怎麽都是賺。

隻要有價差,就會有黃牛。而價差一大,黃牛就會變多。他們手裏的1499元的飛天茅台,也就越來越多。

你看,這個邏輯下的茅台,不再是白酒,而是金融產品。



03

“喝不掉”的茅台,就像隨時決堤的“堰塞湖”

不過,這個運轉許多年的商業模式,一直麵臨一個問題:

賣出去的酒越來越多,被喝掉的酒越來越少。那麽,酒都到哪裏去了呢?

我們來看兩個數據。一個是銷量。有過統計,茅台2015年的銷量是1.98萬噸,2024年約4.64萬噸。這意味著,過去十年,茅台銷量持續上升。

另一個是“開瓶率”。在白酒行業內,通過開瓶率來判斷一瓶酒有沒有被“喝掉”。比如酒瓶掃碼、空瓶回收等手段,能被酒廠用來判斷開瓶率。之前有過估算,53度飛天茅台的開瓶率隻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可能有一半的酒,沒有被喝掉。

連起來看,你會看到,買茅台的人越來越多,喝茅台的卻沒有增長那麽多。剩下的茅台,都被“囤”起來了。

它們大量地躺在經銷商的倉庫裏,小部分擺在企業老板的酒櫃裏。

那為什麽,這些經銷商會在手裏囤積越來越多的酒呢?為什麽隻囤茅台,不囤別的呢?

因為他們沒有把茅台當作酒,而是當作金融產品。過去十年,這就像一個“堰塞湖”,越來越多。

這些沒被喝掉的酒,就像茅台的“負債”。它們跟飛機裏程積分、酒店積分,是一個道理。你得用兌換的方式把它們用掉。不然,產生不了任何價值。

於是,一邊是“水位”不斷高漲,一邊是“河穀”淤積堵塞。經銷商手裏的酒越來越多,真正買來喝的人越來越少。漸漸的,經銷商們心裏那根弦,也繃得越來越緊。

難道,他們就不怕“堰塞湖”決堤,那根弦突然斷掉嗎?

怕。但是大家都對茅台有一個預期:茅台會越漲越高。

隻要這個預期還在,大家就願意繼續買茅台,繼續囤茅台。

我們這次參訪貴州的隊伍裏,就有一位企業家朋友告訴我,前兩年他在3200元的高點,買了幾瓶,就放在家裏,等著它漲。就因為他相信,茅台一定會繼續漲下去。

但,假如,這個預期出了一些問題。那麽,那些把茅台當金融產品的供應商,將麵臨巨大的風險。

有一些外部原因。比如,商務宴請的逐漸走低,我在年度演講上提到過,今年中國商務宴請和公司團建少了24.2%。比如,年輕一代對“酒桌文化”越來越不感興趣,在白酒之外,他們有自己表達情感和尊重的方式。

對茅台來說,這些原因都指向了一件事:外界對茅台的需求正在減少。

可是,上遊酒廠的供給還在增加。2000年,茅台酒基酒產量約5397噸。今年上半年,茅台酒基酒產量約4.37萬噸,而去年同期產量約3.91萬噸。所以,供遠大於求,是這個市場的現狀。

壓力很快給到了那些經銷商們:貨很多,但賣不出去,萬一砸手裏,怎麽辦?

他們開始想辦法賣掉一部分,回籠資金。

怎麽回攏?繼續2500元,2800元的賣?原先就賣得少,繼續高價賣,肯定不行。

那就隻有一個辦法,降價。

於是,市場上流通的茅台開始增加。

而電商平台,就成了這些新增供給的一個“放大器”。他們拿著這些貨源,為了給自己的平台引流,會用1499元,甚至更低的價格來售賣。

這樣一來,我們這些消費者,就看到了一個原本隻在渠道內部的“水壓問題”,被公開展現在所有人麵前。很多人突然發現:原來,茅台的價格也能很便宜。

總的來說,酒廠不斷提高產量,經銷商不斷買酒囤貨,真正喝酒的人越來越少,經銷商降價出貨。這就是“茅台跌價”的核心邏輯。

這也就意味著,茅台的“金融屬性”正在逐漸減弱。



04

“1499元”,是白酒行業要堅守的價格天花板

於是,我們今天看到了“茅台跌破1499元”,這樣一個非常複雜的局麵。

1499元,是茅台的建議零售價,也是整個白酒行業價值體係的“壓艙石”。

想想看,很多白酒品牌打廣告,都會說自己比茅台好。我猜,你大概率不信,可能就連這家品牌自己也不信。但他還是要這麽說。為什麽?

因為茅台就是白酒的天花板,“瞄準”這個行業老大,才能顯得自己有野心,繼而吸引關注。

所以說,沒有人希望茅台1499元的價格被擊穿。

因為一旦跌破,很可能整個行業都賣不到1499元以上。就算以後漲回去了,大家對它的“價值預期”也很難回去。

所以,你會看到,茅台自身也在竭盡全力,堅守這個價格。比如茅台最近幾年嚐試的各種聯名、周邊、年份酒係列等等,都是在銷量上的一些嚐試。



最後的話

聊到這,我們再回到開頭那個問題:茅台雙十一的跌價,到底意味著什麽?

我想,現在你應該能理解,為什麽說這是酒桌文化向酒文化的艱難轉型。

酒桌文化的消退,可以看三個數據:

1、全國白酒總產量持續下降,從2023年的449.2萬千升,降到2024年的414.5萬千升。

2、白酒行業總銷售額持續上升,從2023年的7562億元,漲到2024年的7963.8億元。

3、白酒行業集中度升高,白酒行業收入CR10(前10家企業),從2015年的18.8%,漲到2024年的57.1%。

三個數據連起來看:總產量下降,總銷售額上升,集中度升高。

這意味著越來越貴,越來越高端化,而這個行業也在趨於萎縮。

而這時候,我們卻看到,即使強如茅台,也在降價。

這背後,是行業供需的大變化,是向“酒文化”的轉變。

什麽是“酒文化”?是幾個朋友,開一瓶好酒,不談生意,隻為品嚐酒的美味。

在這裏,酒,終於從一個“社交工具”,回歸到“美味飲品”的本質。

這個過程對茅台來說,很艱難的挑戰

必須承認,茅台依然是好酒,依然是一家好公司。它的品質,它的品牌,它的曆史,它的價值,都無法替代。

它今天遇到的,不是產品的問題,也不是公司的問題,而是一個時代的問題。它需要找到與新一代消費者建立溝通的新方式。

所以,茅台雙十一的跌價,也許不完全是壞事,它隻是市場,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錨定茅台的價值。

而這,也許是一家偉大公司,越過“生死線”,走向新生的必經之路。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