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正在紅軍城籌劃實施“最後攻勢”,烏軍承認在紅軍城麵臨“極其嚴峻”的戰場態勢,烏東重鎮迎來最後一戰。
據央視新聞報道,11日,烏克蘭武裝空降突擊部隊證實,俄軍利用惡劣天氣條件實施滲透行動,烏軍空中偵察和打擊能力被顯著削弱。俄軍的作戰目標依然明確,即到達紅軍城北部邊界,進而試圖對該城形成包圍態勢。
在濃霧的掩護下,俄軍大規模地乘坐摩托車、皮卡和其他交通工具沿公路進入紅軍城南部。
俄軍派重兵攻打紅軍城
俄羅斯國防部11日表示,過去24小時,俄軍突擊隊在紅軍城中央區西北部、東部街區以及火車站區域持續對烏軍展開攻勢,控製了256棟建築物。俄羅斯媒體認為,紅軍城(烏克蘭稱波克羅夫斯克)95%的區域處於俄軍控製之下。烏軍被困於紅軍城東的季米特洛夫。俄烏雙方媒體都認為,烏軍若想通過地麵向季米特洛夫提供補給已無可能。
而烏軍則從紅軍城北的羅金西克派出精銳部隊發動反擊,試圖分散俄軍的力量,最終打破整個包圍圈。烏軍的反擊近期取得一定進展,但烏克蘭軍事專家馬紹韋茨對於烏軍的反攻表示懷疑。他指出,俄軍在羅金西克方向部署了至少四個旅的部隊,而烏軍參與反攻的隻有兩個旅。這種情況下,繼續堅守季米特洛夫是值得商榷的。
紅軍城方向局勢圖,若紅軍城被俄軍控製,季米特洛夫將被戰略包圍。季米特洛夫與紅軍村共同構成頓巴斯地區的關鍵防線,其控製權直接影響俄軍在該區域的推進能力。該地區擁有季米特洛夫煤礦等工業設施,是能源和物資供應的重要節點。俄軍控製該區域後,可保障前線部隊的補給線暢通。
紅軍城雖然城市麵積不大,但卻是頓涅茨克一個重要的工業城市和交通樞紐,波克羅夫斯克煤礦是烏克蘭鋼鐵生產的重要能源之一,戰前煉焦煤年產量超過600萬噸,2024年烏克蘭曾預計鋼鐵年產量將保持在750萬噸,但12月煤礦停產後,烏克蘭今年的鋼鐵生產受到了很大的限製。此外,波克羅夫斯克周邊一係列火電廠也先後關閉,也對烏克蘭軍工產能與民生能源保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可能形成“能源-工業-軍事”的負麵傳導。
在交通樞紐方麵,紅軍城坐落在重要的公路和鐵路供應路線上,多條重要鐵路和高等級公路在此交匯,包括串聯烏軍在烏東補給網絡的H-20公路。重要的戰略位置讓紅軍城成為烏軍在烏東防線的重要支撐點,2014年,烏克蘭逐步將斯拉維揚斯克、克拉馬托爾斯克、德魯日基夫卡、奧列克西耶沃-德魯日基夫卡和科斯蒂揚蒂尼夫卡打造成了頓涅茨克的“堡壘群”,這段覆蓋50千米的堡壘群的補給大部分依靠紅軍城。如果俄軍占領紅軍城,烏軍堡壘群的補給線將被實質性切斷,俄軍就能從西南方向迂回堡壘帶側後,向西北、西南方向展開迂回,對季米特洛夫進行戰略包圍,戰局很可能正發生著根本性的轉折。
由於戰略價值重大,俄軍2024年3月在阿夫迪夫卡戰役取勝後開始逐步攻打紅軍城外圍地區。最初,俄軍對紅軍城的作戰更多是試探性的,意在了解烏軍的防禦。再正麵出擊受到阻擊後,俄軍從紅軍城的兩翼開始重點攻擊,尤其是南部,2024年底到2025年初,俄軍持續從西南方向緩慢向紅軍城的南郊發動進攻。在庫爾斯克戰鬥結束後,俄軍開始集中力量鏖戰紅軍城。
今年6月,烏方稱俄軍在紅軍城方向集結有超過11萬兵力,裝備了約500輛坦克、700輛裝甲車、550門身管火炮以及超過180門多管火箭炮。到了10月,俄軍攻打紅軍城的兵力增加到了近16萬。據美國戰爭研究所介紹,俄軍已經把第2和第51集團軍的絕大部分兵力投到了紅軍城的戰鬥中,此外出動了第41集團軍,可謂大兵壓境。
當前,烏軍在紅軍城內的主力主要是3支精銳部隊:第155摩托化步兵旅、第79空降突擊旅和第25空降突擊旅,這3支部隊均是烏軍此前重點打造的戰力核心,此外可能還有第68獵兵旅。以第155摩托化步兵旅為例,該部隊又稱為“法械旅”,大部分士兵曾前往法國進行了半年的訓練,主要武器包括AMX-10輪式突擊炮、“豹2A4”主戰坦克、“凱撒”155毫米卡車炮等武器,是一支按照北約標準訓練和裝備的部隊。
“絞肉機”城市戰再現
從阿夫傑耶夫卡市到紅軍城隻有20多公裏,但雙方在此鏖戰了1年多的時間,雙方都投入不少精銳部隊,從村莊到戰壕,從城市居民區到棟樓,雙方經常展開激烈的爭奪,殘酷和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絞肉機”巴赫穆特戰役。
從俄軍攻打紅軍城的戰術來看,其延續了以往攻打巴赫穆特、阿夫傑耶夫卡的一些戰術——集中兵力和火力優勢,以控製土地和殺傷人員為目標,“犁地式”逐步推進,對城市外圍、城區采取不同策略,並根據戰場形勢和自身武器發展調整優化戰術。
對於城市外圍,俄軍會持續對城市外圍進入城區的主幹線進行打擊,切斷或幹擾敵方部隊對城市的作戰支援和後勤補給,這一作戰任務主要由俄空天軍、俄陸軍戰術彈道導彈以及遠程自殺式無人機負責,隨著俄自殺式無人機和滑翔製導炸彈產量的提高,俄軍每天都會動用這兩種武器進行外圍的遠程打擊。
從2024年開始,俄軍開始使用UMPK套件改裝的FAB-250、FAB-500、FAB-1500和FAB-3000非製導航空炸彈,這個套件包括可折疊滑翔彈翼、製導設備等,炸彈航程在40千米~72千米之間,命中精度在15米以內。得益於多項空氣動力學改進,最新型號的UMPK滑翔製導炸彈可以打擊最遠100千米的目標。據稱,當載機在12000米高空以1000千米/小時的速度投放時,該滑翔製導炸彈可以達到這一射程。近期,俄軍還開始使用配備噴氣式發動機的UMPK套件改裝炸彈,改裝套件的最新型號被命名為UMPK-PD,炸彈投放距離增加至200千米,進一步提升了遠程打擊能力。
俄軍開始使用帶噴氣式發動機的滑翔製導炸彈。
烏方統計顯示,俄軍在紅軍城周邊投入的滑翔製導炸彈占到全戰線用量的一半以上,大威力的炸彈對防守一方是災難性的打擊,爆炸會產生的衝擊波和巨大爆炸聲,即使躲在地下工事也容易被炸死或喪失戰鬥力。據稱,10月單月投擲量達5328枚航空製導炸彈,日均約170枚。
對於城區外圍和城區的敵方力量,俄軍通常借助火力優勢,使用火箭炮、身管火炮、滑翔製導炸彈、巡飛彈以及中近程自殺式無人機進行打擊,在高強度的火力打擊下,紅軍城幾乎成為一片廢墟,大威力製導炸彈、大口徑火炮拆樓的畫麵經常出現——對於易守難攻的建築物很多時候不再派出地麵部隊進行爭奪,有時候直接使用炸彈摧毀。在紅軍城爭奪戰中,光纖無人機的使用也更為廣泛。這種無人機在庫爾斯克戰鬥中已經出現,由於抗幹擾能力強,成為雙方使用最為廣泛的無人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紅軍城攻城戰中還采用了蛙跳戰術,這個與傳統攻城模式有所不同。俄軍組建了上百支3人突擊小組,這些突擊小組在火炮和無人機的掩護下,通過摩托車、全地形車、地下通道進行滲透作戰,盡量避免與守軍正麵交火,其攜帶熱成像儀和加密電台,重點滲透到後勤節點、指揮中心等關鍵設施,呼叫空中或地麵火力進行打擊。規模更大一點的突擊小組,也借助高機動車輛進行穿插作戰,這種規模較大的突擊小組有時候“打卡插旗”,有時候控製某個據點與守軍進行拉鋸戰,打亂守軍的防禦。
作為防守一方,烏軍更多是依靠城市建築物、地下工事和戰壕與俄軍打消耗戰,由於外圍支援有限(烏克蘭空軍偶爾進行低空突襲),主要使用各種類型的無人機、火炮以及單兵作戰與俄軍作戰,慘烈的消耗戰讓雙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據稱,暴露在外的坦克裝甲車輛在戰鬥中“存活時間”隻有幾個小時,大部分有生力量存活時間在96小時左右,因為大量的無人機和密集的火力讓武器和人員無處遁形。
目前,俄軍已經控製了紅軍城約90%-95%的區域,加上巨大的兵力對比(戰場上俄烏的兵力比在10:1到8:1),紅軍城已經迎來“終極一戰”,這場爭奪戰的結果對整個俄烏戰場乃至談判有何影響,時間將逐步給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