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道說,在過去三個月裏,電影公司在北美院線上映了25部劇情片和喜劇片,不少影片宣傳聲勢浩大,也獲得不少影評人力挺,還有明星陣容加持。

但按好萊塢傳統的評判標準來看,沒有一部真正成為票房熱門。一些影片放映時空無一人。
比如由朱莉婭·羅伯茨主演的《狩獵之後》,悉尼·斯威尼主演的《克裏斯蒂》,以及詹妮弗·勞倫斯和羅伯特·帕丁森參演的《去死吧我的愛》。
新書《如何在好萊塢成功》的作者凱文·戈茨表示,如今要想讓劇情片或喜劇片在電影院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事件級”地位,要足夠突出、特別。
他接著說,“這不是一個階段,而是一種無法逆轉的演變”。
這類影片的失利,使得本就困難重重的好萊塢雪上加霜。今年夏季檔主要以幻想類和科幻續集為主,觀影人數是1981年以來最低,疫情期間除外(已按通脹調整)。
票房成績通常與影片製作成本掛鉤,但從曆史上看,好萊塢一直以總票房達到5000萬美元作為劇情片或喜劇片“廣為觀看”的標準。
以此衡量,朱莉婭·羅伯茨主演的《獵殺之後》堪稱災難。這部影片講述一位大學教授對抗“取消文化”的故事,製作成本估計為7000萬美元,上映一個月在美國和加拿大僅收入330萬美元。
《蜘蛛女之吻》由詹妮弗·洛佩茲和迭戈·盧納主演,成本約3000萬美元,一個月內票房僅為160萬美元。
係列影片依然保持一定表現。《鐵血戰士:荒原獵殺》是這個38年係列的第九部,上周末票房達4000萬美元,比分析師預測高出約30%。
這部影片的製作成本為1.05億美元。恐怖片如《武器》,以及日本動畫片如《鬼滅之刃|無盡城篇》。也吸引了大量觀眾。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執導的《一戰再戰》,是一部帶有喜劇元素的動作片,上映七周後票房達到7000萬美元。
盡管如此,整體票房仍然疲軟。美國和加拿大的影院10月總票房為4.45億美元,是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不包括2020年疫情關閉影院的年份,且已按通脹調整)。
相比之下,2019年10月的票房為調整後約10億美元。
劇情片和喜劇片不是早就遇冷了嗎?確實如此。不同的是,現在失利的影片數量大增,而且參演明星眾多。
過去三個月,瑪格特·羅比、科林·法瑞爾、道恩·強森、朱莉婭·羅伯茨、查寧·塔圖姆、詹妮弗·洛佩茲、奧斯汀·巴特勒、基努·裏維斯、詹妮弗·勞倫斯、羅伯特·帕丁森、艾瑪·斯通、悉尼·斯威尼和羅素·克勞等人主演的影片都不同程度地未能吸引觀眾。
娛樂媒體Variety的首席影評人歐文·格雷伯曼上周寫道:“情況已經開始嚴重到看起來像是市場徹底塌陷。”
疫情期間,好萊塢基本終結了影院獨家放映90天的傳統窗口期。許多影片上映僅17天後就可以在數字平台租賃或購買。
這大大削弱了觀眾走進電影院的動力,尤其是劇情片和喜劇片,在家裏的電視上觀看也完全沒問題。
對此感到失望的影院運營方,近來試圖說服電影公司將獨占窗口期從17天延長到45天左右。但至今未取得進展,雙方仍在磋商中。
各方互相指責。有人怪觀眾。美國人總抱怨超級英雄續集和高預算幻想片泛濫成災。但當一大批劇情片上映時,他們又選擇視而不見。
有人怪新聞媒體太快下結論。媒體關注首周末票房表現,導致很多影片還沒來得及被市場接納就被判了死刑。
還有人怪電影院票價上漲,以及影片開場前的廣告和預告片太多,讓觀眾厭煩。
影片質量重要嗎?看起來並不明顯。
講述一名女性逐漸陷入瘋狂的《去死吧我的愛》贏得影評人一致好評,但上周末首映隻排第八名,北美票房約280萬美元。流媒體平台Mubi以2400萬美元購得這部片的發行權。
《無處釋放我》獲得多數正麵評價,但北美票房僅2100萬美元,製作成本為5500萬美元。
基努·裏維斯主演的喜劇片《廢柴天使》,口碑也不錯,成本約3000萬美元,但上映近一個月僅收入1630萬美元。
這類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暴蜂尼亞》、《粉碎機》。
這些票房慘淡的影片是否可能在流媒體平台翻盤?可能,尤其是如果它們獲得金球獎或奧斯卡獎提名關注。
這也是一些電影公司認為,票房數據(至少對某些類型的影片來說)已不再是衡量成敗或利潤的有效指標的原因。但諷刺的是,這些公司往往又不願公開數字平台的收入數據。
既然劇情片票房這麽差,電影公司為何還要拍?
問題在於,可能不久之後他們就不拍了。如今很多此類影片都來自獨立發行公司,而這些公司即便在市場景氣時生存也是個問題。
此外,直接跳過院線上映的影片,無法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電影公司仍非常希望保住這個資格。
而且,在這個充滿賭性的好萊塢,人們總會抱有希望。遲早會有劇情片在票房上大爆,引發新一輪信心回升。
接下來值得關注的是趙婷執導的催淚新作《哈姆奈特》,將於11月26日上映,以及由提莫西·查拉梅主演的聖誕劇情片《至尊馬蒂》,講述上世紀50年代一位乒乓球選手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