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爾諾貝利動保組織“切爾諾貝利犬”曝光一段藍色狗的影片以,引發熱議。(圖/Instagram/dogsofchernobyl1)
1986年發生的切爾諾貝利(Chornobyl)核事故至今已經39年,當地至今仍是管製區,但當時被留在核電廠的寵物後代已成為切爾諾貝利的新居民。不過動保組織“切爾諾貝利犬”(Dogs of Chernobyl)曝光“藍色狗狗”的影片,引發網絡熱議。
據《每日郵報》報導,非營利組織“清潔未來基金”(Clear Futures Fund)旗下的動保團體“切爾諾貝利犬”(Dogs of Chernobyl),近日分享一段影片,畫麵中可以看到有幾群狗狗,其中至少有好幾隻狗“全身都是藍色”。
“切爾諾貝利犬”說明,這些狗狗上週並不是藍色的,目前還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團隊正在嚐試抓住牠們,以便查明發生什麽事情,但最有可能的是狗狗接觸到某種化學物質。
不過該組織也補充,雖然狗狗的顏色看起來很令人擔心,但還是很活潑、健康。
“切爾諾貝利犬”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照顧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管製區內約700隻狗,為牠們提供食物和醫療服務。這些狗狗是切爾諾貝利核災事故後,居民撤離時被留下的寵物的後代。
在社群媒體Instagram、TikTok上,許多網友也熱議:“這些藍色的皮毛是化學物質汙染遭成,可以被洗掉”、“很驚訝這狗在核汙染區這麽久還有繁殖能力”。
報導提到,2024年一項研究顯示,切爾諾貝利的狗長期暴露在有毒環境中,已經發生基因變異,讓牠們對於輻射、重金屬和汙染免疫,這也解釋牠們為什麽可以在廢墟中繁衍生息。
研究人員在這些狗狗的DNA中發現了近400個“異常位點”,即表現出與基因組其餘部分極為不同的行為或變異模式的基因組位置。並確定與這些異常基因座相關的52個基因,“可能與接觸核電廠環境汙染有關”,換句話說,狗的汙染環境導致它們發生基因突變,並代代相傳,最終使它們適應惡劣的環境。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於1986年4月26日,是曆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該事故對蘇聯影響甚大,蘇聯官方的報告表示,約60%受到放射線塵汙染的地區皆位於核電廠以北白俄羅斯境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