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中國女子上月16日從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偷走多塊珍貴金塊,在潛逃回中國時遭逮,但金塊已經被熔煉,疑似被出售到黑市。(圖/微博)
法國巴黎盧浮宮19日發生震驚全球的世紀竊案,4名竊賊闖入館內展區之一“阿波羅畫廊”(Galerie d’Apollon),奪走8件稀世珍寶。這也不是法國近來唯一一起博物館盜竊案,9月一名中國籍女子潛入巴黎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偷走多塊珍貴金塊後潛逃國外,日前才被引渡回法,起訴收押。
法新社報導,巴黎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17日發布消息,不明身份人員從該館盜走數塊原生金塊,造成物質損失約60萬歐元,但原生金塊標本的文化價值難以估量。該館清潔人員在16日早晨發現礦物管有標本失竊,據信竊賊是在15日晚間至16日早些時候闖入。
監視器畫麵顯示,一名身穿黑衣的女子在閉館前潛入博物館並藏在展廳內,利用閉館前的混亂“自鎖”在館內,這是一種常見於博物館盜竊的內鬼式手法。淩晨一時左右,她使用角磨機切割兩扇鋼製、厚度數公分的安全門,雖然有發出噪音,但因為博物館在偏僻的植物園內,沒有引起注意。
女竊賊進入地質與礦物學畫廊,直奔存放金塊的玻璃展櫃,儘管展櫃採用防彈玻璃設計,安裝了紅外線感測器和振動警報,但她準備充分,使用氧乙炔焊槍(一種高溫火焰切割工具),火焰溫度高達3000攝氏度,在幾分鍾內融化了玻璃。整個破壞過程僅持續不到10分鍾,未觸發任何警報。現場遺留的工具包括角磨機、螺絲起子、三個焊槍燃料氣罐和一把鋸子。
嫌疑人用背包將金塊裝走,並在離開前用布料擦拭現場,試圖掩蓋指紋。淩晨4時左右,她從博物館後門逃離,監控顯示她長時間觀察周邊,確保無巡邏警衛後才離開。整個作案過程持續約3小時,非常專業。

▲一名中國女子上月16日從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偷走多塊珍貴金塊,在潛逃回中國時遭逮,但金塊已經被熔煉,疑似被出售到黑市。(圖/微博)
博物館副館長表示,共有4到5塊金塊被盜,其中部分可追溯至18至19世紀,總重量約6公斤,其中一塊重達5公斤、有足球大小。黃金是一種極其搶手的金屬,比寶石更容易轉賣。巴黎檢方介紹,被盜金塊包括18世紀由玻利維亞捐贈給法國科學院的金塊;1833年由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贈予博物館的烏拉爾金塊;19世紀中葉加利福尼亞淘金熱期間發現的金塊;以及一塊1990年在澳大利亞發現、重逾5公斤的金塊。
法國檢察官貝庫歐(Laure Beccuau)表示,24歲的女嫌疑人至少提前一週偵查安保佈局、警衛巡邏路線,得手後16日下午她就搭乘高鐵從巴黎前往西巴牙馬德裏轉道巴塞隆納,警方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出歐洲逮捕令,9月30日她西班牙巴塞隆納被捕,當時她正準備飛往上海,行李中藏有約1公斤熔化的金塊。本月13日,她被移交給法國警方,隨即以竊盜罪與刑事共謀罪起訴並收押。
但除了隨身攜帶的1公斤金塊外,剩餘約5公斤金塊下落不明,警方懷疑已經透過暗網出售,流入中東或東南亞的黑市。警方也懷疑她並非獨行俠,而是盜竊犯罪網絡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