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互聯網出現了一群詭異的神人。
他們癡迷於古法養生,《黃帝內經》是他們的聖經,倪海廈是他們的精神領袖。
這些被稱作“米油神教”的神奇寶媽們,為大家貢獻了不少地獄笑話:1歲小孩喝米油不喝奶粉,6歲小孩不吃肉蛋奶發育遲緩,全家人把中藥湯子當水喝。
憑借一群寶媽胡來的“俺尋思之力”,中醫現在處於“瀕臨失傳”和“寶媽自學”的量子疊加態。
目前,最新版本的醫學天梯圖,“寶媽自學中醫”以碾壓級姿態傲視群雄。
哪怕你是正規醫學院校的醫學生,在這群神人麵前,也要俯首稱臣。
畢竟醫學生在實驗室頂多拿小鼠做試驗,但寶媽們可是獻祭親生骨肉的身體健康,推動民間野生中醫的發展。
其中,傳播度最廣的案例,是一位山東地區的短視頻素人博主,堅持不懈地曝光家裏自學中醫的妻子有多麽走火入魔。
作為僅有初中學曆的寶媽,妻子在中醫自學上展示出極高的造詣。
親生骨肉就是寶媽最好的試驗品。孩子18個月大,不接種任何疫苗,隻因為疫苗屬“寒毒”。孩子從未品嚐過蛋白質的滋味,每天被寶媽喂養米油一碗,或是藕粉之類的高糖碳水炸彈。
寶媽堅信,自己18個月的孩子身體裏有濕氣,吃母乳奶粉會上火,拒絕一切肉蛋奶和蛋白質,偶爾搭配一頓米油熬冬瓜給孩子祛濕,平時還喜歡買點昂貴的“富氫水”搭配服用。每日堅持手抄古方學習,實際上連人參的“參”字都寫不對。
寶媽每日虔誠地服用不知名老中醫開的中藥,喝了一段時間喝出了茶色尿,最終被丈夫逼著帶到了醫院檢查肝腎功能。丈夫急得求她別學了,妻子隻是淡淡地回應道:你就是被資本洗腦了。
如果不是劇本炒作,這才叫真正的祖墳塌了。
在博主妻子的“自學中醫群”裏,更是仙之人兮列如麻。
有的寶媽不帶高燒的孩子去醫院,堅持在家蔥白薑片煮水,做推拿、熱敷、艾灸和放血,甚至還有神人支招:把自己的肚臍和寶寶的肚臍貼在一起即可退燒。
孩子被醫院檢查出營養不良缺鐵,但寶媽依舊堅持不給孩子吃肉,群友們紛紛助力:
西醫亡我之心不死,千萬別相信西醫的科學喂養,中醫根本不存在缺鐵的概念。
三甲醫院的兒科醫生看完也是釋懷地笑了。
自學中醫寶媽們,總給人一種產後抑鬱從未恢複的悲涼,幾乎每一位都需要密集的心理幹預。
她們憑空立了一個假想敵,要打贏一場不存在的仗。
有網友調侃,低學曆寶媽應該被劃為高危妊娠,她們對待兒童的古法養生手段堪比特務培訓。
孩子不小心在外吃了零食怎麽辦?脫掉上衣把整個後背灸到發紫,即可排出零食的毒素。
孩子視力有問題,就在家用銀針進行放血排毒,全菌操作看傻全體中國人。
孩子的身體可能並沒有什麽問題,寶媽還要堅持給孩子日啖中藥三大碗。孩子日日被濕氣地縛靈拷打,喝兩杯奶茶都沒有這一碗中藥的肝腎負擔大。
嬰兒啼哭不止,要麽是上火要麽是有濕氣,用艾灸鋪滿嬰兒的肚皮,孩子哭得大聲就對了,說明在排毒,把毒全都哭出來就沒事兒了。
拿幾個煙頭往小孩身上燙,美其名曰艾灸,寶寶被嗆得咳嗽是正常的,那是肺在長肌肉呢。撒旦小時候都哭著要看完這集再睡覺。
路過的網友也是看傻了:百病從寒生,那麽把孩子煮熟了,是不是永遠得不了病?
孩子長大以後被賣到緬北連夜寫了篇桃花源記,打爹罵娘都算大孝子了。
還有一類寶媽,是堅定的“米油五穀神教”教徒,給家裏的五歲小孩快吃成碳水仙人了,血糖和胰島素每天哭著求她別喂了。
這些騷操作的起源,疑似來自於古語“嬰兒食米油,百日則肥白”。
她們堅信五穀是世界上最有營養的食物,是中華民族的尊嚴和智慧;而肉蛋奶和維生素,則是西方資本主義的一場營養學騙局。
實際上這句話並非李時珍《本草綱目》原文,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的“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
古法育兒隻需要秉持一條鐵律:人體是不需要任何蛋白質的。因為蛋白質是西方的騙局。
寶媽們最自豪的事,就是使用超絕古代難民食譜,養出了“不碰肉蛋奶,隻吃古法饅頭白菜”的古法小孩。每天曬曬古法太陽,高碳水+熱射病雙管齊下,孩子個個麵黃肌瘦身材矮小。
寶媽1號自述,孩子以前一吃肉就便秘,現在什麽肉都不吃了。牛奶和水果屬於寒涼之物,讓孩子徹底戒斷牛奶和水果,孩子脾胃果然好多了。一家人從未接觸過街頭小吃和快餐,因為上火;也從來不喝冰飲,因為有濕氣;從來不開空調,因為空調會吸走人體內的陽氣。
寶媽2號自述,別人研究DHA的時候,我背黃帝內經;別人喝冰美式的時候,我保溫杯裏泡黃芪;別人小孩因為流感生病,我家娃會找足三裏穴位;別人家裏進口藥塞滿藥箱,我家裏刮痧板配艾條。
孩子上學後被校霸當陀螺打,為了一口辣條薯片給同學跪下了,被摁進泔水桶還以為吃上豪華自助餐了。
等到別人家小孩長到一米八的時候,你極限身高一米五的孩子無助地問你:“媽媽,我為什麽肝硬化了”。別人家小孩考上大學的時候,你的孩子可能已經重開兩次了。
?網友自製的AI惡搞“寶媽自學中醫”視頻
看得多了你會發現,自學中醫寶媽的話術很一致——
育兒路上最省錢的途徑一定是學中醫
用老祖宗的方式養孩子真的很省錢
你可千萬別自學中醫,我怕你連錢都花不出去
資本最怕你學中醫
說了半天,就是喜歡生孩子但是舍不得花錢,想花小錢辦大事,以小搏大。
也不知道資本到底在怕什麽,我隻知道中成藥挺貴的。
寶媽3號自述,自從在群裏自學中醫後,紙尿褲用得少,肉蛋奶吃得少,各種補劑都不用買,進口水果省下了,海鮮大閘蟹不吃了,平時就給孩子吃米飯饅頭和最便宜的蔬菜,也不用吃飽,因為養孩子要講究“三分饑與寒”。
遊樂場也不去了,因為磁場氣場太亂,孩子在村裏有沙子就能赤腳玩一天。興趣班也不用上,因為孩子過早開智,從中醫角度來看非常“傷神”。
孩子身體有頭疼腦熱,就在他身上做艾灸,實在不行找個老中醫喝點中藥,醫院也不用去,又省了一筆錢。
最後驕傲地總結一句:
祖宗嚴選,傳承幾千年的東西,一定錯不了。
寶媽4號更有才華,賦詩一首《別聽他們的,這樣活更健康》:
他們不讓我吃米飯饅頭,我偏要變著花樣吃。
他們讓我多吃水果,我偏覺得水果要少吃,吃也是蒸熟了吃。
他們不讓我吃豬油,我偏要頓頓吃豬油,還要做成護膚品。
他們告訴我要防曬,我偏要出去曬太陽
他們讓我每天至少一杯牛奶,我偏不喝牛奶。
他們讓我多喝奶茶咖啡,我偏喝米湯。
他們讓我去健身暴汗,我偏要在家練金剛功八段錦。
他們讓我吃維生素礦物質,我把以前買的維生素全都扔了。
這是五千年飲食文化鑄造了華夏文明,我們可不能走偏了。
自學中醫寶媽的每一句話都在挑釁大夥的學信網,全民修仙的時代終於加速到來了。
到底是誰禁止她們吃米飯饅頭了,沒人知道;“他們”到底是誰,也沒人知道。沒有一個中醫寶媽看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但個個都是國家級營養師。
他們還說晚上不能走沒有路燈的國道,不信的話可以去試試。
寶媽5號帶來經典節目《資本再也賺不到我家的錢了》,上來就是一套虛空索敵小連招。
自學中醫以後,我不去看電影,不去外麵吃飯。
自己做中藥洗發水,中藥洗麵奶,中藥口紅,中藥洗發皂,家裏鋪滿中藥藥材。
資本看見我能不著急嗎?
為什麽許多人抵製我們自學中醫?背後的原因細思極恐。
言必稱資本做局,實際上這種症狀Wi-Fi斷開兩天就老實了。
中醫寶媽才是真正的煉金術士,滿屋子手作中藥製品,仔細一看菌落全都超標了,孩子吃完不是暈碳了就是昏迷了。
本來以為她們個個是古法反資本主義戰士,結果打開抖音櫥窗,帶貨一百多款中醫藥周邊產品。
這不是聳人聽聞。
在綜藝節目《閃閃的兒科醫生》裏就出現過“吃素長大的孩子生長發育遲緩”的案例。
寶媽從孕期開始吃素,也就是著名的“胎裏素”群體。
從三個月月齡就開始給嬰兒戒奶,寶媽給出的理由是“吃母乳上火,所以都是喂米油和粥”。
孩子六歲這年正式確診侏儒症。兒科醫生被氣到深呼吸,勸寶媽給孩子打生長激素結果被拒絕,理由是“激素聽著就不是好東西”。
醫生坦言,不打激素,男孩以後的身高頂多一米五。能投胎到這樣的家庭,也算是天崩開局了。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營銷號和自學中醫群恐怕沒有告訴寶媽們,這句才是《黃帝內經》的原文。她們聽完第一句,就忙著蒸古法饅頭去了。
所謂的自學中醫,方法就是下載一套“倪海廈失傳視頻全集”,嚴格按照倪師的指導意見進行生產生活。畢竟倪海廈這個名字在中醫圈子裏比執業醫生資格證還權威。
寶媽們追隨的米油神教,其主要領軍人物,就是半年前被封殺的中醫養生大師“張玄化”。
張仙人語出驚人,劍指西方營養學是錯誤學科,否定了人類世界的科學發展成果,甚至建議大家盡量不要過性生活。
他曾在公開主張“用古法米湯替代奶粉”喂養嬰幼兒,擺脫資本控製,孩子不喝奶粉隻喝米油,可以長得白又壯。結果後續被扒出來,他的視頻背景裏擺放著一罐明晃晃的名牌奶粉。
就像老中醫生病了也要老實去三甲醫院掛號看病一樣,左手信仰,右手務實,方得救贖之道。
自從張玄化被封殺,為他賽博哭墳的寶媽們如喪考妣,並且進一步堅定了“不給孩子吃一口肉蛋奶”的信念,拒絕官方科普,閉目塞聽,甚至主張“越是官方封殺的東西才越有價值”。
甚至連張玄化在短視頻上口述的偏門藥方,也被忠誠的粉絲們逐字整理下來,真有點“當代李時珍”那味兒了。
這時候有人要問了,為什麽寶媽們不選擇自學更權威的現代醫學(西醫)呢?
答案很簡單,哪怕分數線最低的護理學專業也要高考480分以上。但中醫就不同了,中醫不用高考就能自學。
自學中醫的硬性要求是初中以下學曆,因為上了高中就要係統性學習生物和化學了。
當年那群理科物化生考試從沒及格過的人,終於要開始育兒了,一邊自學中醫,一邊反複誦讀“救孩子救家庭救全世界”的偽希波克拉底誓言。
男的腎虛,女的宮寒,幼的積食,老的血壓高,胖子濕氣重,瘦子胃氣弱。
睡不好、沒胃口、壓力大、肺部結節、腰酸背痛——逐個往裏套,總能蒙對一個。
這不是中醫,這是大數據的魅力。
其實反駁古法自學中醫寶媽,隻需要一句話:
學古法養生,享古法壽命。
中醫有用嗎?放在幾百年前肯定是有用的。但世間萬物都在向前發展,既然這麽向往古代,就要和古代人的平均壽命看齊。
正常人隻要查一下古代幼兒夭折率和古代帝王平均壽命,就不會盲目從古了。
對這群特殊的中醫愛好者,最精準的畫像是這樣的——
“早上喂完孩子米油,喝完一杯富氫水,觀察一下有沒有可疑人員腦控自己,打開手機看看女生宿舍拍到龍的視頻,給不明人員轉2萬塊錢,抵製所有添加防腐劑食品,抱怨風力發電機把雲層吹走導致幹旱。”
前兩年的短發西裝白褲子微商大姐,現在都轉行做起了“自學中醫”的生意。
群裏的人全部加起來都湊不出一張本科學位證,依舊滿口國學玄學醫學。真讓他們買一套臨床醫學的教材,上麵的字恐怕都認不全。
他們是最堅定的封建主義戰士,永遠站在科學的對立麵。對陰陽五行、濕氣、上火、脾胃、經絡的尊崇,不亞於中世紀教會維護地心說。
起初,旁觀網友還保持著人性的悲憫,想要從科學的角度規勸她們科學育兒,不要過度迷信中醫。
越是苦口婆心地向他們科普科學常識,各位中醫愛好者們就越被激起鬥誌。於是網友們也徹底放棄勸說,開始創作樂子,衍生出了一係列“反話正說”梗——
嬰兒食燜子,百日賽良子。
嬰兒食農藥,半日不啼叫。
若嬰兒纖瘦,則擲於水中,三日即肥白。
嬰兒注射群勃龍,百日體型賽狗熊。
嬰兒注射5號化合物,百日單殺擎天柱。
對嘍,就這麽吃,千萬別碰吃肉蛋奶,多吃米粥烤饅頭片,而且還要用柴火烤,不能用空氣炸鍋,因為柴火是陽火,空氣炸鍋是陰火,陰火烤出來有濕氣。
人不能住在南方,南方是水力發電,濕氣重;人也不能住在北方,北方是火力發電,容易上火。
熬中藥必須得用木炭,因為天然氣熬的中藥加了科技,心不誠,喝了沒效果。
怎麽傳承中醫?應該和現代結合,藍牙耳機研磨成粉衝服可提高老人聽力,CPU研磨成粉衝服可補腦。
老祖宗說柴米油鹽,為什麽非要把柴排在最前麵?當然是柴油比米油更有營養,所以立刻去中石化掛點柴油喝。
還有人反串扮演中醫愛好者,熟練運用他們最常見的經驗主義理論:“你不信中醫,是因為你沒有遇到過好中醫”。
“不是中醫不好,是好中醫都隱居起來了。我之前胳膊都斷了,心髒也缺了一塊,我家裏人特意帶我去珠穆朗瑪峰峰頂找隱居的絕世老中醫,老中醫隻是摸了摸我被保鮮膜分開包裝血液都凝固了的斷臂就看出來我是什麽病了,給了我一顆洗髓丹,並給我紮了幾針,我那斷臂處突然冒出金光,斷掉的手臂直接飛過來接上了,一點痕跡都沒有,我還借此突破了煉氣七層,我們想支付報酬的時候,發現老中醫已經踏鶴飛去,天空中不斷傳來大道之音。”
評論區的醫護人員們都聽樂了,晚上值班整理病曆的時候來上這麽一段,實在是太安逸了。
據不完全統計,中醫如今不靈了,可能涉及的因素涵蓋20餘種。
包括且不限於:沒找到好中醫;藥材不行;沒緣份;心不誠;被西醫治過身體不幹淨了;家裏的煎藥鍋不行;分藥不平均;電視劇不宣傳中醫;被資本打壓;國家不重視;老祖宗的技藝失傳了;吃藥時辰不對;療程時間不夠長;中醫起效慢,年齡太大,沒來得及治好就死了;不舍得花錢;煎中藥方法不對;藥典限製中藥劑量品種,越毒的中藥效果越好,以毒攻毒;按西醫方法管理中醫;要無證的老中醫,有證的不會看病;醫術再高,你命數已至此,也無能為力;醫不叩門;千人千方;藥引不對;缺少野生藥方;我朋友/我同學/我親戚/我父母就是這麽治好的,你憑什麽不信,等等。
中醫愛好者堅持認為,如今中醫大眾被質疑,就是因為中醫混子太多,好中醫都在深山老林裏。
我們的老朋友峰哥就曾反駁過這一論點:你去醫院生孩子,有沒有所謂的混子醫生拿產鉗把你孩子的腦袋夾漏了?沒有。
為什麽現代醫學能生產出來專業的醫生,傳統醫學這麽容易產出混子呢?為什麽世間萬物都在螺旋進步,藥方反而是一千年前的古籍是真理?
因為缺乏標準,準入門檻低,買本二手盜版書翻幾頁,誰都能聊幾句。
從80年代的頭頂鋁鍋氣功熱,到綠豆治百病的假大師張悟本,再到專騙農村老人的“複活項鏈”。隻要認知夠低,總能等來屬於你的騙局。
現代醫學可以承認它的邊界在哪裏,什麽病治不了,能治到什麽程度。
而中醫愛好者往往靠“模糊療效”“玄學心理”“稀裏糊塗地活下來”來逃避責任。
具體到藥理機製、使用劑量、治療路徑時,又很難給出一個精確的標準,換種說法叫做“千人千方”,也就是沒有統一的操作方法。無論是同病異治,還是異病同治,歸根結底都是沒有統一標準。
另一方麵,中醫愛好者沒有排除“自然康複”或者“其他幹預起效”的可能性。尤其是許多自限性疾病可以憑借自身免疫力痊愈,中藥的具體參與度就變得曖昧起來。
一個人連續吃了一個星期方便麵,感冒好了,一針沒打,是否可以宣布方便麵就是治療感冒的特效藥?隻要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懂得“控製變量法”,就不會被困在如此單一的思維困境裏。
最後,
當中醫愛好者也解答不了具體的科學問題時,討論就無限接近於玄學。
心誠則靈,中藥講究的是緣分, 吃了藥還沒好,那就是緣分還沒到,緣分這種高深莫測的東西怎麽可能量化呢?
科學不需要人去“相信”。科學是本就存在的、允許被質疑的、不斷進化推演的理論工具。畢竟沒有人會說“我不相信物理學”。
客觀存在的事物不需要去“相信”,隻有主觀的觀念才需要你去“相信”。
如果你提到一項學科,使用的動詞是“相信”,那它就無限接近於宗教,接近於精神上的安慰劑。
尤其是對於一些重症老人家庭,精神安慰劑更像是一種道德出口,既解決了家人的道德困境,也給老人帶來了情緒價值。
也算兩全其美了。
論辯了這麽多年的中西醫大戰,說到底,仍然是價值觀的衝突。
去年,國際醫學頂刊《柳葉刀》發表了一項研究,旨在通過臨床試驗評估中藥製劑“中風醒腦液”對急性腦出血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納入1600多位患者,涉及中國26家醫院。
這項試驗的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並未發現“中風醒腦液”能夠改善中重度腦出血患者的生存率與生活質量。
研究一經發布,中醫愛好者們全都急了,他們對《柳葉刀》發出振聾發聵的質疑:
“憑什麽用西醫的標準來衡量中醫?”
有沒有一種可能,“雙盲對照試驗”是一種統計學工具,不是所謂的西醫的評判標準,是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就算是西藥上市,也必須通過這項試驗。
某位知名主播,曾經對線過一係列極端中醫愛好者。
在他們身上能看到普遍的一致性:嘴硬的文盲,信仰最堅定。
一位高中學曆的自學中醫寶媽,在陝西省鹹陽市某縣城賣瓜子為生,對“雙盲對照試驗”頗為不滿,原因是“這是西醫的標準,規則是西醫定的,不公平”。
主播和她聊柳葉刀,她說黃帝內經和倪海廈。主播和她聊人體共有206根骨頭,她反駁西醫的解剖學不一定是正確的。主播和她聊肝腎損傷,她反駁“是藥三分毒說的是中醫,西醫的藥有七分毒,誰吃誰死”。
主播和她聊小鼠實驗,她反駁“老鼠多大點,人那麽大一個。老鼠是白天睡覺晚上活動,人是白天活動晚上睡覺。拿老鼠做實驗,根本就不符合人體規律,所以西醫是錯誤的”。
這種神人看多了你也會釋懷的。仿佛大腦皮層的褶皺被瞬間撫平拉展了,有股瞬間的放鬆,就像漫步在挪威的森林,遨遊在無垠太平洋,整個人猶如化成一灘潭水,緩緩流逝,慢慢平靜。
其實他們的論點,無非是“你背叛了傳統文化”“你上過大學就否認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傳承了這麽多年一定有它的道理”。
重點從來不是醫學本身,而是一種文化傳承上的優越性,一種文化自信,一種民族認同感。
峰哥有雲,中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與科學無關。我的老祖宗智慧比你的老祖宗智慧強,就等於我比你強。而這才是中醫愛好者的本質訴求。
?網友自製的AI惡搞“寶媽自學中醫”視頻
其實從來沒有“西醫”和“中醫”,隻有“現代醫學”和“中國傳統醫學”。
古代與現代,是一組時間對照關係。
西方世界當然也有蒙昧古代。希波克拉底堅信四體液說,中世紀歐洲黑死病熱衷放血療法,華盛頓本人甚至都被放血療法送走了。經過一代代醫生的臨床經驗,最終舍棄了放血療法,如今也沒有人再捧著中世紀的秘方當塊寶了。
而東方與西方,是一組空間對照關係。
許多人混淆了這兩組對照關係。將“東方”等於“傳統”,將“西方”等於“現代”。
錯位轉換之後,在一部分國人眼裏,傳統與現代不再是時間關係,而是空間關係。是站隊問題,也是意識形態問題。
吵了這麽多年,最終吵的仍然是百年前的議題:到底是老祖宗幾千年的智慧更優越,還是德先生賽先生更文明。
極端中醫愛好者其實並不在乎中醫領域的前沿發展動態,他們隻是想維護傳統文化秩序罷了。
而捍衛傳統文化,與他們的身份政治密切相關。
被現代社會拋下的失落感,讓他們拾取“古法老祖宗”作為新的信仰。
在大多數生活在鄉土的中國人來說,他們對鄉土和傳統有著天然的親近,畢竟這塊土地是他們對世界唯一真實的想象。
現代性的概念對於他們而言是遠方的敵人。再多醫學科普,也比不過村東頭最有名的白胡子老中醫。
他們隻是想抓住一個錨點,守護自己的生活方式。沒了這個護盾,他們便一無所有。
中醫最大的敵人不是資本和西方世界,而是民間的自學神人。
我們從不否認中醫存在的合理性,但我們希望大眾可以客觀地看待“傳統醫學技藝”。
就在一周前,B站知名Up主 @大物是也
邀請了幾位在職中醫醫生錄製節目,他們從中醫院校科班出身的專業角度,解釋了中醫在當下的功能和屬性——
“世界上的定位對於中醫或者說印度醫學或者尼泊爾醫學,也是定義為補充替代醫學,傳統醫學是對現代醫學的一種補充和替代,我們不是硬說中醫很好,大家別用西醫了,或者該做手術的病你不讓他做手術就吃中藥,我們現在不是那個階段了。中醫主要治的是人,調動人體的免疫反應去間接調控。”
另一位北大臨床醫學專業博主 @大白牛怎麽被用了害 也發表過自己對中醫的看法:
“中醫理論體係的構建很多起源於日月星辰陰陽五行,缺少物理化學這些和這個理論適配的工具來不斷修正這些理論,我覺得是中醫缺乏理論層麵的進步的一個原因,但我相信中醫專家學者的智慧。最後,我從來不反對中醫,
我反對的是缺乏驗證的基礎上,一些‘中醫愛好者’對於中醫理論的盲目外推。理論知識基於現象的總結和推論,任何未經驗證的基於理論的外推都是對患者的不負責任,無論中醫還是現代醫學。”
任何刻意從古的做法,總會犧牲點什麽。無論是自己的肝腎功能,還是後代的身體健康。
但中醫愛好者們或許是聽不進去的,畢竟他們要的是“又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