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張雪峰早就預料會“塌方”,已為自己留了後路

張雪峰早就預料會“塌方”,已為自己留了後路

文章來源: 嘉嘉追劇醬 於 2025-10-01 00:31:2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要麽不紅了,要麽就沒有了。”

這句看起來像是在講別人的話,其實是張雪峰說的自己。

9月24日,張雪峰的抖音賬號突然“被禁止關注”,接著是小紅書、微博、B站接連“淪陷”。四大平台齊封殺,6000多萬粉絲頃刻歸零。

張雪峰早就預料會“塌方”,已為自己留了後路

但最離譜的,不是這件事的本身,而是——張雪峰早就為這一刻,準備好了。

問題來了:

他怎麽會這麽“先知先覺”?

一個靠“嘴”吃飯的人,最後卻是被“嘴”吃掉。

這不是荒謬,這是命中注定。

而張雪峰,從來不是個不懂命運的人。



有人說,張雪峰是個“時代誤會”。

他沒趕上知識付費的第一波,也沒靠考研班發家致富,卻偏偏在“短視頻時代”靠一嘴“風趣”紅了個徹底。

東北口音,嘴碎毒舌,張口來段子,張嘴能罵醒家長。

9年前那段《七分鍾解讀34所985高校》的視頻,一炮而紅。



“你不努力學習,將來就隻能上蘭州交通大學。”

“你不考研,就隻能在家鄉娶個別人不要的媳婦。”

人們一邊笑,一邊點頭如搗蒜。因為他說的是“社會的真話”,不加修飾,甚至有些“毒辣”。

而這種“毒”,恰好是家長最需要的焦慮燃料。



一時間,“張雪峰”三個字變成了“誌願填報”的天花板。他不是老師,是天降導師。

填誌願找他,孩子能上清華。

沒找他,直接被親戚笑話三年。

他自己也知道:

“我就是個講笑話的。”

但問題是,他從“講段子”開始,最後卻走到了“講價值觀”,再滑到了“講社會”。而這一路滑下去,代價極其沉重。



張雪峰最早翻車的,是那句“新聞學別學了,太不值錢”。

時間是2023年。

當時他在直播間語出驚人,語氣輕飄:“文科專業基本都屬於服務業,說白了就是‘舔’。”



這話一出口,整個文科圈都炸了。

人大教授直接開噴,人民日報發文點名,微博一夜之間成了大型聲討現場。

而張雪峰那邊呢?

先是“道歉”,後又繼續說,“我是話糙理不糙。”

然後繼續講,“我不是為了賺錢,我是為了幫家長避坑。”



但現實是,他一邊貶低文科,一邊自己做著最典型的“文科產業”:做視頻、出書、演講、上綜藝。

這就好比一個廚子說:做飯沒前途,但你們還是得吃我做的飯。

誰不膈應?



但即便這樣,他的粉絲依然不少。

畢竟,在這個信息高度不對稱的時代,張雪峰給的,不是“知識”,而是“信息感的掌控”。

他能把考研、填誌願這些晦澀枯燥的東西,說得像單口相聲,還夾雜點冷嘲熱諷,看起來像是在幫你省幾十萬的谘詢費。



但當這個“角色”太火,就不再允許“隻說段子”了。

大家開始要求他“承擔責任”——

你說的話要準確,你講的觀點要三觀正,你不能帶壞孩子。

可張雪峰不改,甚至越來越“卷”。



他把教育,變成了一個生意。

最典型的,是那套被罵上天的“高考押題卷”。

標價168元,包裝成“內部預測”,宣傳圖裏寫著“絕密”“命中率高”“提前編製”……

結果語文閱讀理解錯別字,數學題重複、地理題邏輯混亂。被家長投訴,客服還拒不退貨。



“你讓我信教育,結果你賣我垃圾。”

有人在評論區這樣寫。



而張雪峰呢?又是直播,又是含淚,又是“悲情人設”。

“我不為掙錢!動了太多人的蛋糕!”

可哪怕你不為掙錢,你也不能賣一堆廢紙讓學生背上心理負擔。

那一刻,很多人第一次意識到:

張雪峰,已經不是“那個能打破信息壁壘的平民導師”了,他變了。他開始“販賣焦慮”,開始把“家長的恐懼”變成產品。



就像網友說的:

“張雪峰不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他隻是賣得像。”

如果說之前的翻車是“邊界模糊”,那最後壓垮他的,是一次“道德豪賭”。



9月3日,他在公司組織員工看完九三閱兵後,激情發言:

“如果祖國統一戰爭打響,我個人捐5000萬,公司捐1億。”

“這筆錢永遠備在賬上,隨時拿得出來。”



一時間,全網高呼“峰哥爺們”“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企業家”。

但冷靜下來的人,很快就提出質疑:

捐款為什麽一定要掛鉤戰爭?這是不是在“道德炒作”?

賬上一直備著這筆錢,查賬了嗎?公布了嗎?

而最要命的是——

張雪峰自己回應時說:“怕就不會說,說了就一定會做!”



你看,原本可以悄悄收場的事,他偏要再點一把火。

結果三周後,賬號全封。

你可以說平台有平台的規則,張雪峰踩了。

也可以說他“被整治”是因為正值“清朗專項”高壓期。



但也有人說得更直接:

你玩輿論,玩過了。

你踩了紅線,還想用熱血把自己洗幹淨,那就是你太天真了。

但說實話,這事從一開始,就不是意外。



張雪峰自己,早在幾年前就說過:

“我們這種靠熱度活著的人,要麽不紅了,要麽就沒有了。”

你聽這句話,是不是有點後悔、悲觀,甚至是“自認命運難逃”。

但實際上,這句話後頭藏著的是——“我早有準備”。

他自己曾在直播中說,公司賬上備著全體員工半年工資,哪怕一夜之間公司倒了,也不欠員工一分錢。



這個男人,一邊口無遮攔得罪人,一邊冷靜地給自己挖好了防空洞。

這就不叫衝動,這叫兵法。

你可以說他嘴臭,說他翻車,說他愛炒作。

但你也不能否認,他曾幫過不少人。

很多小地方的家長第一次知道專業排名,第一次弄懂誌願填報流程,第一次感受到“教育可以透明”。



2024年,他向鄭州大學捐款300萬元,簽下六年協議,每年50萬,資助100名貧困新生。



一個人如果真的是徹頭徹尾的“騙子”,是不屑於做這種事的。

但問題是,張雪峰既想當“反叛導師”,又想做“企業家網紅”,還想說真話、講段子、做產品、賣情懷……

到最後,哪個都沒做好。

人設太多,注定崩塌。



“張雪峰完了”這句話,有人早說了,也有人現在才說。

可真正值得思考的是:

為什麽張雪峰一定會完?

是因為他說錯話?

是因為營銷過火?

是因為輿論收緊?

還是因為,公眾對“教育英雄”的期待,壓根就承載不起商業邏輯?

大家想要一個“平民導師”,卻又不允許他賺錢。

想讓他“說真話”,又不能“說錯話”。

想讓他“正能量”,又要“有個性”。

你看——這才是最吊詭的。



網紅的命運,不是毀於敵人,而是毀在觀眾的期待裏。

而張雪峰的“悲劇”,也正是所有內容人的預演:

你永遠紅不了一輩子,除非你提前準備好“掉下來的那天”。

張雪峰準備好了,你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黃仁勳點名AI時代「這工作最火」:需求翻倍再翻倍
流行天後轟川普“生活真的變好了嗎?”白宮火速回擊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發長文 “開撕“赫敏扮演者艾瑪沃特森
AI女演員出道 100%人工生成 影星群起反對 工會譴責
魯比奧在中國國慶之際發表聲明 中國駐美大使呼籲...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稱若未獲諾貝爾和平獎是“對美國的侮辱”
政府關門 紐時:為何民主黨拒讓步?憂失未來籌碼
極左派曼達尼或當市長 紐約富豪嚇壞準備搬家
美防長批“肥將軍” 紐森諷川普:“胖統帥”恐失業
習近平重申“反台獨”,北京發布2758決議立場文件
上海大師賽觀眾幹擾比賽 揮外國護照被抬離現場
強化“斬首”演練!內蒙古驚見台灣總統府模擬實景
美國密歇根州長:特朗普關稅隻會有一個贏家,就是中國
移民局突擊這州1000家庭 近半涉婚姻詐欺 全美或迎大清洗!
特朗普重提“讓加拿大成為第51州”
美深入海底放手開採稀土和貴金屬 中國恐跳腳
FT:川普為何又盯上了和他沒有衝突的索羅斯?
深圳車主“15小時出不了廣東” 公路塞車畫麵極震撼
川普政府與哈佛達成協議 辦職業學校培養工人
政府關門!川普氣炸"凍結民主黨州資金",威脅裁員30萬人
黃仁勳批評美對中鷹派 班農:趕快逮捕他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張雪峰早就預料會“塌方”,已為自己留了後路

嘉嘉追劇醬 2025-10-01 00:31:23

“要麽不紅了,要麽就沒有了。”

這句看起來像是在講別人的話,其實是張雪峰說的自己。

9月24日,張雪峰的抖音賬號突然“被禁止關注”,接著是小紅書、微博、B站接連“淪陷”。四大平台齊封殺,6000多萬粉絲頃刻歸零。

張雪峰早就預料會“塌方”,已為自己留了後路

但最離譜的,不是這件事的本身,而是——張雪峰早就為這一刻,準備好了。

問題來了:

他怎麽會這麽“先知先覺”?

一個靠“嘴”吃飯的人,最後卻是被“嘴”吃掉。

這不是荒謬,這是命中注定。

而張雪峰,從來不是個不懂命運的人。



有人說,張雪峰是個“時代誤會”。

他沒趕上知識付費的第一波,也沒靠考研班發家致富,卻偏偏在“短視頻時代”靠一嘴“風趣”紅了個徹底。

東北口音,嘴碎毒舌,張口來段子,張嘴能罵醒家長。

9年前那段《七分鍾解讀34所985高校》的視頻,一炮而紅。



“你不努力學習,將來就隻能上蘭州交通大學。”

“你不考研,就隻能在家鄉娶個別人不要的媳婦。”

人們一邊笑,一邊點頭如搗蒜。因為他說的是“社會的真話”,不加修飾,甚至有些“毒辣”。

而這種“毒”,恰好是家長最需要的焦慮燃料。



一時間,“張雪峰”三個字變成了“誌願填報”的天花板。他不是老師,是天降導師。

填誌願找他,孩子能上清華。

沒找他,直接被親戚笑話三年。

他自己也知道:

“我就是個講笑話的。”

但問題是,他從“講段子”開始,最後卻走到了“講價值觀”,再滑到了“講社會”。而這一路滑下去,代價極其沉重。



張雪峰最早翻車的,是那句“新聞學別學了,太不值錢”。

時間是2023年。

當時他在直播間語出驚人,語氣輕飄:“文科專業基本都屬於服務業,說白了就是‘舔’。”



這話一出口,整個文科圈都炸了。

人大教授直接開噴,人民日報發文點名,微博一夜之間成了大型聲討現場。

而張雪峰那邊呢?

先是“道歉”,後又繼續說,“我是話糙理不糙。”

然後繼續講,“我不是為了賺錢,我是為了幫家長避坑。”



但現實是,他一邊貶低文科,一邊自己做著最典型的“文科產業”:做視頻、出書、演講、上綜藝。

這就好比一個廚子說:做飯沒前途,但你們還是得吃我做的飯。

誰不膈應?



但即便這樣,他的粉絲依然不少。

畢竟,在這個信息高度不對稱的時代,張雪峰給的,不是“知識”,而是“信息感的掌控”。

他能把考研、填誌願這些晦澀枯燥的東西,說得像單口相聲,還夾雜點冷嘲熱諷,看起來像是在幫你省幾十萬的谘詢費。



但當這個“角色”太火,就不再允許“隻說段子”了。

大家開始要求他“承擔責任”——

你說的話要準確,你講的觀點要三觀正,你不能帶壞孩子。

可張雪峰不改,甚至越來越“卷”。



他把教育,變成了一個生意。

最典型的,是那套被罵上天的“高考押題卷”。

標價168元,包裝成“內部預測”,宣傳圖裏寫著“絕密”“命中率高”“提前編製”……

結果語文閱讀理解錯別字,數學題重複、地理題邏輯混亂。被家長投訴,客服還拒不退貨。



“你讓我信教育,結果你賣我垃圾。”

有人在評論區這樣寫。



而張雪峰呢?又是直播,又是含淚,又是“悲情人設”。

“我不為掙錢!動了太多人的蛋糕!”

可哪怕你不為掙錢,你也不能賣一堆廢紙讓學生背上心理負擔。

那一刻,很多人第一次意識到:

張雪峰,已經不是“那個能打破信息壁壘的平民導師”了,他變了。他開始“販賣焦慮”,開始把“家長的恐懼”變成產品。



就像網友說的:

“張雪峰不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他隻是賣得像。”

如果說之前的翻車是“邊界模糊”,那最後壓垮他的,是一次“道德豪賭”。



9月3日,他在公司組織員工看完九三閱兵後,激情發言:

“如果祖國統一戰爭打響,我個人捐5000萬,公司捐1億。”

“這筆錢永遠備在賬上,隨時拿得出來。”



一時間,全網高呼“峰哥爺們”“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企業家”。

但冷靜下來的人,很快就提出質疑:

捐款為什麽一定要掛鉤戰爭?這是不是在“道德炒作”?

賬上一直備著這筆錢,查賬了嗎?公布了嗎?

而最要命的是——

張雪峰自己回應時說:“怕就不會說,說了就一定會做!”



你看,原本可以悄悄收場的事,他偏要再點一把火。

結果三周後,賬號全封。

你可以說平台有平台的規則,張雪峰踩了。

也可以說他“被整治”是因為正值“清朗專項”高壓期。



但也有人說得更直接:

你玩輿論,玩過了。

你踩了紅線,還想用熱血把自己洗幹淨,那就是你太天真了。

但說實話,這事從一開始,就不是意外。



張雪峰自己,早在幾年前就說過:

“我們這種靠熱度活著的人,要麽不紅了,要麽就沒有了。”

你聽這句話,是不是有點後悔、悲觀,甚至是“自認命運難逃”。

但實際上,這句話後頭藏著的是——“我早有準備”。

他自己曾在直播中說,公司賬上備著全體員工半年工資,哪怕一夜之間公司倒了,也不欠員工一分錢。



這個男人,一邊口無遮攔得罪人,一邊冷靜地給自己挖好了防空洞。

這就不叫衝動,這叫兵法。

你可以說他嘴臭,說他翻車,說他愛炒作。

但你也不能否認,他曾幫過不少人。

很多小地方的家長第一次知道專業排名,第一次弄懂誌願填報流程,第一次感受到“教育可以透明”。



2024年,他向鄭州大學捐款300萬元,簽下六年協議,每年50萬,資助100名貧困新生。



一個人如果真的是徹頭徹尾的“騙子”,是不屑於做這種事的。

但問題是,張雪峰既想當“反叛導師”,又想做“企業家網紅”,還想說真話、講段子、做產品、賣情懷……

到最後,哪個都沒做好。

人設太多,注定崩塌。



“張雪峰完了”這句話,有人早說了,也有人現在才說。

可真正值得思考的是:

為什麽張雪峰一定會完?

是因為他說錯話?

是因為營銷過火?

是因為輿論收緊?

還是因為,公眾對“教育英雄”的期待,壓根就承載不起商業邏輯?

大家想要一個“平民導師”,卻又不允許他賺錢。

想讓他“說真話”,又不能“說錯話”。

想讓他“正能量”,又要“有個性”。

你看——這才是最吊詭的。



網紅的命運,不是毀於敵人,而是毀在觀眾的期待裏。

而張雪峰的“悲劇”,也正是所有內容人的預演:

你永遠紅不了一輩子,除非你提前準備好“掉下來的那天”。

張雪峰準備好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