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央視趙赫:工作34年不買房,退休6個月後離世

央視趙赫:工作34年不買房,退休6個月後離世

文章來源: 貓叔聊電影 於 2025-09-29 09:29:4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些年,接連傳來央視著名主持人因病去世的消息,且他們的年齡都不大,可謂英年早逝。

李詠50歲,羅京48歲,趙赫60歲,方靜44歲,肖曉琳55歲,王歡42歲,且他們都是因患各種癌症而離世的。

到底是為什麽?

難道是因為這項工作壓力山大,或是什麽其他原因,比如職業病?電光輻射?

而其中最讓人為之震驚和痛惜的,莫過於央視財經頻道的主持人,趙赫了。

2022年1月10日,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趙赫因病離世,年僅61歲。

消息傳出後,無數人哀痛。

這位在央視工作了34年的資深主持人,一生低調務實,卻在退休僅6個月後匆匆告別了他熱愛的舞台。

都說人生退休後的60至70歲是黃金十年,可以放下一切,盡情地享受人生奮鬥的成果。

但,趙赫僅僅退了半年,還是在病床上與絕症苦熬著。

更令人唏噓的是,他生前始終未購置房產,臨終前的一句“簡簡單單生活就好”成了他對人生最後的注解。

趙赫的故事,不僅是一位媒體人的職業剪影,更折射出時代洪流下普通人堅守初心的力量。

趙赫的名字或許不如某些“央視名嘴”那般家喻戶曉,但他的聲音和形象卻深深烙印在財經節目觀眾的記憶裏。

1987年,他從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進入央視,從此與財經新聞結緣。

從《經濟半小時》到《315晚會》,他以沉穩犀利的風格成為財經報道領域的標杆。

鏡頭前的他總是一身筆挺西裝,語調平和卻擲地有聲,尤其在揭露企業侵權、消費陷阱時,他的追問常讓受訪者汗顏。

趙赫的稿子永遠是自己反複打磨的。

他不喜歡浮誇的詞,隻說老百姓聽得懂的話,這種專業與真誠,讓他贏得了“財經界良心”的美譽。

據和他住在同一個小區的鄰居說,趙赫本人一直都很好,低調,又厚道。

曾在央視實習過的小夥伴也說,趙主任不端架子,業務精深,正直善良,是難得的好領導。

然而,光環背後的趙赫卻過著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

在房價尚未瘋漲的年代,他本有機會在北京安家,卻始終選擇租房居住。有同事勸他投資房產,他卻覺得房子夠住就行,錢攢著不如做點實在事。

他的家中陳設簡單,最顯眼的是塞滿書籍的書架和一台老式收音機——

那是他用來聽同行節目的“學習工具”。妻子曾調侃他是“最窮的主持人”,他卻說:“精神富足比什麽都重要。”

趙赫不像其他央視主持人那麽張揚高調,他的話很少,從為人敦厚實在,重情重義,古道熱腸,玩命工作,不會耍小聰明,隻知道踏踏實實地做事。

平常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釣魚,旅行,擺弄大塊頭的切諾基。

這種樸素的生活觀,或許源於趙赫早年的經曆。

他生於1961年,少年時代恰逢物質匱乏的歲月,後來參軍入伍的經曆更錘煉了他吃苦耐勞的品格。

轉業後,他憑借努力考上廣院,從此將新聞視為終身事業。

在央視的三十餘年裏,他經曆了中國經濟的騰飛與變革,卻始終保持著媒體人的清醒。

2008年金融危機時,他連續加班一個月,製作係列節目解讀危機對普通人的影響;2015年股市震蕩期間,他頂著壓力在節目中提醒觀眾“投資需理性”。

有觀眾寫信感謝他“救了全家積蓄”,他隻回複:“這是我的本分。”

退休前一年,趙赫已察覺身體不適,但依然堅持完成了最後一期《315晚會》的錄製。

導演記得,那天他臉色蒼白,卻堅持不用提詞器:“觀眾信任我們,每一個字都得對得起他們。”

2021年6月正式退休時,他婉拒了所有歡送儀式,隻留下一句“終於有時間陪老伴散步了”。

誰也沒想到,病魔來得如此迅猛。

住院期間,老同事去探望,見他還在病床上整理財經筆記,說要“留給年輕人參考”。

趙赫的離世引發了行業內外對媒體人健康的關注。

有統計顯示,央視近十年至少有10位主持人因癌症去世,長期高強度工作、作息不規律成為隱形殺手。

而趙赫的故事更讓人思考:

在追逐名利成為常態的今天,為何有人能甘守清貧?

他的老搭檔敬一丹在悼文中寫道:能與靠譜的好人共事,是緣分。

的確,趙赫從未炒作過自己的“人設”,但他的專業操守與人格魅力,恰恰是娛樂至死時代最稀缺的珍寶。

如今,再回看他生前的節目,彈幕裏總飄過“致敬”“懷念”的字樣。

趙赫的一生,沒有豪宅名車的光鮮,卻用34年的堅守詮釋了什麽是“鐵肩擔道義”。

當流量與物欲裹挾著太多人狂奔時,這個“不買房的主持人”留下的遺言,像一泓清水,映照出生命最本真的模樣——

簡單,卻足夠厚重。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名妓林黛玉一生嫁19次 死時變幹屍 靠青樓姊妹辦後事
曾經轟動世界的七胞胎 如今28歲 各自開啟不同人生
成“重點獵物”?FBI警告:在美國講中文者小心
英王室媳婦歎"如人間煉獄" 談婚禮自嘲“穿得像條狗”
紐約深夜爆仇亞群毆:一群人狂喊“我討厭亞洲人”




24小時討論排行

解放軍發片:來吧!槍已上膛 劍已出鞘 時刻準備打勝仗
日官員抵北京,日媒:料重申"一中立場"不撤涉台發言
反擊日本,中國輿論掀“琉球地位未定論”
態度轉彎支持公開愛潑斯坦文件,特朗普:沒有什麽好隱瞞
國會要查!買地緊鄰轟炸機基地 華裔夫婦曝光
中國海警在釣魚島周邊巡航,當局警告國民避免前往日本
川普後院失火,還有餘力外顧嗎?
高市早苗為什麽在日本會得到這麽高的支持率?
轟炸瞬間畫麵曝!美軍擊毀運毒船3死,21起空襲已奪80命
李連傑回春之謎?他驚爆富豪從嬰兒提取幹細胞 曝售價
大家都在省!留學生“剩飯盲盒”硬撐生活 $40吃一周
關於中國稀土,美財長最新表態
日本外交部官員急赴中國協商 希望“平息事態”
日本使館示警:在華日人注意安全 留意可疑人士靠近
川普改挺公開“淫魔檔案”:失去控製 擋不住黨內倒戈潮!
中國夫婦買下美軍B-2轟炸機基地"第一排",眾議員要查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央視趙赫:工作34年不買房,退休6個月後離世

貓叔聊電影 2025-09-29 09:29:43

近些年,接連傳來央視著名主持人因病去世的消息,且他們的年齡都不大,可謂英年早逝。

李詠50歲,羅京48歲,趙赫60歲,方靜44歲,肖曉琳55歲,王歡42歲,且他們都是因患各種癌症而離世的。

到底是為什麽?

難道是因為這項工作壓力山大,或是什麽其他原因,比如職業病?電光輻射?

而其中最讓人為之震驚和痛惜的,莫過於央視財經頻道的主持人,趙赫了。

2022年1月10日,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趙赫因病離世,年僅61歲。

消息傳出後,無數人哀痛。

這位在央視工作了34年的資深主持人,一生低調務實,卻在退休僅6個月後匆匆告別了他熱愛的舞台。

都說人生退休後的60至70歲是黃金十年,可以放下一切,盡情地享受人生奮鬥的成果。

但,趙赫僅僅退了半年,還是在病床上與絕症苦熬著。

更令人唏噓的是,他生前始終未購置房產,臨終前的一句“簡簡單單生活就好”成了他對人生最後的注解。

趙赫的故事,不僅是一位媒體人的職業剪影,更折射出時代洪流下普通人堅守初心的力量。

趙赫的名字或許不如某些“央視名嘴”那般家喻戶曉,但他的聲音和形象卻深深烙印在財經節目觀眾的記憶裏。

1987年,他從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進入央視,從此與財經新聞結緣。

從《經濟半小時》到《315晚會》,他以沉穩犀利的風格成為財經報道領域的標杆。

鏡頭前的他總是一身筆挺西裝,語調平和卻擲地有聲,尤其在揭露企業侵權、消費陷阱時,他的追問常讓受訪者汗顏。

趙赫的稿子永遠是自己反複打磨的。

他不喜歡浮誇的詞,隻說老百姓聽得懂的話,這種專業與真誠,讓他贏得了“財經界良心”的美譽。

據和他住在同一個小區的鄰居說,趙赫本人一直都很好,低調,又厚道。

曾在央視實習過的小夥伴也說,趙主任不端架子,業務精深,正直善良,是難得的好領導。

然而,光環背後的趙赫卻過著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

在房價尚未瘋漲的年代,他本有機會在北京安家,卻始終選擇租房居住。有同事勸他投資房產,他卻覺得房子夠住就行,錢攢著不如做點實在事。

他的家中陳設簡單,最顯眼的是塞滿書籍的書架和一台老式收音機——

那是他用來聽同行節目的“學習工具”。妻子曾調侃他是“最窮的主持人”,他卻說:“精神富足比什麽都重要。”

趙赫不像其他央視主持人那麽張揚高調,他的話很少,從為人敦厚實在,重情重義,古道熱腸,玩命工作,不會耍小聰明,隻知道踏踏實實地做事。

平常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釣魚,旅行,擺弄大塊頭的切諾基。

這種樸素的生活觀,或許源於趙赫早年的經曆。

他生於1961年,少年時代恰逢物質匱乏的歲月,後來參軍入伍的經曆更錘煉了他吃苦耐勞的品格。

轉業後,他憑借努力考上廣院,從此將新聞視為終身事業。

在央視的三十餘年裏,他經曆了中國經濟的騰飛與變革,卻始終保持著媒體人的清醒。

2008年金融危機時,他連續加班一個月,製作係列節目解讀危機對普通人的影響;2015年股市震蕩期間,他頂著壓力在節目中提醒觀眾“投資需理性”。

有觀眾寫信感謝他“救了全家積蓄”,他隻回複:“這是我的本分。”

退休前一年,趙赫已察覺身體不適,但依然堅持完成了最後一期《315晚會》的錄製。

導演記得,那天他臉色蒼白,卻堅持不用提詞器:“觀眾信任我們,每一個字都得對得起他們。”

2021年6月正式退休時,他婉拒了所有歡送儀式,隻留下一句“終於有時間陪老伴散步了”。

誰也沒想到,病魔來得如此迅猛。

住院期間,老同事去探望,見他還在病床上整理財經筆記,說要“留給年輕人參考”。

趙赫的離世引發了行業內外對媒體人健康的關注。

有統計顯示,央視近十年至少有10位主持人因癌症去世,長期高強度工作、作息不規律成為隱形殺手。

而趙赫的故事更讓人思考:

在追逐名利成為常態的今天,為何有人能甘守清貧?

他的老搭檔敬一丹在悼文中寫道:能與靠譜的好人共事,是緣分。

的確,趙赫從未炒作過自己的“人設”,但他的專業操守與人格魅力,恰恰是娛樂至死時代最稀缺的珍寶。

如今,再回看他生前的節目,彈幕裏總飄過“致敬”“懷念”的字樣。

趙赫的一生,沒有豪宅名車的光鮮,卻用34年的堅守詮釋了什麽是“鐵肩擔道義”。

當流量與物欲裹挾著太多人狂奔時,這個“不買房的主持人”留下的遺言,像一泓清水,映照出生命最本真的模樣——

簡單,卻足夠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