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演員周傑因在話劇《北京法源寺》中飾演光緒帝備受矚目。該劇於9月底在上海複演,周傑憑借精湛的台詞功底和情感演繹收獲觀眾好評,其角色被評價為"演活了被困龍椅的帝王",展現隱忍、掙紮與破碎感。
周傑,1970年8月5日出生,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內地男演員、國家話劇院演員。1998年,因主演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爾康一角而被人熟知。
2000年,周傑主演的《少年包青天》首播獲得當年“全國電視劇收視冠軍”,該劇在之後的多年裏,都取得了收視率第一的好成績,成為不少人的暑期檔記憶。
9月27日,55歲的周傑在訪談節目中談到當年出演《少年包青天》的往事,並自曝辭演《少年包青天》續作,被老板拍著桌子罵:“不要以為你很厲害,我讓誰演誰就火”。
周傑稱他簽了出演三部《少年包青天》的合同,合同中有個條款規定,後續劇本需要得到周傑認可,他才會接演。
第一部《少年包青天》火了之後,製作方趕緊把第二部提上日程,依舊邀請周傑出演,周傑看過劇本後覺得漏洞百出,就提出辭演後續劇集。
盡管投資方怒斥“誰演誰火”,多年後製片人承認其判斷正確,第二、三部(陸毅、鄧超主演)反響均未超越第一部。
周傑自述是個不合群的人,近年來淡出影視圈,出演的作品較少,但他說遇到喜歡的角色還依舊會演戲。
正在上海上演的話劇《北京法源寺》,被稱作“殿堂級巨作”。周傑與奚美娟(飾慈禧)、賈一平等戲骨同台飆戲,觀眾感慨其離開影視圈後仍保持藝術高度。
“我年紀大了,有自知之明!”周傑說想讓觀眾忘掉他的角色,希望《北京法源寺》成為國家話劇院的《茶館》,能一代代傳承下去。
話劇《北京法源寺》自2015年首演以來,十年間場場滿座,一票難求,更被觀眾譽為“一部值得N刷的劇目”。本輪演出,奚美娟、周傑、賈一平、趙寰宇、吳彼等原班陣容驚喜回歸,以精湛演技再度演繹晚清戊戌年間的風雲變幻,引領觀眾穿越曆史迷霧,直麵那場關於家國存亡、製度善惡與生死價值的思辨激蕩,在國慶前夕重溫中華民族在困局中尋求突圍的愛國精神。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北京法源寺》編劇、導演田沁鑫表示,2016年,《北京法源寺》在上海獲得了“壹戲劇大賞”的“年度大戲”殊榮,如今闊別8年再相見,作為2025國話·上海演出季的壓軸大戲,又恰逢這部戲10周年首演,意義非凡,責任重大。感謝所有精心嗬護這部戲走過10年的主創人員和演職人員,感謝觀眾朋友們的熱情讚譽、肯定與熱愛。在新中國成立76周年之際,以《北京法源寺》致敬為民族覺醒與革新圖強而求索奮鬥的仁人誌士。
奚美娟以精湛演技塑造出一個立體多維的慈禧形象,被觀眾盛讚“仿佛從曆史中走來”。她既是一位精明老練的執政者,也是一位心力交瘁的母親。一句“祖宗家法”,道出了變法失敗的深層困境——利益集團與傳統觀念的頑固壁壘。
周傑詮釋的光緒帝,在“求變之心”與“守舊之怯”間艱難徘徊。與慈禧的朝堂對峙中,他頒布《明定國是詔》的雷霆之舉,最終被一句家常話瓦解。麵對這場注定的變革困局,帝王的無奈,何嚐不是一種“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悲鳴?
賈一平飾演的譚嗣同以血肉之軀化作閃電,直指封建體製的沉屙積弊。他拒絕逃亡的選擇,不僅是殉國明誌,更是對億萬國民思想桎梏的終極覺醒——“在集體潛意識的湖麵上,投下一枚石子”。觀眾由衷讚歎:“他靜坐一旁欣賞梁啟超發言時,那份浩然正氣穿越百年時空!”
劇中的趙寰宇飾演的康有為和吳彼飾演的袁世凱一直被觀眾稱為“最強喜劇cp”,深受觀眾喜愛,角色破除了觀眾的固有印象,抽絲剝繭去接近曆史,還原多麵性,讓大家思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