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地方的文旅投資,特別是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呈現出明顯的升溫態勢。產業發展離不開新項目的投資建設,但前提是依法依規、量力而行,尊重產業發展本身的規律,而不能成為一場“豪賭”。
據江蘇溧陽市當地媒體報道,開工僅一年、計劃投資35.5億元的江蘇常州溧陽天目湖文旅項目停工,相關部門將對項目涉及的相關事項進行全麵調查,並依法依規對調查結果進行處理。至於停工原因,當地並未給出明確的回應。但據知情人士稱,該項目在環評、用地審批以及資金等方麵存在問題而被迫停工。
當我們複盤這個“短命”大文旅項目,它像一麵鏡子,映照出當前文旅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個中教訓值得每個決策者及“局中人”深思。
工程爛尾,雖可能存在項目中後期出現變數的情況,但更多是項目本身先天不足、帶病上馬。畢竟,大項目看得見、摸得著,能快速刷新城市形象、出“政績”。另外,一些地方為了某些重點項目,“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用地手續、環評、規劃審批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先上車後買票”,為項目建設及後續開發運營埋下諸多隱患。
“造景衝動”為何停不下來?更深層的原因恐怕還在於“權責失衡”,對某些重大決策失誤和嚴重違約行為,缺乏必要的追責問責機製。
文旅項目是技術活兒、專業活兒,要算全局賬、長遠賬,不能急功冒進、拍腦門決策。否則,錢花了,地占了,事沒成,不僅造成財政虛耗、資源浪費,對地方而言,“麵子項目”“重點項目”隻會成為“丟臉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