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萬名境外涉詐嫌犯歸案,電詐犯罪呈現出四大特點
南方周末
2025-09-20 08:21:06
2024年1月-2月,中老警方聯合打擊跨境電詐犯罪,268名犯罪嫌疑人移交我方。圖為在老撾,警方押送跨境電詐嫌疑人入境中國。(視覺中國/圖)
“近年來中方先後與西班牙、阿聯酋、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老撾、泰國、柬埔寨等國開展執法安全合作,共有6.8萬名境外涉詐犯罪嫌疑人成功歸案。”2025年9月18日,中國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在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連雲港)打擊跨國犯罪形勢與對策分論壇上介紹了打擊跨國電詐犯罪的進展。
該分論壇以“攜手打擊跨國犯罪,共同維護全球公共安全”為主題,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警務部門負責人和代表,國際刑警組織、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瀾滄江—湄公河綜合執法安全合作中心等國際組織官員,以及中國公安機關、公安院校的民警代表、專家學者約100人參會。
電詐,是該分論壇的核心話題。
在信息網絡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全球性公害和各國共同麵臨的治理難題。近年來,這類犯罪幾何式增長,幾乎波及所有國家和地區,嚴重侵害人民財產權益,影響社會安全穩定。
中國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在會上指出,電詐類犯罪的突出特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麵:一是全球蔓延,案件數量和損害程度居高不下,成為當前最突出的犯罪類型;二是犯罪群體國際化,跨國窩點不斷演變壯大,部分地區甚至形成由腐敗官員庇護的“園區化”犯罪基地,滋生綁架、搶劫、殺人等嚴重暴力犯罪;三是作案手段不斷升級,利用AI、虛擬貨幣、跨境換匯等新興技術和金融工具,呈現產業化、集團化和精細化趨勢,增加了打擊難度;四是犯罪分子利用各國法律差異和信息不對稱逃避打擊,形成跨區域、跨鏈條的詐騙網絡。
論壇上,與會各方就打擊跨國犯罪的現狀、經驗及跨國合作機製等議題發言。吉爾吉斯斯坦內務部副部長埃爾克別克·阿希爾霍賈耶夫主張發展數字安全與人工智能等技術打擊犯罪,同時強調要加強跨國合作。緬甸內政部警察部隊打擊跨國犯罪局局長、警察準將覺澤亞介紹了中緬泰三方在妙瓦底的聯合執法成果,認為跨境網絡詐騙的治理需要情報共享、聯合執法和法律框架協調,並支持建立跨國打擊犯罪聯盟應對挑戰。
菲律賓總統反有組織犯罪委員會副部長兼執行主任吉爾伯托·克魯茲介紹了對離岸博彩犯罪的整治過程,包括突襲園區、解救人員、頒布禁令和追繳資產,強調犯罪網絡正轉向分散化,需要持續的跨國合作。泰國網絡犯罪調查局法律與紀律事務處警司、警察上校皮汶蘇·拉提威洛提昆則指出,電信詐騙造成巨額損失,現有信息共享和法律協調存在滯後,必須建立高效靈活的區域協作網絡,並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手段應對新興威脅。
中方指出,各國執法部門應進一步強化國際執法合作、完善辦案協作機製、健全全球打擊治理體係。中方倡議相關國家和地區共同建立國際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聯盟,推動各方和國際社會攜手應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治理問題,在更深程度加強理念互融、在更高層次實現交流合作、在更廣層麵推動防範治理,構建相互協同、普遍參與的全球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