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淩晨6時,甘肅瑪曲縣曼日瑪鄉一處偏遠的牧場還在沉睡中,來自四川阿壩專案組的民警悄然包圍了一間牧房。當28年前持刀捅人後潛逃的澤裏某某被按倒在地時,一場曆時三代民警、橫跨川甘青三省的追凶之路,終於畫上句號。
該案發生於1997年1月15日,起因是孩子撫養費的糾紛,在毛兒蓋鎮一家錄像廳,醉酒後的澤裏某某接過同夥俄某遞來的匕首,刺向前妻兄弟澤仁某某,致其失血性休克死亡。案發後,兩人共騎一匹馬遁入雪山草原,猶如被黑夜吞噬。
▲嫌疑人被警方抓獲
“28年了,案偵民警多換了好幾撥,我們一直沒有放棄,終於破案了!”9月18日,鬆潘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洪小亮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講述了這起案件偵破的幕後。
錄像廳命案
兩嫌疑人騎馬翻雪山逃逸
1997年1月15日晚,鬆潘縣毛兒蓋鎮(原上八寨鄉)一錄像廳內,澤裏某某與前妻兄弟澤仁某某相遇,之前澤裏某某因孩子撫養費用與前妻家中多有糾葛,當晚兩人見麵不久就發生言語衝突繼而推搡打架。酒醉的澤裏某某感覺前妻兄弟讓自己在眾人麵前丟了麵子。
混亂中,澤裏某某接過朋友俄某遞來的匕首刺向澤仁某某,致使澤仁某某左腹主動脈被刺破失血性休克死亡。
案發後,澤裏某某、俄某逃離現場,兩人騎上一匹馬,穿過草原,進入雪山,消失在了夜色中。
盡管案偵民警多換了一波又一波,當地警方始終沒有放棄這起案件,卷宗一次又一次被翻開,受偵查技術條件限製,追逃工作一直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發黃生活照
成案件突破關鍵線索
命案積案攻堅行動開展以來,阿壩州鬆潘縣兩級公安機關將此案列為重點目標案件。
2024年9月,鬆潘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洪小亮再次翻開卷宗,尋找蛛絲馬跡。
“受當年偵查技術限製,追逃工作長期陷入僵局。”鬆潘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洪小亮坦言。案件唯一留下的線索,僅有一串早已停用的身份證號碼和幾頁泛黃的卷宗。
轉機出現在2024年底,鬆潘縣公安局成立命案攻堅小組,重新啟動對這起28年積案的偵查,專案民警們翻出當年案卷,逐一梳理所有可疑痕跡。
“既然有嫌疑人,就從嫌疑人開始查。”專案組民警前往兩名嫌疑人生活過的地方尋找線索,調查過程中,找到一張主犯俄某當年的黑白照片。
“當時什麽DNA物證都沒有,唯一靠譜的就是這張俄某年輕時的黑白照片。”洪小亮回憶說,這張麵部模糊、紙質發黃的生活照,成了突破的關鍵。
一個吊唁電話
警方鎖定潛逃28年嫌疑人
更蹊蹺的線索接踵而至——民警發現俄某母親今年初去世時,有一個來自甘肅甘南州的號碼曾致電吊唁。
“逃犯往往會逃向自己熟悉且便於隱藏的地區。”洪小亮分析。
專案組立即奔赴甘肅甘南州,在當地派出所配合下展開大海撈針式的排查。
民警通過人像比對和技術分析,初步鎖定一名活躍在甘肅省甘南州瑪曲縣的男子索某。
今年7月,經受害者家屬辨認,確認索某便是在逃人員俄某,俄某長期在甘南州碌曲縣和瑪曲縣活動。
▲嫌疑人被警方抓獲
經過連續數月的走訪,民警獲悉俄某已在當地“洗白”身份,成為甘南州碌曲縣一戶牧民家的上門女婿,平時主要負責放牛。
28年逃亡路
改名換姓在遠牧點放牛
為避免打草驚蛇,專案組沒有立即對俄某實施抓捕,而是繼續外圍偵查,果然發現另一名生活在甘肅瑪曲縣曼日瑪鄉、名叫“東某”的外來男子極可能是主犯澤裏某某。
“雖然兩人同在瑪曲縣,但分別住在相距數十公裏的偏遠牧場,平時幾乎不來往。”辦案民警介紹,澤裏某某28年來絕大多數時間生活在遠離人煙的牧場,僅偶爾因賽馬活動才會露麵。
9月9日下午,專案組在甘南州瑪曲、碌曲兩地警方的協助下,在俄某從外地返回瑪曲縣途中將其抓獲。
三天後,另一組民警在黎明前突襲澤裏某某所在的偏遠牧場,將仍在睡夢中的他成功控製。到案後,兩人對當年“錄像廳殺人案”供認不諱。
“知道你們終會找來。”到案後,澤裏某某坦言,殺人逃逸後,他改名換姓跑到甘肅瑪曲縣曼日瑪鄉一戶牧民家當上門女婿,長期居住在人跡罕至的遠牧點,如今,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高中。“這麽多年他從未給孩子開過家長會,也從不敢在公共場所露麵,常年孤獨地在牧場放牛。隻有看賽馬時才敢去鄰近的若爾蓋縣,卻從未踏足故鄉鬆潘。”洪小亮介紹。
同樣,改名換姓在當地牧民家當上門女婿的俄某這28年也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身為四川人,他很少與四川人接觸,隻有在今年初其母親去世的時候,悄然回了一趟鬆潘,然後悄悄離開。
“這起案件的偵破,靠的是一代代民警永不放棄的信念和堅持,科技強警為民警對海量細致的分析研判提供了支持。”洪小亮感慨地說。
目前,兩名犯罪嫌疑人對故意殺人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