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經濟真的下沉了?山姆的“大路貨”為何越來越多了

經濟真的下沉了?山姆的“大路貨”為何越來越多了

文章來源: 人物 於 2025-09-10 20:46:2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經濟真的下沉了?山姆的“大路貨”為何越來越多了

一家傳統大賣場的SKU(庫存控製的最小可用單位,通常指一款商品)是1到2萬件,在山姆,這個數字隻有4000左右。它承諾和強調「千挑萬選」,每個商品品類隻保留1至3個精品。這個特性為它吸引來近900萬信眾。

但最近,關於選品的爭議反噬了它。由一枚好麗友派開啟,信任的裂縫越來越深。

 

貨架上的「小心眼兒」

山姆中國剛剛經曆了史無前例的風光。

2025年,山姆會員店在中國擁有56家門店,公開信息顯示有近900萬會員——一座特大城市的人口體量。而在2024年,中國的會員們為山姆貢獻超過1000億的營收,讓它成為中國首個突破千億規模的外資零售企業。

同樣在2024年,山姆的營收占據了母公司沃爾瑪中國三分之二的業績。沃爾瑪的股價在一年內累計上漲了74%,這在今天由科技公司主導的市場裏是罕見的。

除了在一二線城市廣泛布局,山姆逐漸下沉到縣級市昆山和晉江,張家港的門店也預計在年內開啟。

無論是會員數量還是企業發展,山姆正迎來它的鼎盛時期。戲謔的是,在這風光無限的時候,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也爆發了。

今年夏天,中國的會員先是被一枚好麗友派惹怒——新上架的「低糖版好麗友派」雖然號稱山姆獨家特供,但商品配料表中的「起酥油(含反式脂肪)」與宣傳的「減糖」標簽不符,差評不斷。

此前,會員對於山姆的信任感,來源於清晰健康的配料表、不錯的質價比,還有來自全球選品的新鮮感——大家樂於支付260元的普通會員年費,或680元的卓越會員年費,以期待買到那些獨特的、在「外麵」難以買到的東西。

由好麗友開啟,信任的裂縫越來越深。盼盼、徐福記、衛龍等「大路貨」也陸續在山姆上架,被稱為中產俱樂部的山姆,有了街邊小賣部的品牌。同時,消費者發現,很多有口皆碑的爆款商品在山姆的貨架上悄然隱退:低糖蛋黃酥、米布丁、太陽餅、楊枝甘露……有媒體統計,近幾年,山姆下架了約200款獨家爆品。

部分商品質量也被質疑抽條。有網友曬出,同樣是標價36.8元的MM(Member’s Mark,山姆自有品牌)有機大豆,去年買的黃豆1級質量,標明非轉基因,今年變成了3級。

山姆耍的小心眼兒還不止這些,不少會員指出,很多國產商品披著國際化的外衣上架。

走進山姆,尤其在零食區,可以觀察到這樣的情況——500g的桶裝葵花籽仁,桶上寫著「ChaCheer」,翻轉過來,才看到桶底是「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小泡芙餅幹的外包裝上印著法文和法國國旗,也是在箱底才能看到「PANPAN」字樣,委托方一欄寫著「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這兩樣商品的價格標簽上都沒有品牌名。



山姆會員店裏的盼盼法式小泡芙。

從事零售行業、同時也是山姆會員的張起認為,2025年以前,山姆惹上的爭議更多是偶發性的,而今年很明顯,這家巨頭在選品策略和品控上,都出現了係統性的問題。

杭州的會員元子也察覺到了變化。比方說,瀏覽山姆App時,商品頁麵中MM的占比在下降,「如果原來一頁能刷到7成是自有品牌,現在最多就5成。」

去年年底,為了慶祝自己升職,元子想在山姆為同事們買些小禮物,她早在這時就發現了「溜溜梅」。她算是西梅愛好者,原來常吃MM的西梅,但不知不覺間,這個自有品牌的產品消失了。她買了一袋「溜溜梅」試吃,結果有些失望,「和在外麵買的那種差不多,隻是包裝更大。」

為同事們分裝禮物時,她很猶豫,禮包裏都是MM的巧克力和零食,要不要把「溜溜梅」也放進去?她最終放了,不過很忐忑,「其他東西都有山姆的logo,隻有這個梅子沒有,人家可能以為我在外麵買的,是在敷衍他們。」這是她第一次感到會員費略顯不值。

在她的印象中,山姆以前很善於滿足人們對獨特的追求。她常複購小青檸汁和芥末味夏威夷果,比較起來,別的商超裏的東西味道「總差一點」。另一方麵,她坦承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印著山姆的logo,就顯示出消費的門檻。算是一種虛榮心吧。」

現在,她有一種普遍存在於消費者中的困惑:下架獨特又頗受好評的爆款,費心上架一些看似尋常卻不討好的商品,眼見著商品質量下滑——正如日中天的山姆,究竟為什麽要這麽做?

在多位零售界人士和山姆供應商看來,今天的局麵,是山姆擴張的必然結果。

高速擴張,山姆突圍

而擴張,是它不得不做的戰略選擇。

山姆是第一個把「付費會員製倉儲超市」概念帶入中國的:顧客像走進一間上萬平方米的「毛坯房」,碼滿商品的貨架快頂到天花板,就連購物車也是所有商超裏最大的。當然,大包裝和進口貨,才是它最獨特的商品基因。

除了獨特,山姆一度也是小眾的代名詞。1996年,深圳香蜜湖開起了全中國第一家山姆門店。那時的會員年費是150元,有人算過,一年買夠3000元剛夠回本——有數據顯示,1996年,深圳人均GDP是2.25萬元,許多人的月收入或許到不了1800元。

史進算是山姆最老牌的會員,那一年他11歲,一家人才搬到香蜜湖不久,閑逛時發現,家附近開了一個「巨大的商場」,以前他和家人隻去過菜場和小超市。出於好奇心,他的父母購買了山姆會員。

之後的購物體驗並不壞。史進的父母每周都在裏麵買菜,「盒裝的、保鮮膜蓋好的一盒雞,差不多10塊錢,外麵也是這價格,處理得還不一定有它幹淨。」蔬菜要比外麵貴一點,但品控好,不必像在菜場裏那樣摘掉爛菜葉,也不會缺斤少兩。2000年,他們在山姆買了一台進口的背投電視機,「全深圳隻有山姆有。」一年後,他在其他電器城裏見到同款電視,價格仍然高於一年前的山姆。

可惜,這不是賓主盡歡的場麵。在媒體的傳播中,山姆會員店毛利率控製在13%左右。對比起傳統大賣場20%以上的毛利率,山姆是相對薄利且高度依賴會員費的——但對於一家立誌薄利多銷的企業而言,「小眾」不算好事。

沃爾瑪集團曾多次表達過對山姆在中國擴張的需求,現實卻很艱難。到2016年,山姆進入中國的第20年,它一共開出門店14家。年均增速不到1家。

轉折點發生在2019年。這年8月,另一家會員製倉儲超市巨頭Costco進駐中國大陸地區,在上海落地。開業當天,因為客流量太大,供不應求,門店甚至提前停業。這在業界引起了極大震動。

同樣是在這一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了1萬美元,大眾消費力有了直觀提升。

為中產量身定製的倉儲式會員店模式,從此按下了快進鍵:盒馬在2020年籌備X會員店,隨後一年多連開6家門店;2021年,中國第一家家樂福會員店在上海開業,本土倉儲式會員店fudi在北京迎客。麥德龍也開始在全國多地布局會員店,2022年年底,付費會員突破300萬人。

當慣了「獨一份」,同行的增速讓山姆壓力倍增。

還有來自內部的壓力——在電商衝擊下,傳統大賣場衰落了。公開資料顯示,沃爾瑪中國從2020財年的412家減少到2024財年的296家。母公司疲態盡顯,山姆必須撐起門麵。

身擔重任,又腹背受敵。對山姆而言,為了守住市場,必須快速擴張。



江蘇揚州,一家山姆會員店的施工正在進入尾聲。圖源視覺中國

宋九亮是商業媒體《零售圈》的負責人,他介紹,按照山姆在中國早期的節奏,從選址、拿地開始,開起一家新店需要3到5年的籌備期。2020年起,這個周期被打破了,山姆開始保持每年5家以上的新店增長速度。

2019年之前,進入中國23年的山姆,隻有28家門店,在隨後的5年裏,門店的數量翻了1倍。相應暴增的是會員數量,近5年,山姆在中國的會員從300萬漲至900萬。

互聯網上曾流傳過山姆會員的基礎畫像——中產家庭占比過半,年收入20萬以上;60%的客戶為家庭女性,60%的客戶年齡在26歲至45歲之間。

按營收來算,去年,中國的會員人均在山姆消費超過1萬元。

2020年夏天,昆山人老金在單位食堂見到了山姆的地推攤位,順勢加入為普通會員,後續又升級為卓越會員。性價比是吸引她的原因之一,但山姆顯然花了更多心思來抓住她的注意力。

購物返錢、送優惠券、送洗車券之類的是最基本的,滿足一定消費條件後,會員還可以抽獎得茅台。山姆還與某家銀行有合作,「在銀行裏存款滿30萬,在山姆消費給打89折,滿100萬打79折。」老金的丈夫在這家銀行裏存了100萬,隻為每個月以7.9折購買2000元額度的禮品卡。也就是用不到1600元的支出,換取2000元的消費。

老金回憶,初開業的兩三年,她的社交圈裏,朋友們互送的年貨都隻在山姆買。

在上述情勢之下,2024年,山姆中國的營收超過1000億也就不足為怪了。

1000億,在中國的商超裏是什麽樣的存在?2024年,永輝超市的營收是676億元,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2025財年的營收是715億元。而二者在去年擁有的門店數量,分別是775家和505家。

山姆的擴張仍在繼續。業界傳言,之後的每一年,山姆預計至少新開8至11家門店。「一年平均新開10家店,每家店的平均銷售額近20個億。那每年又是200億的增長。」宋九亮說。

如果讓ChatGPT評價,它會給出這樣一句總結:這意味著山姆中國從一個「外資高端細分品牌」,躍升為中國零售市場的「全國性主力玩家」。



上海一家山姆會員商店,市民正在購物。圖源視覺中國

擠進山姆的「朋友圈」

零售專家荊言描述過一個定律,在零售行業,規模與品質總是互為掣肘,高速擴張和精益品質,很難兩全。山姆也難逃這個定律。

高速拓店,意味著在線上、線下,山姆正賣出更多商品。而前提是,它需要有更多的庫存和儲備,而且能及時供應。如果一年要滿足900萬人(家庭)的購物需求、維持200億元的業績增長,山姆必須在短時間內提升產能。壓力就傳導到了供應商那裏。

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要追上山姆快速增長的產能需求不是容易的事。宋九亮告訴我們,即使立刻建廠房、買設備,企業們實際投入生產也需要一到兩年的周期。不少過往的供應商因此被淘汰,而近期處在風口浪尖的「大眾化」品牌們,或許因為企業規模大、生產能力強等原因,獲得了合作的機會。

張一天是山姆的二級果蔬供應商,為山姆合作的供應商供貨。以他的經驗,行業裏的幾個領頭企業,早期和山姆合作時,年產量不過幾個億(銷售額),最近幾年,暴漲到了30甚至50億。他去年年底加入了山姆的供應鏈,不到一年,他的供給量也翻了起碼一倍。

在供應商這個圈子裏,山姆的確是以「嚴格」聞名的。

一個單品要進入山姆貨架,至少要經過首輪提案淘汰、內部盲測、消費者盲測和定價四個大關卡。細分起來,還有許多其他的要求。以張一天供應的果蔬為例,不僅農殘標準比國標高,山姆對果子的克重、尺寸都有要求。這實際是苛刻的,張一天說,「如果你去過果蔬基地就會知道,果子結在樹上,有大有小很正常。」甚至在運輸過程中,山姆會對果子的顏色作出要求——發貨前,要確保有70%左右的果子是綠色的,讓它們在運輸途中自然成熟,山姆接貨時,就能收到接近百分百金黃色的果子了。



上海一家山姆會員商店,市民在選購水果。圖源視覺中國

一車水果被運到山姆,「前麵10箱要驗5箱,中間幾箱再驗一次,尾巴上的幾箱也要單獨驗。」果品一旦與品控要求有出入,就要退還。這幾乎是行業裏最嚴格、最精密的標準。

但《超市周刊》曾有報道,進入擴張期後,山姆供應商審核周期從90天壓縮到45天,冷庫抽檢頻次減半。

即便是最嚴格、最精密的準入標準,麵對越來越大的、近千億的盤子時,實踐難度也隨之提升了。縫隙因此出現。

供應商們有更深的體會。他們一邊承接著大量的供給,一邊經受著過獨木橋般的業內競爭。

十年前,隻要是沃爾瑪的供應商,基本都有希望為山姆供貨,但在山姆大幅擴張以後,「難度水漲船高」。競爭太激烈了,張一天舉例,比方說薑,山姆隻需要一家企業來供應,但同時,它還與至少四五家蔬菜供應商保持合作關係,更不必提那些多如牛毛的備選供應商、潛在供應商。

去年,張一天試著申請成為山姆的一級供應商。三五天後,山姆采購給他發了一封郵件,「很有禮貌地問了一些傻白甜的問題,你回答他,他就會再回複,『我們了解了,謝謝,有需要聯係。』你就知道了,他們對你不感興趣。除非你的產品有非常獨特的地方,否則山姆永遠不會主動來找你。」

一個業界共識是,山姆對上架的新品有考核期,在考核關鍵期內達不到銷售目標,新品就有可能被淘汰。為了留在山姆,個別廠家會在考核關鍵期內安排人去「消費」,「比方說,自掏腰包,買走自己在貨架上的500萬的貨。」一位接近山姆的業內人士說,這種操作,即便山姆內部也很難發現(或認定),於是,「人造的」新品火爆銷售場景誕生了。

還有供應商說得更直接。據新浪科技報道,山姆供應鏈人士揭秘產品減料:價格壓得過低,被迫降品質。

兩個月前,張一天去長三角的一家山姆買荔枝和楊梅,發現果品的新鮮度不如從前了,甚至大小也不再均勻。「商品少的時候,你想怎麽把控都容易,一旦量大了,驗收難度自然就變大。」再加上長期合作帶來的人情變化,這在行業裏也常見,他說,「合作雙方熟了,供應商要摻一點水,你有時候就會睜隻眼、閉隻眼——即使山姆這樣嚴格的企業,一樣是人在管理。」



山姆會員商店的水果區。圖源視覺中國

進口商品銳減,山姆正在國產化?

擴張之後,山姆的海外供應鏈也經曆了調整。

交了24年會員費的深圳居民亭亭曾經是山姆的鐵粉。她每個月都去山姆買兩大推車的東西,「基本都要2000塊錢以上。」在她的印象中,山姆的肉類、零食、家居用品都是進口品牌為主,這也是推動她年年續費的關鍵原因之一。而最近這幾年,「進口商品明顯少了。」

山姆貨架上的獨特性在漸漸消失。根據會員海鷗的觀察,「原來山姆裏70%都是進口品牌的餅幹,現在你扒一下,進口量占比都不足20%了。」

公開信息顯示,山姆自有品牌MM的占比從2023年的68%下降到2025年的43%。在見證了今年夏天的爭議以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注意到,山姆的供應鏈已經漸漸地本土化。

最容易被發現的是牛肉。據公開信息,山姆的肉類原本高度依賴美國進口,但在2024年,山姆國產牛肉采購量同比增加了40%。



山姆會員商店的進口牛肉。圖源視覺中國

以「進口」為標簽之一吸引信眾的山姆,為什麽逐漸本土化供應鏈?

效率是首要的考慮。一位接近山姆的人士說,大部分國產商品上架,裏裏外外可比進口商品少走3到4個審批環節——本土化供應鏈的線路更短,正好應對近年競爭激烈的中國零售行業,「以前,山姆這樣的商超引進一個進口商品,可能前後要兩年的時間。但最近幾年的要求是,你半年甚至三個月就要完成上架。」

業內的另一種普遍解釋是,這是受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也是對未來貿易政策變化的預案。今年3月,美國向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後,中國也對美國進口的農產品、肉類、乳製品等加征同等比例的關稅。

「山姆最早可能有70%左右的進口產品,在貿易戰後,繼續維持進口,成本和到貨率都會受影響。」宋九亮說。

在宋九亮看來,這次信任危機中,「好麗友、盼盼等國產品牌在山姆上架,雖不討喜,但也不算太離譜」。重要的是,這次危機釋放了一個信號,是國際政策的投射,是山姆擴張的反饋。真正值得擔心的是,高速擴張,山姆真的準備好了嗎?

去年,宋九亮去廣東的一家山姆遊學調研,發現門店總經理隻有29歲,「我挺驚訝的,這在零售企業裏是一個比較高的職位,要管理店裏200多號人。」通常,這個崗位上的管理者年齡多在35歲以上。

界麵財經號小食代曾發文介紹,山姆一家門店通常配備30至40名管理人員,包括一位店總經理及多位副總、不同品類及後台職能的主管等等。若包含普通店員,單店人員規模更為龐大。

這篇文章引用了Costco的心得:在國際市場加速開店的阻力之一是成熟員工培養,Costco依然依賴將老員工調至新店。以開市客上海首店為例,當時至少有60到70位員工是來自台灣省的。

張一天告訴我們,至少在過去,山姆的采購是行業裏「相當專業的」,「比方說做肉類的采購,就隻做肉類,對肉的各種指標都非常清楚。」山姆擴張以後,精專的采購人才是否備足?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一家知名零售平台的前任CEO說,門店的高速擴張,給商品帶來的影響倒是其次,最關鍵的是管理上的壓力,具體就是專業人才的儲備:新開的門店散落各地,能否充分執行總公司的戰略和策略,決定這家店能不能活下去,活得好。

訪談中的一個細節是:受訪者本來是化名,後來又希望能更改化名。「上麵有要求,不能用真名,而且每次化名都不一樣,怕被挖。畢竟行業裏細分的專業人才有限。」

「可以承受,但沒必要」

在中國的零售行業裏,流傳著「千億魔咒」的說法:2020年,永輝和大潤發的營收分別達到931.99億元和954.86億元,離1000億指日可待。但隨後的幾年裏,這兩家企業的市值和營收連續下跌,1000億成了它們的瓶頸。

對山姆來說,1000億是成就,但也擔負著很大的成本。

據《零售圈》的一篇文章,在山姆爆火出圈的這五年,門店數量雖然翻了一倍,但三線城市客單價僅為一線的61%,運營成本反而高了15%。財務壓力一直在依靠那些「銷冠」門店來支撐。

實際上,整個公司都能感到這種壓力,「增長」與「利潤」是公司內部通傳的關鍵詞。在2023年的一場投資會議上,沃爾瑪集團宣布「在未來3至5年內,實現銷售額增長4%和營業收入增長4%以上」的財務承諾;2024年的財報電話會也仍在強調,通過增加山姆付費會員數、增加銷售額等等,確保集團的增長與利潤。

維持甚至增加會員續卡率,是山姆對衝成本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文欽曾在山姆東北某店任職,集團的壓力傳導到了她所在的門店,「所有推銷員和收銀員都有了辦卓越卡的任務。」在她們店,目標是每個月10張。以當地的消費水平來看,「幾乎沒有人可以完成。」辦成一張卓越卡,員工可以提成30元,如果幾個月都不達標,就會被主管找去談話。每周,主管都會把上周的辦卡情況發在工作群裏,每周都要鞭策。

人手不足是同事們抱怨的另一個主題。文欽常被調到不同崗位,補暫時的缺。店裏的負責人力資源的同事每天都在麵試,但基層同事流動性很大,「有些堅持不了幾天就會辭職。」無人分擔,每個人的站立工時都很長,很多老員工得了靜脈曲張。

其實,作為消費者,山姆貨架上的變化暫時還沒給老金一家帶來衝擊。他們喜歡的鮮奶和榴蓮大福仍然在賣,店裏車厘子、奇異果和榴蓮的品質仍然比外麵的要好,黑虎蝦仁也仍然是最新鮮的,「燒起來幾乎不縮水」。但她發現,原本商店與銀行合作的折扣優惠是不設年限的,但從去年開始,這個優惠限時一年。「可能山姆的重心從吸引顧客,變成了控本增收。」老金說,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同樣人之常情的是,她和家人對山姆的粘性變低了。

山姆剛剛入駐昆山時,一切都那麽新鮮,很快在這座富裕但並不總在潮流一線的縣城引發了熱潮,「這家店在蘇州和上海早就有了。」人們都說,就像過去,所謂大城市的人們知道,「這家店在美國早就有了。」

2022年,艾瑞谘詢發布報告,「精選商品」是最吸引消費者前往倉儲會員超市購物的原因,其次為「產品價格優惠」和「獨有或新穎產品」。

然而,近幾年,昆山開起了奧樂齊和多家盒馬鮮生,這個夏天,閃購也流行起來。體麵且品質良好的商超多了太多。像奧樂齊裏的一袋餅幹隻要10塊左右,味道也不賴,容量還隻是山姆的一半——山姆的單品包裝太大了,尤其烘焙類的保質期隻有兩三天。為了跑贏保質期,老金和丈夫每次在山姆采購完,都要把食物分到雙方的父母家。疫情封控期間,一大盒瑞士卷送不出去,他們還分給過鄰居。

新鮮感褪去了,至於680元的卓越會員,「可以承受,但沒必要。」老金說,明年她會降級至普通會員。老金和丈夫年收入幾十萬元,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中產家庭。在很多中產家庭的消費觀裏,會員費可以交,「但不能變成智商稅」。

任何會員的價值都應該是獨特的——近5年,伴隨著倉儲式會員店的擴張,是傳統商超的衰敗。它們衰敗的核心原因是什麽?「我們去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和永輝,看到的商品可能都是一樣的——同質化競爭太嚴重了。那5年或10年後,倉儲式會員店變得越來越普遍,山姆有沒有可能『泯然眾人矣』?」宋九亮說,這是它需要提前想到的局麵。

7月中旬,山姆下架了在此次選品風波中最受爭議的低糖好麗友派。7月底、8月初,被消費者千呼萬喚的低糖蛋黃酥重新上架。

幾天前,我去了一趟山姆北京亦莊店。店裏的人依然很多,推購物車穿行都很困難,試吃攤前總有長隊。盼盼的法式小泡芙、洽洽的葵花籽仁、衛龍的牛肝菌魔芋,堆頭都很顯眼,但四周稍顯冷清。在來往的巨大無比的購物車裏可以看到,一紮紮果汁和牛奶、漂亮的麵包或者蛋糕、進口的膨化食品等等,才是最受歡迎的商品。

結了賬,在出口處,一位工作人員走近,有些機械地開始推銷升級會員卡——我做山姆會員也有5年了,這在過去從未遇到——「要不要看看卓越卡?開卡有禮包,每個月最高返**元……」我在看手機,沒有立刻回答他,他自顧自地講了下去。離開前,他丟下一張宣傳單在我的購物車裏。

(除宋九亮外,其餘受訪者為化名)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全球首富妻子生於沈陽 相差47歲 網民:鄧文迪第二
川普密令"海豹部隊"潛入北韓失敗!金正恩事後大肅清
紐約時報:我們正在目睹一個科學超級大國的自我毀滅
金融科技十年血色史:千億壞賬,萬企覆滅,1.2萬人入獄
查理·柯克被槍殺:FBI公布嫌疑人照片




24小時討論排行

萬斯長文悼好友柯克 將用空軍二號運送靈柩回原居地
查理柯克遇刺前正辯論槍支問題 曾說“被槍殺是值得的”
亞航擬采購中國C919,衝擊空客-波音壟斷地位
川普追授柯克勳章 凶器上刻變性和反法西斯標記
柯克遭槍殺:川普狂粉 常入校園煽動學生上台對罵
美夫婦好心幫陌生男手機充電 慘被虐5小時活活燒死
走私生物材料 密大中國學者服刑 庭上痛哭:事業毀了
高大帥氣口若懸河 柯克被視為明日之星 川普接班人
川普與內塔尼亞胡通話時非常憤怒:為何沒通知我
美中太空競賽加劇:NASA禁止中國公民參與項目
"黑暗新常態":國家危險時刻 可怕美國模式已形成
槍手逃逸潛入附近社區 專家:殺柯克槍手絕非業餘
卡塔爾遭空襲後,下一個是誰?中方回了17個字
37歲於朦朧被曝在北京墜樓身亡,疑小區現場曝光
哈裏斯:允許拜登競選連任是魯莽之舉
她醉酒打Uber嘔吐 被司機趕下車 遭陌生人撿屍強奸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經濟真的下沉了?山姆的“大路貨”為何越來越多了

人物 2025-09-10 20:46:22
經濟真的下沉了?山姆的“大路貨”為何越來越多了

一家傳統大賣場的SKU(庫存控製的最小可用單位,通常指一款商品)是1到2萬件,在山姆,這個數字隻有4000左右。它承諾和強調「千挑萬選」,每個商品品類隻保留1至3個精品。這個特性為它吸引來近900萬信眾。

但最近,關於選品的爭議反噬了它。由一枚好麗友派開啟,信任的裂縫越來越深。

 

貨架上的「小心眼兒」

山姆中國剛剛經曆了史無前例的風光。

2025年,山姆會員店在中國擁有56家門店,公開信息顯示有近900萬會員——一座特大城市的人口體量。而在2024年,中國的會員們為山姆貢獻超過1000億的營收,讓它成為中國首個突破千億規模的外資零售企業。

同樣在2024年,山姆的營收占據了母公司沃爾瑪中國三分之二的業績。沃爾瑪的股價在一年內累計上漲了74%,這在今天由科技公司主導的市場裏是罕見的。

除了在一二線城市廣泛布局,山姆逐漸下沉到縣級市昆山和晉江,張家港的門店也預計在年內開啟。

無論是會員數量還是企業發展,山姆正迎來它的鼎盛時期。戲謔的是,在這風光無限的時候,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也爆發了。

今年夏天,中國的會員先是被一枚好麗友派惹怒——新上架的「低糖版好麗友派」雖然號稱山姆獨家特供,但商品配料表中的「起酥油(含反式脂肪)」與宣傳的「減糖」標簽不符,差評不斷。

此前,會員對於山姆的信任感,來源於清晰健康的配料表、不錯的質價比,還有來自全球選品的新鮮感——大家樂於支付260元的普通會員年費,或680元的卓越會員年費,以期待買到那些獨特的、在「外麵」難以買到的東西。

由好麗友開啟,信任的裂縫越來越深。盼盼、徐福記、衛龍等「大路貨」也陸續在山姆上架,被稱為中產俱樂部的山姆,有了街邊小賣部的品牌。同時,消費者發現,很多有口皆碑的爆款商品在山姆的貨架上悄然隱退:低糖蛋黃酥、米布丁、太陽餅、楊枝甘露……有媒體統計,近幾年,山姆下架了約200款獨家爆品。

部分商品質量也被質疑抽條。有網友曬出,同樣是標價36.8元的MM(Member’s Mark,山姆自有品牌)有機大豆,去年買的黃豆1級質量,標明非轉基因,今年變成了3級。

山姆耍的小心眼兒還不止這些,不少會員指出,很多國產商品披著國際化的外衣上架。

走進山姆,尤其在零食區,可以觀察到這樣的情況——500g的桶裝葵花籽仁,桶上寫著「ChaCheer」,翻轉過來,才看到桶底是「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小泡芙餅幹的外包裝上印著法文和法國國旗,也是在箱底才能看到「PANPAN」字樣,委托方一欄寫著「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這兩樣商品的價格標簽上都沒有品牌名。



山姆會員店裏的盼盼法式小泡芙。

從事零售行業、同時也是山姆會員的張起認為,2025年以前,山姆惹上的爭議更多是偶發性的,而今年很明顯,這家巨頭在選品策略和品控上,都出現了係統性的問題。

杭州的會員元子也察覺到了變化。比方說,瀏覽山姆App時,商品頁麵中MM的占比在下降,「如果原來一頁能刷到7成是自有品牌,現在最多就5成。」

去年年底,為了慶祝自己升職,元子想在山姆為同事們買些小禮物,她早在這時就發現了「溜溜梅」。她算是西梅愛好者,原來常吃MM的西梅,但不知不覺間,這個自有品牌的產品消失了。她買了一袋「溜溜梅」試吃,結果有些失望,「和在外麵買的那種差不多,隻是包裝更大。」

為同事們分裝禮物時,她很猶豫,禮包裏都是MM的巧克力和零食,要不要把「溜溜梅」也放進去?她最終放了,不過很忐忑,「其他東西都有山姆的logo,隻有這個梅子沒有,人家可能以為我在外麵買的,是在敷衍他們。」這是她第一次感到會員費略顯不值。

在她的印象中,山姆以前很善於滿足人們對獨特的追求。她常複購小青檸汁和芥末味夏威夷果,比較起來,別的商超裏的東西味道「總差一點」。另一方麵,她坦承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印著山姆的logo,就顯示出消費的門檻。算是一種虛榮心吧。」

現在,她有一種普遍存在於消費者中的困惑:下架獨特又頗受好評的爆款,費心上架一些看似尋常卻不討好的商品,眼見著商品質量下滑——正如日中天的山姆,究竟為什麽要這麽做?

在多位零售界人士和山姆供應商看來,今天的局麵,是山姆擴張的必然結果。

高速擴張,山姆突圍

而擴張,是它不得不做的戰略選擇。

山姆是第一個把「付費會員製倉儲超市」概念帶入中國的:顧客像走進一間上萬平方米的「毛坯房」,碼滿商品的貨架快頂到天花板,就連購物車也是所有商超裏最大的。當然,大包裝和進口貨,才是它最獨特的商品基因。

除了獨特,山姆一度也是小眾的代名詞。1996年,深圳香蜜湖開起了全中國第一家山姆門店。那時的會員年費是150元,有人算過,一年買夠3000元剛夠回本——有數據顯示,1996年,深圳人均GDP是2.25萬元,許多人的月收入或許到不了1800元。

史進算是山姆最老牌的會員,那一年他11歲,一家人才搬到香蜜湖不久,閑逛時發現,家附近開了一個「巨大的商場」,以前他和家人隻去過菜場和小超市。出於好奇心,他的父母購買了山姆會員。

之後的購物體驗並不壞。史進的父母每周都在裏麵買菜,「盒裝的、保鮮膜蓋好的一盒雞,差不多10塊錢,外麵也是這價格,處理得還不一定有它幹淨。」蔬菜要比外麵貴一點,但品控好,不必像在菜場裏那樣摘掉爛菜葉,也不會缺斤少兩。2000年,他們在山姆買了一台進口的背投電視機,「全深圳隻有山姆有。」一年後,他在其他電器城裏見到同款電視,價格仍然高於一年前的山姆。

可惜,這不是賓主盡歡的場麵。在媒體的傳播中,山姆會員店毛利率控製在13%左右。對比起傳統大賣場20%以上的毛利率,山姆是相對薄利且高度依賴會員費的——但對於一家立誌薄利多銷的企業而言,「小眾」不算好事。

沃爾瑪集團曾多次表達過對山姆在中國擴張的需求,現實卻很艱難。到2016年,山姆進入中國的第20年,它一共開出門店14家。年均增速不到1家。

轉折點發生在2019年。這年8月,另一家會員製倉儲超市巨頭Costco進駐中國大陸地區,在上海落地。開業當天,因為客流量太大,供不應求,門店甚至提前停業。這在業界引起了極大震動。

同樣是在這一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了1萬美元,大眾消費力有了直觀提升。

為中產量身定製的倉儲式會員店模式,從此按下了快進鍵:盒馬在2020年籌備X會員店,隨後一年多連開6家門店;2021年,中國第一家家樂福會員店在上海開業,本土倉儲式會員店fudi在北京迎客。麥德龍也開始在全國多地布局會員店,2022年年底,付費會員突破300萬人。

當慣了「獨一份」,同行的增速讓山姆壓力倍增。

還有來自內部的壓力——在電商衝擊下,傳統大賣場衰落了。公開資料顯示,沃爾瑪中國從2020財年的412家減少到2024財年的296家。母公司疲態盡顯,山姆必須撐起門麵。

身擔重任,又腹背受敵。對山姆而言,為了守住市場,必須快速擴張。



江蘇揚州,一家山姆會員店的施工正在進入尾聲。圖源視覺中國

宋九亮是商業媒體《零售圈》的負責人,他介紹,按照山姆在中國早期的節奏,從選址、拿地開始,開起一家新店需要3到5年的籌備期。2020年起,這個周期被打破了,山姆開始保持每年5家以上的新店增長速度。

2019年之前,進入中國23年的山姆,隻有28家門店,在隨後的5年裏,門店的數量翻了1倍。相應暴增的是會員數量,近5年,山姆在中國的會員從300萬漲至900萬。

互聯網上曾流傳過山姆會員的基礎畫像——中產家庭占比過半,年收入20萬以上;60%的客戶為家庭女性,60%的客戶年齡在26歲至45歲之間。

按營收來算,去年,中國的會員人均在山姆消費超過1萬元。

2020年夏天,昆山人老金在單位食堂見到了山姆的地推攤位,順勢加入為普通會員,後續又升級為卓越會員。性價比是吸引她的原因之一,但山姆顯然花了更多心思來抓住她的注意力。

購物返錢、送優惠券、送洗車券之類的是最基本的,滿足一定消費條件後,會員還可以抽獎得茅台。山姆還與某家銀行有合作,「在銀行裏存款滿30萬,在山姆消費給打89折,滿100萬打79折。」老金的丈夫在這家銀行裏存了100萬,隻為每個月以7.9折購買2000元額度的禮品卡。也就是用不到1600元的支出,換取2000元的消費。

老金回憶,初開業的兩三年,她的社交圈裏,朋友們互送的年貨都隻在山姆買。

在上述情勢之下,2024年,山姆中國的營收超過1000億也就不足為怪了。

1000億,在中國的商超裏是什麽樣的存在?2024年,永輝超市的營收是676億元,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2025財年的營收是715億元。而二者在去年擁有的門店數量,分別是775家和505家。

山姆的擴張仍在繼續。業界傳言,之後的每一年,山姆預計至少新開8至11家門店。「一年平均新開10家店,每家店的平均銷售額近20個億。那每年又是200億的增長。」宋九亮說。

如果讓ChatGPT評價,它會給出這樣一句總結:這意味著山姆中國從一個「外資高端細分品牌」,躍升為中國零售市場的「全國性主力玩家」。



上海一家山姆會員商店,市民正在購物。圖源視覺中國

擠進山姆的「朋友圈」

零售專家荊言描述過一個定律,在零售行業,規模與品質總是互為掣肘,高速擴張和精益品質,很難兩全。山姆也難逃這個定律。

高速拓店,意味著在線上、線下,山姆正賣出更多商品。而前提是,它需要有更多的庫存和儲備,而且能及時供應。如果一年要滿足900萬人(家庭)的購物需求、維持200億元的業績增長,山姆必須在短時間內提升產能。壓力就傳導到了供應商那裏。

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要追上山姆快速增長的產能需求不是容易的事。宋九亮告訴我們,即使立刻建廠房、買設備,企業們實際投入生產也需要一到兩年的周期。不少過往的供應商因此被淘汰,而近期處在風口浪尖的「大眾化」品牌們,或許因為企業規模大、生產能力強等原因,獲得了合作的機會。

張一天是山姆的二級果蔬供應商,為山姆合作的供應商供貨。以他的經驗,行業裏的幾個領頭企業,早期和山姆合作時,年產量不過幾個億(銷售額),最近幾年,暴漲到了30甚至50億。他去年年底加入了山姆的供應鏈,不到一年,他的供給量也翻了起碼一倍。

在供應商這個圈子裏,山姆的確是以「嚴格」聞名的。

一個單品要進入山姆貨架,至少要經過首輪提案淘汰、內部盲測、消費者盲測和定價四個大關卡。細分起來,還有許多其他的要求。以張一天供應的果蔬為例,不僅農殘標準比國標高,山姆對果子的克重、尺寸都有要求。這實際是苛刻的,張一天說,「如果你去過果蔬基地就會知道,果子結在樹上,有大有小很正常。」甚至在運輸過程中,山姆會對果子的顏色作出要求——發貨前,要確保有70%左右的果子是綠色的,讓它們在運輸途中自然成熟,山姆接貨時,就能收到接近百分百金黃色的果子了。



上海一家山姆會員商店,市民在選購水果。圖源視覺中國

一車水果被運到山姆,「前麵10箱要驗5箱,中間幾箱再驗一次,尾巴上的幾箱也要單獨驗。」果品一旦與品控要求有出入,就要退還。這幾乎是行業裏最嚴格、最精密的標準。

但《超市周刊》曾有報道,進入擴張期後,山姆供應商審核周期從90天壓縮到45天,冷庫抽檢頻次減半。

即便是最嚴格、最精密的準入標準,麵對越來越大的、近千億的盤子時,實踐難度也隨之提升了。縫隙因此出現。

供應商們有更深的體會。他們一邊承接著大量的供給,一邊經受著過獨木橋般的業內競爭。

十年前,隻要是沃爾瑪的供應商,基本都有希望為山姆供貨,但在山姆大幅擴張以後,「難度水漲船高」。競爭太激烈了,張一天舉例,比方說薑,山姆隻需要一家企業來供應,但同時,它還與至少四五家蔬菜供應商保持合作關係,更不必提那些多如牛毛的備選供應商、潛在供應商。

去年,張一天試著申請成為山姆的一級供應商。三五天後,山姆采購給他發了一封郵件,「很有禮貌地問了一些傻白甜的問題,你回答他,他就會再回複,『我們了解了,謝謝,有需要聯係。』你就知道了,他們對你不感興趣。除非你的產品有非常獨特的地方,否則山姆永遠不會主動來找你。」

一個業界共識是,山姆對上架的新品有考核期,在考核關鍵期內達不到銷售目標,新品就有可能被淘汰。為了留在山姆,個別廠家會在考核關鍵期內安排人去「消費」,「比方說,自掏腰包,買走自己在貨架上的500萬的貨。」一位接近山姆的業內人士說,這種操作,即便山姆內部也很難發現(或認定),於是,「人造的」新品火爆銷售場景誕生了。

還有供應商說得更直接。據新浪科技報道,山姆供應鏈人士揭秘產品減料:價格壓得過低,被迫降品質。

兩個月前,張一天去長三角的一家山姆買荔枝和楊梅,發現果品的新鮮度不如從前了,甚至大小也不再均勻。「商品少的時候,你想怎麽把控都容易,一旦量大了,驗收難度自然就變大。」再加上長期合作帶來的人情變化,這在行業裏也常見,他說,「合作雙方熟了,供應商要摻一點水,你有時候就會睜隻眼、閉隻眼——即使山姆這樣嚴格的企業,一樣是人在管理。」



山姆會員商店的水果區。圖源視覺中國

進口商品銳減,山姆正在國產化?

擴張之後,山姆的海外供應鏈也經曆了調整。

交了24年會員費的深圳居民亭亭曾經是山姆的鐵粉。她每個月都去山姆買兩大推車的東西,「基本都要2000塊錢以上。」在她的印象中,山姆的肉類、零食、家居用品都是進口品牌為主,這也是推動她年年續費的關鍵原因之一。而最近這幾年,「進口商品明顯少了。」

山姆貨架上的獨特性在漸漸消失。根據會員海鷗的觀察,「原來山姆裏70%都是進口品牌的餅幹,現在你扒一下,進口量占比都不足20%了。」

公開信息顯示,山姆自有品牌MM的占比從2023年的68%下降到2025年的43%。在見證了今年夏天的爭議以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注意到,山姆的供應鏈已經漸漸地本土化。

最容易被發現的是牛肉。據公開信息,山姆的肉類原本高度依賴美國進口,但在2024年,山姆國產牛肉采購量同比增加了40%。



山姆會員商店的進口牛肉。圖源視覺中國

以「進口」為標簽之一吸引信眾的山姆,為什麽逐漸本土化供應鏈?

效率是首要的考慮。一位接近山姆的人士說,大部分國產商品上架,裏裏外外可比進口商品少走3到4個審批環節——本土化供應鏈的線路更短,正好應對近年競爭激烈的中國零售行業,「以前,山姆這樣的商超引進一個進口商品,可能前後要兩年的時間。但最近幾年的要求是,你半年甚至三個月就要完成上架。」

業內的另一種普遍解釋是,這是受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也是對未來貿易政策變化的預案。今年3月,美國向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後,中國也對美國進口的農產品、肉類、乳製品等加征同等比例的關稅。

「山姆最早可能有70%左右的進口產品,在貿易戰後,繼續維持進口,成本和到貨率都會受影響。」宋九亮說。

在宋九亮看來,這次信任危機中,「好麗友、盼盼等國產品牌在山姆上架,雖不討喜,但也不算太離譜」。重要的是,這次危機釋放了一個信號,是國際政策的投射,是山姆擴張的反饋。真正值得擔心的是,高速擴張,山姆真的準備好了嗎?

去年,宋九亮去廣東的一家山姆遊學調研,發現門店總經理隻有29歲,「我挺驚訝的,這在零售企業裏是一個比較高的職位,要管理店裏200多號人。」通常,這個崗位上的管理者年齡多在35歲以上。

界麵財經號小食代曾發文介紹,山姆一家門店通常配備30至40名管理人員,包括一位店總經理及多位副總、不同品類及後台職能的主管等等。若包含普通店員,單店人員規模更為龐大。

這篇文章引用了Costco的心得:在國際市場加速開店的阻力之一是成熟員工培養,Costco依然依賴將老員工調至新店。以開市客上海首店為例,當時至少有60到70位員工是來自台灣省的。

張一天告訴我們,至少在過去,山姆的采購是行業裏「相當專業的」,「比方說做肉類的采購,就隻做肉類,對肉的各種指標都非常清楚。」山姆擴張以後,精專的采購人才是否備足?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一家知名零售平台的前任CEO說,門店的高速擴張,給商品帶來的影響倒是其次,最關鍵的是管理上的壓力,具體就是專業人才的儲備:新開的門店散落各地,能否充分執行總公司的戰略和策略,決定這家店能不能活下去,活得好。

訪談中的一個細節是:受訪者本來是化名,後來又希望能更改化名。「上麵有要求,不能用真名,而且每次化名都不一樣,怕被挖。畢竟行業裏細分的專業人才有限。」

「可以承受,但沒必要」

在中國的零售行業裏,流傳著「千億魔咒」的說法:2020年,永輝和大潤發的營收分別達到931.99億元和954.86億元,離1000億指日可待。但隨後的幾年裏,這兩家企業的市值和營收連續下跌,1000億成了它們的瓶頸。

對山姆來說,1000億是成就,但也擔負著很大的成本。

據《零售圈》的一篇文章,在山姆爆火出圈的這五年,門店數量雖然翻了一倍,但三線城市客單價僅為一線的61%,運營成本反而高了15%。財務壓力一直在依靠那些「銷冠」門店來支撐。

實際上,整個公司都能感到這種壓力,「增長」與「利潤」是公司內部通傳的關鍵詞。在2023年的一場投資會議上,沃爾瑪集團宣布「在未來3至5年內,實現銷售額增長4%和營業收入增長4%以上」的財務承諾;2024年的財報電話會也仍在強調,通過增加山姆付費會員數、增加銷售額等等,確保集團的增長與利潤。

維持甚至增加會員續卡率,是山姆對衝成本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文欽曾在山姆東北某店任職,集團的壓力傳導到了她所在的門店,「所有推銷員和收銀員都有了辦卓越卡的任務。」在她們店,目標是每個月10張。以當地的消費水平來看,「幾乎沒有人可以完成。」辦成一張卓越卡,員工可以提成30元,如果幾個月都不達標,就會被主管找去談話。每周,主管都會把上周的辦卡情況發在工作群裏,每周都要鞭策。

人手不足是同事們抱怨的另一個主題。文欽常被調到不同崗位,補暫時的缺。店裏的負責人力資源的同事每天都在麵試,但基層同事流動性很大,「有些堅持不了幾天就會辭職。」無人分擔,每個人的站立工時都很長,很多老員工得了靜脈曲張。

其實,作為消費者,山姆貨架上的變化暫時還沒給老金一家帶來衝擊。他們喜歡的鮮奶和榴蓮大福仍然在賣,店裏車厘子、奇異果和榴蓮的品質仍然比外麵的要好,黑虎蝦仁也仍然是最新鮮的,「燒起來幾乎不縮水」。但她發現,原本商店與銀行合作的折扣優惠是不設年限的,但從去年開始,這個優惠限時一年。「可能山姆的重心從吸引顧客,變成了控本增收。」老金說,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同樣人之常情的是,她和家人對山姆的粘性變低了。

山姆剛剛入駐昆山時,一切都那麽新鮮,很快在這座富裕但並不總在潮流一線的縣城引發了熱潮,「這家店在蘇州和上海早就有了。」人們都說,就像過去,所謂大城市的人們知道,「這家店在美國早就有了。」

2022年,艾瑞谘詢發布報告,「精選商品」是最吸引消費者前往倉儲會員超市購物的原因,其次為「產品價格優惠」和「獨有或新穎產品」。

然而,近幾年,昆山開起了奧樂齊和多家盒馬鮮生,這個夏天,閃購也流行起來。體麵且品質良好的商超多了太多。像奧樂齊裏的一袋餅幹隻要10塊左右,味道也不賴,容量還隻是山姆的一半——山姆的單品包裝太大了,尤其烘焙類的保質期隻有兩三天。為了跑贏保質期,老金和丈夫每次在山姆采購完,都要把食物分到雙方的父母家。疫情封控期間,一大盒瑞士卷送不出去,他們還分給過鄰居。

新鮮感褪去了,至於680元的卓越會員,「可以承受,但沒必要。」老金說,明年她會降級至普通會員。老金和丈夫年收入幾十萬元,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中產家庭。在很多中產家庭的消費觀裏,會員費可以交,「但不能變成智商稅」。

任何會員的價值都應該是獨特的——近5年,伴隨著倉儲式會員店的擴張,是傳統商超的衰敗。它們衰敗的核心原因是什麽?「我們去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和永輝,看到的商品可能都是一樣的——同質化競爭太嚴重了。那5年或10年後,倉儲式會員店變得越來越普遍,山姆有沒有可能『泯然眾人矣』?」宋九亮說,這是它需要提前想到的局麵。

7月中旬,山姆下架了在此次選品風波中最受爭議的低糖好麗友派。7月底、8月初,被消費者千呼萬喚的低糖蛋黃酥重新上架。

幾天前,我去了一趟山姆北京亦莊店。店裏的人依然很多,推購物車穿行都很困難,試吃攤前總有長隊。盼盼的法式小泡芙、洽洽的葵花籽仁、衛龍的牛肝菌魔芋,堆頭都很顯眼,但四周稍顯冷清。在來往的巨大無比的購物車裏可以看到,一紮紮果汁和牛奶、漂亮的麵包或者蛋糕、進口的膨化食品等等,才是最受歡迎的商品。

結了賬,在出口處,一位工作人員走近,有些機械地開始推銷升級會員卡——我做山姆會員也有5年了,這在過去從未遇到——「要不要看看卓越卡?開卡有禮包,每個月最高返**元……」我在看手機,沒有立刻回答他,他自顧自地講了下去。離開前,他丟下一張宣傳單在我的購物車裏。

(除宋九亮外,其餘受訪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