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紐約時報:中俄朝伊“軸心”想要什麽?

紐約時報:中俄朝伊“軸心”想要什麽?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2025-09-08 02:51:2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紐約時報:中俄朝伊“軸心”想要什麽?

​​​​​​​

當習近平主席上周三主持一場展示中國強大軍力的盛大閱兵時,亮相的不僅僅是戰鬥機和導彈。

在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領導人的簇擁下,習近平向世界釋發出了信號:美國的領導地位已有可行的替代之選。中國與這些國家結盟,可以顛覆現有的國際秩序,對抗該體係的主要設計者——美國。

對一些人來說,這種團結秀可能顯得非同尋常,因為就在兩個多月前,一些觀察人士還認為這四個國家之間的共識——我們稱之為“動蕩軸心”——要麽已經瓦解,要麽從一開始就被誇大了。6月,當伊朗遭受以色列和美國長達12天的嚴厲軍事打擊時,俄羅斯、中國和朝鮮或多或少采取了袖手旁觀的態度,除了發表聲明譴責攻擊外,鮮見其他行動。

但若以此來否定這一軸心,就誤解了它的本質:這是四個盡管存在巨大差異,但都與美國為敵的國家形成的結盟關係。它們偶爾會相互援助,比如朝鮮軍人和盟友俄羅斯一道,與烏克蘭軍隊作戰,但這並非它們結盟的重點。這個集團有更宏大的目標。就像“二戰”時期的德意日軸心國一樣,它追求的是“一種新秩序”,讓每個國家都能獲得“應有的地位”。它們對現行的國際體係不滿,認為這個體係剝奪了他們以自身實力和文明程度本應享有的地位和行動自由,因此它們要聯合起來,希望改變這個體係。

四國之間的合作已經增強了美國對手的軍事實力,同時削弱了華盛頓可以用來對抗它們的外交政策工具。這一點在烏克蘭戰爭中表現得最為明顯,中國、伊朗和朝鮮使克裏姆林宮能夠維持戰爭,並更好地承受了國際壓力。這些軸心國可能會繼續培養它們的經濟和技術聯係,以提高繞過美國及盟友製裁和出口管製的能力,同時為第三國提供替代選擇,減少對美國市場、銀行和貨幣的依賴。

最為深遠的則是它們之間的軍事聯係產生的影響。這些國家通過共享軍事技術與專業知識,不斷削弱美國的軍事優勢。通過提供彈藥或莫斯科製造更多武器所需的零部件,它們的合作可能縮短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暫停期間重建常規部隊所需的時間。如果俄羅斯的軍力速度超過歐洲提升自身能力的速度,這可能給北約造成一個脆弱的窗口期。這些軸心國之間的合作也使美國及其盟友的防禦規劃變得更加複雜,後者不能再假設這些國家會單打獨鬥,因為其中一個或多個國家可能會提供軍事援助和武器,甚至派遣戰鬥人員——盡管可能性較小。此外,還存在一種風險,即四國可能以明確協調或抓住機會同時挑起多場危機,從而讓美國的應對能力不堪重負。

此次北京會晤恰恰表明,這個軸心非但未因6月伊朗境內的戰事受挫,反而呈現擴張態勢。其成員國看到了機會。特朗普政府正在激怒美國的長期盟友和夥伴,關閉市場準入,撤回人道主義援助和發展支持,停止國際廣播以及對民主的支持,更公開放棄長期擔當的全球領導角色。對習近平、俄羅斯的普京等人來說,或許再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來挑戰美國主導的全球體係,並加速美國的收縮了。

伊朗總統佩澤什基安此次獲邀與會,這充分說明現在就斷言伊朗遭邊緣化為時過早。盡管伊朗因美國和以色列的打擊被削弱,中俄朝三國仍看重助其恢複反美能力的戰略價值。

特朗普政府非常清楚這個軸心所帶來的挑戰。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的解決方案是試圖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假設通過這樣做可以拉攏莫斯科,使其疏遠其他支持者。以實現美俄關係改善的方式結束烏克蘭戰爭,這似乎是設想的第一步。

但再次嚐試重啟與俄羅斯的關係注定會失敗——正如以往一樣——而且隻會讓問題惡化。克裏姆林宮絕不會放棄將華盛頓視為莫斯科實現目標的主要障礙這一立場,而且普京也不太可能相信,一個美國總統能從長遠層麵改變美國數十年來的對俄外交政策。

試圖拉攏中國的努力可能同樣是徒勞的。顯然,政府通過做出地緣政治方麵的讓步——例如允許向中國銷售先進的人工智能芯片——來達成與北京的貿易協議,這不太可能成功地離間這個軸心中最強大的成員,使其與其他成員分道揚鑣。俄羅斯和中國很可能會欣然接受特朗普政府願意做出的讓步,並利用這些讓步增強挑戰美國的能力。

好消息是,華盛頓確實擁有戰勝這個軸心國所需的必要手段。美國有著世界上最大、最具吸引力的經濟。它的聯盟體係仍然無與倫比,海外基地網絡無人能及,軍事實力依然強大。美國的價值觀——民主、基本權利與尊嚴、機會與平等——是一大優勢,若能在國內真正予以踐行,其力量將更為強大。如果美國選擇這樣做,它能夠維持一個遠超軸心國所能提供的全球秩序。問題在於,特朗普政府是否會選擇這樣做。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6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嚇壞!華為問界掃描出“水泥柱藏屍” 真相令人傻眼
汽車上的這個“反人類”設計,終於要被“禁”了!
被丈夫推下懸崖六年後,當事人終於等來離婚案開庭
半年賺不到5個億,昔日首富現身直播間跳團舞
就任不滿十個月 小米總經理王騰被辭退 曾被點名批評




24小時討論排行

烏女子在美遭刺喉案 特朗普:她的血沾滿民主黨人手
中方製裁日參議員石平:數典忘祖,賣祖求榮…
美掃蕩現代車廠逮475移民!南韓明派包機接回300勞工
長安,其實從未有你我想象中那般繁華
以色列襲擊卡塔爾首都打擊哈馬斯 稱特朗普批準
300名南韓工人被捕後,川普提2要求
中國自助餐館遭ICE突襲 兩華人窩藏無證客被控重罪
紐約時報:報告稱中國是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推動引擎"
上訴法院維持原判 川普需向女作家支付$8330萬賠償
澤連斯基提出解決衝突新建議:參照“韓國模式”
中國對非洲出口飆升,對美貿易大幅下滑
特朗普是愛潑斯坦案“FBI線人”?美眾議長改口了
大河報的"大河",為何與大和民族的"大和"同音?
"開保時捷華人必有錢!" 她慘遭兩難民綁架淩辱…
習夢碎!人類預期壽命已過高峰 這年齡層活不過百歲
張雪峰的5千萬:畫餅式愛國,扯淡式翻車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紐約時報:中俄朝伊“軸心”想要什麽?

紐約時報 2025-09-08 02:51:29
紐約時報:中俄朝伊“軸心”想要什麽?

​​​​​​​

當習近平主席上周三主持一場展示中國強大軍力的盛大閱兵時,亮相的不僅僅是戰鬥機和導彈。

在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領導人的簇擁下,習近平向世界釋發出了信號:美國的領導地位已有可行的替代之選。中國與這些國家結盟,可以顛覆現有的國際秩序,對抗該體係的主要設計者——美國。

對一些人來說,這種團結秀可能顯得非同尋常,因為就在兩個多月前,一些觀察人士還認為這四個國家之間的共識——我們稱之為“動蕩軸心”——要麽已經瓦解,要麽從一開始就被誇大了。6月,當伊朗遭受以色列和美國長達12天的嚴厲軍事打擊時,俄羅斯、中國和朝鮮或多或少采取了袖手旁觀的態度,除了發表聲明譴責攻擊外,鮮見其他行動。

但若以此來否定這一軸心,就誤解了它的本質:這是四個盡管存在巨大差異,但都與美國為敵的國家形成的結盟關係。它們偶爾會相互援助,比如朝鮮軍人和盟友俄羅斯一道,與烏克蘭軍隊作戰,但這並非它們結盟的重點。這個集團有更宏大的目標。就像“二戰”時期的德意日軸心國一樣,它追求的是“一種新秩序”,讓每個國家都能獲得“應有的地位”。它們對現行的國際體係不滿,認為這個體係剝奪了他們以自身實力和文明程度本應享有的地位和行動自由,因此它們要聯合起來,希望改變這個體係。

四國之間的合作已經增強了美國對手的軍事實力,同時削弱了華盛頓可以用來對抗它們的外交政策工具。這一點在烏克蘭戰爭中表現得最為明顯,中國、伊朗和朝鮮使克裏姆林宮能夠維持戰爭,並更好地承受了國際壓力。這些軸心國可能會繼續培養它們的經濟和技術聯係,以提高繞過美國及盟友製裁和出口管製的能力,同時為第三國提供替代選擇,減少對美國市場、銀行和貨幣的依賴。

最為深遠的則是它們之間的軍事聯係產生的影響。這些國家通過共享軍事技術與專業知識,不斷削弱美國的軍事優勢。通過提供彈藥或莫斯科製造更多武器所需的零部件,它們的合作可能縮短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暫停期間重建常規部隊所需的時間。如果俄羅斯的軍力速度超過歐洲提升自身能力的速度,這可能給北約造成一個脆弱的窗口期。這些軸心國之間的合作也使美國及其盟友的防禦規劃變得更加複雜,後者不能再假設這些國家會單打獨鬥,因為其中一個或多個國家可能會提供軍事援助和武器,甚至派遣戰鬥人員——盡管可能性較小。此外,還存在一種風險,即四國可能以明確協調或抓住機會同時挑起多場危機,從而讓美國的應對能力不堪重負。

此次北京會晤恰恰表明,這個軸心非但未因6月伊朗境內的戰事受挫,反而呈現擴張態勢。其成員國看到了機會。特朗普政府正在激怒美國的長期盟友和夥伴,關閉市場準入,撤回人道主義援助和發展支持,停止國際廣播以及對民主的支持,更公開放棄長期擔當的全球領導角色。對習近平、俄羅斯的普京等人來說,或許再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來挑戰美國主導的全球體係,並加速美國的收縮了。

伊朗總統佩澤什基安此次獲邀與會,這充分說明現在就斷言伊朗遭邊緣化為時過早。盡管伊朗因美國和以色列的打擊被削弱,中俄朝三國仍看重助其恢複反美能力的戰略價值。

特朗普政府非常清楚這個軸心所帶來的挑戰。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的解決方案是試圖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假設通過這樣做可以拉攏莫斯科,使其疏遠其他支持者。以實現美俄關係改善的方式結束烏克蘭戰爭,這似乎是設想的第一步。

但再次嚐試重啟與俄羅斯的關係注定會失敗——正如以往一樣——而且隻會讓問題惡化。克裏姆林宮絕不會放棄將華盛頓視為莫斯科實現目標的主要障礙這一立場,而且普京也不太可能相信,一個美國總統能從長遠層麵改變美國數十年來的對俄外交政策。

試圖拉攏中國的努力可能同樣是徒勞的。顯然,政府通過做出地緣政治方麵的讓步——例如允許向中國銷售先進的人工智能芯片——來達成與北京的貿易協議,這不太可能成功地離間這個軸心中最強大的成員,使其與其他成員分道揚鑣。俄羅斯和中國很可能會欣然接受特朗普政府願意做出的讓步,並利用這些讓步增強挑戰美國的能力。

好消息是,華盛頓確實擁有戰勝這個軸心國所需的必要手段。美國有著世界上最大、最具吸引力的經濟。它的聯盟體係仍然無與倫比,海外基地網絡無人能及,軍事實力依然強大。美國的價值觀——民主、基本權利與尊嚴、機會與平等——是一大優勢,若能在國內真正予以踐行,其力量將更為強大。如果美國選擇這樣做,它能夠維持一個遠超軸心國所能提供的全球秩序。問題在於,特朗普政府是否會選擇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