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前房主母親房內自縊身亡,男子55萬元買到"凶宅",兩年後起訴退款

前房主母親房內自縊身亡,男子55萬元買到"凶宅",兩年後起訴退款

文章來源: 極目新聞 於 2025-09-07 19:32:3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9月7日,從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法院獲悉,該市法院兩篇案例近日獲評全省法院優秀案例獎項,其中一例為鄂城區法院審理的涉及“凶宅”的房屋買賣糾紛案件。

2021年10月,市民陳先生購買了王女士位於城區的一處房屋,總價55萬元。合同中特別約定:“買方已知悉房屋產權及居住情況,賣方及營銷中心無隱瞞。”陳先生貸款購房並完成過戶。

2023年8月,陳先生意外得知該房屋曾發生王女士母親自縊身亡的事件。

陳先生認為賣方故意隱瞞“凶宅”事實,構成欺詐,遂訴至法院,請求撤銷購房合同及貸款合同,並要求王女士返還55萬元房款及中介費、稅款,代償剩餘銀行貸款。

對此,王女士辯稱,房屋質量無瑕疵,且表明合同已寫明無隱瞞情況。

法院審理認為,案涉房屋因發生過非正常死亡事件,該情形符合一般社會公眾對“凶宅”的認知標準,可能對潛在購房者形成心理影響,進而影響交易意願,出賣人對“凶宅”信息負有告知義務。

本案中,王女士在簽約時並未向買受人陳先生如實告知其母於該房屋內自縊身亡的事實,反而在合同中承諾“無隱瞞”,存在故意隱瞞的行為,構成欺詐,陳先生有權撤銷合同,賣方應返還房款、賠償損失,並消除因合同產生的貸款債務。

法院據此裁判撤銷房屋買賣合同、不動產轉移合同和借款合同,判令王女士返還陳先生購房款、中介費和稅款,並代為償還貸款銀行本息。

承辦法官指出,“凶宅”信息不屬於肉眼可見的房屋瑕疵,買方難以自行查證。賣方作為信息優勢方和親曆者,對此類重要信息負有主動告知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明確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誠信”。房屋發生過非正常死亡事件,是影響交易意願的關鍵因素,該信息足以影響買受人意思表示,賣方作為親曆者,刻意隱瞞實質違背誠信。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本案中,被告王女士在簽約時隱瞞“凶宅”事實,已構成欺詐,依法應撤銷相關合同。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三億遊客湧入中國壯麗的新疆,那裏還有他們未曾看到的一麵
BBC:你真的會相信機器人來照顧你的晚年生活嗎?
紐約時報:當習近平和李在明開起間諜玩笑
全世界靜待美國最高法怎麽判,特朗普又改口說"不去了"
英國安德魯王子被剝奪王室頭銜,特朗普發聲




24小時討論排行

聯邦政府關門停擺之際,特朗普舉辦奢華萬聖節派對
特朗普:習近平知道中國若侵台會有什麽“後果”
美國財長怒嗆"中國難以被信賴":必須擺脫稀土依賴風險
俄軍猛攻烏東重鎮,烏克蘭招架不住了
上海老翁一屁股坐女乘客大腿 狂蹭偷摸 露詭異笑容
驚天一擁!手放哪裡?網絡熱議萬斯擁抱柯克遺孀
川普再爆猛料:習近平親口保證 他任內絕不對台動武
馬斯克大膽預言!5年內手機、App全麵消失
鄭麗文說普京不是獨裁者 美共和黨大老:她可能做不久
美國警告若中國阻止稀土出口,將提高對華關稅
紐約市長選戰~歐巴馬力挺"穆斯林新星",川普怒罵共產黨員
特朗普:目前不考慮為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
打臉“拋售美國” 三大因素 美債或創5年最強表現
川普受訪:習近平與普京同樣難纏 都不是好惹的
父母雇傭非法移民裝修房子 導致11歲女兒被強奸
美國夢到底是什麽?從紐約市長選舉看美國華人的代際鴻溝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前房主母親房內自縊身亡,男子55萬元買到"凶宅",兩年後起訴退款

極目新聞 2025-09-07 19:32:35

9月7日,從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法院獲悉,該市法院兩篇案例近日獲評全省法院優秀案例獎項,其中一例為鄂城區法院審理的涉及“凶宅”的房屋買賣糾紛案件。

2021年10月,市民陳先生購買了王女士位於城區的一處房屋,總價55萬元。合同中特別約定:“買方已知悉房屋產權及居住情況,賣方及營銷中心無隱瞞。”陳先生貸款購房並完成過戶。

2023年8月,陳先生意外得知該房屋曾發生王女士母親自縊身亡的事件。

陳先生認為賣方故意隱瞞“凶宅”事實,構成欺詐,遂訴至法院,請求撤銷購房合同及貸款合同,並要求王女士返還55萬元房款及中介費、稅款,代償剩餘銀行貸款。

對此,王女士辯稱,房屋質量無瑕疵,且表明合同已寫明無隱瞞情況。

法院審理認為,案涉房屋因發生過非正常死亡事件,該情形符合一般社會公眾對“凶宅”的認知標準,可能對潛在購房者形成心理影響,進而影響交易意願,出賣人對“凶宅”信息負有告知義務。

本案中,王女士在簽約時並未向買受人陳先生如實告知其母於該房屋內自縊身亡的事實,反而在合同中承諾“無隱瞞”,存在故意隱瞞的行為,構成欺詐,陳先生有權撤銷合同,賣方應返還房款、賠償損失,並消除因合同產生的貸款債務。

法院據此裁判撤銷房屋買賣合同、不動產轉移合同和借款合同,判令王女士返還陳先生購房款、中介費和稅款,並代為償還貸款銀行本息。

承辦法官指出,“凶宅”信息不屬於肉眼可見的房屋瑕疵,買方難以自行查證。賣方作為信息優勢方和親曆者,對此類重要信息負有主動告知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明確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誠信”。房屋發生過非正常死亡事件,是影響交易意願的關鍵因素,該信息足以影響買受人意思表示,賣方作為親曆者,刻意隱瞞實質違背誠信。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本案中,被告王女士在簽約時隱瞞“凶宅”事實,已構成欺詐,依法應撤銷相關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