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已經過半,在消費趨於理性的當下,三個品牌的業績仍在逆勢增長,成為賽道上炙手可熱的玩家。它們分別是辣條第一股“衛龍美味”、國產功能飲料“東鵬飲料”和盲盒頭號玩家“泡泡瑪特”。
消費取向是大眾心理的折射。“爽感三件套”業績亮眼,更直白地體現出當前流行的情緒消費邏輯:即時滿足,追求安全又健康的“爽”。
“爽品”逆襲
淩晨兩點,白領鄭雨坐在電腦前,盯著空白的PPT頁麵。如何填滿這些頁麵,她並沒有頭緒。焦慮中,鄭雨不由將手伸向家裏最後一包魔芋爽——為了排解深夜加班的無聊,她提前準備了十包辣味零食。
自從工作以來,鄭雨發覺自己愈發嗜辣了。這種良性痛感作用於口腔,卻能在一瞬間轉移大腦對工作的焦躁。她先是把玉米片這類膨化零食的口味換成了辣味,吃了一段時間,又覺得不夠辣,就把目光投向了魔芋爽。
社交平台上,魔芋爽又被稱作“人類貓條”,都是以濃重的口味增加吸引力。有博主發帖“控訴”這種零食令人上癮,還附上一張將魔芋爽拌進米飯的圖片,留言區有同道中人表示理解,回應道:“自己中午剛吃了魔芋爽拌麵。”
在“辣條第一股”衛龍最新的半年報中,魔芋爽成了成績最亮眼的那個。上半年,衛龍實現總收入34.83億元,同比增長18.5%,淨利潤達7.36億元。其中,以魔芋爽為核心的蔬菜製品板塊貢獻的收入超21億元,占總收入比重,從去年同期的49.7%增至60.5%,早已超過曾經的爆品辣條,成為其收入主要來源。
和衛龍類似,另一個業績大增的是飲品領域的東鵬飲料。根據最新財報,東鵬飲料上半年營收107.37億元,同比增長36.37%,淨利潤23.75億元,同比增長37.22%,均創下曆史新高。
東鵬飲料旗下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無疑是功能飲料“東鵬特飲”。許多人認識這款飲料,始於那句“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的廣告詞,原本服務於貨車司機、釣魚佬等藍領工人的東鵬特飲,如今的版圖已經擴大,也捕獲了白領群體。根據尼爾森IQ數據,截止到2024年,東鵬特飲已經連續四年成為國內銷售量最高的能量飲料。

▲ 許多人認識東鵬特飲,始於那句“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的廣告詞。圖 / 視覺中國
除了吃喝,在潮玩領域,泡泡瑪特依舊領先。整個上半年,最熱的明星IP依舊是LABUBU,不僅憑借難搶登上國內熱搜,也愈發受到海外名人的歡迎。具體來看,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營收48.1億元,同比增長了668%,數字驚人。創始人王寧在財報電話會上順勢推出的“mini”版LABUBU,也再一次攪動市場。
看起來,這三家消費公司的產品有一些共性,從吃、喝、玩樂三方麵,帶給當代年輕人唾手可得的“爽感”。類比來看,短劇帶來的“短平快”爽感影響著觀眾的觀影習慣,在消費領域,年輕的消費者們也會用腳投票,奔向生活方式中帶給自己爽感的“短劇式”消費產品。
除此之外,三家公司的創始人,也都曾度過“初期不被看好,如今逆襲翻盤”的爽文路徑。
東鵬特飲是一款“彎道超車”的飲料。1995年,“紅牛”進入中國市場,主打提神醒腦、緩解疲勞,打開了國內功能飲料的新賽道。
1988年,創始人林木勤進入到紅牛飲料的代工廠——深圳奧林天然飲料有限公司工作。9年後,他加入東鵬飲料的前身,深圳市東鵬飲料實業公司任職副總經理。此前在代工廠的積累讓他對功能飲料的各個環節都十分熟悉,開始模仿紅牛製作功能飲料,卻沒有激起水花。幾年後,這間公司徹底改製為民營股份企業,林木勤和東鵬特飲才正式走上了超越紅牛的道路。
彼時的國內功能飲料市場中,紅牛占據著絕對份額,但250毫升售價6元的價格壓製了許多藍領工人的購買力。林木勤就將東鵬特飲的定價降低,根據渠道不同,500毫升的大包裝價格在5到6元,性價比更高,和紅牛打了場錯位競爭賽。就這樣,東鵬特飲成了藍領工人心中便宜大碗的提神首選。
出人意料的是,性價比戰術在十幾年後愈發奏效。性價比更高的東鵬特飲,如今也成了不少大學生、白領提神的選擇。在社交平台,有人研究出如何中和飲料的甜,提出一瓶東鵬兌冰美式,不僅效果加倍,口味也適中了。
同樣從“土”改“潮”的還有辣條。劉衛平來自辣條之鄉湖南平江,是衛龍的創始人。1999年,他帶著從家鄉習得的醬豆幹手藝來到河南漯河創業,做用麵粉製成的辣條。因為工廠建於北方,辣條主要也是販售給學生群體,劉衛平因此把辣條口味調整為全年齡段適宜食用的甜辣風味。
辣條的製作工藝、成本不一,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垃圾食品”的陰影纏繞。直到2016年,劉衛平將以前透明塑料袋包裝的衛龍辣條全線升級,包裝換成白色鋁製塑封袋,有網友開玩笑稱,“辣條的設計朝蘋果手機看齊了”。
劉衛平喜歡品嚐各地美食,尤其有本地特色的街邊小吃。2014年,衛龍團隊成員們來到成都吃火鍋,發現了頗具特色的魔芋豆腐,經過紅油涮煮後口感脆爽,且辣味適中,於是著手研發,最終誕生了超級單品魔芋爽。
至於泡泡瑪特奇襲上市的故事,曾在報道中被投資人稱作“一場中國(大)基金的集體錯過”。王寧創業之初,並不被當時的投資人看好,畢竟十多年前,更刺激人心的創業故事都集中在互聯網。相比之下,這個喜歡周傑倫、專注線下玩具市場的年輕人並無太強的競爭力。
直到2012年,王寧終於遇到了他的“吳宗憲”,拿到了天使投資人麥剛的第一筆投資,正式開啟了從資本市場局外人到大基金都擠不進去的逆襲之路。
安全的“癮”
自2021年入坑泡泡瑪特以來,李願家裏已經收集了200多個手辦。他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大廠工作,每當完成一個項目,就習慣去附近商場的泡泡瑪特,挑選購入一個或幾個盲盒,當作給自己的獎勵。
這是一套十分完整的獎勵機製。從選擇心儀的係列開始,到站在12個盒子前隨機挑選,再到買定離手,店員送上那句“祝您心願達成”,最後,屏住呼吸拆開盒子。揭曉答案的過程讓人心跳加速,內啡肽作用於大腦,愉悅感誕生了。
玩具帶來的緊張感與工作中的壓力毫不相同,李願知道,自己不會因為沒抽中心儀款而丟掉工作,也沒有人會在這場緊張中受傷。
他熱衷於踐行這套流程。為了拆出自己喜歡的款式,還會在挑選時增加一道“搖盒”的判斷步驟,通過微妙的重量區別,和不同裝飾物的細小晃動聲來增加自己達成心願的概率。

▲ 挑選盲盒,成為許多年輕人給自己的獎勵。圖 / 視覺中國
今年6月初,李願剛剛結束為期一周的工作項目,照舊去商場選盲盒,慰藉自己這幾天的辛苦。他選中了IP小野的新係列“回聲”,一開始拿了兩盒,拆開發現第一抽就拆出了自己喜歡的綠色小恐龍款式。
被幸運之神眷顧的確認感令人上癮。李願又接連拿了兩盒,都抽出了設計漂亮的熱門款。那天,他提著盛滿幸運的紙袋回家,愉快的心情持續了好幾天。“我就覺得我命很好,”李願說,“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也肯定會順利的。”
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很早就識別出了這套精神獎勵機製。
在早年間接受采訪時,他將當代年輕人的追求與上一輩作出區別:父母那一代多數都在為房子、車子、戶口等基礎的物質生活奮鬥,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他們會追求生活而不是生存,他們向往美好,追求精神滿足。
對80後吳旗而言,每天能夠喝到甜水是自己設置的獎勵機製,他是伏案工作者,高糖分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給他帶來爽快的感受。從2023年開始,他入坑了東鵬特飲。在這款功能飲料之前,吳旗的每日必備是可樂,但隨著年齡增長,吳旗發覺碳酸飲料會折損身體,就順著跑步減重的計劃,把可樂換成了東鵬特飲。
每天跑步超過5公裏,吳旗就會獎勵自己一瓶甜水,如果超過10公裏,就會買針對運動的電解質飲料。半年下來,吳旗成功減掉了40斤,還在那年年末參加了人生中第一次半程馬拉鬆比賽。
隨著跑步習慣保留下來的,還有每天喝東鵬特飲的習慣。在吳旗看來,接近的價格,買東鵬特飲能有500毫升,而紅牛隻有250毫升,顯然東鵬的性價比更高。
如今,國內功能飲料的市場規模仍舊可觀。2024年,中國能量飲料市場規模突破千億,並且保持著15%以上的增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到2029年,中國能量飲料行業規模可以達到1807億元人民幣。
有時,喝什麽飲品也是一種社會時鍾的體現。自覺人到中年,吳旗發覺身邊許多朋友都迷上了喝茶,講究如何泡茶,如何品茶。吳旗不喜歡茶帶來的苦澀口感,熱衷喝甜味飲料,也是他對社會時鍾的小小抵抗。“其實也是在心裏較勁,喝甜水就證明我還年輕。”他說。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溫和無害的獎勵機製。
鄭雨的獎勵機製則在辣味食物中建立。理論上,辣椒使人產生痛覺,從而欺騙大腦釋放內啡肽而產生愉悅感,達到鄭雨解壓的需求。
每當項目需求積壓湧來時,鄭雨會頗具儀式感地點一份川菜外賣,她熟知住所附近川菜館的經典菜品,會根據壓力程度不同,選擇辣椒含量不等的菜。當然,壓力越大吃得越辣。今年年初,她嚐試了一次風靡吃播博主的曹氏辣鹵——以超級辣著稱。她沒經驗,點了特辣,結果拿回來沒吃幾口,就被辣得滿頭大汗,辣椒素不講道理地襲擊腸胃,最後嘴腫了,也沒吃完這份飯。

▲ 辣椒使人產生痛覺,從而欺騙大腦釋放內啡肽而產生愉悅感,達到解壓的需求。圖 / 視覺中國
為了不耽誤自己工作,鄭雨建立了一套健康的辣椒激勵體係:麵對日常工作,選擇紅袋包裝香辣味魔芋爽,每100克魔芋爽,代表著約500千焦的能量,市麵上販售的魔芋爽零食多為小包裝,一袋15克左右,能量不到33千焦,熱量低又能解饞,對於在意健康、控製體重的鄭雨來說,可以稱為“首選”。
在生活方式領域,“爽感三件套”逆勢增長,更直白地體現出當前普遍消費者心理:追求安全又健康的“爽感”。這種“爽感”並不像煙酒,有強烈的上癮性,而是維持在可控範圍內,帶來滿足的同時,還有一種“假裝”健康生活的安慰。
爽,仍在變化
即便目前仍在逆勢增長,僅製造具備爽感的產品,仍不是最終答案。
魔芋被衛龍魔芋爽帶火之後,國內許多零食品牌都決定跟隨。老牌休閑食品公司鹽津鋪子在2023年10月推出首個子品牌“大魔王”,專攻魔芋製品。
根據最新財報,今年上半年,鹽津鋪子休閑魔芋製品實現營收7.9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55.10%。其中多種聯名口味的魔芋零食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比如與三養火雞麵聯名的“火爆魔芋”,還有與六必居聯名的“麻醬素毛肚”。
此外,三隻鬆鼠、百草味、良品鋪子等零食公司都相繼推出了辣味魔芋零食。“瓜子大王”洽洽食品也在今年入場魔芋,推出新係列“魔芋公主”。除了老牌零食企業,還有湖南特產“缺牙齒”憑借爆辣出圈,成為社交平台吃辣挑戰中的常駐產品。
毫無疑問,魔芋賽道正在變得擁擠,向衛龍魔芋爽的江湖地位發起挑戰。在蔬菜製品領域,衛龍還於今年夏天推出了新口味的“風吃海帶”,以“0脂、酸辣解膩”為賣點,持續加碼健康零食產品。

▲ 魔芋賽道正在變得擁擠。圖 / 視覺中國
雖然魔芋是低卡高纖維食材,辣味魔芋零食裏紅油,也成了可能增加體重的因素。
這兩天,鄭雨開始嚐試不同的辣味代餐,比如低卡火雞麵醬,減脂期可以拌蕎麥麵、糖心蛋。如此一來,既能滿足吃辣解壓的需求,也不會攝入過多紅油。
對於另一個“爽品”東鵬特飲,高含糖量是一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的原因。與之相對的是,2016年進入中國的功能飲料魔爪,已推出無糖款式。比起單一口味的東鵬特飲,魔爪目前上市的產品有5種口味。根據公開資料,魔爪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淨銷售額按美元計算同比增長超過四成。
小卡今年入坑東鵬特飲,原因是熬夜寫論文將近三周後,一天喝六杯咖啡已然無用。“哪怕晚上十點喝四份濃縮,也能倒頭睡著。”同事告訴她可以試一試紅牛,兩罐就能整夜精神。出於對強度和性價比的考慮,小卡選擇先從東鵬特飲嚐試,每晚兩三瓶,搭配脈動。一套組合拳下來,小卡發現自己真能熬住了,注意力還特別集中,有種化身學術狂人的爽感。
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小卡一上秤,發現自己的體重竟然漲了10多斤。高糖分是大多數功能飲料的共同點,由糖提供能量後,再由牛磺酸促進代謝,將糖轉化為能量,加上負責提神的咖啡因,才能整夜精神。
“除非是真的有運動和熬夜需求,不然功能飲料能不喝就不要喝。”小卡在帖子中寫道。
對此,東鵬特飲於今年7月推出“無糖型”新品,迎合消費者的控糖需求。這款新品包裝將原來的金色換成白色,釋放清爽訊號。除了無糖,新品還瞄準了年輕白領群體,添加新成分號稱可以活躍神經細胞,適合腦力勞動者。
身為泡泡瑪特的資深玩家,李願在這個夏天感到一陣退熱。原因是一步步積攢的。眾多IP之中,李願尤其喜歡SKULLPANDA、DIMOO和小野。剛入坑時,李願每隔兩三個月就能收到上新提示,現在很多IP都要等上四五個月,甚至半年。在LABUBU爆火之後,李願發現其他熱門IP也推出了搪膠毛絨款,“感覺都在向LABUBU靠攏,設計都很相似了。”李願說。

▲ 搪膠毛絨款LABUBU。圖 / 視覺中國
以往,抽盲盒是給自己提供情緒爽感的方式,可最近李願發現,走進門店也經常遭遇沒有熱門係列現貨的情況。以去年以來LABUBU現象級火熱,李願想買也買不到,熱情逐漸被二手市場翻倍的高價消耗殆盡了。
看著房間裏被妥善安置在展櫃的200多款手辦,李願回味起去年聖誕節的幸運時刻。
那天李願下班後去附近門店取盲盒——他在線上下單了小野的小王子係列。從店員手中接過盒子,李願走出門拆開,發現竟然是封麵款小王子。
心髒怦怦狂跳,他蹲在路邊大叫起來,這就是自己想要的那個款式。路人吃驚地看著他,李願也顧不上解釋,興衝衝進了門店,朝那個幫他遞盒子店員展示了自己的小王子手辦,有點炫耀,說:“我以後會經常來你們店的。”
微小又安全的爽感,帶李願脫離日常秩序。即便熱情有所消耗,他仍願意為這種爽感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