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跑得“最快的女護士”,憑什麽不能成為“最快樂的女護士”?
作者 |何馳
編輯 | 吳慧
題圖 | 直播截圖
一個原本應該以光明結尾的勵誌故事,卻因為幾句話,成了職場低情商的典型案例。
8月31日,“最快女護士”、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士張水華參加2025哈爾濱馬拉鬆比賽,最終以2小時35分27秒刷新個人最好成績,斬獲國內女子組全馬冠軍。
在賽後接受采訪的一段視頻中,張水華哭著說,希望領導支持她周末調休參加比賽。輿論場炸了,有人噴她情商低,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告領導的狀,調同事的班,拿自己的獎”;有人試圖教她怎樣做人,貢獻了如何感謝領導、感謝同事、感謝醫院的公關話術。

張水華。(圖/網絡截圖)
張水華犯了什麽大忌?不過就是一個擁有個人夢想的普通人,恰好在情緒崩潰的節點上沒有說出足夠的漂亮話而已,“牛馬何苦為難牛馬”,不必以最大的惡意揣度他人,綁上道德枷鎖,也不必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去瘋狂打壓甚至試圖毀掉一個人。
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中國最快的女護士”憑什麽不能成為“中國最快樂的女護士”?

“她是一個思維比較簡單,
說話比較直白的人”
事後,張水華的丈夫王岢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解釋,當時他在賽場聽到有黑龍江媒體問妻子:“你作為全職護士,工作很不容易,能取得這個好成績,相信你有很多心酸。”他說這一下戳中她的淚點,因為她去年一整年狀態一般,一直憋著一股子勁。
視頻中,張水華邊說邊哭:“我們領導說,你要參加比賽,你自己的事情,是你自己的業餘愛好,我沒辦法排班給你,你自己去跟同事調,同事願意調你就去,同事不願意調你就沒必要去。所以我這次跑哈爾濱,我一直在心裏有一個信念,就是希望我自己能拿國內第一,希望能夠證明自己。”

張水華接受采訪。(圖/網絡截圖)
“我這次來參加這場比賽,是特別不容易,因為大家都知道,醫護工作者是特別的忙、特別的累,我通過自己在業餘時間,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來參加這場比賽。我不需要領導給我特別的假期,我隻希望領導能夠給我周末調休,隻是調休,不是說給假。”
“她是一個思維比較簡單,說話比較直白的人,在那種環境下,心情非常激動,言語可能有不當的情況。”王岢說,為了參加8月31日(周日)的哈爾濱馬拉鬆比賽,妻子周四晚上(8月28日)上了一個大夜班,周五淩晨才下班,周六日是休息日,周六淩晨抵達哈爾濱住進酒店。科室裏有15名護士參與排班,周末一般有4到6人值班,大家關係比較融洽。
有網友曬出張水華頻頻參賽的時間表,指出這可能影響工作,王岢回應稱,馬拉鬆賽事有固定的賽季,會預先發布日程,妻子一般至少提前半個月提出調休申請,基本不會臨時打亂排班計劃,去省外跑才需要花兩天的時間。麵對可能強迫同事替班的質疑,王岢說,妻子一個月正常有兩次休息次數,參加的25場比賽中隻有兩三次需要臨時換班,換不了的也就沒去參加。
受爭議影響,有網友湧入361°直播間,要求其與張水華解約。9月3日,澎湃新聞獲悉,361°“基於雙方發展路徑的調整”,與簽約跑者張水華的合作關係暫告一段落。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翁山耕則回應《紅星新聞》表示,醫院鼓勵員工發展興趣愛好,當然是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關於以後張水華的班次安排,還沒有研究”。

被忽視的護士職業困境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事實上,張水華的調休困境並非是她一個人的,而是護士這一職業麵臨的集體困境。

(圖/《急診室故事》)
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024年底,我國注冊護士總量達563萬人,每千人口護士數僅為3.98人,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千人口5名護士的標準相比,缺口超過400萬人。
巨大的缺口背後,是整個護士群體麵臨的超負荷運轉。《中國護士群體發展現狀調查報告》(2019年8月“醫學界”發布)顯示,91% 的護士每天工作時間超過 8 小時,29% 的護士每天工作 10 小時以上,更有 9% 的人每天在崗超過 12 小時。
一邊是群體性的結構性短缺與超負荷工作,一邊是“白衣天使”“無私奉獻”的職業標簽,其間產生的錯位,無形中壓抑了每一位護士作為個體“自我實現”的需求,剝奪了一個活生生的人生來理應擁有的權利,免除了網絡批判者自身的愧疚感。

張水華社交平台賬號。(圖/網絡截圖)
張水華要完成多少次靜脈穿刺,才能換來一次合理調休?
實際上,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以張水華“為傲”的。
2023年,在該院的微信公眾號上,曾這樣報道張水華:
2023哈爾濱馬拉鬆比賽,2小時38分12秒,我院“90後”護士張水華榮獲女子國內第一,成為又一個跑進2小時40分大關的業餘女選手,達標國家馬拉鬆女子運動員健將級別水準,她也是福州曆史上達標馬拉鬆健將級別的第一人。
張水華是全科醫學科的護士,出生於1991年。她不僅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也是一個樂觀向上、酷愛運動的女生。這已不是她奪得的第一個馬拉鬆冠軍。從2018年開始,她參加了全國大大小小幾十場比賽,包括全馬、半馬、越野賽等,跑步成績不斷刷新,頻頻跑進前三名,成了賽場上的一匹“黑馬”。
剛開始跑步時張水華也感到吃力,但吃苦耐勞、不輕言放棄的護士精神推動她堅持下去。“馬拉鬆是一項需要毅力和耐力的運動,很考驗人,但隻要有恒心與信念,目標都可以實現。”
護士的工作很忙,張水華經常需要“三班倒”,沒有固定休息時間,但她還是堅持訓練,利用工作之餘靈活安排練跑,還經常遊泳、跳繩,鍛煉各方麵的運動能力。
在跑道上,張水華與時間賽跑;在工作崗位上,她與死神賽跑。她還是福建首批支援宜昌醫療隊的一員,被同事和跑友們稱為“最美馬拉鬆跑者”“最快白衣天使”。
文章最後寫道:“為你驕傲,希望你朝著更高的目標奔跑”。
《新京報》報道稱,張水華曾被評為2020年“援鄂專項優秀護士”,2025年哈馬賽後也有不少同事對她表示祝賀,有醫生說,大家為她的成績感到開心。

“跑馬拉鬆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部分”
張水華在接受“女子跑步”(Womens running)采訪時稱,她說那番話的本意是,自己這個夏天訓練比較刻苦,如果最後因為排班排不過來而無法參加,會很遺憾和難受,沒想到給大家造成了誤解。“跑馬拉鬆是個人愛好,也是個人私事。它對我來說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部分。但因為職業性質,時間不那麽自由。所以我非常感謝我的領導和同事過去給予我的很大支持。正因為他們的理解和付出,才有了我過去馬拉鬆路上的堅守。以後,我也會多為領導和同事考慮。”
張水華說,她回到福州後,收到了醫院領導的祝賀和關心,大家都希望她不要被輿論所困擾。她也會一如既往,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先。並表示感謝網友的各種建議和意見。
張水華沒有抄論文、騙學曆、玩出軌,沒有把病人麻醉後扔手術台上、沒曠工、沒遲到、沒早退,隻是因為想正常調個休參加一下積極健康而有益身心的運動,跑個馬拉鬆而已,何錯之有?“中國最快的女護士”憑什麽不能成為“中國最快樂的女護士”?

(圖/徐州馬拉鬆)
“女子跑步”曾在2023年列了一份“中國最快護士”張水華的行程單:10月13日在醫院上夜班;14日淩晨時分下班;14日上午從福州飛天津,午後抵達;在酒店入住後,去辦理2023天津馬拉鬆的一應參賽手續;因為很累,晚上不到8點就睡了;15日一早參加比賽,以2小時39分37秒的成績排在全程女子組第8位,在所有參賽的國內女選手中位列第一;15日晚上的航班從天津飛回福州,到家已是深夜;16日早班,一大早就離開家去醫院了……
作為一名內科全科護士,張水華麵對的病患多是需要調養的老人家,也包括臨終關懷。在接受采訪時,她仍會優先回複病患信息,“一位病友問我看病的事,別讓他等著急”。
張水華就是一名平凡的職業女性,擅長用跑步這項個人愛好來平衡護士這份職業的工作強度,熱愛在賽場和生活中不斷努力向前奔跑。“跑完步整個人精神狀態會很好,心情也會很好,晨跑完去上班精神會保持興奮的狀態,工作也會很有激情。通過運動,更加能夠元氣滿滿地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張水華的處境就是我們的處境。隻有在一個有毒的職場,才會把一個人僅僅隻當作一個數字、一件工具、一份耗材。在一個真正健康的職場,會把人當人,看得見一個個活生生的、充滿個性與思想的人,給予足夠的尊重,釋放每個人的潛能。
醫院並不隻是救死扶傷之所,更應是健康生活的倡導者,一個張水華成了一塊活招牌,她恰恰正在帶動醫院的許多同事、患者和福州市民,加入到奔跑的行列,去追求健康而有益的生活,去成為敢於勇敢追逐夢想、實現自我的超級個體。
人人都在抱怨緊繃,但解決緊繃的第一步,理應是發自內心地容納自己和他人的鬆弛,這種容納應該是一種製度,更該是一種氛圍。
衷心祝願張水華和張水華們,能夠找到熱愛,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繼續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