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的走勢由兩個因素決定
一個是基本麵
一個是情緒麵
情緒一定且肯定會幹擾房地產
在樓市狂熱的時候市場一上再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緒的加持下產生的助推
那麽現在也是如此
市場的低迷一部分是基於真實,一部分也因為情緒的幹擾
所以問一個基本麵,
這種悲觀的情緒,什麽時候才會消失
都在談論信心比黃金貴,關於房地產的信心到底什麽時候能夠重建
這個問題好像所有人都在回答
但是行業到現在,
好像信心體係依然沒有建立
所以我試著給一些建議
我期待我說的這些現象未來能夠真正出現
因為當點狀現象慢慢
成為係統,或許行業信心也就真的來了
01
行業信心驅動力需要從過去的房價信心轉移到產品信心
以前對於行業為什麽信心強
因為大家都盯著房價
這個指標具體,這個指標也足夠簡單
所以在樓市旺季的時候幾乎摧枯拉朽的席卷了每一個人,成功的在社會上營造一個:今年不買房一年全白忙的信號
不誇張的說,這二者已經產生了強掛鉤
但是如果未來依然把注意力隻放在房價上,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樓市的信心體係都很難建立起來
所以未來如果要打造信心體係,
需要將注意力從價格轉移一部分到產品本身
整體體驗的感覺要從以前的:買了房子是賺的
轉變到未來是:這個價格買這種品質的房子很超值
這就有點類似現在的新能源車
現在新能源車的二手保值率這麽低,為什麽大家都買新能源
難道大家都不在乎嗎
其實這就是注意力的轉移,產品太過於領先與卓越,
讓人想要擁有的情緒大過於二手轉賣的焦慮
這個力量有多龐大
甚至現在主流輿論都認為30萬的車都很便宜了
這放在油車時代是很難想象的
感覺所有買新能源車的人都不在乎以後好不好賣,隻在乎當下能享受什麽樣的人生
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產品上,整個行業的信心體係就變化了
未來的房地產也必須如此
所以在未來,
如果希望信心基礎能夠構成,就必須要支持產品保持高速的迭代
當下對於好房子口號,本質上也是這個目的
當產品足夠好的時候,市場對於產品的迭代速度到了半年就一次迭代,在這樣的趨勢下,大家對於價格的敏感度就會減弱
02
對於房地產政策,
需要從政策性放鬆到政策性支持
從政策性放鬆到政策性支持,這本身是話術體係的變化
但背後其實也可以看出在政策端對於行業的認識
什麽叫政策性放鬆
就是行業是很好的,以前需要控製一下,然後慢慢的放鬆放開
這個政策底色還是基於過去20年樓市高速發展的話術體係
這樣的話術表達對於受眾而言,
第一感覺到政策可能還沒見底,第二給人沒有太多情緒上的溫暖
從政策性放鬆到政策性支持,在實際內容上可能差別不大
但是輿論端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上海7月發布了針對內容創作者的滬九條,為什麽一瞬間就引起了轟動
全國的優秀內容創作者都在看上海
因為本質上支持性政策讓這一類過去被忽略的人突然得到了重視
感覺自己所做的事情被城市所接納以及能夠放大
這種輿論帶來的口碑力量是驚人的
情緒的本質其實就是人傳人
當下的房地產體係我覺得也需要同樣如此
需要內部微調下各種話術體係
對於所有的政策都應該從支持的角度進行製定,讓受眾感覺到在政策期內買房是得到巨大紅利和支持的一次行為
隻有在內心有這樣的感覺,每一次的購買才會足夠的堅定
另外,政策的周期性穩定也很重要
政策的宣布需要一段穩定且較長的周期,不讓人感覺等一會就會有新政策
政策的時間承諾,本質上也是信用的一部分
03
輿論信心應該在三類定向人群中提前發酵
什麽是情緒
情緒是市場大部分參與者對於行業的共識
信心是會擴散而來,但是源頭端需要讓
三類定向人群提前感受到信心,這樣的情緒才有可能擴散
我定義為行業的種子用戶
能夠開枝散葉的種子用戶
首先是房地產行業的從業者
需要製定一定機製讓從業者感覺到行業有希望,如果地產人自己都要放棄這個行業,要讓購房者相信有信心其實是很難的
而從業者的信心來自於幾個維度:
土地端看到有錢可賺,產品端看到有技術可以發揮,營銷端可以看到有自主權
以及最重要的
讓企業脫離對於數字的追求,單個項目的成功能夠輔以品牌價值榮譽感
這就是我一直在行業內呼喊的單盤主義的內核
第二類人群是有錢人
購房者如果要有信心,會率先產生於哪裏
那一定會來自有錢人
因為這是社會各個層麵最聰明的一群人,也是最後可能有勇氣敢於先吃螃蟹的人
而他們的用腳投票,本質上就能夠影響大部分人
這其實和從民營企業看經濟活躍度是一樣的,一些龍頭民營企業的表態其實很能影響行業的風向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此時此刻需要包容有錢人買房,要支持有錢人買房
並且要讓有錢人可以更加放心的買房
第三類,當然也是自媒體嘍
行業碎片化之後,房地產也細分為不同的群體,不同需求甚至出現對於行業完全不同的判斷,這部分力量也是很重要
這個具體我就不展開了,咱就不自誇了
反正各位知道我有多重要就行
行業整體的信心構建一定是先來自他們,先影響他們,然後才是共識
04
很多情緒的構建,本質上都基於這三個層麵
而如果市場信心還是回升,在先期會出現一些跡象是
值得注意的
1、行業的準入門檻開始放寬
小房企,民營房企開始踴躍進入土地市場
甚至行業內開始出現新的開發品牌
2、開發商明確的產品迭代速度開始加快
可能明年都會有產品標準的1.0,2.0,3.0的更新
每年都會有一兩個旗艦項目的入市以及圍繞單盤開始做產品發布會進行廣而告之
3、房地產市場定價自由
允許出現高價的項目,也支持企業以價換量的市場行為
4、保護所有購買力
隻要是購買力就沒有明顯的鄙視鏈,尊重每一個還在買房的個體(別笑,我是認真的)
5、灰度空間的短暫性包容
大膽接受創新,不論是產品力的創新還是新營銷模式的創新
6、土地端對於捆綁性政策以及限製性條件越來越少
……
當這些現象開始出現,應該得到更多的包容
哪怕出現一些不合理現象也值得更長線的觀察,先包容再管控
以上這些信號本身不能一定說明樓市回暖,但是起碼可以表明這個市場正在進入快速活躍的狀態
而活躍本身就是很好的信號
行業的信心構建確實是一個非常複雜也很難得事情,但是我們起碼可以做的是,在星星之火開始燎原之前,我們給到市場更多的耐心
法無禁止皆可為
05
之所以寫今天這篇文章,其實也是真心對於行業當下我能給到一些建議
我們的內容一直有被更高維度看到的情況,希望一些觀點能夠被引起重視
當下的房地產毫無疑問是虛弱的,需要更多的愛護和關注
當然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個體,不妨把我提及的一些線索當成一個信號,反向去窺視行業當下正在發生的情況
從而判斷到底什麽時候決策是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行業低迷情緒的消失,行業才有可能走出低迷
事態發展的先後關係一直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