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溫州的學生家長皮唯的兒子在當地一所知名小學讀五年級。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孩子所在班級幾乎從不午睡,“低年級時可能還會趴一會兒,現在基本不睡了”。
溫州另一位家長厲雅表示,她兒子在一年級時學校曾組織集體趴睡,她還特意購買了趴睡枕。但如今孩子已上四年級,中午通常隻是自由活動,“孩子們自己不想睡,學校和老師也不強求”。不過,她也提到,孩子晚上回家經常喊頭疼,九點就得上床休息。
長期以來,如何讓中小學生實現高質量午睡,一直是困擾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共同難題。受條件限製,許多學校隻能讓學生趴在課桌上休息,這不僅降低了午睡質量,還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麵影響。因此,中小學生午休“躺睡”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近年來改善中小學生午休條件、推動“躺睡”的呼聲日益高漲。
近日,中小學生午休課桌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中小學生午休課桌椅通用技術要求》(GB/T
46016—2025)(以下簡稱《技術要求》)國家標準,將於2026年2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根據學生身體發育特點,從設計、生產、檢驗、使用全流程作出規定。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蔣豔雙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國標的出台,從設計、生產到使用全流程劃出紅線,為五花八門的午休設備立下了行業規範與安全標尺。但他同時也指出,標準的生命力在於落地,從紙麵標準到課堂實景,從“有設備”到“用好設備”,仍需跨越“最後一公裏”。
學生午休亟待妥善安排
中國新聞周刊在多個線上購物平台搜索“學生教室午休躺椅”時發現,有的椅子可調節至一定傾斜角度,有的配備枕頭,還有些底部帶儲物框,種類繁多。價格方麵,一套課桌椅多在500元左右,也有更高價位產品。
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第五實驗小學學生在可躺桌椅上午休。中新社發 程學虎 攝
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此次發布的國家標準屬於推薦性標準,編號中“GB/T”的“T”即代表“推薦”,並非強製執行,各單位可自願采用。但他同時指出,若供需雙方在合同或協議中約定符合該標準,則該標準便成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技術依據。
在不少受訪者看來,此次國標發布有望對市場上種類繁多的“午休躺睡”課桌椅起到規範和引導作用。
據《技術要求》,午休課桌椅形態尺寸兼顧學習與午休的舒適。上課時,小學課桌高度在455mm—730mm之間,中學課桌高度在565mm—790mm之間,椅子的座麵寬至少達到360mm,以保證坐姿端正。午休時,椅子能展開成躺姿,整體長度不少於1050mm,靠背能放倒到135°以上,頭枕寬、長分別至少達到180mm、100mm,擱腿的地方寬、長不少於250mm、100mm,學生能舒展身體好好睡覺。
標準還對午休課桌椅的材料、性能和結構作出嚴格規定。在材料方麵,要求桌麵、椅麵等塑料件抗衝擊、耐老化,表麵漆膜經得起水、潮氣和摩擦,桌麵沾了墨水、印泥之類的汙漬,用普通橡皮就能擦幹淨。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建議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然而,現實中由於各種原因,不少學生睡眠時長實際上並不達標。
2024年3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000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兒童青少年睡眠專題調查顯示,32.4%的受訪家長坦言自家孩子睡眠時長未達標。交互分析發現,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睡眠不足的問題。
不少受訪者指出,對青少年而言,若夜間睡眠不足,午睡是重要的補充。但如果午睡質量無法保障,相當於失去了健康成長的又一道“防護欄”,因此午睡方式尤為關鍵。
長期以來,大多數學生午休以“趴睡”為主。例如,江西省教育廳此前開展的中小學生午休條件調研顯示,全省絕大多數學生中午隻能趴桌休息。這種姿勢不僅影響身體發育和睡眠質量,也會降低下午的學習效率。
中日友好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楊歡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中小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骨骼、肌肉、韌帶都比較柔軟,可塑性強,但長期保持不良姿勢如趴睡,會對身體造成多方麵的不良影響。
楊歡進一步解釋,趴睡無法保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導致其被迫過度伸展,易引發頸肩腰痛。同時,趴睡時頭需要扭向一側,這會迫使頸椎過度扭轉,增加頸椎的壓力,長期如此不僅導致酸痛,對正在發育中的孩子來說,還會增加頸椎病的風險。
資深家庭教育專家、杭州市實驗外國語學校總校長陳錢林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以往學生中午通常回家吃飯、休息,如今多數家長工作繁忙,學生在校午餐成為普遍現象,因此午休成為亟待妥善安排的問題。
據他介紹,其所任職過的廣東碧桂園實驗學校及現任教的杭州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均建有宿舍樓,可保障每位學生午間躺床休息。
陳錢林認為,午休時段較長,若不休息,學生連續學習易疲勞,趴睡也不健康,“躺睡”才是理想方式。他說,多年教育實踐表明,學生經過上午學習,中午適當躺睡休息,不僅能提升下午的學習效率,也有助於維持良好精神狀態,學習應當勞逸結合,也更利於身體健康。
並非簡單“躺下就行”
2017年以來,教育部先後出台了《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確保中小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
2023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了《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係的意見》,明確提出各地區在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的同時,可結合實際支持學校適當擴大教室學習活動空間和體育運動場地,為非寄宿製學校提供學生就餐和午休條件。
據了解,為了讓學生們中午能舒心“躺睡”,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改善學生午休條件。
例如,2024年4月,浙江發布了《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幹舉措》,明確提到提升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水平,實施中小學“午休躺睡”工程。
在嘉興市海鹽縣,為強化學校午休管理,海鹽縣教育局指導學校製定學生午休“一校一方案”。2025年,海鹽縣教育局計劃安排項目經費59.4萬元,采購3510套午休躺睡設備,滿足全縣所有小學一年級的午休躺睡需求。
寧波鄞州區也在積極推進這一工程。截至6月23日,該區財政局今年已累計下撥798.9萬元支持“午休躺睡”,預計將覆蓋全區75%以上學生。按照規劃,明後兩年還將新增采購安全舒適的“躺睡”設備3.35萬套,最終覆蓋全區中小學學生。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當前在中小學推廣午睡設施仍麵臨諸多現實難題。
以海鹽縣為例,2025年6月,海鹽縣教育局在《關於縣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第150號提案的答複函》中提到,午休躺睡工程在全麵推進過程中還有一些困難,如持續的午休躺睡設備更新,需要更多的資金保證。部分學校還存在教室麵積小、公共躺睡區域少、專用教室麵積有限等問題,無法一次性滿足所有學生的躺睡需求,還需進一步挖掘校內現有的資源,拓展午休空間,完善午休躺睡政策。
儲朝暉表示,在部分地區,學校及家長普遍更關注學生考試分數,而非午休條件。家長擇校時更看重升學相關因素。午休設備投入若與成績不直接掛鉤,難以成為吸引生源的關鍵,導致學校缺乏改進動力。
同時,他也提到,一些有自主權的學校已在午休保障方麵做出高於一般標準的實踐,應尊重學校辦學自主性,鼓勵其根據實際情況優化。
蔣豔雙指出,中小學生午休課桌椅國家標準的落地,首先麵臨“空間關”。目前許多中小學教室空間緊張,常規課桌椅已占據大部分麵積,可躺式課桌椅展開後會進一步壓縮活動空間,使教室更顯擁擠。尤其在一些老舊校區,硬件條件有限,如何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安置新設備,成為學校的一大挑戰。
更關鍵的是“成本關”。蔣豔雙進一步提到,在整體改造過程中,若產生的費用過高,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能否負擔是一大難題,若這項國標,最終因成本門檻變成“少數優質學校的專屬福利”,不但會讓政策初衷打折扣,反而可能加劇區域間、校際間的教育資源不均衡。此外,“配套關”也至關重要。他說,午休並非簡單“躺下就行”,背後需要優化作息時間、完善相關管理機製等。
“國標為學生‘躺睡自由’繪製了藍圖,但要惠及每一位學生,既需要地方財政的‘真金白銀’,也需要政策製定者‘精打細算’,更離不開對教育規律的尊重。”蔣豔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