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空姐決定辭職:飛機上怪胎太多

空姐決定辭職:飛機上怪胎太多

文章來源: 南風窗 於 2025-09-01 02:41:0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一段川航白金卡旅客闖入飛機後艙的視頻引發關注,以“川航宋白金”登上熱搜。視頻中,該宋姓白金卡旅客要求進入服務區擺餐,被乘務長以“食品安全”為由拒絕後,大聲嗬斥並刁難乘務員:“我不是人?我不能擺?”乘務員則麵露無奈,賠笑應對。

8月24日,川航回應稱,當班乘務員拒絕旅客擺餐的不合理訴求後,航空安全員介入,旅客回到座位。當班機組操作符合規範,不會對當班乘務組進行處罰。

這則回應並未觸及公眾最關心的問題:航司如何應對“宋白金”這類濫用高卡身份、擾亂航班秩序的旅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讓空乘人員免受騷擾、維護航班秩序?

“(航司)不能隨便指責旅客的行為。別的潛在旅客會覺得,你有定義我行為的權利嗎?其實會很敏感。尤其是國內的航司很在乎輿論,沒那麽有立場,會覺得‘自己人,忍忍算了’。”在某航司有9年飛行經驗的空乘孟莎表示。

宋姓白金卡旅客要求進入服務區擺餐。圖為視頻截圖

對於涉嫌擾亂航空秩序的行為,《公共航空旅客運輸飛行中安全保衛工作規則》等已明確規定,機組成員應當視情況予以口頭製止,或采取管束措施。

但在實際落地中,民航行業卻長期存在畸形的“投訴至上”生態:為了旅客滿意度,空乘需要無止境地滿足旅客的“巨嬰”要求,承受高強度的情緒勞動、被騷擾的隱性代價,甚至犧牲航班的安全秩序。

01

被拿捏的空乘,難

旅客出現在位於飛機後艙的服務區,會給機組運行帶來不便和隱患。孟莎提到,後艙區域距離飛機艙門非常近,即使由於壓強,在飛行過程中艙門無法扳動,但普通乘客靠近仍然屬於高風險行為。若飛機遇到空中失壓等情況,乘務員需要迅速坐回座椅,“宋白金”待在這個位置也不符合安全規定。

剛從一家大型航司離職的前乘務長Eitty告訴南風窗,在她們航司製定的乘務員手冊裏,旅客進入後艙屬於明令禁止的行為,乘務員會上前勸阻。如果旅客不聽勸阻,上升到肢體衝突,航空安全員——在民航上執行安全保衛任務的專門人員會出麵,在必要時采取強製措施,例如用約束帶將其約束在座位上。

孟莎表示,宋白金這類極端衝突,在飛行經曆中並不常見,但“偶爾遇到一個就讓人很頭疼了”。航空公司按照累計裏程、飛行次數或消費額度,將旅客劃分為不同的會員等級,金卡、白金卡均屬於高卡用戶,能夠為航司創造更高的商業利潤,“普通人也許一個月最多坐4次飛機,但白金卡一個月能坐40次飛機”。

川航高端會員升級及保級標準

他們的投訴意見,“權重”也更加重要。因此,“宋白金”們才能“反向拿捏”乘務員。

孟莎回憶,她所遇到的很多刁難行為,都發生在高卡用戶身上。有次,一位高卡用戶在航班時間短、無機組餐供應的情況下,要求吃機組人員的工作餐。乘務長想辦法給了他頭等艙的餐食,但他吃了其中的A套餐,覺得不滿意,於是又去換B、C種類的套餐。最終,這位旅客吃了4份餐,還是麵露不悅,下飛機時“掉頭就走”。

還有一回,一名金卡用戶拎著兩個很沉的箱子上飛機,撂下箱子,“一屁股坐下”,示意孟莎幫他抬上行李架。等航班結束,還要求孟莎幫他把箱子一路拎出飛機,直到下登機梯為止。孟莎和他道別,他也“頭也不回,一聲不吭”地走掉了。

那種被拿捏、不被尊重的感覺反複出現。“他們知道,隻要我麵露不悅,你們就得想盡辦法來討好我,維護我需要的體驗。客艙服務常常就會做這些沒底線的事情。”孟莎說。

她提到,在業內,諸如此類的服務被稱為“超規服務”,即超出了滿足常規出行需求的範圍。但絕大多數空乘“寧願超規,也不要投訴”。“你超規,公司不會追究你,但如果你惹投訴了,公司就會罰你。”

絕大多數空乘“寧願超規,也不要投訴”/《中國機長》劇照

有很多投訴並不合理。Eitty提到,如果有旅客以乘務員“今天妝容不太精致,我看得不太舒服”的理由投訴,航司也會考慮接收。

張儷3年前從川航離職,她和身邊同事的經驗顯示,每個乘務員在職業生涯裏,至少都被投訴過一次。一旦投訴成立,確認是乘務員的責任,懲罰包括扣績效、職務降級,嚴重的還有停飛整改。

而無論投訴是否成立,乘務員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去還原當時的情況,寫一份詳細的事件報告,證明自己當時做了些什麽、是否有責任。

Eitty提到,航司會區分有效投訴與無效投訴。例如,當空乘依照安全規範,要求旅客把座椅靠背調直、收起小桌板,或者把較重行李從行李架拿下來放在地上,旅客對此不滿而投訴,會判定為無效。

航司會區分有效投訴與無效投訴/《壯誌高飛》劇照

但另一種理由讓空乘們頭大——“態度不好”。這樣的投訴難以用客觀事實來證偽,航司會偏向於照顧旅客的感受。孟莎說,像“宋白金”這類諳熟航司規則的高卡用戶,“他們知道怎樣投訴不可能被打回來。比如,用‘態度不好’這類籠統的問題來投訴。”

她提到,高卡用戶除了商業價值外,還有可能動用自己的人際關係,“讓乘務員吃不了兜著走”,也直接影響到航司的利益。有一個年輕的“二代”高卡用戶,每次坐航班,必須讓一位乘務員去陪他聊天。還有一位高卡用戶,需要一上飛機,乘務長就去給他打招呼,否則就不高興。

“他們會覺得這樣很有存在感。”這和航班服務裏長期的縱容有關。

02

“自己人,忍忍算了”

民航業內,“投訴至上”的環境客觀存在,擠壓著空乘人員的利益。

張儷告訴南風窗,當旅客投訴餐食不好吃,即使做餐的不是乘務員,也會演變成服務態度的問題,“沒有把他安撫到位”。底層邏輯是,旅客的不滿意、不高興,是因為乘務員沒能進行有效安撫。

她提到,很多航司麵對投訴的態度是,既然旅客投訴了,那絕對是乘務員的責任。她遇到過一次,旅客睡著了,乘務員就沒有發餐,隻是貼了張便利貼提醒。這張便利貼掉在地上,乘務員也忘記要送飯,旅客沒吃上飯,也不和乘務員溝通,下機後憋著氣投訴了。

後來的整改結果是,但凡遇到在放餐時段睡著的旅客,都要由乘務員每隔10分鍾去關注對方醒沒醒。

這造成一種相當高壓的精神狀態,“每天腦子裏都是這件事。你為什麽沒有提前觀察到旅客不滿意?為什麽過後沒對他進行安撫?”

乘務員要時刻關注乘客的狀態/《中國機長》劇照

孟莎將航司的普遍立場概括為,“自己人,忍忍算了。客人,慣著點得了。”

在這種環境下,一些投機行為也隨之產生。孟莎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專門教飛機旅客如何抓住把柄投訴,得到不同航司的裏程賠償。

“教程說,隻要小桌板上有一點汙漬,你就可以申請賠償。那我隻能格外注意檢查客艙環境衛生,這樣在要證明我沒錯的時候,我能有點話說。”她無奈道。

2024年,民航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客艙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30號文),為糾正“投訴至上”帶來了轉機。“30號文”明確,航司應客觀公正處理各類客艙服務投訴,以“誰主張,誰舉證”為原則,降低無效或惡意投訴對機組成員正常履職的負麵影響。

Eitty提到,她所在的航司很快就跟進出台了細則,落實“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旅客進行投訴,需要提供明確的錄像或照片證據,或者其他旅客的證言證據,證明機組成員的過失。這項新製度實施後,航司的投訴數量下降了70%到80%。

“不再像以前那樣,受理部門簡單地把投訴轉發給一線機組去(讓他們)自證清白。這也減輕了機組人員的心理負擔。”

“30號文”明確,航司應客觀公正處理各類客艙服務投訴,以“誰主張,誰舉證”為原則

據Eitty了解,在應對惡意投訴、保護空乘權益方麵,深航、東航做得非常好。有的航司,例如川航,“可能這方麵稍微欠缺一點”。

由於“30號文”具有政策實行的緩衝期,不同航司的落實進度不一。孟莎所在的航司尚未全麵落實“誰投訴,誰舉證”原則。她認為,一旦這項原則真正落地,“對我們的變化肯定很大”。

製度與實際之間存在落差。民航局及航司都支持為被投訴人員建立申訴機製,但孟莎的經驗是,申訴成功,無非是個人的處罰取消,但會在領導那裏留下“問題人員”的印象。“他會覺得我問題處理能力不行,惹投訴,影響以後潛在的晉級。”

在製度不夠完善的情況下,一線的空乘人員需要承擔決策的代價。孟莎分享了一個例子:今年2月,新加坡航空的一架航班要從樟宜機場飛到上海浦東機場,在滑行起飛階段,一名女子要求違規使用洗手間,遭拒絕後大吵大鬧,新航中斷了起飛,將這名女子送回了航站樓。

“這在國內就是‘天塌了’。”孟莎說,國內航司不可能做出這樣果斷維護秩序、“得罪”旅客的決策。但這恰恰說明新航具有原則性,能夠嚴格履行安全製度。

“對我們一線空乘來說,這樣才是合理的。隻有管理層嚴格執行製度,我們才能嚴格執行。你自己搖擺不定,我們當然怕事了。”

《向風而行》劇照

在她看來,國內航司“慣旅客”有文化上的因素,“喜歡那種會變通的”。同樣遇到旅客要求在滑行階段使用洗手間,國內航司考慮到滑行回航站樓會影響正點到達、牽涉複雜的部門和成本,很有可能期待乘務員“變通”。但在國外的文化裏,規則邊界清晰,“再大吵大鬧,會被認為影響客艙秩序,你的情緒就不適合坐飛機”。

另一個大背景是國內航司嚴峻的經營環境。在過去的三年內,國航、東航及南航三大航司連續虧損,2023年總虧損達到約150億。據2025年航司半年報,國航上半年淨虧損18.06億元,南航淨虧損15.33億元,東航淨虧損14.41億元。國泰、春秋、吉祥航空等航司則實現盈利。

民航業內卷,導致航司不敢與旅客尤其是高卡旅客“硬剛”,一線空乘人員更加弱勢。“我們一直在順從。”孟莎說。

一線空乘是否“硬氣”,取決於身後航司給出的支持。

在張儷的印象裏,能夠“硬氣”的國內航司是少數,比如國航。“國航真的格局大,國航的乘務員還挺硬氣,因為後麵有公司撐腰,該怎麽樣(履職)就怎麽樣。”

03

“我們的核心身份是安全專員”

來自異性旅客的騷擾,是女性空乘人員所麵臨的隱性困境。在飛行過程裏,她們常常被索要聯係方式。張儷記得,領導還會勸她們,可以加了但不回,或者給個小號,“又不會少塊肉”。

遇到騷擾,隻能冷處理,也很難向航司尋求保護。“因為公司會覺得,這是你私下的交流,沒有辦法幹涉。總之沒有公對公的機製保護,領導隻會覺得你這個人處理能力差。”孟莎說。

Eitty則提到,她所在的航司明確過,支持空乘拒絕向旅客提供私人聯係方式。但實際上沒有更多的實質保護,在公司“稍微偏袒”高卡旅客的情況下,她們大多還是會提供——主動問起聯係方式的,也多是“兩艙”(頭等艙、商務艙)的旅客。Eitty身邊也有過同事因為長期遭受騷擾,而被迫離職。

“我們就像一個沒有人權的機器一樣。”孟莎覺得。遇到乘客偷拍自己,她要“好聲好氣”地先跟對方確認,對方是不是在拍自己。如果直接說“不要拍”,對方會懟過來,“誰拍你了,拍飛機”。

來自異性旅客的騷擾,是女性空乘人員所麵臨的隱性困境/《壯誌高飛》劇照

形成對比的是,她記得國外一些航司會直接在櫃台上貼出提示:乘務員也有自己的肖像權,請不要在沒有得到她們允許的情況下,對她們進行攝影攝像。

在和旅客交涉的過程裏,航司提供的是“最低限度”、確保乘務員履行基本安全職責的保障。例如,乘務員提醒旅客收起小桌板、係安全帶等等,如果旅客不配合,就可以叫安全員過來,使用記錄儀進行錄像。“這樣假如旅客投訴了,我可以還原當時的場景,我的態度並沒有不好。”

除此之外,在和旅客打交道的大部分場景裏,航司缺少對空乘人員清晰的保護規則。孟莎記得,國泰航空和一些國外的航司,會明確告知旅客,乘務員沒有幫他們安放行李的職責。

“如果有這樣明確的製度來保護我,遇到那個讓我搬行李的金卡用戶,我就可以直接告訴他,我放不了。哪怕你投訴我,也會被製度打回去。但沒有這個明確的規章,我也隻能不跟他硬剛。”

Eitty最想表達的是,社會大眾往往對空乘人員的角色有誤解,以為他們隻是飛機上的服務者。

“其實我們乘務員的核心身份是安全專員。但安全責任跟客艙服務有衝突,我感覺90%的精力都被服務的角色占據了。旅客因為餐食、行李這些服務問題抱怨,乘務員必須忍耐,但其實內心深處緊繃著安全的弦,非常緊繃。”

社會大眾往往對空乘人員的角色有誤解/《中國機長》劇照

根據民航局製定的《客艙運行管理》文件,民航客艙乘務員屬於機組成員,其主要職責是保證客艙安全,為旅客提供服務隻是乘務員附屬的工作,在滿足安全運行的條件下,可以為旅客提供適當的服務。

但實際上,乘務員們要耗費大量時間在情緒勞動上,更承擔著無邊界的服務要求。Eitty提到,不論個人生活中發生了什麽事情、身體多麽疲憊,隻要踏上飛機,她們必須戴上專業微笑的麵具。

“在一些旅客眼中,乘務員像是提供服務功能,而非一個有情感和尊嚴的人。有時候會覺得不被看見,不被尊重,隻是被要求不斷提供各種服務。”Eitty說。今年8月,Eitty從供職16年的航司離職,成為社媒上的“星座小蚊子”,做起全職占星師,頓覺鬆快了很多。

今年8月,Eitty告別了空乘職業生涯/受訪者供圖

孟莎告訴南風窗,航司的行政管理部門跟一線空乘部門,存在著“割裂”狀態。管理者往往並非一線出身,對空乘人員具有偏見。

“他們會下意識覺得這些人(空乘)像花瓶。各種投訴,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才惹出來的。如果這個月多了兩單投訴,他們不會覺得是製度上出了問題,導致旅客來‘薅行程’,而是來要求人——乘務員是不是最近懈怠了?要把投訴量壓一壓。”

《向風而行》劇照

張儷的感受是,飛機上笑臉相迎,“下來真是憋屈”,得抑鬱症的同行不少。但她話鋒一轉:真貼上抑鬱症的標簽,會跟飛行安全掛鉤,很多人也不願意跟公司說。

孟莎身邊有一些“00後”同事,因為忍受不了高壓環境而辭職。

3年前,張儷在體檢中查出了囊腫。按照航司的要求,必須做手術,否則在高空高壓環境下,有大出血的風險。但醫生提醒她,做手術可能造成生育上的損傷。她因此從航司離職。

她已經見過許多“忍氣吞聲”的同事。“把它當工作來做,忍了就忍了。忍不了,就這樣。”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事出反常必有妖” 國內出現這6大反常現象
7個行業,真的頂不住了!裁員、倒閉一波接一波
女星爆淫狼惡行 控“奸完想做回朋友” 貼嫌疑人照片
上海百年小學開學第一天突倒閉!家長堵校門喊冤
足球踢到一半 全體球員突趴地不動 原因意想不到…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俄印同框曝光,川普貼文爆氣:輸給最深最黑暗的中國了
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辭去自民黨總裁職務
烏克蘭美女命喪美國遊民刀下 火車上遭割喉視頻曝光
是習近平起頭!外媒曝他先說“現在70歲還是孩子”
是她,向移民局舉報:現代工廠沒貢獻 我們被騙了
國安部:18歲陸生赴台 被34歲學姐色誘 泄百份機密檔案
美媒爆料:沮喪 憤怒 困惑!川普更名國防部惹眾怒
川普強硬放話“攻打芝加哥”!感受下“什麽叫戰爭部”
美政府突襲韓廠逮捕475移民,南韓:已與美方"完成談判"
毛新宇女兒是鋼琴神童 兒子讀國防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椅子引發“媚日風暴”!遭小粉紅出征被迫道歉
美最大掃蕩!韓現代車廠如“戰區” 員工遭上銬帶走
CNN:川普悄安排赴韓國APEC 與習近平金正恩會晤
前模特控與愛潑斯坦交往期間 遭川普猥褻 籲公開所有文件
金正恩離華前一幕:上百學生化身小迷妹 高喊歡送歡送…
“結束占領” 華盛頓爆發大規模遊行 抗議政府部署警力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空姐決定辭職:飛機上怪胎太多

南風窗 2025-09-01 02:41:09


近日,一段川航白金卡旅客闖入飛機後艙的視頻引發關注,以“川航宋白金”登上熱搜。視頻中,該宋姓白金卡旅客要求進入服務區擺餐,被乘務長以“食品安全”為由拒絕後,大聲嗬斥並刁難乘務員:“我不是人?我不能擺?”乘務員則麵露無奈,賠笑應對。

8月24日,川航回應稱,當班乘務員拒絕旅客擺餐的不合理訴求後,航空安全員介入,旅客回到座位。當班機組操作符合規範,不會對當班乘務組進行處罰。

這則回應並未觸及公眾最關心的問題:航司如何應對“宋白金”這類濫用高卡身份、擾亂航班秩序的旅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讓空乘人員免受騷擾、維護航班秩序?

“(航司)不能隨便指責旅客的行為。別的潛在旅客會覺得,你有定義我行為的權利嗎?其實會很敏感。尤其是國內的航司很在乎輿論,沒那麽有立場,會覺得‘自己人,忍忍算了’。”在某航司有9年飛行經驗的空乘孟莎表示。

宋姓白金卡旅客要求進入服務區擺餐。圖為視頻截圖

對於涉嫌擾亂航空秩序的行為,《公共航空旅客運輸飛行中安全保衛工作規則》等已明確規定,機組成員應當視情況予以口頭製止,或采取管束措施。

但在實際落地中,民航行業卻長期存在畸形的“投訴至上”生態:為了旅客滿意度,空乘需要無止境地滿足旅客的“巨嬰”要求,承受高強度的情緒勞動、被騷擾的隱性代價,甚至犧牲航班的安全秩序。

01

被拿捏的空乘,難

旅客出現在位於飛機後艙的服務區,會給機組運行帶來不便和隱患。孟莎提到,後艙區域距離飛機艙門非常近,即使由於壓強,在飛行過程中艙門無法扳動,但普通乘客靠近仍然屬於高風險行為。若飛機遇到空中失壓等情況,乘務員需要迅速坐回座椅,“宋白金”待在這個位置也不符合安全規定。

剛從一家大型航司離職的前乘務長Eitty告訴南風窗,在她們航司製定的乘務員手冊裏,旅客進入後艙屬於明令禁止的行為,乘務員會上前勸阻。如果旅客不聽勸阻,上升到肢體衝突,航空安全員——在民航上執行安全保衛任務的專門人員會出麵,在必要時采取強製措施,例如用約束帶將其約束在座位上。

孟莎表示,宋白金這類極端衝突,在飛行經曆中並不常見,但“偶爾遇到一個就讓人很頭疼了”。航空公司按照累計裏程、飛行次數或消費額度,將旅客劃分為不同的會員等級,金卡、白金卡均屬於高卡用戶,能夠為航司創造更高的商業利潤,“普通人也許一個月最多坐4次飛機,但白金卡一個月能坐40次飛機”。

川航高端會員升級及保級標準

他們的投訴意見,“權重”也更加重要。因此,“宋白金”們才能“反向拿捏”乘務員。

孟莎回憶,她所遇到的很多刁難行為,都發生在高卡用戶身上。有次,一位高卡用戶在航班時間短、無機組餐供應的情況下,要求吃機組人員的工作餐。乘務長想辦法給了他頭等艙的餐食,但他吃了其中的A套餐,覺得不滿意,於是又去換B、C種類的套餐。最終,這位旅客吃了4份餐,還是麵露不悅,下飛機時“掉頭就走”。

還有一回,一名金卡用戶拎著兩個很沉的箱子上飛機,撂下箱子,“一屁股坐下”,示意孟莎幫他抬上行李架。等航班結束,還要求孟莎幫他把箱子一路拎出飛機,直到下登機梯為止。孟莎和他道別,他也“頭也不回,一聲不吭”地走掉了。

那種被拿捏、不被尊重的感覺反複出現。“他們知道,隻要我麵露不悅,你們就得想盡辦法來討好我,維護我需要的體驗。客艙服務常常就會做這些沒底線的事情。”孟莎說。

她提到,在業內,諸如此類的服務被稱為“超規服務”,即超出了滿足常規出行需求的範圍。但絕大多數空乘“寧願超規,也不要投訴”。“你超規,公司不會追究你,但如果你惹投訴了,公司就會罰你。”

絕大多數空乘“寧願超規,也不要投訴”/《中國機長》劇照

有很多投訴並不合理。Eitty提到,如果有旅客以乘務員“今天妝容不太精致,我看得不太舒服”的理由投訴,航司也會考慮接收。

張儷3年前從川航離職,她和身邊同事的經驗顯示,每個乘務員在職業生涯裏,至少都被投訴過一次。一旦投訴成立,確認是乘務員的責任,懲罰包括扣績效、職務降級,嚴重的還有停飛整改。

而無論投訴是否成立,乘務員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去還原當時的情況,寫一份詳細的事件報告,證明自己當時做了些什麽、是否有責任。

Eitty提到,航司會區分有效投訴與無效投訴。例如,當空乘依照安全規範,要求旅客把座椅靠背調直、收起小桌板,或者把較重行李從行李架拿下來放在地上,旅客對此不滿而投訴,會判定為無效。

航司會區分有效投訴與無效投訴/《壯誌高飛》劇照

但另一種理由讓空乘們頭大——“態度不好”。這樣的投訴難以用客觀事實來證偽,航司會偏向於照顧旅客的感受。孟莎說,像“宋白金”這類諳熟航司規則的高卡用戶,“他們知道怎樣投訴不可能被打回來。比如,用‘態度不好’這類籠統的問題來投訴。”

她提到,高卡用戶除了商業價值外,還有可能動用自己的人際關係,“讓乘務員吃不了兜著走”,也直接影響到航司的利益。有一個年輕的“二代”高卡用戶,每次坐航班,必須讓一位乘務員去陪他聊天。還有一位高卡用戶,需要一上飛機,乘務長就去給他打招呼,否則就不高興。

“他們會覺得這樣很有存在感。”這和航班服務裏長期的縱容有關。

02

“自己人,忍忍算了”

民航業內,“投訴至上”的環境客觀存在,擠壓著空乘人員的利益。

張儷告訴南風窗,當旅客投訴餐食不好吃,即使做餐的不是乘務員,也會演變成服務態度的問題,“沒有把他安撫到位”。底層邏輯是,旅客的不滿意、不高興,是因為乘務員沒能進行有效安撫。

她提到,很多航司麵對投訴的態度是,既然旅客投訴了,那絕對是乘務員的責任。她遇到過一次,旅客睡著了,乘務員就沒有發餐,隻是貼了張便利貼提醒。這張便利貼掉在地上,乘務員也忘記要送飯,旅客沒吃上飯,也不和乘務員溝通,下機後憋著氣投訴了。

後來的整改結果是,但凡遇到在放餐時段睡著的旅客,都要由乘務員每隔10分鍾去關注對方醒沒醒。

這造成一種相當高壓的精神狀態,“每天腦子裏都是這件事。你為什麽沒有提前觀察到旅客不滿意?為什麽過後沒對他進行安撫?”

乘務員要時刻關注乘客的狀態/《中國機長》劇照

孟莎將航司的普遍立場概括為,“自己人,忍忍算了。客人,慣著點得了。”

在這種環境下,一些投機行為也隨之產生。孟莎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專門教飛機旅客如何抓住把柄投訴,得到不同航司的裏程賠償。

“教程說,隻要小桌板上有一點汙漬,你就可以申請賠償。那我隻能格外注意檢查客艙環境衛生,這樣在要證明我沒錯的時候,我能有點話說。”她無奈道。

2024年,民航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客艙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30號文),為糾正“投訴至上”帶來了轉機。“30號文”明確,航司應客觀公正處理各類客艙服務投訴,以“誰主張,誰舉證”為原則,降低無效或惡意投訴對機組成員正常履職的負麵影響。

Eitty提到,她所在的航司很快就跟進出台了細則,落實“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旅客進行投訴,需要提供明確的錄像或照片證據,或者其他旅客的證言證據,證明機組成員的過失。這項新製度實施後,航司的投訴數量下降了70%到80%。

“不再像以前那樣,受理部門簡單地把投訴轉發給一線機組去(讓他們)自證清白。這也減輕了機組人員的心理負擔。”

“30號文”明確,航司應客觀公正處理各類客艙服務投訴,以“誰主張,誰舉證”為原則

據Eitty了解,在應對惡意投訴、保護空乘權益方麵,深航、東航做得非常好。有的航司,例如川航,“可能這方麵稍微欠缺一點”。

由於“30號文”具有政策實行的緩衝期,不同航司的落實進度不一。孟莎所在的航司尚未全麵落實“誰投訴,誰舉證”原則。她認為,一旦這項原則真正落地,“對我們的變化肯定很大”。

製度與實際之間存在落差。民航局及航司都支持為被投訴人員建立申訴機製,但孟莎的經驗是,申訴成功,無非是個人的處罰取消,但會在領導那裏留下“問題人員”的印象。“他會覺得我問題處理能力不行,惹投訴,影響以後潛在的晉級。”

在製度不夠完善的情況下,一線的空乘人員需要承擔決策的代價。孟莎分享了一個例子:今年2月,新加坡航空的一架航班要從樟宜機場飛到上海浦東機場,在滑行起飛階段,一名女子要求違規使用洗手間,遭拒絕後大吵大鬧,新航中斷了起飛,將這名女子送回了航站樓。

“這在國內就是‘天塌了’。”孟莎說,國內航司不可能做出這樣果斷維護秩序、“得罪”旅客的決策。但這恰恰說明新航具有原則性,能夠嚴格履行安全製度。

“對我們一線空乘來說,這樣才是合理的。隻有管理層嚴格執行製度,我們才能嚴格執行。你自己搖擺不定,我們當然怕事了。”

《向風而行》劇照

在她看來,國內航司“慣旅客”有文化上的因素,“喜歡那種會變通的”。同樣遇到旅客要求在滑行階段使用洗手間,國內航司考慮到滑行回航站樓會影響正點到達、牽涉複雜的部門和成本,很有可能期待乘務員“變通”。但在國外的文化裏,規則邊界清晰,“再大吵大鬧,會被認為影響客艙秩序,你的情緒就不適合坐飛機”。

另一個大背景是國內航司嚴峻的經營環境。在過去的三年內,國航、東航及南航三大航司連續虧損,2023年總虧損達到約150億。據2025年航司半年報,國航上半年淨虧損18.06億元,南航淨虧損15.33億元,東航淨虧損14.41億元。國泰、春秋、吉祥航空等航司則實現盈利。

民航業內卷,導致航司不敢與旅客尤其是高卡旅客“硬剛”,一線空乘人員更加弱勢。“我們一直在順從。”孟莎說。

一線空乘是否“硬氣”,取決於身後航司給出的支持。

在張儷的印象裏,能夠“硬氣”的國內航司是少數,比如國航。“國航真的格局大,國航的乘務員還挺硬氣,因為後麵有公司撐腰,該怎麽樣(履職)就怎麽樣。”

03

“我們的核心身份是安全專員”

來自異性旅客的騷擾,是女性空乘人員所麵臨的隱性困境。在飛行過程裏,她們常常被索要聯係方式。張儷記得,領導還會勸她們,可以加了但不回,或者給個小號,“又不會少塊肉”。

遇到騷擾,隻能冷處理,也很難向航司尋求保護。“因為公司會覺得,這是你私下的交流,沒有辦法幹涉。總之沒有公對公的機製保護,領導隻會覺得你這個人處理能力差。”孟莎說。

Eitty則提到,她所在的航司明確過,支持空乘拒絕向旅客提供私人聯係方式。但實際上沒有更多的實質保護,在公司“稍微偏袒”高卡旅客的情況下,她們大多還是會提供——主動問起聯係方式的,也多是“兩艙”(頭等艙、商務艙)的旅客。Eitty身邊也有過同事因為長期遭受騷擾,而被迫離職。

“我們就像一個沒有人權的機器一樣。”孟莎覺得。遇到乘客偷拍自己,她要“好聲好氣”地先跟對方確認,對方是不是在拍自己。如果直接說“不要拍”,對方會懟過來,“誰拍你了,拍飛機”。

來自異性旅客的騷擾,是女性空乘人員所麵臨的隱性困境/《壯誌高飛》劇照

形成對比的是,她記得國外一些航司會直接在櫃台上貼出提示:乘務員也有自己的肖像權,請不要在沒有得到她們允許的情況下,對她們進行攝影攝像。

在和旅客交涉的過程裏,航司提供的是“最低限度”、確保乘務員履行基本安全職責的保障。例如,乘務員提醒旅客收起小桌板、係安全帶等等,如果旅客不配合,就可以叫安全員過來,使用記錄儀進行錄像。“這樣假如旅客投訴了,我可以還原當時的場景,我的態度並沒有不好。”

除此之外,在和旅客打交道的大部分場景裏,航司缺少對空乘人員清晰的保護規則。孟莎記得,國泰航空和一些國外的航司,會明確告知旅客,乘務員沒有幫他們安放行李的職責。

“如果有這樣明確的製度來保護我,遇到那個讓我搬行李的金卡用戶,我就可以直接告訴他,我放不了。哪怕你投訴我,也會被製度打回去。但沒有這個明確的規章,我也隻能不跟他硬剛。”

Eitty最想表達的是,社會大眾往往對空乘人員的角色有誤解,以為他們隻是飛機上的服務者。

“其實我們乘務員的核心身份是安全專員。但安全責任跟客艙服務有衝突,我感覺90%的精力都被服務的角色占據了。旅客因為餐食、行李這些服務問題抱怨,乘務員必須忍耐,但其實內心深處緊繃著安全的弦,非常緊繃。”

社會大眾往往對空乘人員的角色有誤解/《中國機長》劇照

根據民航局製定的《客艙運行管理》文件,民航客艙乘務員屬於機組成員,其主要職責是保證客艙安全,為旅客提供服務隻是乘務員附屬的工作,在滿足安全運行的條件下,可以為旅客提供適當的服務。

但實際上,乘務員們要耗費大量時間在情緒勞動上,更承擔著無邊界的服務要求。Eitty提到,不論個人生活中發生了什麽事情、身體多麽疲憊,隻要踏上飛機,她們必須戴上專業微笑的麵具。

“在一些旅客眼中,乘務員像是提供服務功能,而非一個有情感和尊嚴的人。有時候會覺得不被看見,不被尊重,隻是被要求不斷提供各種服務。”Eitty說。今年8月,Eitty從供職16年的航司離職,成為社媒上的“星座小蚊子”,做起全職占星師,頓覺鬆快了很多。

今年8月,Eitty告別了空乘職業生涯/受訪者供圖

孟莎告訴南風窗,航司的行政管理部門跟一線空乘部門,存在著“割裂”狀態。管理者往往並非一線出身,對空乘人員具有偏見。

“他們會下意識覺得這些人(空乘)像花瓶。各種投訴,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才惹出來的。如果這個月多了兩單投訴,他們不會覺得是製度上出了問題,導致旅客來‘薅行程’,而是來要求人——乘務員是不是最近懈怠了?要把投訴量壓一壓。”

《向風而行》劇照

張儷的感受是,飛機上笑臉相迎,“下來真是憋屈”,得抑鬱症的同行不少。但她話鋒一轉:真貼上抑鬱症的標簽,會跟飛行安全掛鉤,很多人也不願意跟公司說。

孟莎身邊有一些“00後”同事,因為忍受不了高壓環境而辭職。

3年前,張儷在體檢中查出了囊腫。按照航司的要求,必須做手術,否則在高空高壓環境下,有大出血的風險。但醫生提醒她,做手術可能造成生育上的損傷。她因此從航司離職。

她已經見過許多“忍氣吞聲”的同事。“把它當工作來做,忍了就忍了。忍不了,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