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網友曬賬單:家裏蹲每月隻花500元

網友曬賬單:家裏蹲每月隻花500元

文章來源: 穀雨數據 於 2025-08-29 03:10:3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啃老”曾經是個刺耳的詞,如今“全職兒女”“全職乖孫”這樣的稱呼淡化了負麵色彩。失業曾經等同於失敗和頹廢,如今,不上班成了年輕人口中“最好的醫美”。

越來越多單身青年選擇回到父母身邊,這種生活方式甚至成了網友羨慕的對象。

當下啃老真的越來越“合理化”了嗎?

1、上班倒貼錢父母,喊我回家“啃老”

一位小紅書網友被媽媽從外地召喚回家,理由是,上班花費太高,需要家裏供著。一張簡單的截圖引發一片共鳴,收到了2萬多點讚,5千多條評論。

圖源:小紅書網友焗菜

上班費錢、不上班省錢,這個搞笑又反直覺的結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況。

離開父母獨立工作生活意味著方方麵麵的成本,包括住房、飲食、通勤、衣服、人情往來等,這些花費可能超過很多年輕人的工資收入。在這種情況下,不上班而在家裏做“全職兒女”就顯得很有性價比了,正如網友評論所說,“上班養活周邊的快餐店、加油站、便利店、咖啡店,在家就多雙筷子”。

在一部分網友看來,上班是為了掙錢,是一種“高物欲”的狀態,而不上班是一種“滿足”“不需要”的狀態。這種心態在一些高讚評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上班真的特別需要安慰,天天咖啡奶茶甜點獎勵自己”。

“不上班以後內在很充實,不需要療愈”。

“上班一個月光吃都花4000,家裏蹲一個月隻花500”。

除了省錢,不上班還遠離了加班和職場矛盾,身心更健康,雖然表麵上不掙錢,但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有高讚評論寫道,癱在家裏混吃混喝,這種明目張膽的啃老是“虛假的啃老”;獨自在外打拚,還要買房買車,這種隱蔽但更花錢的啃老才是“真實的啃老”。

事實上,“父母供孩子上班”並非一句玩笑話,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根據財政部《202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決算表》和《中國統計年鑒》中的社保數據可算出,2023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約為每月6160元。麥可思研究院《2025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57.8%的2024屆本科畢業生起薪在6000元及以下。

這意味著,在很多家庭中,能領退休金的爸媽才是家裏的經濟支柱。

在網友評論中可以看到,父母們不僅分擔子女的房租房貸、生活費,有的還會給孩子準備工作餐、開車接送上下班,甚至在孩子加班後補貼加班費。

“供孩子上班”的父母們充分證明了“與其做社會的邊角料,不如做父母的一塊寶”,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條件。

有人在評論區表示,自己不是獨生子女,不僅一切靠自己拚搏,還要給家裏打錢。也有爸媽堅持認為,貼錢也得上班,因為長時間待在家裏人會廢掉。

2、長期與父母同住,有幸福更有無奈

長期與父母同住的“全職兒女”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剛畢業還未工作的“過渡型”,以00後為主;第二類是以80後、90後為主的“中年危機型”。

2024年發表的論文《高校畢業生“全職兒女”現象探究》調研了2022屆1573位在家待業的畢業生,還原出“過渡型全職兒女”的生活狀態。

他們在家最主要的任務是考公考編,大部分還會承擔做飯洗碗等家務勞動。這種情況下,有81%的父母支持子女短暫性成為“全職兒女”。

除了未就業的00後畢業生們,越來越多80後、90後們也在成為“全職兒女”。2023年發表於《中國青年研究》的論文指出,對於麵臨“一老一小”壓力的80後、90後群體來說,與父母共住“不用承擔或大幅降低個人生活成本,但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物質、身體、精神的壓力會逐步累積,在求職、婚育、健康方麵會產生互相疊加的“中年危機”。

在小紅書“全職兒女”相關話題下,我們可以看到年輕人長期與父母同住的真實體驗,其中既有收獲與滿足,也有煩惱和無奈。

有人因為回到原生家庭提升了生活質量,也有人不僅無法擺脫焦慮,還加劇了和父母的矛盾。“吃家裏、住家裏、花家裏,人在屋簷下,姿態不得不放低”“在家待時間越長越走不出去,常常陷入悲觀和自我懷疑”。

3、從被鄙視到被羨慕,啃老越來越“合理化”

無論是豆瓣“家裏蹲小聯盟”還是百度“啃老吧”,當“全職兒女”們在社交媒體上抱團取暖時,他們給啃老找到的“光明正大”的理由便是:啃老行為非常普遍。

如果把啃老的定義寬泛化,這點確實很難反駁。幫買房、幫帶孩子,幾乎已經成為中國父母的普遍“義務”。

騰訊房產2021年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父母資助是90後購房的最大資金來源。澎湃美數課分析近十年數據發現,爺爺奶奶是中國家庭帶娃的絕對主力,外公外婆作為主要照顧人的比例也在上升。

此外,啃老理由還有,“啃老省吃儉用,父母完全負擔得起”,或者“啃老不過是提前退休,幫家裏解決多餘的財富”。

“陪伴式啃老”也成為啃老的新形式。不少人認為啃老的同時也是在陪伴父母,恰恰是孝順的體現。2024年一篇基於對12個“全職兒女”家庭的社會學研究發現,“啃老”與養老、孝老其實並不完全矛盾,“父母給錢”與“子女盡孝”可以和諧共生。

說到底,在支持“啃老”的人看來,評判“啃老”合理與否的關鍵還是家庭的經濟條件,即子女的生活所需是否超出父母的承受能力。

對於父母經濟能力足以支撐的啃老行為,許多旁觀的年輕人在評論區留下了兩個字:羨慕,“羨慕有人托底的感覺”“我要有這個條件,也會選擇啃老”。

當然,批評這種行為的人也不在少數,“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更別指望對別人負責了”“隻是善於為失敗找借口的逃避族罷了”。

“全職兒女”是現代多元生活方式的體現,也是大環境下的特殊產物。它允許部分家庭在天倫之樂與事業成功之間做出權衡。然而,任何生活方式都不應以脫離社會、放棄自我價值追求為代價。

回到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可以作為年輕人的一種選擇,但不應是社會留給他們的唯一退路。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名妓林黛玉一生嫁19次 死時變幹屍 靠青樓姊妹辦後事
曾經轟動世界的七胞胎 如今28歲 各自開啟不同人生
成“重點獵物”?FBI警告:在美國講中文者小心
英王室媳婦歎"如人間煉獄" 談婚禮自嘲“穿得像條狗”
紐約深夜爆仇亞群毆:一群人狂喊“我討厭亞洲人”




24小時討論排行

解放軍發片:來吧!槍已上膛 劍已出鞘 時刻準備打勝仗
反擊日本,中國輿論掀“琉球地位未定論”
日官員抵北京,日媒:料重申"一中立場"不撤涉台發言
態度轉彎支持公開愛潑斯坦文件,特朗普:沒有什麽好隱瞞
中國海警在釣魚島周邊巡航,當局警告國民避免前往日本
轟炸瞬間畫麵曝!美軍擊毀運毒船3死,21起空襲已奪80命
高市早苗為什麽在日本會得到這麽高的支持率?
反差強烈 日動畫《鬼滅之刃》中國票房3天飆破3億
大家都在省!留學生“剩飯盲盒”硬撐生活 $40吃一周
關於中國稀土,美財長最新表態
李連傑回春之謎?他驚爆富豪從嬰兒提取幹細胞 曝售價
國會要查!買地緊鄰轟炸機基地 華裔夫婦曝光
為何突然改口?川普力促公開愛潑斯坦文件引猜測
成本15元卻賣4.7萬 美陸軍部長批軍火商坑自家人
中國夫婦買下美軍B-2轟炸機基地"第一排",眾議員要查
日本使館示警:在華日人注意安全 留意可疑人士靠近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網友曬賬單:家裏蹲每月隻花500元

穀雨數據 2025-08-29 03:10:30

“啃老”曾經是個刺耳的詞,如今“全職兒女”“全職乖孫”這樣的稱呼淡化了負麵色彩。失業曾經等同於失敗和頹廢,如今,不上班成了年輕人口中“最好的醫美”。

越來越多單身青年選擇回到父母身邊,這種生活方式甚至成了網友羨慕的對象。

當下啃老真的越來越“合理化”了嗎?

1、上班倒貼錢父母,喊我回家“啃老”

一位小紅書網友被媽媽從外地召喚回家,理由是,上班花費太高,需要家裏供著。一張簡單的截圖引發一片共鳴,收到了2萬多點讚,5千多條評論。

圖源:小紅書網友焗菜

上班費錢、不上班省錢,這個搞笑又反直覺的結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況。

離開父母獨立工作生活意味著方方麵麵的成本,包括住房、飲食、通勤、衣服、人情往來等,這些花費可能超過很多年輕人的工資收入。在這種情況下,不上班而在家裏做“全職兒女”就顯得很有性價比了,正如網友評論所說,“上班養活周邊的快餐店、加油站、便利店、咖啡店,在家就多雙筷子”。

在一部分網友看來,上班是為了掙錢,是一種“高物欲”的狀態,而不上班是一種“滿足”“不需要”的狀態。這種心態在一些高讚評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上班真的特別需要安慰,天天咖啡奶茶甜點獎勵自己”。

“不上班以後內在很充實,不需要療愈”。

“上班一個月光吃都花4000,家裏蹲一個月隻花500”。

除了省錢,不上班還遠離了加班和職場矛盾,身心更健康,雖然表麵上不掙錢,但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有高讚評論寫道,癱在家裏混吃混喝,這種明目張膽的啃老是“虛假的啃老”;獨自在外打拚,還要買房買車,這種隱蔽但更花錢的啃老才是“真實的啃老”。

事實上,“父母供孩子上班”並非一句玩笑話,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根據財政部《202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決算表》和《中國統計年鑒》中的社保數據可算出,2023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約為每月6160元。麥可思研究院《2025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57.8%的2024屆本科畢業生起薪在6000元及以下。

這意味著,在很多家庭中,能領退休金的爸媽才是家裏的經濟支柱。

在網友評論中可以看到,父母們不僅分擔子女的房租房貸、生活費,有的還會給孩子準備工作餐、開車接送上下班,甚至在孩子加班後補貼加班費。

“供孩子上班”的父母們充分證明了“與其做社會的邊角料,不如做父母的一塊寶”,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條件。

有人在評論區表示,自己不是獨生子女,不僅一切靠自己拚搏,還要給家裏打錢。也有爸媽堅持認為,貼錢也得上班,因為長時間待在家裏人會廢掉。

2、長期與父母同住,有幸福更有無奈

長期與父母同住的“全職兒女”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剛畢業還未工作的“過渡型”,以00後為主;第二類是以80後、90後為主的“中年危機型”。

2024年發表的論文《高校畢業生“全職兒女”現象探究》調研了2022屆1573位在家待業的畢業生,還原出“過渡型全職兒女”的生活狀態。

他們在家最主要的任務是考公考編,大部分還會承擔做飯洗碗等家務勞動。這種情況下,有81%的父母支持子女短暫性成為“全職兒女”。

除了未就業的00後畢業生們,越來越多80後、90後們也在成為“全職兒女”。2023年發表於《中國青年研究》的論文指出,對於麵臨“一老一小”壓力的80後、90後群體來說,與父母共住“不用承擔或大幅降低個人生活成本,但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物質、身體、精神的壓力會逐步累積,在求職、婚育、健康方麵會產生互相疊加的“中年危機”。

在小紅書“全職兒女”相關話題下,我們可以看到年輕人長期與父母同住的真實體驗,其中既有收獲與滿足,也有煩惱和無奈。

有人因為回到原生家庭提升了生活質量,也有人不僅無法擺脫焦慮,還加劇了和父母的矛盾。“吃家裏、住家裏、花家裏,人在屋簷下,姿態不得不放低”“在家待時間越長越走不出去,常常陷入悲觀和自我懷疑”。

3、從被鄙視到被羨慕,啃老越來越“合理化”

無論是豆瓣“家裏蹲小聯盟”還是百度“啃老吧”,當“全職兒女”們在社交媒體上抱團取暖時,他們給啃老找到的“光明正大”的理由便是:啃老行為非常普遍。

如果把啃老的定義寬泛化,這點確實很難反駁。幫買房、幫帶孩子,幾乎已經成為中國父母的普遍“義務”。

騰訊房產2021年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父母資助是90後購房的最大資金來源。澎湃美數課分析近十年數據發現,爺爺奶奶是中國家庭帶娃的絕對主力,外公外婆作為主要照顧人的比例也在上升。

此外,啃老理由還有,“啃老省吃儉用,父母完全負擔得起”,或者“啃老不過是提前退休,幫家裏解決多餘的財富”。

“陪伴式啃老”也成為啃老的新形式。不少人認為啃老的同時也是在陪伴父母,恰恰是孝順的體現。2024年一篇基於對12個“全職兒女”家庭的社會學研究發現,“啃老”與養老、孝老其實並不完全矛盾,“父母給錢”與“子女盡孝”可以和諧共生。

說到底,在支持“啃老”的人看來,評判“啃老”合理與否的關鍵還是家庭的經濟條件,即子女的生活所需是否超出父母的承受能力。

對於父母經濟能力足以支撐的啃老行為,許多旁觀的年輕人在評論區留下了兩個字:羨慕,“羨慕有人托底的感覺”“我要有這個條件,也會選擇啃老”。

當然,批評這種行為的人也不在少數,“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更別指望對別人負責了”“隻是善於為失敗找借口的逃避族罷了”。

“全職兒女”是現代多元生活方式的體現,也是大環境下的特殊產物。它允許部分家庭在天倫之樂與事業成功之間做出權衡。然而,任何生活方式都不應以脫離社會、放棄自我價值追求為代價。

回到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可以作為年輕人的一種選擇,但不應是社會留給他們的唯一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