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美國AI大模型遭遇瓶頸?華爾街日報:或是件好事

美國AI大模型遭遇瓶頸?華爾街日報:或是件好事

文章來源: 鳳凰網科技 於 2025-08-25 09:22:0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AI大模型遭遇瓶頸?華爾街日報:或是件好事

OpenAI最新大模型GPT-5反響平平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5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尖端AI大模型的進步正顯現出放緩跡象。不過,對於許多希望利用這項技術的企業來說,這並非壞事。

OpenAI在2022年底發布的ChatGPT引發了市場對AI的狂熱追捧,此後熱度一直不減。創業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陸續推出更先進的大語言模型,讓這股熱潮持續升溫,推動股價上漲,包括AI芯片巨頭英偉達在內的公司股價攀升至新高。

AI瓶頸來了?

但是,近三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這些模型的發展可能正在趨於停滯。

今年夏天,Meta推遲發布其旗艦AI模型的下一代版本Llama 4 Behemoth,因為工程師難以大幅提升其性能。

OpenAI最新大模型GPT-5的發布也遭遇延期,等到真正發布時其表現並未達到市場炒作的預期水平。平時充滿激情的OpenAI CEO薩姆· 奧特曼(Sam Altman)最近則更像一位AI現實主義者,他在一次媒體晚宴上表示,投資者對這項技術興奮過度。

好事

不過,如果頭部AI大模型的進步速度確實開始放緩,這對許多希望將AI融入日常工作流程的企業來說,並不是大問題,甚至可能是件受歡迎的事。

生成式AI在商業應用中已經展現出強大性能和實用性,例如,用於總結大量文本,幫助員工編程和撰寫郵件。其他一些在大語言模型爆發之前就已存在的、更為日常的AI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實用,例如處理發票,或提供車隊管理建議等任務。

然而,大多數企業在現有形式的AI應用上隻是剛剛觸及表麵,更不用說未來可能大幅升級的AI了。

AI發展速度放緩擔憂引發科技股拋售

AI發展速度放緩擔憂引發科技股拋售

雖然有些企業已經迅速部署了AI,但更多企業進展緩慢。企業技術負責人擔心敏感數據可能通過聊天機器人泄露,同時對於將涉及財務、員工和客戶的關鍵決策交給AI持謹慎態度。

目前,即便是最先進的AI模型也會偶爾產生“幻覺”,生成錯誤信息,這進一步加大了企業與AI之間的信任鴻溝。

企業部署的難點

麻省理工學院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企業對OpenAI和微軟的現成生成式AI工具已經大體感到滿意,但當涉及到開發定製化AI軟件以優化業務流程,也就是通常被認為最可能帶來實際商業回報的項目時,試點項目的失敗率高達95%。

研究作者指出,企業AI用戶“對定製化或廠商推銷的AI工具普遍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些工具不可靠、過度設計或與實際工作流程不匹配”。

即便最先進的AI模型開發者遇到瓶頸,AI本身也不會停滯:人們會尋找新方法改進它,而這些方法最終很可能奏效。看似矛盾的是,AI發展放緩的印象反而可能讓企業更有信心投入時間和資金,因為AI的發展更容易預測,不再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技術。

顯然,企業界確實需要更多時間來摸索,將大語言模型改造為可用於日常任務的工具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

麥肯錫公司AI部門高級研究員邁克爾·崔(Michael Chui)表示:“如果我想加快創新步伐,降低庫存安全儲備,或者改善與數百萬消費者的互動方式,僅靠‘給少量員工配發AI工具是遠遠不夠的’。所有這些改變都非常困難。”

邁克爾·崔指出,這種困難既是棘手的管理挑戰,也是技術問題,因此企業全麵采用AI將是一個跨越數十年的長期過程。

互聯網就是例子

這種情況並非完全出乎意料。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商業模式,但其普及速度遠遠慢於上世紀90年代狂熱推廣者的預測。皮尤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美國家庭寬帶滲透率從2000年的近乎零增長到超過60%成年人使用,用了整整十年時間。

AI熱潮在許多方麵有所不同,但可能會遵循類似的軌跡:先是一陣狂熱,然後隨著AI逐漸滲透到社會和商業領域而進入平台期,而真正的成效往往要數年後才能顯現。

短期來看,市場對AI發展速度可能不及預期的認知已引發科技股震蕩。英偉達、微軟、亞馬遜、Meta等AI領軍企業上周遭遇拋售,直至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暗示降息才在上周五引發反彈。

科技巨頭再投資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AI模型性能提升愈發困難反而可能延長某些企業的繁榮期,尤其是像英偉達這樣的“淘金工具”製造商。奧特曼、Meta CEO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大型AI投資者很可能投入更多資金以突破當前技術瓶頸。

奧特曼近期提出,解決OpenAI近期發展困境的方案是向AI芯片領域追加數萬億美元投資。即便隻是將AI模型適配到實際商業場景中,也需要持續增長的算力支持。

有理由相信,若AI創新速度趨於平緩,當前AI熱潮中的最大受益者或許難以維持其爆炸式增長態勢。

但值得關注的是,從AI中獲益的不僅是科技巨頭,所有正在布局AI技術的企業終將獲得回報,隻是可能需要更長的等待期。(作者/簫雨)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戀童癖被判死刑"處決前自殺",美檢察官:幫納稅人省錢
烏克蘭使用國產武器襲俄,“不再與美國討論”
恒大爆雷近五年後被香港股市摘牌,中國樓市跌到底了嗎
烏中立換安全?俄外長再拋條件,轟歐洲領袖:根本不想要和平
主人遺忘一年未投喂!鱷龜瘦成骷髏 畫麵曝光




24小時討論排行

非法移民印裔卡車司機在美釀3死 220萬人請願求情
川普終於出手!一紙命令 從根源上鏟除“零元購”
川普派兵涉種族歧視?遭痛批“專挑非裔市長下手”
川普暗示:未來幾天或將美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
華人媽帶娃插隊 喊“沒有中國就沒有你們國家”引爭議
外交事務:中國模式 並不是美國議員說的“隻會偷”
蘋果華人工程師謊稱回國照顧父母 卻跳槽並拷走機密文件!
魯迅的煩惱:最近吃飽了撐的人太多了
關稅戰總體檢:塵埃落定,川普大獲全勝
李在明坦承親中!強調「無法斷絕關係」,韓網怒
川普讓“美國變得像中國”?為什麽說無法做到
俄導彈擊中在烏美國工廠 萬斯:讓我憤怒的是拜登
紐約時報:中共如何影響紐約的各級選舉
加拿大不排除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可能性
普丁下周訪中4天!會晤習近平出席北京閱兵
走私芬太尼原料?中企女高管在美國獲刑15年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國AI大模型遭遇瓶頸?華爾街日報:或是件好事

鳳凰網科技 2025-08-25 09:22:05



美國AI大模型遭遇瓶頸?華爾街日報:或是件好事

OpenAI最新大模型GPT-5反響平平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5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尖端AI大模型的進步正顯現出放緩跡象。不過,對於許多希望利用這項技術的企業來說,這並非壞事。

OpenAI在2022年底發布的ChatGPT引發了市場對AI的狂熱追捧,此後熱度一直不減。創業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陸續推出更先進的大語言模型,讓這股熱潮持續升溫,推動股價上漲,包括AI芯片巨頭英偉達在內的公司股價攀升至新高。

AI瓶頸來了?

但是,近三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這些模型的發展可能正在趨於停滯。

今年夏天,Meta推遲發布其旗艦AI模型的下一代版本Llama 4 Behemoth,因為工程師難以大幅提升其性能。

OpenAI最新大模型GPT-5的發布也遭遇延期,等到真正發布時其表現並未達到市場炒作的預期水平。平時充滿激情的OpenAI CEO薩姆· 奧特曼(Sam Altman)最近則更像一位AI現實主義者,他在一次媒體晚宴上表示,投資者對這項技術興奮過度。

好事

不過,如果頭部AI大模型的進步速度確實開始放緩,這對許多希望將AI融入日常工作流程的企業來說,並不是大問題,甚至可能是件受歡迎的事。

生成式AI在商業應用中已經展現出強大性能和實用性,例如,用於總結大量文本,幫助員工編程和撰寫郵件。其他一些在大語言模型爆發之前就已存在的、更為日常的AI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實用,例如處理發票,或提供車隊管理建議等任務。

然而,大多數企業在現有形式的AI應用上隻是剛剛觸及表麵,更不用說未來可能大幅升級的AI了。

AI發展速度放緩擔憂引發科技股拋售

AI發展速度放緩擔憂引發科技股拋售

雖然有些企業已經迅速部署了AI,但更多企業進展緩慢。企業技術負責人擔心敏感數據可能通過聊天機器人泄露,同時對於將涉及財務、員工和客戶的關鍵決策交給AI持謹慎態度。

目前,即便是最先進的AI模型也會偶爾產生“幻覺”,生成錯誤信息,這進一步加大了企業與AI之間的信任鴻溝。

企業部署的難點

麻省理工學院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企業對OpenAI和微軟的現成生成式AI工具已經大體感到滿意,但當涉及到開發定製化AI軟件以優化業務流程,也就是通常被認為最可能帶來實際商業回報的項目時,試點項目的失敗率高達95%。

研究作者指出,企業AI用戶“對定製化或廠商推銷的AI工具普遍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些工具不可靠、過度設計或與實際工作流程不匹配”。

即便最先進的AI模型開發者遇到瓶頸,AI本身也不會停滯:人們會尋找新方法改進它,而這些方法最終很可能奏效。看似矛盾的是,AI發展放緩的印象反而可能讓企業更有信心投入時間和資金,因為AI的發展更容易預測,不再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技術。

顯然,企業界確實需要更多時間來摸索,將大語言模型改造為可用於日常任務的工具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

麥肯錫公司AI部門高級研究員邁克爾·崔(Michael Chui)表示:“如果我想加快創新步伐,降低庫存安全儲備,或者改善與數百萬消費者的互動方式,僅靠‘給少量員工配發AI工具是遠遠不夠的’。所有這些改變都非常困難。”

邁克爾·崔指出,這種困難既是棘手的管理挑戰,也是技術問題,因此企業全麵采用AI將是一個跨越數十年的長期過程。

互聯網就是例子

這種情況並非完全出乎意料。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商業模式,但其普及速度遠遠慢於上世紀90年代狂熱推廣者的預測。皮尤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美國家庭寬帶滲透率從2000年的近乎零增長到超過60%成年人使用,用了整整十年時間。

AI熱潮在許多方麵有所不同,但可能會遵循類似的軌跡:先是一陣狂熱,然後隨著AI逐漸滲透到社會和商業領域而進入平台期,而真正的成效往往要數年後才能顯現。

短期來看,市場對AI發展速度可能不及預期的認知已引發科技股震蕩。英偉達、微軟、亞馬遜、Meta等AI領軍企業上周遭遇拋售,直至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暗示降息才在上周五引發反彈。

科技巨頭再投資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AI模型性能提升愈發困難反而可能延長某些企業的繁榮期,尤其是像英偉達這樣的“淘金工具”製造商。奧特曼、Meta CEO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大型AI投資者很可能投入更多資金以突破當前技術瓶頸。

奧特曼近期提出,解決OpenAI近期發展困境的方案是向AI芯片領域追加數萬億美元投資。即便隻是將AI模型適配到實際商業場景中,也需要持續增長的算力支持。

有理由相信,若AI創新速度趨於平緩,當前AI熱潮中的最大受益者或許難以維持其爆炸式增長態勢。

但值得關注的是,從AI中獲益的不僅是科技巨頭,所有正在布局AI技術的企業終將獲得回報,隻是可能需要更長的等待期。(作者/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