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團的債務危機自2021年爆發以來,已形成橫跨房地產、建築、建材、金融等多領域的連鎖反應。
根據公開信息梳理,至少有超過20家知名企業因恒大直接或間接拖累陷入破產重整、債務違約或經營困境,涉及金額超千億元。
在被牽連的企業中,不乏有許家印的多位好兄弟,其中包括易居創始人周忻、金螳螂創始人朱興良、香港大佬劉鑾雄。
而被“坑”得最慘的無疑是下麵這三位。
1、限製消費令下的“世界銅王”
據說王文銀是個一個特別摳門的人。
他有一輛勞斯萊斯,但隻是用來接送貴賓,自己不坐。他最常用的那輛寶馬740,還是別人用過很久的舊車。
但現在,這位曾掌控“10萬億銅礦”的富豪,他的名字密集出現在法院公告欄。根據天眼查顯示,他背負超過 70
條被執行記錄,累計債務超 220 億元,限製消費令達 42 條。
而這一切的起點,是七年前他對許家印那句“卓越且偉大”的盛讚。
王文銀是唯一在恒大總部擁有獨立辦公室的外部人士,其辦公室規格與許家印完全一致,足見雙方信任程度。
2017年秋的深圳,許家印將恒大總部37樓一間與自己規格相同的辦公室鑰匙,交給王文銀。
彼時,剛以50億元入股恒大的“銅王”即興揮毫:“許帝血脈,家國情懷;印象中國,卓爾不凡”——藏頭“許家印卓越且偉大”。
出生於1968年3月的王文銀,是安徽安慶人。他以銅礦和銅加工業務發家致富,一度擁有千億資產,有著“世界銅王”之稱。
這種私交促使正威在恒大暴雷後仍堅持“不抽貸、不壓價”,甚至將部分債權轉為股權。
此後三年,正威集團向恒大係輸血超900億元,包括2020年恒大危機前夜追加的863億戰投,這筆資金相當於正威當年淨利潤的30倍。
2021年恒大債務危機爆發,正威的“銅業帝國”瞬間漏風。
到了2023年9月,正威集團的財務問題爆發,王文銀因子公司拖欠工程款被限製高消費,標誌著正威集團的危機全麵爆發。
緊接著,正威集團的股權被凍結,部分資產開始被拍賣,但由於債務過多,拍賣時沒有人競標,這讓正威集團的資金鏈進一步惡化,無法維持正常的運營。
當年10月,王文銀卸任深圳正威董事長,由孫學勇接任,此舉被解讀為“隔離風險”。正威官網已刪除與恒大相關的合作案例,雙方業務往來基本終止。但正威仍持有恒大1.18%股權,且部分質押資產尚未解押,潛在損失可能超百億元。
2025年2月,“正威新材”證券簡稱變回“九鼎新材”,王文銀持股比例從53%驟降至12.27%,創始人顧清波重掌控製權。
在深圳前海正威總部,玻璃幕牆依然反射著金光,但會議室裏需要接待催債的銀行代表——貴陽銀行剛贏得一筆15億元的合同糾紛判決。
2、被148萬壓垮的百億帝國
深圳,從來不缺少那些懷揣夢想的年輕人。
上世紀80年代,一位來自廣東汕尾市陸河縣的年輕人,踏上了深圳這片被譽為“創業者天堂”土地,開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創業之路。
這位年輕人叫葉遠西,下海經商創辦了深圳廣田集團,在90年代進入了建築裝飾行業。
2007年,葉遠西迎來人生重要轉折。
當年,廣田集團與恒大地產開始業務合作,且合作第一年恒大即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戶。
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在廣田集團上市後不久,為更深度綁定恒大,葉遠西與恒大地產簽署了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約定“恒大地產每年安排約35億元的裝修施工任務給公司,並逐年增加約10億元左右的施工任務。”
而作為交換,廣田集團承諾“就承包的室內外裝飾裝修項目的設計和施工價格給予恒大地產最大的優惠,作為雙方簽訂具體項目施工或設計合同的依據。”
三年的合作雙方都非常滿意,2013年11月,廣田集團與恒大續簽《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的合作依舊。
在很長一段時間,恒大地產都是廣田的第一大客戶,葉遠西也投桃報李斥資50億元,成為了恒大地產的第一批戰略投資者。
2017年3月,在恒大集團舉辦的戰略合作夥伴高層峰會上,廣田集團獲得了恒大集團授予的最高等級獎項“卓越獎”。
當時,葉遠西就坐在許家印旁邊。許家印感慨,恒大集團10年的快速成長,廣田控股是最直接的見證人和最緊密的戰略合作夥伴,雙方的合作範圍從單一的建築裝飾業務,延伸到產業投資、金融服務和資本運作等廣泛領域,廣田控股從恒大地產的供應商與合作夥伴,發展成為股東。
葉遠西也表示,兩家公司從未因工程質量、工期、結算紅過臉、吵過架,非常難得。
但2020年恒大債務危機爆發,廣田集團瞬間墜落。截至2021年末,其對恒大應收款高達102.16億元,相當於公司淨資產的19倍。
從2020年開始,廣田集團連續3年虧損,負債近160億元,引發400餘宗訴訟、仲裁、執行案件,企業瀕臨退市、破產。
2022年5月30日,一份來自深圳風銘順金屬製品公司的《重整申請通知書》,送至廣田集團總部。
這家曾位列行業百強第二的上市公司,因拖欠153.8萬元貨款中的148萬元無力償還,被債權人推向破產重整深淵。
次日開盤,廣田股價暴跌9.87%,市值僅剩30.9億元——較2015年高點蒸發近90%。
經過漫長而痛苦的債權談判,2023年12月23日,深圳中院一紙裁定書為廣田續命。
特區建工集團聯合四大AMC機構注資14.14億元,通過“現金清償+債轉股”化解108億元債務。重組的核心手術是剝離毒資產:88.7億元恒大應收款及虧損子公司被清零,僅保留紅嶺北建工數智大廈等優質資產。
2024年6月,這家年營收曾達144億元的建築裝飾巨頭,在破產重整的斷崖邊被深圳國資拉回,代價是創始人葉遠西持股比例從30%驟降至5.12%,徹底喪失控製權。
3、一杯價值200億的“交杯酒”
2017年9月20日,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攜眾高管到訪蘇寧集團總部。
根據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周忻發布的微信朋友圈照片,當晚許家印與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喝了交杯酒。
11月6日,恒大發布公告稱,中國恒大附屬子公司凱隆置業及恒大地產完成了第三輪增資協議,第三輪投資者將以增資前3651.9億元的定價向恒大地產增資600億元。
在本輪增資中,蘇寧控股集團旗下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南京潤恒將出資200億元,取得恒大增資完成後約4.7%的股權。
這筆交易讓蘇寧成為恒大第三輪融資中最大的投資方,也為後來的危機埋下伏筆。
當時蘇寧正處於多元化擴張期,2012-2020年間對外投資達780億元,但多數項目未能形成協同效應,恒大這筆投資更被寄予打通“地產+零售”生態的厚望。
事實上,在許家印與張近東正式碰麵交杯的41天前,恒大人壽成為了徐州蘇寧置業與鎮江蘇寧置業的股東。其中,鎮江蘇寧置業的注冊資本也隨著恒大人壽的入股由11.4億元變更為21.92億元。
2021年9月,恒大財富暴雷引發連鎖反應。
當月,蘇寧易購宣布42億元“16蘇寧02”債券延期兌付,這紙公告揭開了資金鏈危機的序幕。年終財報顯示,蘇寧易購當年淨虧損高達432億元,資產負債率飆升至82%。
更致命的是,對恒大的200億元戰略投資因重組失敗被迫債轉股,這筆資金本可緩解蘇寧的流動性壓力,卻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阿裏係與江蘇國資的緊急88億注資雖暫穩局麵,但張近東不得不讓出董事長職位,結束了對蘇寧長達28年的絕對掌控。
如今,張近東已失去對蘇寧易購的絕對控製權,其持股比例從巔峰時的30%以上縮水至1.4%,曾經的"零售之王"淪為資本市場的旁觀者。
複盤這場豪賭,200億元投資損失僅是顯性成本。
因流動性枯竭,蘇寧被迫變賣門店、PPTV、阿裏股票等優質資產回血,核心業務持續萎縮。2022年蘇寧易購再度計提70.84億元資產減值,兩年累計虧損超590億元。
現在,ST易購股價停留在1.92元,總市值177.88億元,較2015年峰值蒸發超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