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通知:為響應快遞行業‘反內卷式’競爭,回歸理性發展,公司決定自2025年8月5日淩晨起調整各收費標準,充單前請詢價確認,所有庫存一律按新價格折算。”
近日,這樣的漲價通知密集出現在廣東各快遞網點加盟商的朋友圈中。
集體發布漲價通知背後,快遞業正在掀起一場反內卷變革。而作為快遞“產糧區”(業務量大、以發件為主的區域),浙江義烏、廣東已有所行動。
7月,快遞重鎮義烏打響漲價槍聲。義烏市郵政管理局召開會議,明確要求將快遞單票價格下限上調0.1元至1.2元,反對“內卷式”競爭。
另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自8月4日起,廣東省快遞底價整體上調0.4元/票,各家均不得低於1.4元成本價攬收,否則將麵臨處罰。時代財經獲悉,多家頭部快遞企業反饋,8月廣東省快遞服務價格確實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調。
“這一次比以往都聲勢浩大,看來是來真的了。”快遞加盟商龐亮感慨。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產糧區”掀起漲價潮,加盟商稱“盼望已久”
浙江義烏是這一輪快遞漲價潮中率先響應的地區。
義烏,這座戶籍人口不足百萬的浙江小城,既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更串聯起電商與物流網絡核心。2024年,義烏市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26.3億件,比上年增長8.1%。
龐大的快遞量之下,義烏成為快遞業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數次行業價格戰的核心戰場。
7月8日,國家郵政局黨組召開會議,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完善郵政快遞領域市場製度規則,旗幟鮮明反對“內卷式”競爭。一名義烏通達係快遞網點人員稱,自7月下旬,不止其所在的快遞品牌,片區內所有快遞網點都在上調成本價,發貨價普遍上漲2至3毛。
隨後,另一快遞大省廣東也傳來風聲。“(對漲價)盼望已久”,加盟商龐亮回憶道,自己在8月5日接到所在快遞企業省區人員的通知,要求從即日起執行漲價,“比較突然,基本上各家都很快調整價格了。”
據了解,目前以通達係為主的各大快遞品牌相繼落實相關政策,漲價主要針對的是特價電商件,尤其是300克以內的輕克重包裹。
另據時代財經從某快遞企業獲悉,此輪漲價幅度由快遞企業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與用戶協商後自主確定,具體價格因用戶寄件量、運輸方式、運輸距離、時效要求等因素而異。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電商商家,可以說是快遞漲價鏈條上最快感知的群體。
多位廣東電商商家反映,此輪漲價幅度大多在0.2-0.5元之間,如果是克重更大的快遞件,漲幅或超過1元。
“小件貨物漲了3毛,0.5到3kg漲了5毛”“中通漲了4毛,申通漲了4毛5”“潮汕地區已經漲一個星期了,漲了2毛”,電商商家們在社交平台上、同行交流群裏分享各地快遞漲價動態。
廣東某三線城市的電商商家張亮觀望了幾天,才確信此輪快遞漲價的執行力度。“(和網點)沒得談,已經按新價格執行一周了,之前充的單也已經補差價了。”
另據時代財經獲悉,此輪快遞價格調整還配套了相應的規範及懲罰機製,以防止各快遞企業通過擅自降價、低價促銷等方式爭搶客戶。
一位廣州通達係加盟商就反映,近期若想更換合作的快遞品牌,將包裹訂單轉移至其他品牌網點的話,操作起來並不順暢。“有個客戶原本打算把快遞業務轉給另一家品牌,但對方表示,若包裹份額變動過大被上級查到,不僅會被要求撤單,還可能麵臨數萬元罰款。”
眼下,商家們麵臨物流成本短期上漲的壓力,尤其是發貨量大的電商客戶感受更為明顯。深圳一位電商商家就透露,自己日均發貨量達上萬單,近期合作的快遞網點發貨價每單漲了幾毛錢,按此估算,一個月僅運費就比之前多支出十幾萬元。
低價擠壓末端生存,這輪反內卷能否起效?
於快遞業而言,如今到了一個關鍵的分岔路口。
今年上半年,快遞行業競爭持續加劇,尤其是電商件占比極高的加盟製企業深陷“低價搶量”的惡性循環。據招商證券7月份統計的數據,2025年1-5月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0.1%至788億件,但單價同比下降8.2%至7.5元,行業呈現“量增價跌”特征。
具體到各家頭部快遞企業,今年上半年,各家快遞企業的單票收入整體呈現波動下降。今年6月,順豐、申通、韻達、圓通當月的票均收入分別為13.67元、1.99元、1.91元、2.10元,同比分別下降13.32%、1.0%、4.5%、6.69%。
傳導至鏈條末端,加盟商及一線快遞員生存處境愈發艱難。
近年來,因行業過度依賴降低價格來爭奪市場份額,嚴重擠壓基層網點利潤空間,導致網點生存壓力巨大、一線從業人員收入偏低,最終造成快遞服務質量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下降。“當生存出現問題,就不可能做好服務。”龐亮感慨。

圖片來源:福建省快遞協會
7月30日,福建省快遞行業協會發布的公開信中便指出,2025年全省上半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11.41%,但單價同比下降4.5%,部分區域甚至出現“8毛發全國”的極端低價,末端網點單票毛利低於0.1元的情況令人憂心。
不過,此前快遞業並非沒有過漲價行為,如2021年義烏曾推動快遞價格上調,2023年廣東個別區域嚐試提價。但礙於總部考核、同行未同步跟進、客戶流失等多重因素均不了了之,未形成全國性、全行業統一且持續的漲價態勢。
雙壹谘詢公司總經理、快遞行業專家龔福照對時代財經分析稱,此輪反內卷行動由中央定調,符合國家各行各業反內卷的大政方針;其次,由地方郵政管理局牽頭進行強監管,且定價有依據,例如廣東提出不得低於1.4元成本價這一錨定基準線。
龔福照透露,此輪廣東調價中1.4元是硬性的最低要求,不過各快遞企業之間略有差異,例如中通、圓通價格會比其他通達係的價格略高,以此維持市場占有率的平衡。
不可否認的是,快遞行業的價格戰已持續多年並形成競爭慣性,尤其上遊的電商市場對價格敏感度高,此輪漲價在短期內難免遭遇短期阻力。
據時代財經從加盟商、資深業內人士處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大電商商家為緩解上漲的物流成本壓力,將倉庫及快遞業務轉移至價格較低的地區。
如一位東莞手機殼商家,便選擇在安徽六安設倉,因當地快遞整體價格約1.2元,比當前廣東執行調價後的基準線1.4元更低。“這些企業無需整體搬家,辦公室人員、直播和售賣人員仍在廣東,隻需將生產好的貨物發整車運至設倉地區即可。”一業內人士透露。
這也真實地反映出,快遞推行“反內卷”需要電商平台、商家、快遞企業和消費者多方共同發力。
以電商環節為例,一不願具名的快遞企業指出,電商商家應跳出“低價走量”的路徑依賴,但與此同時,電商平台需優化規則設計,摒棄以價格為唯一核心的商品排序與推薦算法。
商家張亮便直言,擺在他麵前的選擇十分有限:一是自己消化成本,可原本每單的利潤空間已非常薄弱;二是適當提高商品售價,比如把9.9元的商品漲到10.5元來覆蓋物流提高成本,但平台的比價機製又讓他犯難,“隻要往上提幾毛錢,銷量立馬就會下滑。”
在業內看來,這是快遞行業從低價惡性競爭回歸正常價格的必經之路。龔福照指出,“這一輪漲價有望成為快遞業回歸理性的關鍵節點。”據其了解,已有其他省市郵政局在根據當地市場製定基準,推進相關工作。而近日,北京、寶雞等省市快遞協會已相繼號召反內卷。
而對於許多像龐亮這樣的快遞從業者而言,這場快遞提價對他們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客戶流失也隻能頂住壓力。目前提價已經推行快十天了,最後的結果如何,就看所有快遞品牌會不會認同(漲價)這件事,能否共同維護好秩序。”龐亮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