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文科生轉行AI界:有人年薪翻幾倍到40萬,有人開始的契機是好玩

文科生轉行AI界:有人年薪翻幾倍到40萬,有人開始的契機是好玩

文章來源: 九派新聞 於 2025-08-03 03:11:1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文科生這一群體被外界賦予了很多“刻板形象”——缺乏邏輯思維和數理基礎、感性有餘但理性不足、技術絕緣體、社會的萬金油,“粉領月薪3000”的名聲在外,在低薪賽道一騎絕塵。

社會對文理分科有著近乎機械的劃分,學科壁壘的認知固化令人們與自己的專業身份緊緊相綁。或許不會有人想到,這群文科生中正湧現出一批“破壁者”,他們打破技術的屏障,闖入被新時代寄予厚望、代表著尖端技術的AI領域。

AI產品經理朱榮是學日語出身的,她想在大城市紮根,AI領域給她帶來了40萬元的年薪。做AI智能體搭建的點點本碩讀翻譯專業,AI曾是她的工作好搭檔,但因總要對這位搭檔重複同樣的指令,她決定自己動手,塑造更適合自己的搭檔。哲學係大三在讀的Sofia擁有一家自己的AI視頻工作室,小小年紀就年入20萬元,AI最初是她的玩伴,玩著玩著她發現了生財之道,AI就成為被她低成本雇傭的人力資源。

她們跨入AI行業的原因五花八門,AI對她們每個人的意義也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她們在起步時期都遇到了一樣的困境:對技術的恐懼。為了克服恐懼,三位都交上了相似的答卷。

Sofia說:“AI是一個很新的東西,它把所有人都拉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AI這場生產力革命的“高端局”集結了各路人馬,他們都在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技術的發展正在降低技術本身的門檻,這無疑是文科生的好風口。

以下是她們的自述。

【1】跨行後,年薪從12萬元變成40萬元+

朱榮 27歲AI產品經理

我是純文科出身,本碩學的都是日語專業,畢業後進了一家互聯網大廠做AI產品經理,現在已經工作三年了。

朱榮。圖/受訪者提供

我實習期間探索過很多不同領域,體製內的老師、翻譯、編輯等等都嚐試過,體製外也做過海外銷售、產品運營、產品經理。

促使我下定決心選擇AI行業的原因其實有些現實。我出身於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但又很想靠自己在大城市紮根,如果我去做日語專業相關的工作,薪資大概就6000元到10000元一個月,這完全不足以支撐我理想的生活,所以我必須找其他的高薪工作。而AI是時下熱門的產業,AI產品經理也已經算是非技術領域的天花板了,順其自然我就選擇了這份工作。目前我的年薪能達到40萬元以上,這比我本專業內的工作薪資要翻幾倍了。

我是跨行來的,起步還挺困難的,求職初期我遭受了很多市場偏見,有些麵試官覺得我是文科生,擔心我的思維能力跟不上,後來我在簡曆裏特別強調了自己具備數據分析的經驗,附上相關案例,處境才好起來。

求職的困境還隻是下酒菜,入行之後才是真的難,剛開始要惡補很多課程,看很多專業書、行業報告。可能文科生天然會對技術有種抵觸,覺得技術這東西高不可攀,心理上給自己預設困難,我當初真的是硬著頭皮在學。不過後來我發現,AI一旦應用起來很容易給自己正反饋,我因此更樂於嚐試,抵觸心理就消減了。

AI產品經理算是AI領域內技術門檻較低的,但也要求你有技術基礎,你要了解現在技術的邊界在哪,基本的技術概念、原理都是要懂的。AI領域的技術發展特別快,技術的更替會推著從業者走,所以我從入行就一直在學習,現在每天還是會花半小時來瀏覽行業動態。相對來說,文科生在技術上就是不占優勢,但我們的審美和感知能力會更強。AI發展到現階段,如何讓它更好地服務人類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我作為文科生其實更清楚如何讓AI滿足我的需求,也更懂怎麽讓它迎合人的審美和期待。我們有我們的優勢區間,所以別急於自我否定。

時至今日,我都不覺得當年選擇進入AI行業是在賭,我非常想留在一線城市,強烈的欲望讓我不得不做這個決定,況且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豪賭,不論我做任何選擇,都要在選擇後不斷努力,去提高自己贏的概率。

對於“文科生”這個標簽,我也不覺得是壞事,我找工作的時候就是通過這個標簽來了解自己所處的大環境,然後再做權衡利弊的選擇。而且標簽是人們對當下的定位,又不是對未來的限製。

【2】AI為文科生送來新飯碗,感知力就是我們的優勢

點點 29歲 AI智能體搭建

我本碩都是學翻譯的,畢業之後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翻譯和英語培訓,從去年開始嚐試開發AI工具,通過搭建AI智能體為團隊提效。

開發AI智能體之前,我有一年多都在用AI輔助工作,這期間我重複地發給AI相同的指令,專業術語也要反複喂給它,我覺得太麻煩了,就思考怎麽能一勞永逸。機緣巧合下,我接觸到一個AI智能體搭建平台,便嚐試把常用指令打包塞在一個BOAT裏麵,這次試驗的成功讓我嚐到了甜頭,那之後就開始研究AI工具的開發。

我不是裸辭去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而是在原有崗位上做延伸出的AI項目,所以我的薪資和職級其實沒有變化,但職業競爭力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領導也對我比較重視。因為是在職員工,所以我要在不耽誤工作的前提下學習,邊做邊學就更有性價比。不管怎樣,我就直接上手去做,碰到複雜功能或者代碼處理不好的情況,我再現學現用,這樣掌握起來會比較快。

我現在的工作像是半個AI產品經理加半個AI工程師,技術上有一定難度,但對算法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還是找準產品的感覺,按照邏輯把資源整合在一起去解決問題。可盡管如此,初學時還是很煎熬,那時候我連輸入和輸出是什麽都不知道,對代碼和技術邏輯的恐懼很強烈。為了克服這一難題,我隻能盡量把複雜需求拆解成多個小問題,然後一個個慢慢突破,摸爬滾打出自己的一套解決思路。

那個過程非常艱難,不過我沒想過放棄,畢竟我本來就不是要成為最厲害的程序員,我的價值在於解決問題,技術不是我的核心競爭力,讀懂用戶需求才是。AI沒有搶文科生飯碗,它反而是送來了新飯碗,它把我們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讓我們去做更有創意、更需要同理心的事情,比如說與人溝通、理解用戶,我們所具備的能力在這個時代依舊稀缺。

以前文轉理比較難的是數學和編程,但現在AI能幫你編程,技術的門檻在不斷降低,反過來說,一個純理工背景的人想要培養非常優秀的審美、共情、溝通能力,難道會是件簡單的事嗎?不要被“文科生”這幾個字綁住,它不是你的包袱,而是你過去漫長歲月中的積累,它讓你擁有了強大的感知力,而這份力量也會幫助你在新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覺得不要把進入AI領域當作很宏大的敘事,總想著我要轉型,我要如何如何,最開始的契機可能就是覺得好玩,想解決一個小問題,於是就動手去做了。如果你是學某一個領域的,就可以把AI跟你所學的專業結合一下,去探索“AI+某某”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機會自然而然就會找上來。

【3】轉碼不是文科生唯一的出路,AI讓創業變成了低成本高回報的事

Sofia 20歲 AI視頻工作室創始人

我今年大三,目前處在為期一年的gap中,專業修讀的是哲學,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家AI視頻工作室,未來打算向AI遊戲領域轉型。

Sofia。圖/受訪者提供

在我的認知裏,AI是一個很新的東西,它把所有人都拉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逐漸打破了傳統的技術壁壘。因為我是學哲學的,經常接觸不同的世界觀,那種開放且包容的思想會讓我把技術壁壘看得更輕,那麽跨界做AI也就沒什麽稀奇的。

大一下學期,我關注到了AI生圖,它讓我意識到畫畫以及影視創作正在變成用自然語言就可以實現的事情。我平時熱愛攝影,所以就覺得這東西可以玩一下,結果玩著玩著發現它還能賺錢。

有些報社、雜誌社會需要AI提供配圖、海報之類的,他們通過我的社媒賬號找過來,我就開始接一些商單,圖片做的越來越多後又開始做AI視頻,後麵甚至接到了政府還有央視的單子。這個過程中我跑了很多線下活動,積攢了很多業內人脈,也有了一定的資源,和央媒、北影的同學一起組建了工作室,後期的項目就是以工作室的形式對接了。

AI真的讓創業變成了一件低成本高回報的事。我們工作室人很少,最多的時候有三十多個人,平時常駐隻有十幾個人,因為AI能讓我以極低的成本使用這些工具成為我的生產力。而且我所做的領域也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隻要支付AI付費的成本,基本就可以維持項目運轉。從去年3月到現在,我可能賺到了20多萬元,這還是在半工半讀的狀態下做到的,今年因為gap了,有更多精力去工作,平均每個月收入能達到兩萬多元了。

我覺得文科生天然地有種錯誤認知,就是認為我們與技術之間存在天塹,但實際上那遠沒有我們想得可怕,況且我們進入AI領域也不是為了突破技術的。文科生有充沛的生活智慧和細膩的洞察力,我們感知世界的觸角比旁人更加靈敏,我們在過去的教育中被培養出的人文思考是可以引導技術向善的,這才是我們被AI界需要的關鍵。

最後,盡管我身處AI領域,我也不認為轉碼是文科生唯一的出路。這是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機會不斷在湧現,AI隻是其中的一角,隻要持續學習,去看新的可能,你也將幸運地抓住適合自己的機遇。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35歲歌手突發心梗去世!已有多位“好聲音”歌手離世
白人學生抱怨中國學生太多引爆輿論 全班就我講英文
知名華裔醫生被丈夫平底鍋打死焚屍 體麵婚姻裏隱藏著什麽
罕見視頻:中國海警追菲艇狠撞自家軍艦
“他還是個孩子” 南航打人事件:熊家長社死 父親身份被扒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烏克蘭領土會有一點變化”
中國海警船衝撞自家軍艦 菲方:還得幫救人
川普宣布華府緊急狀態:部署國民兵 司法部接管警局
就是不能買俄油?萬斯:川普將再對中加徵關稅
武大性騷擾案後續:又一次見識到了男寶瑪的惡毒
澤連斯基立場軟化,烏克蘭可能在領土上讓步?
突發!美國鋼鐵廠爆炸 至少10人受傷 多人受困瓦礫堆下
解放華盛頓!大批聯邦特工"占領"街頭 國民兵FBI軍事化執法
楊蘭蘭身世引發全網關注 澳洲司法部門終於發聲
川普簽署行政令 將對華關稅“休戰期”延長90天
“美好生活我是看不到了” ICE監獄自殺華男遺書曝光
上海民警長年猥褻繼女判囚 揚言"在你媽麵前強奸你"
談一談中國社保的高存繳比例:這合理嗎?
紐時:加拿大正經曆一個尖銳持久深刻的憤怒時代
越南破獲中國人主導代孕集團 窮苦女每次代孕獲12萬
大外宣新手法:雇用“白猴子”營造“西方也看好”假象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文科生轉行AI界:有人年薪翻幾倍到40萬,有人開始的契機是好玩

九派新聞 2025-08-03 03:11:17

文科生這一群體被外界賦予了很多“刻板形象”——缺乏邏輯思維和數理基礎、感性有餘但理性不足、技術絕緣體、社會的萬金油,“粉領月薪3000”的名聲在外,在低薪賽道一騎絕塵。

社會對文理分科有著近乎機械的劃分,學科壁壘的認知固化令人們與自己的專業身份緊緊相綁。或許不會有人想到,這群文科生中正湧現出一批“破壁者”,他們打破技術的屏障,闖入被新時代寄予厚望、代表著尖端技術的AI領域。

AI產品經理朱榮是學日語出身的,她想在大城市紮根,AI領域給她帶來了40萬元的年薪。做AI智能體搭建的點點本碩讀翻譯專業,AI曾是她的工作好搭檔,但因總要對這位搭檔重複同樣的指令,她決定自己動手,塑造更適合自己的搭檔。哲學係大三在讀的Sofia擁有一家自己的AI視頻工作室,小小年紀就年入20萬元,AI最初是她的玩伴,玩著玩著她發現了生財之道,AI就成為被她低成本雇傭的人力資源。

她們跨入AI行業的原因五花八門,AI對她們每個人的意義也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她們在起步時期都遇到了一樣的困境:對技術的恐懼。為了克服恐懼,三位都交上了相似的答卷。

Sofia說:“AI是一個很新的東西,它把所有人都拉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AI這場生產力革命的“高端局”集結了各路人馬,他們都在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技術的發展正在降低技術本身的門檻,這無疑是文科生的好風口。

以下是她們的自述。

【1】跨行後,年薪從12萬元變成40萬元+

朱榮 27歲AI產品經理

我是純文科出身,本碩學的都是日語專業,畢業後進了一家互聯網大廠做AI產品經理,現在已經工作三年了。

朱榮。圖/受訪者提供

我實習期間探索過很多不同領域,體製內的老師、翻譯、編輯等等都嚐試過,體製外也做過海外銷售、產品運營、產品經理。

促使我下定決心選擇AI行業的原因其實有些現實。我出身於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但又很想靠自己在大城市紮根,如果我去做日語專業相關的工作,薪資大概就6000元到10000元一個月,這完全不足以支撐我理想的生活,所以我必須找其他的高薪工作。而AI是時下熱門的產業,AI產品經理也已經算是非技術領域的天花板了,順其自然我就選擇了這份工作。目前我的年薪能達到40萬元以上,這比我本專業內的工作薪資要翻幾倍了。

我是跨行來的,起步還挺困難的,求職初期我遭受了很多市場偏見,有些麵試官覺得我是文科生,擔心我的思維能力跟不上,後來我在簡曆裏特別強調了自己具備數據分析的經驗,附上相關案例,處境才好起來。

求職的困境還隻是下酒菜,入行之後才是真的難,剛開始要惡補很多課程,看很多專業書、行業報告。可能文科生天然會對技術有種抵觸,覺得技術這東西高不可攀,心理上給自己預設困難,我當初真的是硬著頭皮在學。不過後來我發現,AI一旦應用起來很容易給自己正反饋,我因此更樂於嚐試,抵觸心理就消減了。

AI產品經理算是AI領域內技術門檻較低的,但也要求你有技術基礎,你要了解現在技術的邊界在哪,基本的技術概念、原理都是要懂的。AI領域的技術發展特別快,技術的更替會推著從業者走,所以我從入行就一直在學習,現在每天還是會花半小時來瀏覽行業動態。相對來說,文科生在技術上就是不占優勢,但我們的審美和感知能力會更強。AI發展到現階段,如何讓它更好地服務人類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我作為文科生其實更清楚如何讓AI滿足我的需求,也更懂怎麽讓它迎合人的審美和期待。我們有我們的優勢區間,所以別急於自我否定。

時至今日,我都不覺得當年選擇進入AI行業是在賭,我非常想留在一線城市,強烈的欲望讓我不得不做這個決定,況且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豪賭,不論我做任何選擇,都要在選擇後不斷努力,去提高自己贏的概率。

對於“文科生”這個標簽,我也不覺得是壞事,我找工作的時候就是通過這個標簽來了解自己所處的大環境,然後再做權衡利弊的選擇。而且標簽是人們對當下的定位,又不是對未來的限製。

【2】AI為文科生送來新飯碗,感知力就是我們的優勢

點點 29歲 AI智能體搭建

我本碩都是學翻譯的,畢業之後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翻譯和英語培訓,從去年開始嚐試開發AI工具,通過搭建AI智能體為團隊提效。

開發AI智能體之前,我有一年多都在用AI輔助工作,這期間我重複地發給AI相同的指令,專業術語也要反複喂給它,我覺得太麻煩了,就思考怎麽能一勞永逸。機緣巧合下,我接觸到一個AI智能體搭建平台,便嚐試把常用指令打包塞在一個BOAT裏麵,這次試驗的成功讓我嚐到了甜頭,那之後就開始研究AI工具的開發。

我不是裸辭去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而是在原有崗位上做延伸出的AI項目,所以我的薪資和職級其實沒有變化,但職業競爭力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領導也對我比較重視。因為是在職員工,所以我要在不耽誤工作的前提下學習,邊做邊學就更有性價比。不管怎樣,我就直接上手去做,碰到複雜功能或者代碼處理不好的情況,我再現學現用,這樣掌握起來會比較快。

我現在的工作像是半個AI產品經理加半個AI工程師,技術上有一定難度,但對算法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還是找準產品的感覺,按照邏輯把資源整合在一起去解決問題。可盡管如此,初學時還是很煎熬,那時候我連輸入和輸出是什麽都不知道,對代碼和技術邏輯的恐懼很強烈。為了克服這一難題,我隻能盡量把複雜需求拆解成多個小問題,然後一個個慢慢突破,摸爬滾打出自己的一套解決思路。

那個過程非常艱難,不過我沒想過放棄,畢竟我本來就不是要成為最厲害的程序員,我的價值在於解決問題,技術不是我的核心競爭力,讀懂用戶需求才是。AI沒有搶文科生飯碗,它反而是送來了新飯碗,它把我們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讓我們去做更有創意、更需要同理心的事情,比如說與人溝通、理解用戶,我們所具備的能力在這個時代依舊稀缺。

以前文轉理比較難的是數學和編程,但現在AI能幫你編程,技術的門檻在不斷降低,反過來說,一個純理工背景的人想要培養非常優秀的審美、共情、溝通能力,難道會是件簡單的事嗎?不要被“文科生”這幾個字綁住,它不是你的包袱,而是你過去漫長歲月中的積累,它讓你擁有了強大的感知力,而這份力量也會幫助你在新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覺得不要把進入AI領域當作很宏大的敘事,總想著我要轉型,我要如何如何,最開始的契機可能就是覺得好玩,想解決一個小問題,於是就動手去做了。如果你是學某一個領域的,就可以把AI跟你所學的專業結合一下,去探索“AI+某某”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機會自然而然就會找上來。

【3】轉碼不是文科生唯一的出路,AI讓創業變成了低成本高回報的事

Sofia 20歲 AI視頻工作室創始人

我今年大三,目前處在為期一年的gap中,專業修讀的是哲學,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家AI視頻工作室,未來打算向AI遊戲領域轉型。

Sofia。圖/受訪者提供

在我的認知裏,AI是一個很新的東西,它把所有人都拉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逐漸打破了傳統的技術壁壘。因為我是學哲學的,經常接觸不同的世界觀,那種開放且包容的思想會讓我把技術壁壘看得更輕,那麽跨界做AI也就沒什麽稀奇的。

大一下學期,我關注到了AI生圖,它讓我意識到畫畫以及影視創作正在變成用自然語言就可以實現的事情。我平時熱愛攝影,所以就覺得這東西可以玩一下,結果玩著玩著發現它還能賺錢。

有些報社、雜誌社會需要AI提供配圖、海報之類的,他們通過我的社媒賬號找過來,我就開始接一些商單,圖片做的越來越多後又開始做AI視頻,後麵甚至接到了政府還有央視的單子。這個過程中我跑了很多線下活動,積攢了很多業內人脈,也有了一定的資源,和央媒、北影的同學一起組建了工作室,後期的項目就是以工作室的形式對接了。

AI真的讓創業變成了一件低成本高回報的事。我們工作室人很少,最多的時候有三十多個人,平時常駐隻有十幾個人,因為AI能讓我以極低的成本使用這些工具成為我的生產力。而且我所做的領域也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隻要支付AI付費的成本,基本就可以維持項目運轉。從去年3月到現在,我可能賺到了20多萬元,這還是在半工半讀的狀態下做到的,今年因為gap了,有更多精力去工作,平均每個月收入能達到兩萬多元了。

我覺得文科生天然地有種錯誤認知,就是認為我們與技術之間存在天塹,但實際上那遠沒有我們想得可怕,況且我們進入AI領域也不是為了突破技術的。文科生有充沛的生活智慧和細膩的洞察力,我們感知世界的觸角比旁人更加靈敏,我們在過去的教育中被培養出的人文思考是可以引導技術向善的,這才是我們被AI界需要的關鍵。

最後,盡管我身處AI領域,我也不認為轉碼是文科生唯一的出路。這是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機會不斷在湧現,AI隻是其中的一角,隻要持續學習,去看新的可能,你也將幸運地抓住適合自己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