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好丈夫、好同事也會偷拍",是這熱搜裏最刺眼的事

"好丈夫、好同事也會偷拍",是這熱搜裏最刺眼的事

文章來源: Vista看天下 於 2025-08-03 19:01:1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偷偷舉起的攝像頭,正讓日常生活的信任變得脆弱。

近期,據《南方都市報》、光明網等多家媒體報道,一個名為“MaskPark樹洞論壇”的境外平台涉嫌組織傳播違法色情信息,其中涉及大量偷拍視頻,引發公眾討論。

這不是公共領域內對偷拍的第一次討論。

每次討論中,偷拍者都被認為是“工作不順”“生活極度無聊”“沒素質”的存在,但實際上,他們卻可能是好爸爸、職場精英、班級裏的乖學生……

無處不在的偷拍者究竟是什麽形象?為什麽有些看似老實本分的男性,也是偷拍的幕後黑手?

一份中國香港研究者對於50名偷拍者的訪談錄,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症結的根源。

唯有知道了問題如何發生,我們才更有可能,找到調轉船頭的舵把。

01

他們是“好爸爸”“好同事”

“名聲很好”

阿新從沒覺得“偷拍”這事有多嚴重。

他成長在中國香港一個小康之家,有一位十分愛自己的妻子,有一份穩定且喜歡的工作。阿新對自己要求很高,在工作中力爭上遊,盡力爭取晉升的機會,遇到困難不願與人說,因此積聚了不小壓力。

第一次嚐試偷拍後,他獲得了一種成功感,壓力重重的生活得到了調劑。與成功感相伴出現的,是一些罪惡感。但他很快說服了自己,“覺得沒傷害到別人”。

偷拍慢慢成為他解壓的習慣,直到在一次偷拍中被人發現,隨即被捕。

後來,他將自己的故事,發在了香港非政府機構“明愛朗天計劃”的官網上。“明愛朗天計劃”成立於2008年,其服務對象是性侵犯者或有過該想法的人。偷拍者,正逐漸成為其幫助的主要群體。

明愛朗天計劃官網上,部分偷拍者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曆程

“他們的伴侶常常跟我說,他是好爸爸、好老公、好同事,在工作上名聲很好。”“明愛朗天計劃”主任彭鳳儀說。正是因著這句話,彭鳳儀更想去探究,這麽好的人,為什麽會去偷拍呢?

“明愛朗天計劃”成立初期,輔導個案以非禮個案為主,2015年後,偷拍個案數量超過了非禮個案,占比逐年增高,2022年,偷拍個案已占比87%。

說起偷拍者,大眾總會想象猥瑣、心理陰暗、變態的形象。但彭鳳儀他們的研究發現,偷拍者背景多元,外型也無什麽特別種類可以歸納,隻能簡單稱之為“可說是香港一般男性的寫照”。

電視劇《無盡的盡頭》中,偷拍案的元凶之一是班級最老實的班長

相比於性快感,偷拍者更享受偷拍過程中的刺激感和滿足感,不少受訪者的偷拍行為已經成為了習慣。

成功偷拍到的影像,偷拍者大多隻會自己觀看,並不會上傳,因為他們清楚,這是一件“不應該”“不光彩”“不會受正常人認同”的事。隻是同時,娛樂雜誌總愛刊發明星的走光照,網絡上存在著不少分享偷拍視頻的網站和群組,在整個社會對偷拍文化縱容下,他們又認為這是“很平常”“不嚴重”的“小事”。

來源:電視劇《無盡的盡頭》

更何況在他們的認知中,偷拍沒有“受害人”。

“我沒有觸碰到對方,如果她們不知道,就沒有傷害。”彭鳳儀常常聽到偷拍者這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很多人偷拍的本意並不是想傷害對方,也不清楚後果,“他們甚至覺得如果當時當事人發現了,道歉就能了斷這件事。”

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性,直到聽到受害者的心聲。

02

更多偷拍

沉默著開始,沉默著結束

香港地鐵上,一位女士壓抑著內心的恐懼和憤怒,強裝鎮定。她很確定自己被對麵男士偷拍了。

各種念頭在頭腦中閃現:要不要直接走上去質問他?要不要向其他乘客求助?他們會覺得我小題大做嗎?萬一我弄錯了,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是一個很麻煩的人?

最終,她擔心引起注意,當做什麽也沒有發生。任由自己的隱私,留在對方手機裏。

小紅書上的求助帖

“這是很多受害者在公共場合遇到偷拍時非常典型的反應。”Jacey說。

Jacey是香港地區非政府機構“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的資深倡議主任。這一機構成立於1997年,致力於幫助遭受性暴力的女性。

相比於引人注目的偷拍新聞,更多偷拍,沉默著開始,沉默著結束。2020年,“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發布《影像性暴力經驗調查報告》,發現超過50%的受訪者從未向任何人求助或提及自己的經曆。

圖源網絡

就算選擇報案,事情也未必能有結果。在206名調查報告受訪者中,有51名選擇了報警求助,其中35人被警察拒絕落案,最普遍的原因是“證據不足”。

“證據不足”,並不代表偷拍沒有發生。Jacey說,對公共場所偷拍個案取證,本身就十分困難,隻有在監控鏡頭拍到或及時抓住當事人的情況下,報案才能得到處理。

電視劇《無盡的盡頭》劇照

一些尋求“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幫助的女性反映,當場報案,對方也可以馬上刪除照片,找不到相片就沒有證據,隻能算了。還有一些人手機裏的確有偷拍照片,但沒有拍到隱私部位,最後也會被認為“證據不足”,不了了之。

偷拍,常常被當做一件“小事”——不過是幾張照片、一瞬間的事情。但它並非小事,“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在工作中了解到,遭遇偷拍後,受害者們一直無法放下它帶來的恐懼感。

微博上部分網友的發言

她們會害怕回到事發場所,當那個場所是公共交通工具時,她原本的生活就會受到極大影響。

除了恐懼,受害者還會感到憤怒、被羞辱、價值受損。偷拍,漠視或否定了她們的“性自主權”——一個人能決定和控製在什麽情況下、以何形式、向誰人展現自己的身體。

正是對受害者經曆的體察,“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一直將“偷拍”視為“性暴力”的一種。

2021年10月8日,香港《2021年刑事罪行(修訂)條例》生效,就窺淫、非法拍攝或觀察私密部位,發布源自上述兩項罪行的影像,以及未經同意發布或威脅發布私密影像訂立特定罪行。新訂的四項罪行最高刑罰為監禁5年。

03

公共場所中

女性本可以更安全

“是不是你當時穿得太性感了?是不是你不小心,沒有察覺到附近?”

Jacey常常在香港聽到這樣的言論,當性暴力發生時,第一個矛頭總是指向受害者。如今,一樣的苛刻也發生在女性主張自己被偷拍時。

電視劇《無盡的盡頭》劇照

相機握在對方手裏,女性本就難以百分百確定偷拍的發生,就算確定,取證也十分困難。Jacey認為,與其批評女性主張後發現“證據不足”,不如討論為什麽女性在公共交通場所中有這麽強的不安全感。

當女性總是被社會苛責時,受害者會覺得沒有人站在自己這邊,自己一個人要去對抗一整個世界,從而選擇沉默。

MTR港鐵宣傳片

事實上,除了偷拍者與受害者,還有一些很重要的參與者:警方、公共交通營運公司、旁邊的乘客。交通工具內是否釋放了禁止偷拍的訊息?地鐵站職員,是否可以及時出現?旁邊的乘客,是否了解如果發現偷拍該怎麽做?

據Jacey介紹,港鐵上張貼了不少防範偷拍、鼓勵乘客舉報的海報,這樣的氛圍可以讓受害者覺得,公眾站在自己這一邊。在一個更具支持性的環境裏,受害者才敢把自己的不安表達出來。

在受害女性被指控為壞女孩時,偷拍者也麵臨著同樣困境——他們被認為是變態。彭鳳儀遇到過一名年輕男子,他在地鐵月台偷拍女性裙底被抓,接案警察說:“有病就應該看醫生!”

彭鳳儀發現,社會看待性侵犯者的眼光很不同,會將他們的行為歸結為病,因此他們總帶著無形的危險。

不少偷拍者也接受了這種敘事。

電視劇《無盡的盡頭》劇照

研究報告《偷拍,偷走了什麽》發現,受訪者會用“走火入魔”來認識自己偷拍的行為,而將對抗偷拍,形容為“驅鬼”。他們自己也將偷拍看成了“受到外在邪惡力量所影響而導致的行為”。

如果真是一種疾病,為什麽它隻針對特定性別?“總是男人有病,女人沒病?”彭鳳儀說,把偷拍進行病態化處理,這樣一來,公眾就會認為,這是極端個體,是一些心理有疾病的人才會做的事情。其實,並非如此。

04

麵對偷拍

無人能置身事外

在“明愛朗天計劃”的谘詢室裏,許多問題和經曆被第一次談論和提起。研究報告《偷拍,偷走了什麽》,記錄了50名偷拍者在谘詢後得到的全新認知。

他們重新討論了香港地區的性別平等情況,雖然平等的觀念不斷被強調,但不少偷拍者仍將傳統的性別角色加在自己身上,比如男性要負責養家。

受訪者們往往承擔著更大的生活壓力,再將偷拍女性作為疏壓的手段,讓自己陷於勉強的境地,又對女性不敬,並不了解真正的性別平等。

在這些偷拍者的講述中,他們似乎不能意識到,被偷拍的女性是完整的個體。

480.0藝術空間活動海報 有關“影像性暴力”

這些男性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色情媒體,總是通過偷窺和物化女性身體的視角挑起觀眾性欲望,這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知不覺地用這種視角對待他人身體。

有些受訪者,還會提到“狗仔隊”偷拍名人、互聯網上偷拍他人的趣味短片等問題。這些問題與他們的偷拍性質並不相同,但也異化了他們對偷拍女性的意識。

讓偷拍者講述他們的理由,並非要為他們的行為開脫。“我們必須從整體理解這個問題,反思社會上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會讓伴侶口中那麽好的人被偷拍問題打垮。”彭鳳儀說。

MTR港鐵防偷拍廣告

經過這一係列訪談,他們發現,偷拍不是一種“病”,或是“上癮”那麽簡單。其背後,也有著複雜的社會背景,有性別教育的缺失,有社會救濟的不足,也有著社會觀念的影響——

事實上,主流文化對一般的偷拍是默許的,大家對這些普遍的行為已經習以為常,而很少探討這背後涉及的道德問題及社會影響。

這是一個無人能置身事外的問題。公共車廂裏偷偷舉起的攝像頭,照著整個社會。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莫迪抵天津 印僑民熱烈歡迎 觀賞中國藝術家歌舞
售價55500元 LV龍蝦造型手袋引發熱議 網友吐槽
普京訪華前夕,莫斯科隨處可見中國影響力的印記
日媒揭談判代表取消赴美行程原因:美要日買大米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24小時討論排行

普丁專訪痛批日本恢複軍國主義,強調中俄"合作抗日"
反對川普!芝加哥非裔市長"簽行政命命":抵製鎮壓移民
美印交惡!川普宣布"取消出席"印度主辦QUAD峰會
官方披露珍貴檔案 蘇聯援華抗日絕密行動曝光
習莫普天津會晤:金磚國家被特朗普越挫越旺?
哈瑪斯證實:軍事領導人慘遭以軍擊斃,痛批以色列"暴君"
沙利文:4年白幹 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在罵美國
美新國防戰略草案 萬斯言論扮關鍵 點名台灣戰略要角
再見林瘋狂!37歲林書豪正式宣布退役
普京莫迪抵達北京參加上合峰會,但美中印貿易戰使峰會蒙上陰影
也門胡塞叛軍政府總理和多名部長死於以軍空襲
“複活”離體豬頭,專訪器官醫學開拓者何曉順
澤連斯基最新發聲:俄軍集結多達10萬人,準備進攻
中資老板毒死富士山樹木案宣判:獲刑1年
盧卡申科:我很快就要成為白俄羅斯的“中國人”了
巴西和美國關稅戰開打!企業界憂“以牙還牙”釀災難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好丈夫、好同事也會偷拍",是這熱搜裏最刺眼的事

Vista看天下 2025-08-03 19:01:17



偷偷舉起的攝像頭,正讓日常生活的信任變得脆弱。

近期,據《南方都市報》、光明網等多家媒體報道,一個名為“MaskPark樹洞論壇”的境外平台涉嫌組織傳播違法色情信息,其中涉及大量偷拍視頻,引發公眾討論。

這不是公共領域內對偷拍的第一次討論。

每次討論中,偷拍者都被認為是“工作不順”“生活極度無聊”“沒素質”的存在,但實際上,他們卻可能是好爸爸、職場精英、班級裏的乖學生……

無處不在的偷拍者究竟是什麽形象?為什麽有些看似老實本分的男性,也是偷拍的幕後黑手?

一份中國香港研究者對於50名偷拍者的訪談錄,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症結的根源。

唯有知道了問題如何發生,我們才更有可能,找到調轉船頭的舵把。

01

他們是“好爸爸”“好同事”

“名聲很好”

阿新從沒覺得“偷拍”這事有多嚴重。

他成長在中國香港一個小康之家,有一位十分愛自己的妻子,有一份穩定且喜歡的工作。阿新對自己要求很高,在工作中力爭上遊,盡力爭取晉升的機會,遇到困難不願與人說,因此積聚了不小壓力。

第一次嚐試偷拍後,他獲得了一種成功感,壓力重重的生活得到了調劑。與成功感相伴出現的,是一些罪惡感。但他很快說服了自己,“覺得沒傷害到別人”。

偷拍慢慢成為他解壓的習慣,直到在一次偷拍中被人發現,隨即被捕。

後來,他將自己的故事,發在了香港非政府機構“明愛朗天計劃”的官網上。“明愛朗天計劃”成立於2008年,其服務對象是性侵犯者或有過該想法的人。偷拍者,正逐漸成為其幫助的主要群體。

明愛朗天計劃官網上,部分偷拍者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曆程

“他們的伴侶常常跟我說,他是好爸爸、好老公、好同事,在工作上名聲很好。”“明愛朗天計劃”主任彭鳳儀說。正是因著這句話,彭鳳儀更想去探究,這麽好的人,為什麽會去偷拍呢?

“明愛朗天計劃”成立初期,輔導個案以非禮個案為主,2015年後,偷拍個案數量超過了非禮個案,占比逐年增高,2022年,偷拍個案已占比87%。

說起偷拍者,大眾總會想象猥瑣、心理陰暗、變態的形象。但彭鳳儀他們的研究發現,偷拍者背景多元,外型也無什麽特別種類可以歸納,隻能簡單稱之為“可說是香港一般男性的寫照”。

電視劇《無盡的盡頭》中,偷拍案的元凶之一是班級最老實的班長

相比於性快感,偷拍者更享受偷拍過程中的刺激感和滿足感,不少受訪者的偷拍行為已經成為了習慣。

成功偷拍到的影像,偷拍者大多隻會自己觀看,並不會上傳,因為他們清楚,這是一件“不應該”“不光彩”“不會受正常人認同”的事。隻是同時,娛樂雜誌總愛刊發明星的走光照,網絡上存在著不少分享偷拍視頻的網站和群組,在整個社會對偷拍文化縱容下,他們又認為這是“很平常”“不嚴重”的“小事”。

來源:電視劇《無盡的盡頭》

更何況在他們的認知中,偷拍沒有“受害人”。

“我沒有觸碰到對方,如果她們不知道,就沒有傷害。”彭鳳儀常常聽到偷拍者這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很多人偷拍的本意並不是想傷害對方,也不清楚後果,“他們甚至覺得如果當時當事人發現了,道歉就能了斷這件事。”

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性,直到聽到受害者的心聲。

02

更多偷拍

沉默著開始,沉默著結束

香港地鐵上,一位女士壓抑著內心的恐懼和憤怒,強裝鎮定。她很確定自己被對麵男士偷拍了。

各種念頭在頭腦中閃現:要不要直接走上去質問他?要不要向其他乘客求助?他們會覺得我小題大做嗎?萬一我弄錯了,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是一個很麻煩的人?

最終,她擔心引起注意,當做什麽也沒有發生。任由自己的隱私,留在對方手機裏。

小紅書上的求助帖

“這是很多受害者在公共場合遇到偷拍時非常典型的反應。”Jacey說。

Jacey是香港地區非政府機構“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的資深倡議主任。這一機構成立於1997年,致力於幫助遭受性暴力的女性。

相比於引人注目的偷拍新聞,更多偷拍,沉默著開始,沉默著結束。2020年,“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發布《影像性暴力經驗調查報告》,發現超過50%的受訪者從未向任何人求助或提及自己的經曆。

圖源網絡

就算選擇報案,事情也未必能有結果。在206名調查報告受訪者中,有51名選擇了報警求助,其中35人被警察拒絕落案,最普遍的原因是“證據不足”。

“證據不足”,並不代表偷拍沒有發生。Jacey說,對公共場所偷拍個案取證,本身就十分困難,隻有在監控鏡頭拍到或及時抓住當事人的情況下,報案才能得到處理。

電視劇《無盡的盡頭》劇照

一些尋求“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幫助的女性反映,當場報案,對方也可以馬上刪除照片,找不到相片就沒有證據,隻能算了。還有一些人手機裏的確有偷拍照片,但沒有拍到隱私部位,最後也會被認為“證據不足”,不了了之。

偷拍,常常被當做一件“小事”——不過是幾張照片、一瞬間的事情。但它並非小事,“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在工作中了解到,遭遇偷拍後,受害者們一直無法放下它帶來的恐懼感。

微博上部分網友的發言

她們會害怕回到事發場所,當那個場所是公共交通工具時,她原本的生活就會受到極大影響。

除了恐懼,受害者還會感到憤怒、被羞辱、價值受損。偷拍,漠視或否定了她們的“性自主權”——一個人能決定和控製在什麽情況下、以何形式、向誰人展現自己的身體。

正是對受害者經曆的體察,“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一直將“偷拍”視為“性暴力”的一種。

2021年10月8日,香港《2021年刑事罪行(修訂)條例》生效,就窺淫、非法拍攝或觀察私密部位,發布源自上述兩項罪行的影像,以及未經同意發布或威脅發布私密影像訂立特定罪行。新訂的四項罪行最高刑罰為監禁5年。

03

公共場所中

女性本可以更安全

“是不是你當時穿得太性感了?是不是你不小心,沒有察覺到附近?”

Jacey常常在香港聽到這樣的言論,當性暴力發生時,第一個矛頭總是指向受害者。如今,一樣的苛刻也發生在女性主張自己被偷拍時。

電視劇《無盡的盡頭》劇照

相機握在對方手裏,女性本就難以百分百確定偷拍的發生,就算確定,取證也十分困難。Jacey認為,與其批評女性主張後發現“證據不足”,不如討論為什麽女性在公共交通場所中有這麽強的不安全感。

當女性總是被社會苛責時,受害者會覺得沒有人站在自己這邊,自己一個人要去對抗一整個世界,從而選擇沉默。

MTR港鐵宣傳片

事實上,除了偷拍者與受害者,還有一些很重要的參與者:警方、公共交通營運公司、旁邊的乘客。交通工具內是否釋放了禁止偷拍的訊息?地鐵站職員,是否可以及時出現?旁邊的乘客,是否了解如果發現偷拍該怎麽做?

據Jacey介紹,港鐵上張貼了不少防範偷拍、鼓勵乘客舉報的海報,這樣的氛圍可以讓受害者覺得,公眾站在自己這一邊。在一個更具支持性的環境裏,受害者才敢把自己的不安表達出來。

在受害女性被指控為壞女孩時,偷拍者也麵臨著同樣困境——他們被認為是變態。彭鳳儀遇到過一名年輕男子,他在地鐵月台偷拍女性裙底被抓,接案警察說:“有病就應該看醫生!”

彭鳳儀發現,社會看待性侵犯者的眼光很不同,會將他們的行為歸結為病,因此他們總帶著無形的危險。

不少偷拍者也接受了這種敘事。

電視劇《無盡的盡頭》劇照

研究報告《偷拍,偷走了什麽》發現,受訪者會用“走火入魔”來認識自己偷拍的行為,而將對抗偷拍,形容為“驅鬼”。他們自己也將偷拍看成了“受到外在邪惡力量所影響而導致的行為”。

如果真是一種疾病,為什麽它隻針對特定性別?“總是男人有病,女人沒病?”彭鳳儀說,把偷拍進行病態化處理,這樣一來,公眾就會認為,這是極端個體,是一些心理有疾病的人才會做的事情。其實,並非如此。

04

麵對偷拍

無人能置身事外

在“明愛朗天計劃”的谘詢室裏,許多問題和經曆被第一次談論和提起。研究報告《偷拍,偷走了什麽》,記錄了50名偷拍者在谘詢後得到的全新認知。

他們重新討論了香港地區的性別平等情況,雖然平等的觀念不斷被強調,但不少偷拍者仍將傳統的性別角色加在自己身上,比如男性要負責養家。

受訪者們往往承擔著更大的生活壓力,再將偷拍女性作為疏壓的手段,讓自己陷於勉強的境地,又對女性不敬,並不了解真正的性別平等。

在這些偷拍者的講述中,他們似乎不能意識到,被偷拍的女性是完整的個體。

480.0藝術空間活動海報 有關“影像性暴力”

這些男性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色情媒體,總是通過偷窺和物化女性身體的視角挑起觀眾性欲望,這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知不覺地用這種視角對待他人身體。

有些受訪者,還會提到“狗仔隊”偷拍名人、互聯網上偷拍他人的趣味短片等問題。這些問題與他們的偷拍性質並不相同,但也異化了他們對偷拍女性的意識。

讓偷拍者講述他們的理由,並非要為他們的行為開脫。“我們必須從整體理解這個問題,反思社會上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會讓伴侶口中那麽好的人被偷拍問題打垮。”彭鳳儀說。

MTR港鐵防偷拍廣告

經過這一係列訪談,他們發現,偷拍不是一種“病”,或是“上癮”那麽簡單。其背後,也有著複雜的社會背景,有性別教育的缺失,有社會救濟的不足,也有著社會觀念的影響——

事實上,主流文化對一般的偷拍是默許的,大家對這些普遍的行為已經習以為常,而很少探討這背後涉及的道德問題及社會影響。

這是一個無人能置身事外的問題。公共車廂裏偷偷舉起的攝像頭,照著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