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大罷免:北京的“次好劇本”成真 仍賭“川普放棄台灣”

大罷免:北京的“次好劇本”成真 仍賭“川普放棄台灣”

文章來源: 風傳媒 於 2025-08-03 10:02:1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5年7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出席在華府舉行的人工智能高峰會。(美聯社)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1日刊出桑頓中國中心研究員卜睿哲與何瑞恩對大罷免的分析,尤其是第一波投票全麵失敗後,對台灣、中國與美國與台海情勢有何影響。卜睿哲與何瑞恩認為,賴清德政府將繼續麵對一個分裂的政局;北京獲得親中政府上台的次好結果;川普則要麵對可能對台灣更強硬的北京。​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桑頓中國研究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的卜睿哲(Richard C. Bush)與何瑞恩(Ryan Hass)指出​,2024年的台灣大選產生了一個“分裂政府”,因為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雖然贏得總統大選,但是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黨卻在立法院獲得過半席次,這樣的權力分配也形成政治僵局。

麵對立法院不願通過政府提出的年度預算案(其中包括增加國防支出的提案),賴清德總統與執政的民進黨日益感到挫折,執政黨的支持者甚至開始質疑反對勢力是否在中共的授意下行事,主張為了台灣的國防應該將在野黨的立委通通罷免;在野勢力則認為他們是在進行必要的監督、確保財政紀律,防止政府濫用納稅人的資金。雙方的意見對立最後促成了公民團體的“大罷免” 運動,但是7月26日的第一波投票卻沒有任何一位國民黨議員或在野勢力的市場被罷免,8月23日還要進行第二波投票。

卜睿哲與何瑞恩指出,“大罷免大失敗”的結果引發了對賴清德與發起“大罷免”的公民團體的譴責,即便賴清德並未發起“大罷免”。選民通過選票表明“不認同罷方論點”,即國民黨的國會議員在北京的指示下阻礙賴清德的施政,反而讚成讓這些在野勢力的立法委員繼續完成任期。即便罷方指控他們叛國,也不足以激發台灣民意將其罷免。​

  台灣政局將繼續分裂

由於第一波大罷免沒能拔掉24席國民黨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之中的任何一人,卜睿哲與何瑞恩指出台灣的政府目前依舊維持分裂狀態,與大罷免之前沒有任何改變。未來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國民黨是否能夠利用大罷免的結果,提出獲得選民支持的未來願景,能否提高對年輕選民的吸引力,因為目前有不少台灣民眾對兩個主要政黨都感到疏離。

國民黨接下來的考驗就是2026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從曆史上看,國民黨在地方選舉中的表現優於民進黨。目前在22個縣市之中,有14位首長是國民黨籍,如果“大罷免大失敗”的氣勢延續到2026年的地方選舉,國民黨在2028年1月的總統和國會大選將佔有優勢。

不過卜睿哲與何瑞恩也認為,現在談這些還為之過早,因為台灣政局變動的速度非常快。畢竟蔡英文總統在2018年也曾輸掉地方選舉、甚至因此辭去民進黨主席,當時在總統初選階段還遭到賴清德的強力挑戰,但香港發生反送中抗爭、引來北京強力鎮壓後,蔡英文也曾利用台灣社會的“撐香港”氛圍,突破困境贏得總統連任。

  北京樂見“大罷免大失敗”

在分析“大罷免大失敗”對台灣政局的影響後,卜睿哲與何瑞恩也分析了北京觀點。

熟悉兩岸事務的這兩位智庫學者表示,從北京的角度來看,最好的情況就是有一個支持兩岸接觸的政府,畢竟北京將台灣領導人接受“九二共識”作為兩岸接觸的前提;次好的情況則是台灣出現分裂政府,因為這可以避免台灣採取激進的行動(比方說走向獨立);至於最壞的結果,就是由民進黨完全掌控政府。

在“大罷免”運動期間,中國政府與官媒選擇為國民黨說話,將他們描述遭到民進黨政治迫害,指控賴清德政府與他的支持者試圖打壓異己、甚至想要實施獨裁。卜睿哲與何瑞恩認為這是一種扭曲的政治宣傳,北京同時也呼籲台灣的選民拒絕“大罷免”、維護民主規範。

當台灣第一波“大罷免”的投票結果出爐,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批評“民進黨當局出於台獨本性和一黨獨大野心,不顧島內民生福祉,一再挑起政治惡鬥,不擇手段打壓政治異已、製造『綠色恐怖』、加劇社會撕裂,充分暴露出『假民主、真獨裁』的虛偽麵目,投票結果顯示,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完全違背島內人心民意,不得人心”。

北京對於“大罷免大失敗”的結果可能鬆了一口氣,因為民進黨未來依舊難以大幅增加國防支出、推動自己的議程。中國將繼續鼓動“賴清德是跛腳領導人”的宣傳,繼續抹黑賴清德和民進黨,減少選民對他們的支持,同時鼓勵更多人支持加強兩岸關係的領導人。

  美國怎麽看“大罷免”?

那麽美國政府怎麽看“大罷免大失敗”呢?由於川普政府沒有針對此事發表任何公開評論,卜睿哲與何瑞恩認為這可能意味著美國刻意不幹涉台灣內部的政治程序。不過美國在台灣海峽的首要利益是維護和平與穩定,因此“大罷免”的結果可能從兩方麵影響美國的台灣利益:

其一,如果“大罷免”導致長期的政治僵局,將阻礙台灣對國家安全的投資,此事將引起華府對台灣自我防衛意願的疑慮;其二,如果“大罷免”的結果持續影響台灣未來的選舉,讓選民支持更能維持兩岸和平與現狀的候選人,對於“大罷免”可能緩和台灣政治論述的這一點,可能也會受到華府的青睞與歡迎。

北京是否將“大罷免”的結果理解為可以對台灣進一步施壓,或者將其視為消磨台灣民眾想法的長期戰略做對了,對於華府來說非常重要。北京可能因此對台灣採取更有耐心的長期策略,或者在未來的行動中更加咄咄逼人。

卜睿哲與何瑞恩目前也無法確定北京怎麽想,但回顧曆史,北京有可能對台灣變得更加強硬。因為當北京感到自信時,通常會採取更積極的行動;當北京覺得需要重整國力時,則會變得相對克製。不過兩位作者也認為,在台灣2028大選之前,北京應該不會採取大動作,以免讓原本可能支持國民黨的選民又有不同想法,因此北京最有可能的做法是採取“有分寸的兩手策略”。

如果北京對台灣施壓的力道越來越大,川普將麵臨來自華府內部的呼聲,要求對台灣表態支持。如果川普想要維持他的強勢形象,他可能同意對台灣給予更多支持、維持台海的戰略平衡;但川普如果想要跟中國談一筆大交易(就像現在這樣),他可能會認為“調整台美關係的長期政策”是對北京必要的讓步,如此才能推進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

卜睿哲與何瑞恩批評,如果川普像要用美國的對台政策來交換對中國更有利的貿易條款,​這將偏離美國長期以來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國策,這也將是一個讓美國更不安全、中國更有恃無恐的決定。北京的胃口會越吃越大。兩人呼籲美國將需要更直接地參與保護台海和平,否則美國承諾的可信度將受到挑戰,美國發展所依賴的半導體也將麵臨風險。

​卜睿哲與何瑞恩認為,川普雖然可能在“強勢形象”與“偉大交易者”之間擺盪不定,但是當北京對台灣做的太過火,他可能還是會選擇製衡中國。因為最近幾個月處理烏克蘭問題時,川普就是採取這種迂迴反覆的做法:當川普覺得是澤倫斯基阻礙了停火談判,他竟在白宮公開羞辱這位烏克蘭總統;但是當他覺得是普京阻礙了雙方的和談,他又重新對烏克蘭展現了支持。

川普近來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轉變,讓卜睿哲與何瑞恩認為川普有可能採取類似做法來處理兩岸關係。當川普將“不可預測性”視為他的重要戰略資產,川普政府是否能把握美國的長期戰略利益變得更加重要,因此卜睿哲與何瑞恩在文末再次呼籲,對美國利益而言,最重要的應當是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上海女孩介紹海歸博士前男友給閨蜜 一年後收到請柬
國際著名統計學家劉軍從美“海歸” 全職加盟清華大學
不帶手機的伊朗總統被以色列定位 被貼身保鏢“出賣”
習近平和彭麗媛為上合組織峰會貴賓舉行歡迎宴會
“苦情”首相白了頭 首相夫人碧占莫妮走向台前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食品安全又爆雷 知名“零添加”醬油驗出“致癌物”
美印交惡!川普宣布"取消出席"印度主辦QUAD峰會
改變選舉規則!川普要簽令"投票必須出示身分證明"
普京莫迪抵達北京參加上合峰會,但美中印貿易戰使峰會蒙上陰影
拿到全額獎學金,中國留學生遭拘36小時"5年不得入境"
反對川普!芝加哥非裔市長"簽行政命命":抵製鎮壓移民
馬斯克:星艦第十次試飛最終濺落點與目標僅差3米
習莫普天津會晤:金磚國家被特朗普越挫越旺?
白宮改造工程驚現豆腐渣?特朗普真的是氣壞了
特朗普取消特勤局對哈裏斯保護 加州公路巡警接管
普丁專訪痛批日本恢複軍國主義,強調中俄"合作抗日"
BBC:正以驚人速度擴張的中國海軍會主宰海洋嗎?
以資深外交官:馬克龍早就做出決定 承認巴勒斯坦
哈瑪斯證實:軍事領導人慘遭以軍擊斃,痛批以色列"暴君"
馬斯克證實xAI代碼庫被盜 涉案前員工跳槽OpenAI
普京訪華前抨擊西方製裁,謀求擴大中俄貿易合作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大罷免:北京的“次好劇本”成真 仍賭“川普放棄台灣”

風傳媒 2025-08-03 10:02:19



2025年7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出席在華府舉行的人工智能高峰會。(美聯社)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1日刊出桑頓中國中心研究員卜睿哲與何瑞恩對大罷免的分析,尤其是第一波投票全麵失敗後,對台灣、中國與美國與台海情勢有何影響。卜睿哲與何瑞恩認為,賴清德政府將繼續麵對一個分裂的政局;北京獲得親中政府上台的次好結果;川普則要麵對可能對台灣更強硬的北京。​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桑頓中國研究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的卜睿哲(Richard C. Bush)與何瑞恩(Ryan Hass)指出​,2024年的台灣大選產生了一個“分裂政府”,因為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雖然贏得總統大選,但是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黨卻在立法院獲得過半席次,這樣的權力分配也形成政治僵局。

麵對立法院不願通過政府提出的年度預算案(其中包括增加國防支出的提案),賴清德總統與執政的民進黨日益感到挫折,執政黨的支持者甚至開始質疑反對勢力是否在中共的授意下行事,主張為了台灣的國防應該將在野黨的立委通通罷免;在野勢力則認為他們是在進行必要的監督、確保財政紀律,防止政府濫用納稅人的資金。雙方的意見對立最後促成了公民團體的“大罷免” 運動,但是7月26日的第一波投票卻沒有任何一位國民黨議員或在野勢力的市場被罷免,8月23日還要進行第二波投票。

卜睿哲與何瑞恩指出,“大罷免大失敗”的結果引發了對賴清德與發起“大罷免”的公民團體的譴責,即便賴清德並未發起“大罷免”。選民通過選票表明“不認同罷方論點”,即國民黨的國會議員在北京的指示下阻礙賴清德的施政,反而讚成讓這些在野勢力的立法委員繼續完成任期。即便罷方指控他們叛國,也不足以激發台灣民意將其罷免。​

  台灣政局將繼續分裂

由於第一波大罷免沒能拔掉24席國民黨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之中的任何一人,卜睿哲與何瑞恩指出台灣的政府目前依舊維持分裂狀態,與大罷免之前沒有任何改變。未來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國民黨是否能夠利用大罷免的結果,提出獲得選民支持的未來願景,能否提高對年輕選民的吸引力,因為目前有不少台灣民眾對兩個主要政黨都感到疏離。

國民黨接下來的考驗就是2026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從曆史上看,國民黨在地方選舉中的表現優於民進黨。目前在22個縣市之中,有14位首長是國民黨籍,如果“大罷免大失敗”的氣勢延續到2026年的地方選舉,國民黨在2028年1月的總統和國會大選將佔有優勢。

不過卜睿哲與何瑞恩也認為,現在談這些還為之過早,因為台灣政局變動的速度非常快。畢竟蔡英文總統在2018年也曾輸掉地方選舉、甚至因此辭去民進黨主席,當時在總統初選階段還遭到賴清德的強力挑戰,但香港發生反送中抗爭、引來北京強力鎮壓後,蔡英文也曾利用台灣社會的“撐香港”氛圍,突破困境贏得總統連任。

  北京樂見“大罷免大失敗”

在分析“大罷免大失敗”對台灣政局的影響後,卜睿哲與何瑞恩也分析了北京觀點。

熟悉兩岸事務的這兩位智庫學者表示,從北京的角度來看,最好的情況就是有一個支持兩岸接觸的政府,畢竟北京將台灣領導人接受“九二共識”作為兩岸接觸的前提;次好的情況則是台灣出現分裂政府,因為這可以避免台灣採取激進的行動(比方說走向獨立);至於最壞的結果,就是由民進黨完全掌控政府。

在“大罷免”運動期間,中國政府與官媒選擇為國民黨說話,將他們描述遭到民進黨政治迫害,指控賴清德政府與他的支持者試圖打壓異己、甚至想要實施獨裁。卜睿哲與何瑞恩認為這是一種扭曲的政治宣傳,北京同時也呼籲台灣的選民拒絕“大罷免”、維護民主規範。

當台灣第一波“大罷免”的投票結果出爐,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批評“民進黨當局出於台獨本性和一黨獨大野心,不顧島內民生福祉,一再挑起政治惡鬥,不擇手段打壓政治異已、製造『綠色恐怖』、加劇社會撕裂,充分暴露出『假民主、真獨裁』的虛偽麵目,投票結果顯示,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完全違背島內人心民意,不得人心”。

北京對於“大罷免大失敗”的結果可能鬆了一口氣,因為民進黨未來依舊難以大幅增加國防支出、推動自己的議程。中國將繼續鼓動“賴清德是跛腳領導人”的宣傳,繼續抹黑賴清德和民進黨,減少選民對他們的支持,同時鼓勵更多人支持加強兩岸關係的領導人。

  美國怎麽看“大罷免”?

那麽美國政府怎麽看“大罷免大失敗”呢?由於川普政府沒有針對此事發表任何公開評論,卜睿哲與何瑞恩認為這可能意味著美國刻意不幹涉台灣內部的政治程序。不過美國在台灣海峽的首要利益是維護和平與穩定,因此“大罷免”的結果可能從兩方麵影響美國的台灣利益:

其一,如果“大罷免”導致長期的政治僵局,將阻礙台灣對國家安全的投資,此事將引起華府對台灣自我防衛意願的疑慮;其二,如果“大罷免”的結果持續影響台灣未來的選舉,讓選民支持更能維持兩岸和平與現狀的候選人,對於“大罷免”可能緩和台灣政治論述的這一點,可能也會受到華府的青睞與歡迎。

北京是否將“大罷免”的結果理解為可以對台灣進一步施壓,或者將其視為消磨台灣民眾想法的長期戰略做對了,對於華府來說非常重要。北京可能因此對台灣採取更有耐心的長期策略,或者在未來的行動中更加咄咄逼人。

卜睿哲與何瑞恩目前也無法確定北京怎麽想,但回顧曆史,北京有可能對台灣變得更加強硬。因為當北京感到自信時,通常會採取更積極的行動;當北京覺得需要重整國力時,則會變得相對克製。不過兩位作者也認為,在台灣2028大選之前,北京應該不會採取大動作,以免讓原本可能支持國民黨的選民又有不同想法,因此北京最有可能的做法是採取“有分寸的兩手策略”。

如果北京對台灣施壓的力道越來越大,川普將麵臨來自華府內部的呼聲,要求對台灣表態支持。如果川普想要維持他的強勢形象,他可能同意對台灣給予更多支持、維持台海的戰略平衡;但川普如果想要跟中國談一筆大交易(就像現在這樣),他可能會認為“調整台美關係的長期政策”是對北京必要的讓步,如此才能推進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

卜睿哲與何瑞恩批評,如果川普像要用美國的對台政策來交換對中國更有利的貿易條款,​這將偏離美國長期以來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國策,這也將是一個讓美國更不安全、中國更有恃無恐的決定。北京的胃口會越吃越大。兩人呼籲美國將需要更直接地參與保護台海和平,否則美國承諾的可信度將受到挑戰,美國發展所依賴的半導體也將麵臨風險。

​卜睿哲與何瑞恩認為,川普雖然可能在“強勢形象”與“偉大交易者”之間擺盪不定,但是當北京對台灣做的太過火,他可能還是會選擇製衡中國。因為最近幾個月處理烏克蘭問題時,川普就是採取這種迂迴反覆的做法:當川普覺得是澤倫斯基阻礙了停火談判,他竟在白宮公開羞辱這位烏克蘭總統;但是當他覺得是普京阻礙了雙方的和談,他又重新對烏克蘭展現了支持。

川普近來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轉變,讓卜睿哲與何瑞恩認為川普有可能採取類似做法來處理兩岸關係。當川普將“不可預測性”視為他的重要戰略資產,川普政府是否能把握美國的長期戰略利益變得更加重要,因此卜睿哲與何瑞恩在文末再次呼籲,對美國利益而言,最重要的應當是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