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稱為“珠海地產三劍客”之一的世榮兆業(002016.SZ),因向昔日掌舵人跨國索賠28億元,引發外界關注。
7月24日,世榮兆業披露了一則重大訴訟進展,其向前董事長提起的28億元訴訟,目前處於一審即將審結階段。
公告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馬特奧縣高等法院(以下簡稱“受理法院”)近日簽發法庭令,要求世榮兆業前董事長梁家榮向公司支付2.585億美元(約合28億元人民幣)賠償金,另加判決前利息及判決後利息。
這則獲批的預裁定,讓一宗持續近四年的海外訴訟浮出水麵,也將這家珠海房企推到了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
值得關注的是,28億元的索賠金額,相當於世榮兆業當前市值的約60%。公告發布當日,世榮兆業股價逆勢上漲2.12%,總市值達46.68億元,滾動市盈率達147.66倍。
四年拉鋸戰
這場訴訟大戰,始於2021年。
當年8月,廣東世榮兆業在受理法院起訴公司第二大股東、實際控製人的一致行動人、原董事長梁家榮,指控其“違背忠實、勤勉義務,背信損害公司利益取得不當得利”,訴訟標的為6.5億元。
隨後於2022年12月,世榮兆業對訴訟案進行了變更,訴訟標的由6.5億元飆升至約28億元。
具體訴訟事由為:2007-2011年期間,梁家榮通過偽造虛假建築合同,非法侵占公司財產約2億元;2011-2019年期間,梁家榮利用世榮兆業董事長的身份,收受商業賄賂約4.5億元;梁家榮通過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不法利益,總計超過21.5億元。
變更後的訴訟請求還包括:凍結梁家榮及其密切關係人的名下資產,要求對公司的損失予以賠償並請求懲罰性賠償。
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大額度的法律訴訟在A股上市公司與原高管的糾紛中實屬罕見。
據統計,近四年間,世榮兆業先後發布了13份訴訟進展公告,雖然中間雙方曾一度簽署和解協議,但並未完全解決糾紛。最近的法庭令顯示,梁家榮需支付2.585億美元賠償金,外加判決前和判決後利息。
世榮兆業方麵表示,訴訟目前處於“一審即將審結”階段,受理法院已簽發法庭令,但該法庭令尚不具備執行力,需待後續轉化為正式判決,屆時相關當事人方可提起上訴或申請執行。該法庭令中裁定的利息計算方式,也將在最終判決中予以明確。
盡管法庭令已經簽發,但世榮兆業在公告中保持了審慎態度。該公司特別提示:最終判決能否實際執行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本次重大訴訟進展事項對公司本年度及以後年度損益的影響暫無法預估”。
“這種不確定性首先來自訴訟程序本身。相關方是否在一審判決後提起上訴尚不可知。即使獲得終審勝訴,判決能否執行還要看相關司法轄區是否承認與執行、以及有無可供執行的財產。”一位房地產行業分析師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場長達4年的訴訟期間,世榮兆業股東結構出現重大變動,實控人更換為珠海市國資委。
2024年,珠海市國資委旗下珠海大橫琴安居公司,通過司法平台拍賣以及要約收購實現了對世榮兆業的控股。
2024年7月2日至2024年7月5日,世榮兆業控股股東梁社增及其一致行動人梁家榮合計5.96億股股份在京東網絡司法拍賣平台上予以司法拍賣,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73.72%。
而珠海大橫琴安居公司於2024年7月3日通過司法拍賣取得4.1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51%;其在2024年8月15日至2024年9月13日期間進行了要約收購,收購股份0.75億股,占總股本的9.28%。由此,珠海大橫琴安居公司合計直接持有世榮兆業股份4.8億股,占後者總股本的60.28%,成為世榮兆業控股股東。
世榮兆業也於2024年9月26日發布公告,公司控製權發生變更,控股股東已變更為安居公司,實際控製人已變更為珠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業績考驗中的轉型掙紮
這場馬拉鬆式訴訟大戰持續進行之際,世榮兆業的業績經曆了嚴峻考驗。
世榮兆業成立於1998年,曾和華發、格力地產一起並稱為“珠海地產三劍客”,但近年來世榮兆業的業績下滑明顯。
據世榮兆業2024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9.81億元,同比下降36.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741.48萬元,同比大幅下降81.54%。
該公司2025年一季度經營情況未見好轉,其營業收入1.9億元,同比下降25.29%;淨利潤608.6萬元,同比下滑48.79%。
現金流方麵,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4.34億元,同比下滑47.4%。
房地產行業步入深度調整期的背景下,為實現企業發展新的增長,世榮兆業近年來確立了“以房地產為主業,積極探索多元化布局”的戰略。
在2024年世榮兆業網上業績說明會上,公司管理層表示,2024年公司積極推進多元化戰略布局,在商貿板塊、中拉經貿、集中供熱、康養農旅、產業投資等方麵取得一定增益。
“對世榮兆業而言,28億元賠償款至關重要。”上述分析師認為,若賠償款能順利到位,不僅能扭轉公司現金流困局,還可能徹底改變公司基本麵,加快其轉型速度。
而按上市公司當前46.68億元市值計算,28億賠償款相當於市值近60%。
目前,這場房企與前掌舵人的對決是否即將劃上句號,仍有待觀察。而業內人士認為,無論28億元賠償能否到位,世榮兆業的名字都將在A股曆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