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
7月14日,在闊別中國近5年後,印度外長蘇傑生應中方邀請訪華,並出席於7月15日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
這不是蘇傑生第一次來中國。早在2009年,他就被任命為印度駐華大使,在北京度過了4年難忘的時光。他的中文名蘇傑生,就是在這個任期內取的。
2025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在這個重要節點,蘇傑生為何而來?
“相互成就”
在中國西藏阿裏地區普蘭縣境內,巍然矗立著著名的岡仁波齊峰。山腳下,瑪旁雍錯湖如明鏡般澄澈。這裏被佛教、印度教尊稱為“神山聖湖”。千百年來,無數印度信徒跨越千山萬水前來朝聖。

·交相呼應的岡仁波齊峰和瑪旁雍錯湖。
今年上半年,中印就恢複印度香客朝聖活動達成共識。6月,首批印度香客經乃堆拉山口入境。
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蘇傑生舉行會談。

·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右)在北京同印度外長蘇傑生舉行會談。
王毅表示,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中印關係保持改善發展勢頭,來之不易,值得珍惜。兩國關係有自身曆史邏輯和內生動力,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受第三方幹擾。雙方應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猜疑,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競爭,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
蘇傑生感謝了中方為恢複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神山聖湖朝聖提供便利。他表示,印中是發展夥伴而非競爭對手,印方願從長遠角度看待對華關係,以兩國建交75周年為契機,聚焦利益共同點,深化互利合作,增進人文交流,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他還表示,印方全力支持中方作為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辦好上合組織天津峰會。
同日,蘇傑生來到印度駐華大使館,並在館內種下一棵石榴樹苗。在印度文化中,石榴樹象征著繁榮與富饒,也是印度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吉祥意象。

·7月14日,蘇傑生(右)在印度駐華使館種植石榴樹。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南亞問題專家錢峰在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大國。在新的國際環境背景下,兩國關係走向健康發展,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
陝西師範大學研究員、印度漢學家寶偉娜在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近年來,兩國在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機製下開展了積極合作,在氣候變化、國際金融體係改革等領域擁有廣闊合作空間。
跨國情緣
作為印度資深外交官,蘇傑生在外交領域耕耘近50年,足跡遍布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大國。
在印度外交界,蘇傑生是名副其實的“名門之後”。1955年,他出生在印度德裏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蘇布拉馬尼亞姆是印度著名國際戰略學者,被譽為印度核安全政策的奠基人。
有印度學者說,蘇布拉馬尼亞姆以頭腦清醒和臨危不懼著稱。1984年,他乘坐的航班被武裝分子劫持,當其他乘客陷入恐慌時,蘇布拉馬尼亞姆在一旁安靜地拿筆記錄著劫機時機艙中的每一個細節。

·蘇傑生的父親蘇布拉馬尼亞姆。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兒時的蘇傑生閱讀興趣廣泛,尤其喜歡印度教經典。他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自己從印度神話中的“神猴”哈奴曼的故事中,學到許多外交智慧。
1977年,在印度名校尼赫魯大學獲得政治學碩士學位後,蘇傑生進入印度外交部工作,先後被派駐在蘇聯和美國任職,積累了豐富的外交經驗。後來,他追隨父親的腳步,在尼赫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核問題外交,並在之後多次參加印美核問題談判,成功維持兩國在民用核技術上的合作。
蘇傑生曾表示,外交官是個“7x24小時”的工作:“我每周都會接到淩晨兩點打來的電話,我的日常生活就是圍繞各種突發事件展開的。”
蘇傑生曾分享過“解壓妙招”:他每天都會堅持早起做運動,主要是打壁球和瑜伽:“如果你能讓自己一大早就運動得精疲力竭,那麽你的精神反而會達到最佳狀態。”

·正在打壁球的蘇傑生。
寶偉娜表示,作為印度資深外交官,蘇傑生在印度國內人氣很高。很多印度人十分尊重蘇傑生身上的學者氣質。同時,印度人也認為,蘇傑生擁有出色的外交手腕,其外交政策有效增強了印度在國際的影響力。
蘇傑生的愛情生活也與他的外交生涯密切相關。他的第一任妻子肖巴是他在尼赫魯大學的同學,兩人婚後十分恩愛。在一次尼赫魯大學的活動中,蘇傑生還充滿愛意地回憶起自己與肖巴是如何在尼赫魯大學的哥瓦達裏宿舍相愛的。不幸的是,結婚幾年後,肖巴便罹患癌症去世。
1996年,經曆了喪妻之痛的蘇傑生來到印度駐日使館工作。為了方便工作,蘇傑生開始學習日語。在一次活動中,他結識了日本女子京子。或許是緣分使然,兩人在交談時發現,他們的生日都是在1月9日。隨著交往的增多,兩人很快墮入愛河,並於1998年秘密結婚,婚禮隻有雙方家人和親密朋友出席。

·蘇傑生(左)與京子的合影。
婚後,京子隨蘇傑生到印度生活,與丈夫共同養育了3個孩子。她生活低調,很少公開露麵,不用社交媒體。2023年,印度舉行G20峰會期間,京子負責接待G20各國領導人配偶,陪同客人參觀印度文化藝術展覽。她優雅的舉止,得體的言談,在印度民眾中獲得廣泛讚譽。

·2023年,京子(右)與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妻子岸田裕子在G20峰會期間合影。
2009年,蘇傑生被任命為印度駐華大使,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工作。2011年,他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讚揚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發揮著積極作用,並表示,相信10年後的中印關係會更加密切。他還強調:“如果(印中)兩國都成功了,這意味著加起來占世界人口40%的兩個國家成功了,這是兩國為世界做出的最大貢獻。”
錢峰表示,蘇傑生是印度政治精英中的“知華派”。但由於他不懂中文,導致他無法閱讀中國的第一手材料,這使他對中國的了解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國際舞台上,蘇傑生也以務實和強硬著稱。自2019年擔任印度外交部長以來,蘇傑生一方麵積極推動印度的多邊外交,與美西方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另一方麵,他也努力增強印度在發展中國家中的影響力。
是夥伴,而非對手
蘇傑生此次訪華的背景之一,是近年來中印經貿關係的持續升溫。
一名印度留學生向環球人物記者分享:“今年假期回國,我給媽媽帶了一台中國產的平板電腦,讓她夏天追劇更舒心。”她表示,中國電子產品在印度廣受歡迎,尤其是物美價廉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改變了普通印度人的生活方式。
錢峰指出,2024年中印貿易額創曆史新高,中國穩居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這一成就尤為可貴,彰顯了兩國經濟聯係的韌性與深度。同時,中印兩國在應對氣候變暖、增強新興經濟體國際發言權等國際議題上也都有著共識。這也是兩國關係發展的積極因素。
寶偉娜回憶,2008年北京奧運會讓她首次踏足中國,從此堅定了研究中國的決心。她說:“對許多印度大學生來說,提到中國,首先想到的是‘發展’。對於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中兩國來講,對發展的渴望是深植於我們內心的。中國的經濟改革早於印度,其發展經驗對印度具有借鑒意義。這也促使不少印度青年開始學習中文。”
寶偉娜認為,鞏固中印關係的長遠之道在於加強民間文化交流:“我在尼赫魯大學讀書時,中文係學生幾乎人人都能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來到中國後,我發現許多中國年輕人喜愛阿米爾·汗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但總體來說,中印文化交流仍顯不足。事實上,兩國人民有諸多共通之處:我們都崇尚‘和諧’的文化,兩國年輕人都要麵對‘高考’,我們都有著璀璨的茶文化與絲綢文化。這些微觀的文化紐帶可成為中印交流的橋梁。”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海報。
錢峰表示:“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中印或可成為極具互補性的合作夥伴。兩國企業也可以在開辟全球南方市場的過程中探索新型合作模式。這對兩國乃至全球經濟都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