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天,是晴的,
但外賣小哥手機上的碼,是紅的。
對,你沒看錯。
紅碼綠碼又回來了。
不是防疫碼,是“交通安全碼”。
但它一出來,整座城市的心頭都像被閃回了一樣:
“這是又一場行為治理實驗?”
這一次,被試驗的對象不再是全體市民,
是那個穿著藍色工服、騎著電動車、逆風趕單的外賣小哥。
不是交通安全,是數據奴役。
2025年6月,上海交警和平台聯手上線了所謂“交通安全碼”。
每個外賣員綁定個人二維碼,
係統實時記錄你有沒有闖紅燈、有沒有逆行、有沒有壓線、有沒有超速、有沒有打電話、有沒有戴頭盔。
然後係統打分,分數一低,你就可能——
被限製派單、降低排名、甚至被平台下架。
高分則可以“獎勵”你繼續卷死自己,比如接單優先、獎金鼓勵。
聽起來是不是很“科學”?
是不是很“合理”?
是不是很“合理得讓人背脊發涼”?
每一次“紅碼”背後,都是一個低頭奔跑卻無法解釋的靈魂
你說他為什麽闖紅燈?
他敢等嗎?
他背後是:
一個計時開始就不能停的係統,
一份“超時就投訴,投訴就罰款”的規則,
一句“幫我放門口謝謝”的指令背後,是零餘地的生存縫隙。
結果平台一邊逼著他們快,一邊說他們不守規矩。
現在倒好,你違規?我給你打紅碼。
你不違規?我獎勵你更多單讓你更容易違規。
這不是安全管理,
這是數據化困獸。
紅碼綠碼還沒從記憶裏清幹淨,上海人又被拉回那場係統審判
上海人聽到“紅碼綠碼”這幾個字,心裏都震了一下。
我們太熟悉了。
從2020年起,每個人都活在顏色底下:
紅黃綠,管的是去向、行蹤、接觸史、甚至是你值不值得吃一頓飯。
現在好了——
顏色不查病毒了,顏色開始查人性。
你把底層打工人打造成“風險人群”,再用算法開除他們的人權。
外賣小哥不是不守規則,
他們是不被允許有規則。
你說他闖紅燈,可你逼他10分鍾內送達三公裏五單。
你說他逆行,可你不給他合法可行的路線規劃。
你說他不戴頭盔,可你取消他為戴頭盔晚30秒的申辯機會。
他不是不想慢下來,
是這個係統不給他停下來喘口氣的權利。
但現在,連被冤枉一次,都能讓他紅碼、掉分、被封。
沒有聽證、沒有對話、沒有複議——
有的隻是一個冷冰冰的二維碼,決定他今天吃不吃得上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