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英國情報界迎來“一次曆史性的任命”。
6月下旬,英國政府宣布,任命布萊斯·梅特雷韋利為秘密情報局(MI6,即軍情六處)下一任局長。這是軍情六處自1909年成立以來,首次由女性擔任這一關鍵職位。現年47歲的布萊斯·梅特雷韋利,目前任軍情六處技術與創新總監,將於10月1日正式接替理查德·摩爾,成為該機構116年曆史上的第18任局長。
在軍情六處內部,局長職位通常被稱為“C”,是該機構中唯一公開身份的成員,全麵負責機構的全球情報運作,並直接向外交大臣匯報工作。
“這項具有象征意義的任命,正值國際局勢動蕩加劇之際。”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國正麵臨日益複雜的安全挑戰:從外國間諜船潛入本國水域,到針對公共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愈發頻繁,軍情六處肩負著前所未有的嚴峻使命。
斯塔默在聲明中強調,如今英國情報部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布萊斯將展現出國家所需的領導力,“捍衛我們的安全,保護我們的人民——這正是我‘變革計劃’的核心所在”。

英國秘密情報局外景。圖/視覺中國
“間諜是我唯一渴望的職業”
梅特雷韋利是一名職業情報官員。1999年,她從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畢業,主修人類學,並在同年加入英國軍情六處,成為一名外勤特工,主要負責在海外招募情報人員、建立秘密網絡。
據《泰晤士報》報道,大學時期的梅特雷韋利以安靜、內斂著稱,常常將時間投入於書本與研究之中。她還是劍橋女子賽艇隊的一員,曾在1997年著名的牛津劍橋對抗賽中,助力賽艇隊驚險戰勝牛津。
但在此後的歲月裏,梅特雷韋利仿佛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她沒有社交媒體賬戶,也沒有公開履曆,隻在政府文件中被簡要提及:“為英國外交政策作出傑出貢獻。”
“她幾乎是我們這一代中唯一一個沒有Facebook的人。”一位當年賽艇隊的隊友如此形容。
據悉,梅特雷韋利原本計劃申請進入英國外交部,但因其語言天賦和跨文化背景,被情報係統“轉化”。進入軍情六處後,精通阿拉伯語的她很快被派駐中東。

布萊斯·梅特雷韋利。圖/IC
2000年至2003年,梅特雷韋利以英國外交與聯邦事務部駐迪拜二等秘書身份,執行首次海外情報任務。彼時正值“9·11”事件發生,隨後伊拉克戰爭爆發,中東地緣格局劇變,她參與了多項情報合作和敏感事務,在反恐和安全領域積累了關鍵經驗。
任務結束後,梅特雷韋利調回倫敦,以情報交流項目身份進入軍情五處,主要應對俄羅斯、伊朗等“敵對國家”威脅,同時負責打擊恐怖主義網絡。
2006年底,梅特雷韋利重返軍情六處,繼續在一線與總部之間來回穿梭。2021年,她被任命為軍情六處技術與創新總監,代號“Q”,成為該職位史上首位女性負責人。她主管情報係統的技術革新,包括反生物識別技術、網絡攻防、深度偽造識別與隱秘通信等關鍵前沿任務。
除了豐富的情報實戰經驗,梅特雷韋利還展現出出色的公共溝通能力。2021年,她以“K局長”身份匿名接受《每日電訊報》采訪,罕見地就《官方保密法》的修訂進行公開發聲。她指出,英國需要建立更現代、更有力的法律框架,以應對“外國勢力日益加劇的幹預行為”,“我們的工作注定要在隱秘中完成,但國家安全的防線需要全民理解與參與”。
不久,《2023年國家安全法》正式出台,被視為英國反間諜體係現代化的重要節點。
2022年,梅特雷韋利以筆名“艾達”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首次談及自己的成長經曆與職業初心。她回憶,自己在海外成長,童年時期曾從哥哥手中“搶”來一本《尤斯伯恩間諜手冊》,劃去封麵上的哥哥名字,鄭重地寫上自己的。她與朋友們用“豬圈密碼”傳遞紙條,在花盆下藏信息,在遊戲中演練真實情報活動。她自嘲是個“極客”,而“間諜”始終是她唯一的職業夢想。
在采訪中,“艾達”直言,在一個仍由男性主導的情報世界中,她從未因缺乏女性前輩而猶豫。“間諜,是我唯一渴望的職業。”
梅特雷韋利被正式任命為軍情六處局長後,情報史學者、《她的特勤局:被遺忘的英國女間諜》一書作者克萊爾·哈伯德-霍爾評價說:“顯然,她的性別具有曆史性意義,但就其職業素養與技術專長而言,這是一次極為精準的任命。”
在克萊爾看來,梅特雷韋利的職業生涯大半時間在海外,包括在戰區的經曆,並且擁有突出的外語和技術背景,是“當代間諜的典型代表”。
家族史風波
關於梅特雷韋利的家族背景,此前外界知之甚少。據英國與俄羅斯多家媒體報道,她的祖父康斯坦丁·多布羅沃爾斯基曾是二戰期間蘇聯紅軍的叛逃者,後來在納粹占領下的烏克蘭切爾尼戈夫地區擔任德國軍方的首席線人。
6月26日,英國媒體披露了在德國弗萊堡的軍事檔案館裏發現的數百頁關於多布羅沃爾斯基的原始文件。資料顯示,納粹情報部門稱其為“30號特工”,外號“屠夫”。在多封親筆信中,他以“希特勒萬歲”作為落款,自述“親自參與了對猶太人的清洗行動”,並詳細描述了自己在基輔等地執行秘密處決的過程。
俄新社補充稱,多布羅沃爾斯基1906年出生於烏克蘭切爾尼戈夫,父親為德波混血,母親為烏克蘭人。1926年,多布羅沃爾斯基因涉嫌反猶太主義、煽動反蘇和隱瞞出身被流放西伯利亞10年。1937年流放歸來後,他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學習工程經濟學。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他“主動申請前線服役”,但在1941年8月叛逃,投誠納粹德國。
隨後,多布羅沃爾斯基加入德國秘密戰地警察(GFP)。該機構參與“清洗行動”,對政治異見者、遊擊隊員及猶太平民進行處決。作為間諜,多布羅沃爾斯基每月領取81德國馬克。當時,蘇聯方麵曾懸賞5萬盧布通緝多布羅沃爾斯基,稱其為“法西斯食人魔”。
1943年,多布羅沃爾斯基的妻子芭芭拉與2個月大的兒子康斯坦丁逃往英國。1966年,康斯坦丁正式入籍英國,改姓“梅特雷韋利”。康斯坦丁·梅特雷韋利先後就讀於拉蒂默學校、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曾在英國陸軍服役,後被派駐利雅得軍醫院工作。
1977年,康斯坦丁的女兒布萊斯·梅特雷韋利出生。她的職業軌跡與父親截然不同,大學畢業後投身情報體係,並最終晉升為軍情六處局長,成為國家安全體係中的關鍵人物。
梅特雷韋利祖父的過往一經曝光,引發輿論震動。英國廣播公司(BBC)俄語頻道報道稱,根據相關檔案,蘇聯克格勃在1969年推測多布羅沃爾斯基可能仍在世,並將其列為“頭號通緝對象”。一份長達460頁、標注“絕密”的檔案中,詳細記錄了其戰時罪行,並稱其“作為外國情報人員,參與處決蘇聯公民,是國家叛徒”。
6月28日,英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回應稱,梅特雷韋利“既不認識,也從未見過她的祖父”。一位政府發言人表示,梅特雷韋利的家族史充滿衝突與分裂,“正如許多擁有東歐血統的人一樣,公眾對這段曆史的了解很片麵”,但也正是這種複雜背景,促使梅特雷韋利在極端主義抬頭的當下投身公共安全事業,致力於保護英國民眾免受“敵對國家”的威脅。
軍情六處方麵也表示,梅特雷韋利從未與其祖父有過接觸,其職業選擇和價值觀完全立足於現代英國情報體係的責任與使命。該機構強調,梅特雷韋利的任命基於其“專業能力和戰略遠見”的綜合考量。
在被正式任命後,梅特雷韋利在一份簡短聲明中表示,能夠領導軍情六處“讓我無比自豪與榮幸”。但截至7月7日,她尚未就祖父的曆史公開發表任何評論。
“我們是邊緣人”
軍情六處是英國對外情報機構,職責包括全球範圍內收集和分析情報、策劃秘密行動,並維護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戰略利益。與之並列的還有負責本土安全的軍情五處和政府通信總部(GCHQ),三者共同構成英國國家安全體係的“鐵三角”。
在這三大情報機構中,軍情六處曆來被視為最神秘的一環。相比之下,軍情五處早在1992年就迎來首位女性掌門人斯特拉·裏明頓,第二位則是2002年至2007年期間負責該機構的伊麗莎·曼寧漢姆-布勒;2023年,安妮·基斯特-巴特勒成為首位政府通信總部女主管。
《女間諜的秘密生活》作者夏洛特·菲爾比認為,布萊斯·梅特雷韋利被任命為軍情六處局長,不僅標誌著英國情報係統的一次高層更替,更意味著英國情報界性別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目前,英國三大情報機構中,女性員工占比仍不足四成,晉升至最高職位的女性僅有四人。但女性在情報係統中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軍情六處的一位女性運營總監曾公開說:“在一個由男性主導的文化中,女性往往被低估,這反而成為我們建立信任和突破防線的重要優勢。”
事實上,女性早就在英國情報係統中占有一席之地。1929年,簡·西斯莫爾成為軍情五處首位女性情報官,負責調查蘇聯間諜活動。之後,她加入了軍情六處,成為雙麵間諜金·菲爾比的下屬,也是他最忌憚的對手。在回憶錄中,菲爾比寫道:“簡可能是軍情五處有史以來最能幹的專業情報官員。”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軍情六處與軍情五處才開始正式大規模招募女性情報官員。斯特拉·裏明頓在接受采訪時曾回憶,自己1969年進入軍情五處時,“女性隻能從事後勤事務,真正的情報收集與外勤工作完全由男性主導”。
進入21世紀,軍情六處等情報機構的性別結構開始發生變化。目前,軍情六處四大關鍵職位中已有三席由女性擔任。2014年,為招募更多女性特工,一位軍情六處官員曾匿名接受采訪,談及身為母親在間諜工作中的獨特優勢:“這讓我能與形形色色的人建立聯係,從恐怖分子到政府官員……相比單身女性,我的威脅更小,因為他們也有母親、姐妹和女兒。”
2022年,《金融時報》曾對梅特雷韋利等三位軍情六處女性高層進行聯合專訪。梅特雷韋利談及女性特工所麵對的心理挑戰:“在你決定成為一名特工的那一刻,你就必須進行成千上萬次基於風險的判斷,但你不確定如何在情感上作出反應。諷刺的是,這有點像在無人區行走。”她當時使用“艾達”作為化名,認為在這個高度不確定的職業領域,女性往往更擅長尋找與人連接的方式。“我們是邊緣人,而邊緣性往往意味著更多的觀察角度。”
現年62歲的軍情六處局長理查德·摩爾一直是推動性別多元的重要倡導者。他曾明確表示,“任命女性的時機已經成熟”,推動性別平衡與提升組織效能並不矛盾。他也是梅特雷韋利此次“接班”的重要支持者,評價她“既是傑出的技術專家,也是具備全球視野的戰略型領導者”。
《華盛頓郵報》評論稱:“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任命一位女性出任軍情六處局長,是英國情報係統一次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自我更新。”
如今,中東局勢持續震蕩,俄烏衝突進入第四年,網絡攻擊和信息戰在歐洲愈演愈烈,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在大西洋彼岸,美國情報係統也正經曆深度調整。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英情報合作遭遇諸多變數。早在2018年,特朗普就在公開場合否認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稱“更相信普京而非中情局”,引發盟友廣泛質疑。2025年再次上台後,他迅速解除了蒂莫西·霍的國家安全局局長職務,清洗情報體係核心分析人員。
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米表示,在全球局勢日益動蕩、技術成為對抗關鍵的時代,“我們的對手正在深度合作,布萊斯將確保英國從容迎戰這些挑戰,保障國內外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