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正日益成為聯通歐亞貨運的重要通道。依托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該園區每年發運數千列貨運列車,通達歐洲、中亞和東南亞等地區。中美貿易關稅緊張度緩解後,這裏的情況也逐步恢複正常。中美關稅緩和後,中國內陸貿易樞紐迎來貨運增長 https://t.co/YGOTIXgoib pic.twitter.com/F1azzLsyOh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June 27, 2025
盡管距離最近的海港超過1000公裏,重慶仍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關鍵節點,通過鐵路、公路等連接國內外市場,展現出強勁的物流能力和戰略位置。
2025年5月,重慶物流樞紐的貨運量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主要由中歐鐵路運輸和東盟方向的貿易往來拉動。如今,這裏每天有約20列列車發出,其中一部分前往俄羅斯,另一部分則穿越中亞通往歐洲。出口商品以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和機械設備為主,進口則以汽車零部件、奢侈品和醫療設備居多。
“國際形勢對中歐班列確實有影響,但影響有限,”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副總經理韓超表示。“盡管國際局勢不斷變化,班列仍保持常態化運營。”
在園區采訪的美聯社記者目睹了一列中俄貨運列車的發車。韓超介紹說,“我們有常態化的中俄貨運服務,如果貨量足夠,每天可發出一到兩列列車。” 他補充道,運往俄羅斯的主要商品包括汽車產品、機電產品以及服裝等輕工業產品。
與此同時,在長江中遊、距重慶下遊約900公裏的武漢陽邏港,也展現出強大的物流功能。作為長江上的重要港口之一,陽邏港在連接東部沿海與西部內陸方麵發揮著樞紐作用,是汽車、電子產品和農產品等商品的重要分撥中心。2024年,陽邏港的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00萬標準箱,普通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
不過,在2024年4月,由於中美雙方互相加征高額關稅,港口對美出口幾乎陷入停滯。一位港口官員表示,這種情況在5月中旬出現轉機:中美兩國政府達成協議,決定停止進一步升級關稅戰。湖北港口運營與調度中心副總經理指出,“現在已經恢複了。總體來看,自5月14日附加關稅下調以來,美線基本恢複正常”。初步數據顯示,5月份的貨運同比增長約在8%至10%之間,增長動力來自美國訂單的回升,以及來自歐盟和東盟國家的持續需求。